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蒋经国先生信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结束语致蒋经国先生信廖承志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五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廖承志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致蒋经国先生信廖承志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
致蒋经国先生信Tag内容描述:<p>1、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廖承志教学目标1 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2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重点难点1 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劝说的同时反驳对方的言论2 难点:文言色彩浓厚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预习二、 导入作者简介三、 研读课文1 这封信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贡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的?讨论并归纳: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劝说的:从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及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角度来劝说;从回顾国共两党的合作历史,希望两党再次合作,共图振兴中华大业的角度来劝说;从忠孝角度劝说。2 作者反驳了哪能些不利祖国和平。</p><p>2、致蒋经国先生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2.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写作手法。3.通过分析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体味本文微言大义、语短情长的风格,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2.深入理解“政躬违和”“珍摄”“毋庸赘言”“旨哉斯言”等文言用语的巧妙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通过诵读体会信中所表达的关怀、批评、反驳、劝说等不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不可阻挡,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p><p>3、1,致蒋经国先生信,第13课,2,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并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分析作者的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3,写作背景,有文献记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此后邓小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原则。三年后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了这封书信,劝说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4,作者简介,廖承。</p><p>4、书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就是用于私人交往的一般书信和用于公事交往的专用书信 专用书信与一般书信基本相同,有4个特点,即: 大多有标题 ;一事一信 ;一般不用问候语,也可以不用结尾语 ;有的要加盖公章,关于书信,书信一般由五部分组成:称呼、正文、结束语、署名、日期。,称呼: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写,写于信的开头,后面加上冒号。如“经国吾弟:”等。 正文:是信的主要部分。这部分要求表达清楚、交代明白。第二行空两格起笔写,要注意灵活分段。 结束语:正文写完后,一般要写表示祝贺或敬意的话。如“顺祝/近祺”等。“顺祝”。</p><p>5、致蒋经国先生的信,廖承志,1949年蒋介石逃亡台湾,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新方针。,“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 蒋经国,邓颖超,蒋经国,蒋经国夫人蒋方良,原名芬娜伊芭奇娃,蒋经国一家,蒋经国一家(中为蒋母和儿子蒋孝文),蒋经国的秘密情人章方若,蒋孝严和蒋孝慈,廖承志,蒋介石,廖仲恺,1958年6月,邓颖超祝贺何香凝80岁寿辰,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p><p>6、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3课,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五种外语。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了解几个人物,廖仲恺(1877-1925)字恩煦,广东惠阳人,同盟会的骨干, 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故友。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革命统一战线后,他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孙中山逝世后,他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国民党右派所不容,1925年月20日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遇难,1。</p><p>7、书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就是用于私人交往的一般书信和用于公事交往的专用书信 专用书信与一般书信基本相同,有4个特点,即: 大多有标题 ;一事一信 ;一般不用问候语,也可以不用结尾语 ;有的要加盖公章,关于书信,书信一般由五部分组成:称呼、正文、结束语、署名、日期。,称呼: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写,写于信的开头,后面加上冒号。如“经国吾弟:”等。 正文:是信的主要部分。这部分要求表达清楚、交代明白。第二行空两格起笔写,要注意灵活分段。 结束语:正文写完后,一般要写表示祝贺或敬意的话。如“顺祝/近祺”等。“顺祝”。</p><p>8、致蒋经国先生信,廖承志,咎( ) 咫尺( ) 珍摄( ) 悖谬( ) 苟同( ),ji,zh,bi mi,sh,gu,巧言令色,同捐前嫌,未雨绸缪,同娟前嫌,巧言另色,未雨绸谬,东隅( ) 把晤( ) 毋庸赘言( ) 经纬万端( ),y,w,w zhu,jng wi,多音字,禁,弱不禁风,jn,jn,禁止,形近字,谬,未雨绸,荒,杀,戮,缪,慑,影,震,手 脚,蹑,摄,蹑,密,重,缜,目而视,慎,瞋,致蒋经国先生信,致:礼貌的给予。,对台工作小 组副组长,廖承志,悼文,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蒋介石,廖仲恺,廖承志,蒋经国,书信的格式: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写信日期。,称呼:应在。</p><p>9、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蒋经国(19101988) 蒋介石长子,1949年去台湾,台湾高层领导人物,1978年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写作背景,有文献记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p><p>10、语文,九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致蒋经国先生信,廖承志,刘学龙工作室制作,记载台湾岛的文献距今1700年,那是三国时期吴国人沈莹对东南沿海风土人情的记录,书名为临海水土志。,早年有沿海百夷部落登岛,先后与该地波里尼西亚岛族人混血成为台湾土著。,隋朝时,政府派万余人渡海去台湾,有相当一部分人留居岛上,成为大陆到台湾的又一批居民,,宋朝,在台湾岛链中的澎湖岛设立行政机构,将台湾岛纳。</p><p>11、13致蒋经国先生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劝说的同时反驳对方的言论 教学难点: 文言色彩浓厚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台湾自古。</p><p>12、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一 字音字形 1 识记生难字 把晤 咫尺 悖谬 东隅 苟同 珍摄 同捐前嫌 w 庸zhu 言 未雨chu mu 难辞其ji 2 读准多音字 抉择 其他读音 组词 二 重要词语 1 咫尺 2 悖谬 3 未雨绸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