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氧化沟的运行管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t型氧化沟的运行管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t型氧化沟的运行管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t型氧化沟的运行管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t型氧化沟的运行管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型氧化沟的运行管理(本科)1氧化沟的发展概况氧化沟(OXIDATIONDITCH)1污水处理工艺是由荷兰卫生工程研究所在20世纪50年代研制成功的。第一家氧化沟污水处理厂将曝气、沉淀和污泥稳定等处理过程集于一体,间歇运行,BOD5去除率高达97,管理方便,运行稳定,该技术被称为PASVEER沟。伴随着其曝气设备的开发,实践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占地、投资费用、水质、脱氮除磷等要求逐渐发展并走向成熟,演变出了许多变形工艺和设备;根据氧化沟的构造和运行特征,并根据不同的发明者和专利情况,一般有CARROUSEL氧化沟、交替式氧化沟、ORBAL氧化沟及一体化氧化沟等几种类型。1967年,LECOMPT和MANDT首次提出将水下曝气和推动系统用于氧化沟,发明了射流曝气氧化沟(JAC),沟深可达78M;1968年,DHV有限公司的荷兰工程师们将立式低速表曝机应用于氧化沟,发明了CARROUSEL氧化沟,其沟深达45M以上,现在的最新工艺CARROUSEL3000可以达到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1970年,HUISMAN又在南非开发了使用转盘曝气机的ORBAL氧化沟;1970年代,丹麦KRUGGER公司创建了交替式氧化沟。近年,一体化氧化沟技术迅速得到发展,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如BOAT式、BMTS式。氧化沟被认为是出水水质好、运行可靠、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的污水处理工艺,特别是其封闭循环式池型尤其适用于污水的脱氮除磷。2氧化沟的应用21氧化沟在国外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氧化沟技术在欧洲、北美、南非、大洋洲等地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据统计1,丹麦已兴建300多座氧化沟污水处理厂,占全国的40;美国有500多座氧化沟污水处理厂,英国也兴建了300多座这样的污水处理厂。而且氧化沟技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处理厂规模的扩大和处理对象不断增加。它的处理能力为500万1000万人口当量,被广泛地用于城市污水及石油废水、化工废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等工业废水处理中。22氧化沟在我国的应用氧化沟工艺是我国采用较多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之一,应用较多的有ORBAL工艺,由我国自行设计、全套设备国产化,已有成功实例。DE型氧化沟和T型氧化沟在中高浓度的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中也有应用。采用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大部分为外贷项目。一体化氧化沟主要为示范工程,如安阳市某工程船形一体化氧化沟(设计规模为22000M3/D)和新都某工程(设计规模为10000M3/D)12。3氧化沟技术31氧化沟的基本原理氧化沟是一种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因此被称为“氧化渠”,又称“环行曝气池”。