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导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哲学系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要内容 v一、自然辩证法概述 v1.学科简介 v2.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v二、对哲学、科学、技术三个概念的分析 v1.什么是哲学。v4.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v5.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一、概述—学科简介 v自然辩证法 &#216。
自然辩证法导论Tag内容描述:<p>1、精品文档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导论及期末试题导言部分1、 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它作为马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介于。</p><p>2、自然辩证法概论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哲学系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要内容 v一、自然辩证法概述 v1.学科简介 v2.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v二、对哲学、科学、技术三个概念的分析 v1.什么是哲学? v2.什么是科学? v3.什么是技术? v4.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v5.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一、概述学科简介 v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在从1873年开始撰写的自然辩证法恩格 斯的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 18851886年 作了个别的补充,包括有关“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自 然科学和哲学”、“自然界的辩证法”、“认识自然的辩证法 ”、“物质的运动形式”。“数学。</p><p>3、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1,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2,第二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 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随着欧洲社会的大变革,科学技术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第一次得到了系统的、科学的总结,形成了以牛顿力学为中心的科学体系。同时,也形成与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自然观、科技方法论和科技观。,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3,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条件,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十字军东征,11世纪时,欧洲开始了为时200年的十字军东征。这次远征形式上是打着夺回基督教圣地。</p><p>4、2019/5/19,1,自然辩证法导论,任 元 彪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13520042007 rybpku.edu.cn,2019/5/19,2,内容介绍,1. 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 2. “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 3 . 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 4. 本学期课程安排,1. 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1.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与出版 1.2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 1.3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1.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与出版,马恩重视自然科学.马克思:“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恩格斯: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马恩分工.马克思研究资。</p><p>5、自然辩证法导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方法论) 人 (自然观) (技术观) 自然 技术 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笛卡尔 莱布尼茨 康德 海森伯 爱因斯坦,第一部分:自然观,历史上的几种自然观,一:神话神学自然观 神话自然观 原始人观察自然带有一种特殊的神话眼光,他们的自然观可称为神话自然观。,神话自然观的要点,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论,将各种自然力拟人化,太阳神阿波罗,希腊神话中的艺术神。主神宙斯之子。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等。曾与孪生姐姐阿耳。</p><p>6、2019/6/23,1,自然辩证法导论,任 元 彪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13520042007 rybpku.edu.cn,2019/6/23,2,内容介绍,1. 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 2. “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 3 . 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 4. 本学期课程安排,1. 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1.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与出版 1.2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 1.3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1.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与出版,马恩重视自然科学.马克思:“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恩格斯: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马恩分工.马克思研究资。</p><p>7、自然辩证法概论,任课教师: 单 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郭芙蕊,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与活动进行科学概括和总结的产物。,导论 第一篇 科技概观 第二篇 自然观及其变革 第三篇 科学论与科学方法论 第四篇 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 第五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第一章 科学、技术与文明 第二章 科技变革中的人文关怀 第三章 科学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 第四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反。</p><p>8、2019/7/27,1,自然辩证法,授课教师 文法学院 梁伟军 联系方式:13657293571 liangwjmail.hzau.edu.cn,2019/7/27,2,参考教材,1全国工程硕士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组,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栾玉广,自然辩证法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3谈新敏等,自然辩证法概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4曾国屏等,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刘大椿等,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霍有光等,自然辩证法新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2019/7/27,3,参考教材,7吴彤等,科。</p><p>9、授课人 程现昆 大连医科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Dalianyikedaxuezhexueyuziranbianzhengfajiaoyanshi 自然辩证法概论 多媒体教学课件 程现昆 1965年生 中共党员 教授 哲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主要荣誉 辽宁省中青年哲学社。</p><p>10、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导论及期末试题导言部分1、 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它作为马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与自然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