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五、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作用于i质点上的力有 m1 m2 mi mN xi xg(t) 惯性力 弹性恢复力 阻尼力 运动方程 设 代入运动方程。A/C17/JDW(1。1振型地震 作用标准值 2振型j振型n振型。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利用振型分解和振型正交性的原理。求解各阶振型对应的等效地震作用。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Tag内容描述:<p>1、五、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作用于i质点上的力有 m1 m2 mi mN xi xg(t) 惯性力 弹性恢复力 阻尼力 运动方程 设 代入运动方程,得 方程两端左乘 -j振型广义质量 -j振型广义阻尼系数 -j振型广义刚度 由于 -j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第j振型第i质点的位移 这样,原来的运 动微分方程分解 成n个广义坐标 的独立微分方程 已知:对于单自由度体系 对于j振型折算体系(右图) 如何解j振型对应的广义坐标方程 i 质点相对于基底的位移与加速度为 i 质点 t 时刻的水平地震作用为 -t时刻第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 证明:见郭书P68 其中: 。</p><p>2、SUBROUTINE DZL(M,LD,T,L2,IP,LE,TU,JD,CT,PW,JW,DHY)INTEGER TU,T,JW(50)REAL S(50,50),A(50,50),PW(50)REAL*8 W(450)COMMON N/C3/IJ(300,2)/C6/P(450)/C7/W/SA/S,A/C17/JDW(150,3)DO 10 I=1,JD JD是振动位移个数10 JW(I)=JDW(JW(I),1) JW是振动位移对应的节点号,计算完后是振动位移对应的自由度编号NN=MAX0(JDW(N,1),JDW(N,2),JDW(N,3)N是总可动节点数,JWD是节点定位向量C 形 成 柔 度 矩 阵DO 50 II=1,JDDO 35 I1=1,NN35 P(I1)=0P(JW(II)=1在第JW(II)个自由度上施加单位荷载CALL JFC(LD,2。</p><p>3、2019/4/3,条件: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 ,层高H=4m。自振周期 , 第一振型、第二振型如图所示。 建筑场地为II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结构的阻尼比 。 要求:确定多遇水平地震作用 ,给出地震剪力图。,一、单跨两层框架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2019/4/3,1. 第一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 查抗震规范表,当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时,特征周期 。,2019/4/3,查抗震规范表,多遇地震7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p><p>4、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制作人 路建波,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什么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假设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理论依据 计算过程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不足,什么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假定建筑结构是线弹性的多自由度体系,利用振型分解和振型正交性的原理,将求解n个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解为求解n个独立的等效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进而求得对应于每一个振型的作用效应(弯矩、剪力、 轴向力),再按一定法则将每个振型的作用效应组合成总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假设,结构物。</p><p>5、四、振型分解反应谱法,i,n,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振动方程,振型矩阵,令,其中 称广义坐标,代入振动方程,前乘 后利用振型的正交性,得,其中,其中,,第 j振型参与系数,的物理意义: 质点 i 受荷 (总的作用), 单位质量上受荷 ,有 分配到 j振型上,其中,第j振型mi的位移,(第j振型),全部振型mi的位移,(全部振型),质点i的惯性力,第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Fji(t),最大Fji(惯性力),单自由度体系,自振频率为 ,在 的作用下的加速度。,于是,其中,振型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振型 i质点水平相对位移幅值 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用静力方法就可以求出。</p><p>6、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用来计算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作用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和振型分解的原理,求解各阶振型对应的等效地震作用,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对各阶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效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一般可考虑为计算两种类型的地震作用:不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和考虑平扭藕联效应的地震作用。适用条件(1) 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