本质上属于活性污泥延时曝气法范畴,最鲜明的特点是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法对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来说,延长曝气时间并降低BOD5污泥负荷,以限制剩余污泥的生成量为目的;氧化沟也以同样的目的而出现。因此,氧化沟的净化原理与通常的延时曝气法几乎可以通用。氧化沟兼有完全混合式和推流式的特点,并且氧化沟在适宜的控制条件下,沟内同时具有好氧区和缺氧区,使得它具有净化深度高、耐冲击和能耗低的特点,并且具有较好的脱氮功能,有些还可以达到除磷的目的;另外,长的泥龄使剩余污泥量少且已好氧稳定,可不需污泥的消化处理,并且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32氧化沟的特点氧化沟由最原始的首尾相连的环形跑道似的构形发展至现代氧化沟,在构形、力学特性、曝气系统、脱氮除磷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现代氧化沟最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点去除有机物效率很高,有的还能脱氮或脱氮除磷。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美国EPA对氧化沟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的基建和运行费用的分析比较1表明(如表1),在4104M3/D规模以下,氧化沟的基建费用明显低于常规活性污泥法。在规模较小时运行费用低于常规活性污泥法,接近4104M3/D时明显超过传统活性污泥法。但如果要求具有脱氮除磷功能,其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比任何具有脱氮功能的生物处理工艺都低。表1美国EPA对氧化沟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的基建和运行费用的分析比较规模(M3/D)3785M3/D37850M3/D基建投资占同等级一级活性污泥法处理厂比例5060基建投资占同等级二级活性污泥法处理厂比例4055运行费用占一级活性污泥法处理厂比例71124运行费用占二级活性污泥法处理厂比例61112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运行管理方便;氧化沟工艺通常都不设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整个处理单元比常规活性污泥法少,操作管理大大简化;这对于技术力量相对较弱、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很合适。运行及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污泥量少、性质稳定;氧化沟泥龄长(一般为2030D),污泥在沟内已基本好氧稳定,所以污泥产量少。能承受水量、水质的冲击负荷,对较高浓度工业废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曝气设备和构造形式多样化、运行灵活、曝气强度具有可调节性;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小型氧化沟比其它生物处理法都更为经济有效、灵活可靠。在下列情形下采用氧化沟更能显示其特有的优越性A、基建投资的来源十分有限;B、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员;C、进水水量、水质变化大;D、要求脱氮;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较落后,污水处理厂的技术人员缺乏,操作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因而,因地制宜地推广氧化沟技术十分适宜和必要。