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表示不同的平面。各侧面的________叫做棱锥的顶点。(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是上好立体几何序言课的前提。第九章(A)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名师检测题 时间。第九章(B)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名师检测题 时间。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Tag内容描述:<p>1、七彩教育网 http:/www.7caiedu.cn本一复习目标: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二课前预习:1、表示不同的点,、表示不同的直线,、表示不同的平面,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C ),直线,且不共线与重合2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腰和上底边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D )3对于空间三条直线,有下列四个条件: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三条直线两两平行;三条直线共点;有两条直线平行,第三条直线和这两条直线都相交其中,使三条直线共面的充分条件有 (。</p><p>2、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棱锥,第 讲,10,1.如果一个多面体的一个面是________,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________,那么这个多面体叫做棱锥.在棱锥中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叫做棱锥的侧面,余下的那个多边形叫做棱锥的_____,两个相邻侧面的______ 叫做棱锥的侧棱,各侧面的________叫做棱锥的顶点,由顶点到底面所在平面的______叫做棱锥的高.底面是________,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_________的棱锥,叫做正棱锥.,多边形,三角形,公共顶点,的各三角形,底面,公共边,公共顶点,垂线段,正多边形,底面中心,2. 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p><p>3、同步测试卷理科数学(十四)【p311】(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阴影部分),绕中间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形状为()A一个球体B一个球体中间挖去一个圆柱C一个圆柱D一个球体中间挖去一个圆锥【答案】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间中,两不重合的平面若有公共点,则这些点一定在一条直线上B空间中,三角形、四边形都一定是平面图形C空间中,正方体、长方体、四面体都是四棱柱D用一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p><p>4、高考复习系列课件113 数学第二轮复习 113 二轮复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PPT课件 新人教版 23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13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二面角与距离 高考考纲透析 熟练掌握求二面角的大小 空间距离的求法 高考热。</p><p>5、第八讲 直线 平面 简单几何体 三 立体几何初步 一 空间几何体 1 了解和正方体 球有关的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理解柱 锥 台 球的结构特征 2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 长方体 球 圆柱 圆锥 棱柱等的简易组合 的三视图 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这两种方法 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 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 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理解三视图和直。</p><p>6、立体几何序言课教案设计一、充分认识序言课的重要性,是上好立体几何序言课的前提。立体几何序言课以课本中的“引言”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立体几何这门功课有一个粗略的整体性了解,在学习具体内容之前有一个积极的思想准备。通过序言课的教学,学生明白了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及学习立体几何的目的,就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有的老师对序言课却不够重视,把已经十分抽象概括的“引言”进一步。</p><p>7、金版新学案高考总复习辅助评价卷 高三数学“科学”卷(9)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A,B) 33335433543335433543335433543354335433- 说明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卷和第二卷。请填写第一卷选择题的答案,第二卷可以在每个问题后直接回答,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60分。</p><p>8、第九章(A)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名师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第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过空间一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 ) A0条 B1条 C0条或1条 D无数条 解析: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及其性质定理可知过空间一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p><p>9、第九章(B)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名师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第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ab,ac,lb c(,R),ma,则m与l一定( ) A相交 B共线 C垂直 D以上都有可能 解析:ab,ac,a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