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重庆市綦江县隆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编号:20822424]
重庆市綦江县隆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新课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 在对外交往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 了解日本遣唐使及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 理解对外交。能力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及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重庆市綦江县隆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Tag内容描述:<p>1、辽 宋 西夏 金的并立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1 辽 宋 西夏 金的并立 新课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 1 记住建立辽 宋 西夏 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建立时间 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 2 理解辽 宋 夏 金之间通。</p><p>2、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新课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 在对外交往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 了解日本遣唐使及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 理解对外交。</p><p>3、建筑奇观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建筑奇观 新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记住赵州桥的 设计者和修建时代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起止点 四段河的 名称 元朝开通的两段河 明长城的起止点 了解故宫的 布局 理解赵州桥 大运。</p><p>4、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新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记住明清的建立时间 人物和地点 了解明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理解厂卫制度 军机处设立的实质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影。</p><p>5、从 开皇之治 到 贞观之治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从 开皇之治 到 贞观之治 新课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 1 了解 开皇之治 到 贞观之治 的主要内容 隋朝灭亡的原因 2 记住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 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 隋。</p><p>6、封建帝国的危机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14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新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理解 概括清朝前期经济繁荣和清政府执行 闭关锁国 政策的表现 理解封建帝国出现危机和清政府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p><p>7、明清小说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明清小说 新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记住明清重要小说的名称及作者的名字 了解这些作品的内容 理解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展示教师点。</p><p>8、走向全盛的唐朝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走向全盛的唐朝 新课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 1 记住女皇帝的姓名 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 唐朝鼎盛时期的表现 2 知道武则天 唐玄宗时期的治国策略 3 理解盛世形成的原因 能力。</p><p>9、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新课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 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 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科举制。</p><p>10、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1.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新课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 1.记住建立辽、宋、西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建立时间,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 2.理解辽、宋、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和意义。 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发展的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p><p>11、走向全盛的唐朝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走向全盛的唐朝 新课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1.记住女皇帝的姓名、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唐朝鼎盛时期的表现 2.知道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治国策略 3.理解盛世形成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1.比较唐玄宗与唐太宗的政绩,让学生掌握比较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鉴赏能力 3.通过。</p><p>12、建筑奇观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建筑奇观 新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记住赵州桥的 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河的 名称,元朝开通的两段河,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 布局;理解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 历史地位。 能力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及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p><p>13、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新课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 1.了解“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隋朝灭亡的原因 2.记住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 3.掌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 4.理解“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图表,简述朝代更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历史的能力。</p><p>14、明清小说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明清小说 新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记住明清重要小说的名称及作者的名字,了解这些作品的内容;理解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道理。通过小说中。</p><p>15、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新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记住明清的建立时间,人物和地点,了解明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理解厂卫制度,军机处设立的实质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并收集资料,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且进行资源整合。 2展示探究题,启发学生思考。 3分组讨论,课堂小辩论。 4教师评价,起到激励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p><p>16、封建帝国的危机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14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新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理解 概括清朝前期经济繁荣和清政府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理解封建帝国出现危机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能力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康乾盛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当。</p><p>17、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新课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p><p>18、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新课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了解日本遣唐使及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理解对外交流发展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找出鉴真和玄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去认识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中国当时在是。</p>
【重庆市綦江县隆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