4生物脱氮除磷技术41生物脱氮技术生物脱氮的机理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N2和NXO的过程,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生物硝化过程在好氧条件下,在自氧好氧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作用下,将NH4转化为NO2,然后再氧化成NO3的过程。生物硝化的反应过程为2NH43O22NO24H2H2O(240350KJ/MOL)(亚硝化反应)2NO2O22NO365KJ/MOL(硝化反应)NH43O22HCO32NO32H2CO3H2O305415KJ/MOL考虑H2CO3平衡的总反应式由上反应过程可知7,将1G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需耗氧457G(其中亚硝化耗氧343G,硝化耗氧114G)。整个硝化过程需消耗水中的碱度,即每氧化1G氨氮需消耗碱度714G(以CACO3计)。影响硝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溶解氧、PH值、泥龄、有毒物质、C/N比;生物反硝化过程在缺氧条件下,在异氧型兼性厌氧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将硝酸盐氮(NO3)和亚硝酸盐氮(NO2)还原为N2的过程。生物反硝化的反应过程为NO23H(电子供体有机物)1/2N2H2OOHNO35H(电子供体有机物)1/2N22H2OOH由上式可知7,每转化1G亚硝态氮为氮气时,需有机物(以BOD5表示)171G;每转化1G硝态氮为氮气时,需有机物(以BOD表示)286G,同时产生357碱度(以CACO3计)。影响反硝化的主要因素温度、溶解氧、PH值、碳源有机物、C/N比。42生物除磷技术废水中磷最常见的形态是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生活污水的含磷量一般在1015MG/L左右,其中70是可溶性的2。生物除磷是基于噬磷菌在好氧及厌氧条件下,利用摄取及释放磷的原理,通过好氧厌氧的交替运行来实现除磷。影响生物除磷的因素溶解氧、厌氧区硝态氮、温度、PH值、BOD负荷、泥龄。一般来说,厌氧区的停留时间越长,除磷效果越好。但过长的停留时间,并不会太多地提高除磷效果,且会有利于丝状菌的生长,使污泥的沉淀性能恶化。剩余污泥的处理方法也会对系统的除磷效果产生影响。5T型氧化沟概述T型氧化沟是KRUGER公司开发的生物脱氮新工艺(见图)。该系统由三个相同的沟组合成一个运行单元,氧化沟之间通过涵洞相通。在运行时,两侧的A、C两池交替地用着曝气池和沉淀池。中间的B池一直维持曝气,进水交替引入三池,出水相应地从C池或A池引出,提高了曝气转刷的利用率,有利于生物脱氮。配水井进水堰门和氧化沟出水堰门完全靠自控装置控制。T型氧化沟脱氮是通过新开发的双速电机来实现的,曝气转刷能起到混合器和曝气器的双重功能。当处于反硝化阶段时,转刷低速运转,仅仅保持池中污泥悬浮,池内为缺氧状态。好氧和缺氧阶段完全可由转刷转速的改变进行控制。图T型氧化沟的基本形式国内,从1989年第一座T型氧化沟在邯郸东污水处理厂应用以来,有许多潜水推流器溶解氧仪进水水出水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采用了该工艺。T型氧化沟的运行模式可分为六阶段、八阶段硝化模式和六阶段、八阶段硝化反硝化模式,而且可以通过PLC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图2为T型氧化沟工艺的一般工艺流程。6T型氧化沟的设计61永安污水处理厂概况福建永安污水处理厂由永安市永恒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以BOT方式运营21。厂区位于永安市城北大西坑路口,占地面积5324亩,投资5000多万人民币。建设规模近期为20000M3/D,设一组T型氧化沟,远期二级处理为40000M3/D,增加一组氧化沟,采用工艺流程如图2。进水全部为城市生活污水,出水排入沙溪河。其中氧化沟,每沟设一台在线溶解氧仪,两台潜水推流器,中沟设5台高速转刷,两边沟每沟各设3台低速转刷、3台高速转刷和5台电动旋转堰门,每沟都设有排泥泵可三沟排泥。