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的成立&#160。建立中华民国一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Tag内容描述:<p>1、从中华民国成立到抗战时期地方财政的演变一、我国地方财政的由来自清末以来,西方近代政治思想渐播于中国,自治观念逐渐兴盛,清廷筹备立宪以后,在各省设立咨议局,颁布了府州厅县的自治章程和城乡自治章程。由此地方自治的雏形初具,然而地方财政体制的规模却没有确立。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各省设财政司管理财政事务,1913年春,财政部初次颁布划分国家税地方税法草案及国家费用地方费用的标准法案,另在财政司之外,设置国税厅专门管理国家税收及国家费用的支出,而地方税的征收和地方费用的支付则由财政司管理,可惜这个法案所规定的地。</p><p>2、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它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三、学法指导1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 为线索,对“新文化运动” 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2以“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p><p>3、第七单元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单元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戊戌变法VS辛亥革命1.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析:选A由材料“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可知,康、梁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p><p>4、这里的“国”指的是什么呢?,中华民国,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背景: 2.时间: 3.临时总统: 4.副总统: 5.意义:,一、中华民国的建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 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2年1月1日(民国元年),孙中山,黎元洪,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请根据材料内容说说,民国建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文章,文中描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p><p>5、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选择题 1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2很多同学都看过反映清朝宫廷是非的古装剧,皇帝、格格等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使君临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A推翻了封建制度B成立。</p><p>6、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选择题 1.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华民国的成立B.清帝下诏退位C.武昌起义的胜利D.临时约法的颁布【答案】B 【解析】【分析】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清帝下诏退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选B。【点评】此题考。</p><p>7、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整合及中考突破(附答案)【知识网络】1、孙中山(1)成立兴中会、同盟会(2)领导广州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3)领导二次革命,护国战争(4)三民主义2、辛亥革命(1)高潮:1911年,武昌起义(2)成果: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一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影响:结束了君主专制,推动了思想解放二次革命(4)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5)北洋军阀政府建立;袁世凯复辟失败,北洋军阀分裂【专题全面认识辛亥革命】1.性质:辛支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产阶级民主革命。2.。</p><p>8、第十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导学案1、 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来源:ZXXK难点: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的认识;理解辛亥革命的结果2、 基础训练1. ____年___月____日,孙中山在_____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_____成立,以_______年为民国元年,改用________.又选举______为副总统,成立______________.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 .1912年2月12日,在_____。</p><p>9、考点11: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考纲要求:,知识要求 (1)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2)南京临时政府和临时约法 (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4)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能力要求 (1)掌握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及原因,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内外政策,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评价,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过程,辛亥革命的功绩、失败原因、教训等基础知识。 (2)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帝国主义的严守中立和袁世凯的两面派手段、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一、“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一)“严守中立”,2、实质。</p><p>10、中华民国的成立,重点: 1.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首都:南京 国旗:五色旗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临时副总统:黎元洪,红、黄、蓝、白、黑,政权性质,是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内外政策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性质,题三: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B,2、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政。</p><p>11、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一、中华民国的建立,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概述本课 整体感知,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的 创建,中华民国的建立,导学提纲,构建框架 提升能力,背 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背 景,时 间,结 果,时间地点,人 物,纪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 力,经 过,历史意义,颁布时间,内 容,性 质,意 义,背 景:,时间地点:,人 物:,历史意义:,1912年1月1日 南京,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孙中山(总统)黎元洪。</p><p>12、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情境导入,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清政府的黄龙旗,中华民国的五色旗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曾十分的鲜亮过。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五色旗取代了黄龙旗,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的转身。中华民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颁布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 。</p><p>1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黎元洪为副总统 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2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 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 1912年4月 袁世凯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912 3 11颁布 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p><p>14、全国以他名字命名的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比如:南京的逸仙桥,中山路,广东的中山市,三月十二日 植树节,猜一猜,孙中山国父,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 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 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五旗共和歌,学习目标,1、三个大目标: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2、若干小目标:识记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领导人,性质及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