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西汉建立的时间。西汉建立的时间。学习目标。3、明白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3、明白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8课 诸子百家。第8课 诸子百家。阅读P55第一段回答。2、老子的思想有。第15课 三国鼎立。袁绍 曹操。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Tag内容描述:<p>1、中图版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李治楠 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中图版) 中图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 1.目前已知我国境内的最早的原始人类:是生活在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云南 省) 。 2.北京人的生活: 大约7020万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人居住在山顶洞;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使用打制石器(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 ; 已经会使用和控制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人们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3.山顶洞人的生活:约1.8万年前,生活在北京龙骨山山顶的洞。</p><p>2、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备课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p><p>3、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课标:,01,什么是焚书坑儒?其危害是什么?,02,秦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有哪些?,03,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及历史意义是什么?结果如何?,04,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结果怎样?,05,秦朝灭亡的时间及原因是什么?,06,课后测评,焚书,把秦记以外的民间收藏的诗书、记述六国历史的书籍和诸子百家著作,全部收缴销毁。,P56,坑儒,公元前212年,把抓来的460多个方士和仇视他的儒生在咸阳郊外渭水边上活埋。,P56,1.什么是焚书坑儒?其危害是什么?,危害:摧残文化,阻碍教育发展,束缚和钳制人们思想,激化秦朝知识分子。</p><p>4、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秦始皇像,电影英雄剧照,秦的暴政,秦的暴政,1、秦始皇的专制统治,(1)思想上:“焚书坑儒”,丞相臣斯昧死言:“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所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p><p>5、秦 皇 汉 武,第 11 课,西汉大一统,西汉建立的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知识回顾,文景之治,刘彻汉武大帝 (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雄才大略,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的事情!,政治,思想文化,地方:诸侯国威胁国家稳定,巩固 边疆,加强中央集权,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威胁 中原安全,诸子百家活跃批评朝政,1、“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兴办太学,1、推恩令,2、设刺史、司隶校尉,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经济,军事,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p><p>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第 15 课,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看图说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匈 奴,刘 璋,刘 表,袁 术,张 鲁,袁绍,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1)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今河南许昌),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p><p>7、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牢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人物,特点,影响。牢记三国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署、卫温首达夷洲等知识。 3、明白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看图说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袁绍,匈 奴,刘 璋,刘 表,袁 术,张 鲁,曹操,袁绍,曹操,曹操广纳有识之士,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挟天子以令诸侯”, 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2)唯才是举,政治上:,军事上:,官渡之战大败袁绍,。</p><p>8、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古代的许多少数民族,比如:五胡匈奴、鲜卑、氐、羯、羌现在还能见到吗?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呢?,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洛阳,。</p><p>9、忆一忆:,1“战国七雄”是指哪几个诸侯国? 2、变法最成功的是哪国?有何作用?,议一议,1“战国七雄”是指哪几个诸侯国?,燕,秦,楚,韩,魏,齐,赵,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央,2、变法最成功的是哪国? 有何作用?,秦国。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迅速增强,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成为战国后期第一强国,为灭掉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议一议,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第9课 秦的统一,一、秦灭六国,二、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秦灭六国,1,2,3,4,5,6,赢政,秦,前221年 秦朝建立定都咸阳,咸阳,时间。</p><p>10、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想一想,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困难?,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 2、通过探究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自主学习:(约5分钟) 不拿笔墨不读书,要求:1. 认真阅读课本内容P9-14,将问题的答案 在书本上划出。 2. 独立思考,保持安静,不能讨论。 3. 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先保留,在自查自。</p><p>11、第 11课,西汉“大一统”,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热身运动”,秦朝开始于哪一年?是哪一年结束的?算一算秦王朝共存在了多少年? 项羽和刘邦争权夺利的战争史称为什么? 西汉是哪年建立的?由谁建立的?,西汉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思考:,时间:公。</p><p>12、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采集与渔猎的远古时期,一、 原始农业的兴起,狗尾草,粟(谷子),中国:世界栽培作物起源的重要中心,谷子属禾本科作物,脱壳前称为“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学名为“粟”。谷子起源于黄河流域,由野生狗尾草进化而来。我国栽培谷子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甲骨文称粟为“禾”,秦汉以粟为五谷之首(禾、稷、菽、麦、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课堂探究:为什么我国南方远古居民种植水稻,北方远古居民种植粟?,提示:因为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1、原始农业兴起的时间。</p><p>13、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霸主和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情况及作用。 2、通过学习学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而人才是兴国的关键。,一、春秋争霸(前770-前476年),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强大的诸侯通过争夺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历史特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常备军,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p><p>14、第8课 诸子百家,阅读P55第一段回答: 1、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2、诸子百家是指什么?,说一说,3、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局面?,春秋战国,百家争鸣,1、道家创始人是 (即 ),著 有 一书(又名 )。 2、老子的思想有: ; 主张 。,快速阅读并回答:,老子,李耳,老子,道德经,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想一想 P55,1、祸福相倚。 2、(1)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2)不是,无为而治,道家创始人 老子,说一说:,你知道老子的观点吗?,1、具有朴素的( )思想 2、主张顺应自然,( ),辩证法,“无为而治”,你所知道的孔子是怎样的一。</p><p>15、第15课 三国鼎立,曹操,袁绍,刘备,孙权,赤壁之战,官渡,曹操,魏(220年),蜀(221年),吴(222年),一、曹操统一北方,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疑冢,曹操(155220),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 人)人。小名阿瞒, 字孟德。东汉末年的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 操,袁 绍,乌巢,三、四万人,十万人,官渡之战,袁绍 曹操,2、官渡之战的经过,3、官 渡 之 战结果,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作用: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二、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曹操惨败-无力南下,孙权-巩固江南,刘备-巩固与发展,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看图说成语,诸葛亮:公。</p><p>16、第15课,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知道东汉末年的社会情况,3、能够说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 经过和影响,三国鼎立局面如何形成,自主学习,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2、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结果如何? 有何影响?,3、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目的是?,4、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地点是?结果如何? 有何影响?,5、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即建立政 权、时间、都城、建立者等情况)?,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2)经济上:大兴屯田,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保证了 军粮供给。</p><p>17、诸子百家,第 8 课,荀子,墨子,韩非子,墨家,法家,孙膑,孔子,老子,庄子,道家,孙武,孟子,儒家,第8课 诸子百家,兵家,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学 派、各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引导学生分析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从而理解各学派的主要主张。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渊源流传和博大精神。,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可参照练习册P63表格),法家,墨家,兵家,道家,儒家,孔子,孟子,荀子,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战国,春秋,老子,韩非子,墨子,孙武,仁、礼、德政、有教无类,论语,荀子,仁政、主张“民贵君轻”、,道德经,。</p><p>18、秦 皇 汉 武,第 11 课,西汉大一统,西汉建立的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知识回顾,文景之治,刘彻汉武大帝 (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雄才大略,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的事情!,政治,思想文化,地方:诸侯国威胁国家稳定,巩固 边疆,加强中央集权,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威胁 中原安全,诸子百家活跃批评朝政,1、“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兴办太学,1、推恩令,2、设刺史、司隶校尉,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经济,军事,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p><p>19、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牢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人物,特点,影响。牢记三国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署、卫温首达夷洲等知识。 3、明白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看图说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袁绍,匈 奴,刘 璋,刘 表,袁 术,张 鲁,曹操,袁绍,曹操,曹操广纳有识之士,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挟天子以令诸侯”, 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2)唯才是举,政治上:,军事上:,官渡之战大败袁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