人员编制为23人,构形如图1。62T型氧化沟设计计算介绍T型氧化沟的设计,并对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设计资料Q20000M3/D进水BOD5180MG/LSS250MG/LTN35MG/L要求出水BOD520MG/LSS20MG/LTN15MG/LNH3N10MG/L设计参数泥龄30D产泥率Y030KG/去除KGBOD5MLSS4000MG/L反硝化速率26MGNO3/GMLSSD硝化区容积计算粗格栅提升泵细格栅沉砂池三角配水井T型氧化沟消毒接触池出水均质池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污泥外运图T型氧化沟的一般工艺流程依照泥龄30天,产泥率Y030KG/去除KGBOD5,在好氧条件(DO2MG/L),要求污泥量MLSS为300302000001800228800KG已知MLSS4000MG/L,则容积为28800/47200M3;反硝化区容积计算依剩余污泥排放的氮量,活性污泥中含氮量为124(活性污泥按C5H7NO2计),有03020000018002124119KGN/D出水带走总氮量TN001520000300KGN/DNH3N00120000200KGN/D进水含氮量200000035700KGN/D需要反硝化脱氮量700119300281KGN/D反硝化区需泥量2811000/2610808KGN/D反硝化区污泥浓度4000MG/L,则容积为10808/42702M3氧化沟尺寸确定澄清区容积计算T型氧化沟中一条边沟作澄清用,假定三沟内污泥浓度分别为两边沟4300MG/L,中沟3400MG/L,平均4000MG/L。一个工作过程为4个小时(整个工作周期为8小时)。其中过渡阶段,A池或C池转刷停止运行开始泥水分离约需1小时。在澄清过程中假定活性污泥无活性,推算具有活性作用污泥占污泥量的比例。表2T型氧化沟工作过程(六阶段运行程序)编号工作过程MLSSMG/L时间HA池澄清过渡43001B池曝气34004C池沉淀43004按照表2所示工作过程,估算具有作用活性污泥比例1(143001143004)/(340004)055故氧化沟总容积(72002702)/05518003M3则澄清区容积为18003720027028101M3设计成一组氧化沟,每组三沟,每沟容积为6001M3,取水深4M,则每沟平面尺寸1500M3,选用直径1M、长45M的曝气转刷,每沟两槽,每槽宽取6M,则每沟平面尺寸为130M12M;需氧量计算需氧量计算采用如下经验公式O2KG/DALBMLSS46NR28NOR式中L每日去除BOD5总量,KG/DMLSS沟中总污泥量,KGNR需要硝化氮量,KGN/DNOR需要反硝化氮量,KGN/D经验系数A05,B01NR700119200381KGN/DNOR281KGN/DO2KG/D0520000018002012880046381282815446KG/D;系统总需氧量为7019KG/D。供氧量计算采用转刷曝气,转刷供氧量是在标准条件下计算的,与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相比,要乘系数F,F值与水温、污泥浓度、DO等有关,一般取13。因此转刷至少需供氧量为5446137080KG/D选用转刷直径为1米,长度为45米,每个转刷充气量35KGO2/H。经计算,中沟设置5只,两个边沟各设6只。转刷充氧量为边沟工作时间9H/D中沟工作时间24H/D263593780KGO2/H535244200KGO2/H合计7980KGO2/H(供氧量)7080KGO2/H(需氧量),满足要求。产泥量计算根据资料介绍T型氧化沟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2,可由下式计算XYOLALEQ式中X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KG/DYO设计污泥表观产率系数,KGMLSS/KGBOD5LA进水BOD5浓度,G/LLE出水BOD5浓度,G/LQ每日污泥量,M3/D设计中取YO07则X07018002200002240KG/DT型氧化沟污泥龄为30D,由于氧化沟缺氧体积占好氧体积3040,再加上设计中有45污泥处于沉淀和澄清状态,并未参与降解污染物,因而其好氧泥龄大约为11D13,与污泥消化池设计污泥停留时间(1520D)相接近。