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孙权称王 266年西晋建立 420年南朝开始 4世纪后期北魏建立 589年隋朝统一南北。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Tag内容描述:<p>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材料二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相当有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请回答: 1. “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2. 秦皇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3. 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 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5. 请选择其中的一位皇帝,并简要进行评价。,知识回顾,第 3 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活动一:追踪三国鼎立的。</p><p>2、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壁 之战,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孙权称王,266年西晋建立,420年南朝开始,4世纪后期北魏建立,589年隋朝统一南北,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主题概括,总体特征:我国封建政权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及南方 经济快速发展,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 的核心主题。 政权并立:魏、蜀、吴(222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主要战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p><p>3、历史,福建地区,主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标志与方法。 (1)原则: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即肯定为主,阻碍即否定为主。 (2)标准: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二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三条标准紧密相连、互为一体。 (3)方法:要把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和评价;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全面和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的一生,既要看到功也要看到过。,2评价历史。</p><p>4、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三国鼎立”的前提赤壁之战,考点梳理,角度1三国鼎立(220-280),考点梳理,易错分析,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赤壁之战示意图,(1)曹操统一北方: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之后曹操消灭其他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2)赤壁之战概况:208年,孙权、刘备组成的联军在赤壁一带与曹军展开激战,结果孙刘联军以。</p><p>5、第四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四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 点 整 合,考点整合,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第四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 点 梳 理,考点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三国鼎立,200,208,袁绍,孙刘联军,统一北方,考点整合,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第四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三国鼎立,建业,曹丕,考点整合,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第四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3.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 三国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当时的经济基。</p><p>6、第四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四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 点 整 合,考点整合,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第四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 点 梳 理,考点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三国鼎立,200,208,袁绍,孙刘联军,统一北方,考点整合,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第四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三国鼎立,建业,曹丕,考点整合,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第四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3.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 三国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当时的经济基。</p><p>7、第二部分 教材研析篇,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四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018年是赤壁之战1810周年,三国鼎立五年未考 RJ: 七上P102106,西晋与南北朝五年未考 RJ:P108,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五年未考RJ: 七上P1081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五年未考 RJ:七上P114116,【关联速查】 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P22)、唐与吐蕃的交往(P25)、回族形成(P28)、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P3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77),1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p><p>8、第三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时间跨度:220280年。 政权:,曹丕,成都,孙权,【温馨提示】 魏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不是三国时期。,【史论点睛】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明三者势均力敌,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还不成熟。,3.影响 (1)三国鼎立局面是我国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是天下大乱后的局部统一。 (2)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在推动三个相对独立地区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明晰三国鼎立局面或魏晋南北朝时。</p><p>9、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东汉,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南朝,北朝,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3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P103104 34、三国鼎立的形成 P105 35、江南的开发 P111112 3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P115 37、祖冲之和圆周率 P118 38、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P119 39、郦道元和水经注 P120 40、王羲之与兰亭序 P122 41、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P123 42、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三国鼎立,曹操,刘备,孙权,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p><p>10、2018 深圳,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过 基 础,过 练 习,过 重 点,过 中 考,过 基 础,考点 三国鼎立(七上P102106;3年1考:2015年5题),考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七上P114116;3年1考:2016年5题),1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考点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和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七上P118119、七上P122123;3年未考),2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p><p>11、主题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20-589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国家分裂、民族融合以及南方得到开发和发展的时期。分裂与融合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1)政治上:政权更迭频繁,国家整体上处于分裂状。</p><p>12、2018深圳,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过基础,过练习,过重点,过中考,过基础,考点三国鼎立(七上P102106;3年1考:2015年5题),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七上P114116;3年1考:2016年5题),1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南朝的。</p><p>13、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模块一中国古代史,2018广东,过基础,过中考,过重点,过基础,皇帝,丞相,郡县制,货币,文字,小篆,隶书,焚书坑儒,长城,材料链接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p><p>14、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人的发现 自学思考 文艺复兴运动 O时间 O发生地 O发生背景 O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兴起于14世纪 意大利 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国家 工商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1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 2 背景 西欧的中世。</p><p>15、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 开篇第一句话 秦汉 大一统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隋唐 大一统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时期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特点 1 全国大部分时期处于政权分立状态 并出。</p><p>16、说课标 说建议 说教材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 编写意图 体例安排 内容结构 立体整合 评价建议 教学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三说 说课标 转变学习方式 课标要求 转变课程功能 七年级历史上册 明确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p><p>17、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魏国建立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 公元220年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公元221年 公元222年 公元280年 公元316年 蜀国建立 吴国建立 两晋建立 两晋灭亡 公元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