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
第一讲 种群和群落 第一讲 种群和群落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14 扬州中学 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 S 型 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2.群落的特征物种的丰富度、________、空间结构、________等。
种群和群落Tag内容描述:<p>1、种群和群落,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因素),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动,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种群增长J曲线,种群增长S曲线,种群数量变动波动和下降,群落结构,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演替,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p><p>2、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种群和群落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2说明群落的结构特征3概述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类型热点一:种群数量变化的知识整合问题探究:图示种群数量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关系。(1)生物个体是否具备以上特征?答案 不具备。生物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2)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为什么能够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答案 因为生物的繁殖能力和衰老、死亡及年龄有密切关系,所以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又因为如果性别比例失调,个体间交配繁。</p><p>3、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阶段质量评估(八)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无机环境B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内循环往复,反复利用C生态系统都必须有能量输入,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存在负反馈调。</p><p>4、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考向解读】 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高频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演替及种间关系中频考点:种群的数量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低频考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命题热点突破一】 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变式。</p><p>5、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13 种群和群落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自然条件下,种群一般都呈“S”型增长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濒危物种种群的K值C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种群的种类和数量常发生变化D光可以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但不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天敌、食物等条件的限制,种群都呈“S”型增长。</p><p>6、种群和群落测试题一一 选择题1、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公园中的草本花卉 B、一个牧场里所有产奶的奶牛C、一条河里所有的鱼 D、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2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3、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1平方公里内人口的数量 B1立方米的水域内鱼的数量C1公顷森林中生物的数量 D1平方千米草地中各种害虫的数量4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p><p>7、第二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一、种群特征: 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小范围内的水生 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围及陆生 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 (一)种群密度: 1、概念: 2、计算方法: 3、种群密度的特点: (1)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 (2)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4、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6)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5)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p><p>8、1A;2D;3C; 4C;5C;6A 2929(1 1)叶片充分展开)叶片充分展开时时时时,相,相对对对对光光 合速率最大(合速率最大(1 1分)分) (2 2)幼叶成折叠状,吸收光能少;)幼叶成折叠状,吸收光能少; 光合色素含量少(和叶光合色素含量少(和叶绿绿绿绿体片体片层结层结层结层结 构不构不发发发发达等)(达等)(1 1分)分) 光合作用所需光合作用所需酶酶含量少、活性弱(含量少、活性弱(1 1 分)分) (3 3)光能)光能ATPATP中活中活跃跃跃跃的化学能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稳稳稳稳定的化学能定的化学能ATPATP中活中活 跃跃跃。</p><p>9、专题十二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十二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十二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种群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数 量 特 征 这这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种群是由多个个体所组组成的,其 数量大小受四个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 率)的影响,这这些参数继继而又受种群的年龄结龄结 构、性别别比例 、分布格局和遗传组遗传组 成的影响,从而形成种群动态动态 空 间间 特 征 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间,其个体在空间间上分布可分为为聚群 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此外。</p><p>10、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一、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2、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 3、 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二、学习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自学导航】:带着问题进课堂 掌握学习主动权(一)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 的 生物的 个体。 思考:个体与种群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呢?种群各特征之。</p><p>11、第一讲种群和群落限时规范训练 练思维练规范练就考场满分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B调查种群密度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C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D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解析: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与种群迁入率、迁出率等无关,A错误;调查种群密度,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等有着重要意义,B正确;研究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C正确;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p><p>12、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单元练习题21(温州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2(沭阳梦。</p><p>13、种群和群落,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因素),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动,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种群增长J曲线,种群增长S曲线,种群数量变动波动和下降,群落结构,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演替,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p><p>14、4.1 种群的特征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习目标:1、说出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关系。2、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之间关系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二 阅读教材、自主解标级问题一:种群密度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 内同种生物的 。种群密度:种群在 或 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 的数量特征常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 _____法。a. 样方法适用范围:常用于 和 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思考: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多大为宜?取样的原则是什么? 计数原则是什么?b.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p><p>15、4.3 群落的结构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法指导:学生看书用30分完成学案。学习目标: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学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学习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二 阅读教材、自主解标A级问题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课本71页内容,思考:1、群落是__________________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级问题二:群落的物种结构1观察课本72页图4-8和图4-9,思考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由此。</p><p>16、4.2 群落的数量变化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法指导:学生看书用30分完成学案。学习目标:说明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学习重点: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变化学习难点:构建种群增长的数量模型二 阅读教材、自主解标A级问题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细菌繁殖产生的后代数量,如何建构种群增长模型?以 为横坐标,以 _______为纵坐标,即可画出种群增长曲线。A级问题二: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 阅读课本66页第3-5段,思考:1、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曲线会呈现何种增长方式。</p><p>17、2013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专题11 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2013海南卷2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2.(2013海南卷25)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p><p>18、12 种群和群落考向预测1.近五年课标卷对本专题的考查难度较小,命题热点集中在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与演替。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在命题形式方面,多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等,以非选择题形式呈现,一道题中常涉及多个知识点。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结构和演替,注重语言的表述。3.新考纲无变化。备考时,要构建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数量模型及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利用比较法记准记牢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1.。</p><p>19、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习题课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法指导:学生看书用30分完成学案。教学目标:复习第四章重点知识二 阅读教材、自主解标1 种群密度的概念及调查方法:2 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及存在条件?3 群落的概念及丰富度:4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5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有几种6 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演替的类型学三 合作探究、重点讲解:B级问题一 1在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2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