污泥基本上趋于好氧稳定,可直接经过浓缩后脱水。7T型氧化沟运行程序选择T型氧化沟的运行较为灵活,根据不同的出水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行模式,主要为硝化运行程序和硝化反硝化运行程序,使用不同的程序可以达到不同的处理要求;由于自动化水平高,使得管理非常简便。由于每个厂的实际情况不同,运行人员可以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编制出适合本厂具体特点的运行程序。每个运行周期可以不同,但投入运行之前,应对所编制的运行程序做以下项目的核算。1转刷利用率转刷利用率指转刷实际投运量与可投运量之比,可用下式计算(N1T1NITI)/NT式中,N1至NI为至I阶段投入运转的转刷数量;T1至TI分别为至I阶段的历时;N为转刷的总数量,T为整个运行周期的历时。转刷利用率一般应保持在55以上。2曝气时间和沉淀时间曝气时间指污水在沟内曝气区的水力停留时间,可用下式计算TSV/QV氧化沟总有效容积,M3Q每日入流污水量,M3/D当要完成硝化时,TS一般应大于8小时。沉淀时间指污水在沟内沉淀区的水力停留时间,可用下式计算TAV/QTS当入流量一定时,沉淀时间越长,则曝气时间越短;当入流污水污染物浓度不高时,可适当缩短TS,延长TA这样可在保证分解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澄清能力;反之,当入流污水污染的浓度高时,应首先保证充足的曝气时间TS,以使污染物得以降解。71硝化运行程序硝化运行程序,一般分成六个阶段,它没有脱氮功能,只是把含氮物质转化为硝酸盐氮。边沟轮换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而中沟始终作为曝气池。硝化运行程序一般分成六个阶段,六个阶段为一个运行周期,一般历时8H,如图3。A阶段的运行时间为25H。污水进入潜水搅拌器、曝气转刷全部运行的好氧状态的沟,完成硝化作用,沟内混合液一部分进入沟;沟内所有转刷和潜水搅拌器全部运行,也进行硝化作用,好氧状态的沟内混合液进入沟;沟处于沉淀和出水状态,沟内所有转刷和潜水搅拌器全部关闭,出水经电动调节堰门排出。B阶段的运行时间为05H。污水进入所有转刷和潜水搅拌器全部运行的好氧状态的沟;沟内所有转刷和潜水搅拌器全部运行,沟内混合液一部分进入沟;沟处于沉淀和出水状态。C阶段的运行时间为10H。污水进入所有转刷和潜水搅拌器全部运行的好氧状态的沟,沟内混合液一部分进入沟;沟内所有转刷和水下搅拌器全部关闭,处于澄清状态;沟处于沉淀和出水状态。D、E、F阶段的运行状态分别与A、B、C阶段基本相同,只是将沟与沟互换。有的采用八阶段硝化运行程序,较六阶段增加了D和H阶段,而A、B、C、E、F、G与六阶段运行程序基本一致,区别在于每一阶段的历时不同。D、H是过渡段,历时较短,仅为15MIN。在这两个阶段内,沟和沟出水堰均开启,同时排放上清液,如图4。沟沟沟A阶段25HB阶段05HF阶段10HE阶段05HD阶段25HC阶段10H图3T型氧化沟硝化运行程序图沟沟沟硝化运行程序中沟始终做曝气池,两条边沟交替做曝气池和沉淀池。由于保持了充足的好氧条件,加之泥龄一般达到30D以上,不仅有机物降解率很高,沟沟沟A阶段15HC阶段075H图4T型氧化沟硝化运行程序图B阶段15HD阶段025HF阶段15HE阶段15HG阶段075HH阶段025H沟沟沟沟沟沟污水中硝化也比较充分,氨氮基本上氧化成硝酸盐氮。图5可以看出硝化运行模式达到了较好的出水水质14,BOD5、CODCR、SS出水平均分别为59、575、133,处理率分别为967、853、816,符合二级出水标准,除了CODCR其它指标均优于一级出水标准。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1234567月份对应指标MG/L进水BOD出水BOD进水COD出水COD进水SS出水SS图5青岛泥布湾污水处理厂1999年出水检测指标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一般要求脱氮,所以硝化模式已较少运行。72硝化反硝化运行程序硝化反硝化运行程序,分成六或者八阶段,具有脱氮功能,边沟轮换作为缺氧池、曝气池、澄清池和沉淀池,而中沟始终作曝气池。