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绪论
中医诊断学 许文学 教授 2014-03-04 绪论 一、主要内容(掌握) 二、基本原理(掌握) 三、基本原则(掌握) 四、发展简史(自学了解) 五、学习方法(掌握) 2 诊法诊法诊察。了解 诊诊 分析。判断断断 辨证辨证 诊病诊病 诊 断 3 中医诊断过程 诊断——对病人询问检查。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绪论Tag内容描述:<p>1、中医诊断学 许文学 教授 2014-03-04 绪论 一、主要内容(掌握) 二、基本原理(掌握) 三、基本原则(掌握) 四、发展简史(自学了解) 五、学习方法(掌握) 2 诊法诊法诊察,了解诊察,了解 诊诊 分析,判断分析,判断断断 辨证辨证 诊病诊病 诊 断 3 中医诊断过程 诊断对病人询问检查,掌握病 情资料,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对 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 对病人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4 中医诊断学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 、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5 一、中医。</p><p>2、中医诊断学,中诊目录,绪论 上篇 诊法 第一章 问诊 第二章 望诊 第三章 舌诊 第四章 闻诊 第五章 脉诊 第六章 按诊,中篇 辨证 第七章 八纲辨证 第八章 病性辨证 第九章 脏腑辨证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下篇 诊断综合运用 第十一章 诊断思路与方法 第十二章 病历书写与要求,中医诊断学,绪 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概 念,绪论,诊断:诊,验也,视也,即诊察了解;断,即分析判断。诊断,即察看、询问、检查病人,收集病情资料,从而。</p><p>3、中医诊断学,刘晓伟 48249 lxw11fimmu.com,教学目的 1. 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 基本原则 2. 熟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与 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与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鉴别要点 中医“症”、“证”、“病”的含义,绪 论,诊 - 诊察、了解 断 - 分析、判断 地位 - 桥梁课,学术地位,中医基础 桥梁课 中医临床,主要内容 * 基本原理 * 基本原则 发展简史 # 学习方法,*1.诊法 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 望 区别 闻 - 问 切 联系,*2. 辨证 辨证-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p><p>4、秦汉以前: 黄帝内经 诊法、辨证基础 难经 提出“寸口脉法” 汉朝:西汉 淳于意创 “诊籍” 东汉 张仲景建立辨证论治的理论“六经辨证” 晋唐:西晋 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原疾病诊断专著 宋、金、元: “金元四大家” 刘河涧重视病机; 李东垣重视四诊合参; 朱丹溪主张“从外知内”; 张从正重视症状鉴别诊断,明、清: 明 张介宾景岳全书八纲辨证成熟; 明 李时珍濒湖脉学27脉; 清 叶天士温病论、薛生白温热条辩、吴鞠通温病条辩、王孟英温热经纬创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近代: 曹炳章彩图辨。</p><p>5、中医诊断学,许文学 教授 2014-03-04,2,绪论,一、主要内容(掌握) 二、基本原理(掌握) 三、基本原则(掌握) 四、发展简史(自学了解) 五、学习方法(掌握),3,诊法,诊察,了解,诊,分析,判断,断,辨证,诊病,诊 断,4,中医诊断过程,诊断对病人询问检查,掌握病情资料,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对病人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5,中医诊断学,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6,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诊 法 辨 证 诊 病 病。</p><p>6、中医诊断学,主讲教师 陈锐,概 述,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7.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病因辨证理法比较完备的著作。 8 .南宋施发的察病指南是诊法的专著,并绘脉图,以图示脉,颇具特色。 9.元代:敖氏著点点金及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10.明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取诸家脉学之精华,详述二十七脉;本书介绍28种脉象。 11.清代:张登所辑伤寒舌鉴载有舌图120幅;清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创温病的三焦辩证。,二、中医诊断。</p><p>7、中医诊断学 目录,中医诊断学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一、诊断学原理,二、诊断学原则,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第一章 绪论,中医诊断学,定义: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内容,诊断:即对人体健康状态和病证所提出的概括性判断,特点,由基础医学引申到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正确的防治取决于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来源于对患者四诊的周密诊察和精确的辩证分析,没有正确的诊断。</p><p>8、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云南中医学院诊断教研室制作,中医诊断学,诊断的概念:诊断就是通过多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合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行判断。,中医诊断学学科性质: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绪 论,(一)诊法,(二)诊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 判断疾病病种,作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p><p>9、中医诊断学,中诊目录,绪论 上篇 诊法 第一章 问诊 第二章 望诊 第三章 舌诊 第四章 闻诊 第五章 脉诊 第六章 按诊,中篇 辨证 第七章 八纲辨证 第八章 病性辨证 第九章 脏腑辨证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下篇 诊断综合运用 第十一章 诊断思路与方法 第十二章 病历书写与要求,中医诊断学,绪 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概 念,绪论,诊断:诊,验也,视也,即诊察了解;断,即分析判断。诊断,即察看、询问、检查病人,收集病情资料,从而。</p><p>10、中医诊断学,刘晓伟 48249 lxw11,由南方课件网()友情提供,欢迎上传, QQ1894255,投稿邮箱:tougao,教学目的 1. 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 基本原则 2. 熟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与 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与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鉴别要点 中医“症”、“证”、“病”的含义,绪 论,诊 - 诊察、了解 断 - 分析、判断 地位 - 桥梁课,学术地位,中医基础 桥梁课 中医临床,主要内容 * 基本原理 * 基本原则 发展简史 # 学习方法,*1.诊法 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 望 区别 闻 - 问 切 联。</p><p>11、中医诊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2017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用,绪 论,诊断和诊断学概念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的学习方法,何为诊断?,诊:诊察了解 断:分析判断 诊断:即通过对患者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进而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病变本质进行辨识并做出概括性的判断。,何为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法、诊病、和辩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本学科,是从中医基础到中医临床的桥梁学科。 正确的防治取决于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