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编号:16140690]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通过探索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的过程。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p>1、八年级上 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 第二节 中位数与众数 (220页223页)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1、 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来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做出恰当的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二)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3、 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4、 加强了学生的自。</p><p>2、20.1.2 中位数和众数(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3、能灵活应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常见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的过程,感受其实际应用,掌握判断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据信息素养,体会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的实际应用价值。重点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难点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教 学 过 程备 注科学设计 与 师生互动第一步;理解体验:1、复习平均。</p><p>3、20.1.2 中位数和众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根据数据做出总体的初步的思想、合理论证,领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数的联系和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字信息处理的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发展的内涵与价值。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p><p>4、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数学上册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北师大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p><p>5、8 2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一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 学生已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经验。</p><p>6、20 1 2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中位数 众数的概念 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 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 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 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 2。</p><p>7、20 1 2中位数和众数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 会用中位数和众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3 体会中位数 众数在估计数据集中趋势中的作用 体会平均数的特点和局。</p><p>8、课 时 计 划 课题 8 2 中位数与众数 教 学 目 标 1 学会在一组数据中判别中位数与众数 对中位数 众数有一个初步的体验 2 经历体具实例体验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的区别 重点 认识中位数与众数 能在具体实例中判断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难点 区分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在描述数据特征时的不同侧重 教学器材 多媒体平台 教 学 过 程 一 情景导入 5分钟 某次数学考试 婷婷得到78分 全班共30。</p><p>9、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五年级下册第88 89 页 教学目标 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 2 结合具体情境 在活动中通过1 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特征及其实际意义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算一算 比一比 议一议体会学习中数与众数的必要性 3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p><p>10、教案:中位数与众数 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 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6章 第二节 标题:中位数与众数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金金/郑州市郑东新区龙翔初级中学 1、 目标确定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