在边沟使用双速转刷曝气机,可以保持缺氧条件,上个好氧段产生的硝酸盐氮以进水有机物为碳源,使水中的反硝化菌繁殖,从而使污水中的硝酸盐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以达到脱氮的目的。图6为六阶段硝化反硝化运行程序图。A阶段的运行时间为15H。污水进入潜水搅拌器开启、曝气转刷低速运行的缺氧状态的沟,完成反硝化作用;沟内混合液一部分进入沟,沟内所有转刷和潜水搅拌器全部运行,进行硝化作用,好氧状态的沟内混合液进入沟;沟处于沉淀和出水状态,沟内所有转刷和潜水搅拌器全部关闭,出水经电动调节堰门排出。B阶段的运行时间为15H。污水进入转刷高速运行、潜水搅拌器开启的好氧状态的沟;沟内转刷高速运行、水下搅拌器开启,沟内混合液一部分进入沟;沟处于沉淀和出水状态。C阶段的运行时间为10H。污水进入转刷高速运行、潜水搅拌器开启的好氧状态的沟;沟内混合液一部分进入沟;沟内所有转刷和水下搅拌器全部关闭,处于澄清状态;沟处于沉淀和出水状态。D、E、F阶段的运行状态分别与A、B、C阶段基本相同,只是将沟与沟互换。八阶段硝化反硝化运行程序较六阶段增加了D和H阶段,而A、B、C、E、F、G与六阶段运行程序基本一致,区别在于每一阶段的历时不同。D、H是过渡段,历时较短,仅为15MIN(也有的设30MIN)。在这两阶段内,沟和沟出水堰均开启,同时排放上清液,如图7。目前,很多处理厂都使用硝化反硝化运行程序,并且达到了较好的出水和脱氮效果,而且如果排泥得当还可以达到部分除磷的效果。福建三明第一污水厂(处理规模10000T/D)采用硝化反硝化运行程序2004年1月份的检测指标如图8。根据数据,BOD5、CODCR、SS、NH3N出水平均分别为75、467、12、24,处理率分别为835、755、856、850,除了CODCR各项指标均优于一级出水标准。在八阶段硝化反硝化运行程序中,也有部分污水处理厂(如邯郸东污水处理厂和泥布湾污水处理厂)在和阶段,使中沟处于潜水搅拌器开启、曝气转刷低速运行的缺氧状态,但国内目前还较少使用这样的运行程序。清华大学的钱易和周律18曾模拟T型氧化沟做了这方面的研究,A阶段都不变,中沟分别处于缺氧、好氧状态,并改变相应阶段的运行时间,使TDN/TN(反硝化时间与硝化时间比值,相当于时间与空间的加权平均值)处于不同的值,得出不同的TDN/TN比,T型氧化沟的脱氮效率不同(如图9)。当TDN/TN04时,脱氮效率最高,而TDN/TN偏于04都不利于脱氮。而且研究得出,随着TDN/TN沟沟沟A阶段15HB阶段15HF阶段10HE阶段15HD阶段15HC阶段10H图6六阶段硝化反硝化运行程序图低速低速沟沟沟沟沟沟A阶段15HC阶段075H图7八阶段硝化反硝化运行程序图B阶段15HD阶段025HF阶段15HE阶段15HG阶段075HH阶段025H低速低速沟沟沟沟沟沟02040608010012014016027812141518292004年1月对应数据MG/L进水BOD5出水BOD5进水SS出水SS进水氨氮出水氨氮图8福建三明第一污水厂2004年1月份检测指标027040470751020406080005115TDN/TN氮去除率()图9TDN/TN与脱氮效果的关系比减小,有机物处理效果提高。当TDN/TN1时,出水有机物的去除仍有比较好的效果;当仅考虑去除有机物时,可适当提高TDN/TN比以降低能耗,但如果TDN/TN比过高,污泥沉降性能会有所降低,出水SS的浓度增加,故在工艺调整时建议采用TDN/TN比小于10,以确保出水有较低的SS浓度。图6、图7所示的运行程序TDN/TN均为027,脱氮效率不是最佳。硝化运行程序主要是氧化稳定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将水中的含氮物质氧化为硝态氮,减少排入水体中的耗氧物质,但系统进出水的总氮变化不大。而硝化反硝化运行程序除了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外还能将进水的含氮物质大量从系统中去除,最终减少系统排出的总氮。表3为两种运行程序的出水检测值的比较8。从本质上讲前者类似于延时曝气,而后者是将A/O法的过程结合在一起。总之,各种运行程序有所异也有所同,在实际运行中应根据各厂的实际情况在最基本的四种运行程序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运行程序或进行调整。表3两种运行程序50的出现频率进出水检测数据(MG/L)出水水质指标进水硝化程序硝化反硝化程序BOD51024050CODC210458SS903535TN251811TKN235030NH3N172055注所统计数据为进水178个,硝化程序121,硝化反硝化程序157个8优化排泥81T型氧化沟污泥811T型氧化沟的泥龄氧化沟整个系统的设计泥龄为SRTXV/XXV/YOLALE0Q式中X每日排放的污泥量,KGMLSS/DYO污泥表观产率系数,KGMLSS/KGBOD5,设计中取YO07一般T型氧化沟的设计SRT为30D,由于设计中有45的污泥处于沉淀和澄清状态,未参与降解污染物,所以工艺泥龄5530165D考虑到参与降解污染物的构筑物中缺氧过程的污泥量为好氧过程污泥量的51,则好氧泥龄工艺泥龄/0511011D对照浓缩池好氧消化泥龄1520D,可见氧化沟中的污泥基本达到稳定,但并为完全稳定,故要保证泥龄至少在30D以上。可见,泥龄和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X将作为排泥很重要的两个参数。812T型氧化沟的污泥分布不均在实际运行中,T型氧化沟三沟中的污泥浓度相差较大,中沟与边沟污泥浓度的比值与设计值不符。设计中假设氧化沟中污泥浓度三沟比为344334,氧化沟的平均污泥浓度为4G/L,而T型氧化沟普遍存在污泥浓度边沟远高于中沟的情况。经观察和研究15,认为这是三沟式氧化沟运行模式的必然结果,以采用八阶段硝化反硝化运行程序为例。在一个运行周期中,边沟进水并进行反硝化反应,混合液从边沟流向中沟,时间为90MIN,经过硝化和沉淀阶段后,边沟开始出水,混合液从中沟流向边沟,时间为225MIN。阶段D和阶段H为过渡阶段,各沟以调整水位为主,可认为不发生污泥交换。根据物料守恒定律,正常运行时,边沟的污泥量应守恒,则出泥量进泥量QXST1QXMT5T6T7T5T6T7TT4则XM/XS2T1/(T2T4)式中Q氧化沟进水量,M3/HX中沟的污泥平均浓度,G/LXS边沟反硝化阶段平均污泥浓度,G/LXM中沟平均污泥浓度,G/LT1反硝化阶段时间,MINT运行周期,MINT4过渡阶段时间,MIN由此可见,T型氧化沟污泥分布由反硝化阶段即边沟进水时间所决定,污泥分布不均匀根本改善的办法一、延长反硝化阶段的时间。在实际枣庄市污水处理厂把反硝化阶段时间从设定的90MIN调整到120MIN,硝化阶段调整为45MIN,则XM/XS由通常的04上升到053,处理效果大为改进19;二、改变从中沟排泥的方法,改为从两边沟排泥。813T型氧化沟的除磷效果T型氧化沟如果运行得当也能达到一定的除磷效果,测试边沟在厌氧、好氧、沉淀各状态泥水混合液中磷的含量变化情况3(见表4)。表4边沟各工况的含磷变化情况状态厌氧厌氧沉淀时间H0152530402593091260460494月26日5月10日185208063015089从测试结果可知,如果在边沟曝气好氧状态结束后立即从边沟排泥,就可将大量含磷污泥排出系统。82排污优化T氧化沟传统设计采用中沟以混合液的形式排泥,这样方便剩余污泥的排放,但排出的泥很稀。大量的稀污泥由泵排到污泥浓缩系统,不仅排泥能耗高,对浓缩池也造成很大的水力冲击,使浓缩池翻泥加剧,影响氧化沟运行的稳定。设想从边沟好氧阶段结束后或缺氧阶段开始时排泥,在确保氧化沟中泥龄在30D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进水指标计算每日排泥量(以边沟MSLL为准)和每日排泥时间,安排两边沟在好氧结束后排泥(每个边沟一个周期排泥一次)。排泥优化后可解决和改善以下情况减少对污泥浓缩池的水力冲击,提高污泥浓缩效果。根据上海石化股份公司水质净化厂某月污泥浓度统计15,边沟平均为68G/L(缺氧段刚开始时),中沟平均为33G/L,中沟污泥浓渡不到边沟的二分之一。如果每天的混合液排放量为1000T,改在边沟缺氧起始时间排混合液,排放500T就可;改在澄清段(好氧结束后)的后半部分时间边沟排泥,此时沟内的污泥量与缺氧阶段的曝气沟基本相同但泥水分离后,沟内污泥浓缩了,一般情况下此时的泥层高度约占水深的2/3。按此推算,排出污泥的绝对量相同时,在好氧阶段后从沉淀边沟交替排泥,排泥量仅中沟的1/3,可减少对污泥浓缩池的水力冲击,提高污泥浓缩效果。有利于氧化沟的稳定运行。在氧化沟的澄清段后期开始在沉淀沟轮换排泥,此时沟内的污泥层很高,通过排泥可降低泥层高度,减少或避免出水飘泥,同时也因排泥时间相对分散使污泥负荷也相对稳定。节省排泥的能耗,减少泵的配置数量。改进排泥方式后污泥泵的运行时间大大减少,而且可减少泵的配置数量。在好氧段后排泥是一般情况下的方法,也可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污泥沉降性能好、污泥层低时,应在A、D的起始阶段从缺氧段开始时排泥,此时沟内的污泥浓度也较高。在排泥过程中,一部分被污泥吸附的物质可随污泥一起排出,可减轻此后反应该阶段的处理负荷,总之,排泥方式和排泥时间需根据运行周期的时间、污泥沉降性能等综合考虑,不能一成不变。9T型氧化沟的自动化管理T型氧化沟采用转刷曝气,其配水井出水堰门、氧化沟出水堰门、潜水推流器以及转刷的开启时间均是通过PLC控制。根据不同的运行程序、设置参数达到自控的目的。91自控设计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系统,它们由中央计算机管理系统、现场控制站和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构成。现场控制站现场控制站(选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接至各在线仪表传输来的信号以及电机阀门等运行状态的电报信号,对各类信号进行运算和实施程序控制,自动调节,并把主要信息向中央控制计算机传输或接受中央控制计算机的指令。中央管理系统中央管理系统由管理计算机、打印机等构成。它对现场站传输来的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和贮存,计算机通过彩色显示器(CRT)画面显示各类实测值和越限报警值,同时还有各类参数的组图、棒柱图、趋势图、报警一览表、各构筑物运行状态图及工艺流程图。计算机还通过打印机自动生成日、月报表及非正常状态信息表,操作人员可通过键盘输入必要的指令或修改设定值。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它用于中央管理系统和各现场站的联络,要求传输速率适当,高抗干扰性、信息衰减小。92T型氧化沟自控参数设置921曝气转刷的控制曝气转刷的控制为时间强制控制和溶解氧探头反馈控制两种方式的组合。时间强制控制状态有三种情况当氧化沟为澄清和沉淀阶段时,转刷和潜水推流器强行关闭。当氧化沟为反硝化阶段时,仅是潜水推流器和双速转刷低速推流。当上述两个阶段完成向曝气阶段转变时,潜水推流器开启,沟中所有转刷先进行15MIN高速运转,之后进入溶解氧探头反馈控制方式。溶解氧探头反馈控制溶解氧探头控制是根据预先设定的运行程序、溶解氧浓度区间及浓度变化,来控制转刷的开启和关闭。在该控制方式下,氧化沟处于曝气好氧状态。设定溶解氧浓度范围为0520MG/L。当DO低于05MG/L时,沟中所有转刷开启,高速运转充氧,DO上升,每上升025MG/L(DO范围除以每沟的转刷数,以6个转刷为例),则有一台转刷停转。当DO达到2MG/L时,通常只有两台转刷保持运转,以使沟中泥水充分混合;但是,低负荷条件下,DO仍会继续升高,转刷依次关闭,直至全部停转。当这种状态持续30MIN以上时,按预定程序,沟中转刷全部开启运行5MIN,以保证泥水混合,5MIN后,又回到开启前状态。反之,当DO高于2MG/L时,转刷处于停转状态。如DO开始下降,则每下降025MG/L,转刷自动开启一台,直至DO低于05MG/L时,该沟中所有转刷开启。如果沟中安有潜水推流器时,曝气转刷大部分运转时,如不出现污泥沉积现象,可以考虑关闭潜水推流器,以节约能耗。根据模糊控制理论,当DO增加或减少时,转刷拟关闭或开启时,这个过程是延时的,时间设定为100S,以防止沟中DO发生一些微小波动时,导致不必要的停止或启动。922进出水堰门控制进水堰门根据运行控制程序,以时间强行控制其启闭。出水堰门同进水堰门一样,以时间强行控制其启闭,但其在开启下降过程中为防止水流突然流出过大,引起沉淀污泥紊动随水流出,因此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率先开启四分之一行程,延时15MIN之后再将堰门开启。923排泥控制按照设计参数,三沟中的MLSS浓度平均为4G/L,氧化沟中的剩余污泥排放以时间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