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安全管理规范手册_第1页
xx公司安全管理规范手册_第2页
xx公司安全管理规范手册_第3页
xx公司安全管理规范手册_第4页
xx公司安全管理规范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管理规范手册公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0月目录21目的62适用范围63综合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631规划目标6311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三同步”631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732机构人员7321安全生产委员会7322管理机构与人员配备8323安全管理部门职责8324安全管理人员任职要求9325三级安全管理网络933规章制度933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9332制订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933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内容10334编制实施安全操作规程10335评审和修订11336文件和档案管理1134安全职责11341企业应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11342实行分级属地管理12343公司对各二级公司管理职责12344安全生产责任体系12345各级安全责任13346签订安全责任书14347坚持“五同时”落实安全预防责任1435教育培训14351教育培训管理1435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143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15354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15355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16356员工日常安全教育16357其他有关人员的教育16358安全文化建设1636安全投入17361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17362安全费用的管理原则173363高危行业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与使用17364其他业态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与使用18365安全费用的管理要求18366按规定参加各类保险18367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1837设备设施19371设备设施的购置与建设19372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19373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1938作业安全20381生产经营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20382作业行为管理20383警示标志20384相关方管理20385变更2139检查监督21391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21392安全检查的类型和内容21393安全检查的频率和要求22310隐患排查治理233101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33102事故隐患的分类233103事故隐患的排查233104事故隐患的治理243105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防治243106事故隐患的管理25311重大危险源监控253111重大危险源安全的管理253112安全一类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263113其他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26312职业健康263121职业健康管理27312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273123职业危害申报273124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管理283125职业健康保护设施及工具的管理283126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28313内部治安293131主要负责人对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负责293132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要求2943133确定治安保卫重要部位实施重点保护293134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工作30314应急管理303141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303142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303143应急预案313144应急演练323145应急设施装备物资323146事故救援32315事故管理323151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制度和程序323152事故报告323153事故的调查333154事故的处理33316信息报送343161年初上报企业工作总结和计划343162每季上报安全情况季度报告表343163及时上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信息343164及时上报事故调查报告343165及时上报企业应急预案353166及时上报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其他各类信息35317奖惩考核353171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年度考核353172安全生产工作要进行逐级考核363173安全管理达标工作与考核评先进挂钩363174设立和公布安全生产举报电话364各业态现场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3641分销企业现场安全管理36411经营办公场所符合规定要求36412药品经营安全管理37413信息系统安全管理38414消防安全管理3842物流中心现场安全管理39421商品储存安全管理39422储存作业安全管理40423设施设备安全管理40424商品运输安全管理4243零售门店现场安全管理43431店长(经理)现场安全管理职责要求43432营业现场安全管理445433药房消防管理45434药房现金及贵重物品管理45435药房防盗防抢安全管理46436药房灾害性气候安全管理47437药房夜间值班安全管理47438社会公共关系的安全管理4744医药生产企业现场安全管理48441场所环境管理48442危险物料管理49443工艺过程安全管理50444设备设施安全管理51445特种设备管理51446电气安全管理5244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53448重大危险源管理54449作业过程管理544410作业过程监督554411对承包商的管理564412加强应急管理574413事故事件管理5845危化品企业现场安全管理58451产品安全管理58452工艺安全管理59453特种设备管理60454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61455重大危险源管理61456作业安全管理62457职业危害64458储存安全管理65459运输安全管理664510经营安全管理674511事故与应急管理696公司安全管理规范手册1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企业员工和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2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方面的国家标准,以及集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手册。2适用范围本手册规定了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内容、要求、规范、流程及措施。适用于所属各子公司进行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防止各种伤害和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保证生产安全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3综合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31规划目标311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三同步”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将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管理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工作重点及实施计划,制定并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工作7指标,实现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31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包括组织、责任、制度、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培训教育、检查考核、监督保障等在内的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32机构人员321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1号令)规定,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建立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机构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负责统一领导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安委会由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相关机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工会代表组成。公司安委会主要职责是审查本单位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实施、重大安全生产技术项目、安全生产各项投入等情况,研究和审查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督促落实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安委会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公司安委会下设安委会办公室,安委会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保卫部,作为公司日常安全管理机构。主要工作职责是在公司安委会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精神开展工作;起草制定与更新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预案等并组织监督实施;根据公司安委会的授权,对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度等进行解释;沟通、协调、指导各8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检查,通报生产经营活动中违规违章情况,纠正和处罚违规违章行为;组织或参与公司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安委会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322管理机构与人员配备各子公司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立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公司对企业安全生产实行分类监督管理,依据主营业务范围、不同业态和安全生产风险程度分为三类,各子公司要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和性质、管理范围、管理跨度等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运和使用的企业和制药企业属一类企业;物流中心和省级公司属二类企业;其他公司属三类企业。一类企业要设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人数应不少于企业员工总数的2(至少配备2名);二类企业可设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也可明确安全管理的对口职能部门,但必须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人数至少2名;三类企业要明确安全管理的对口职能部门,同时配备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人数至少配备2名。323安全管理部门职责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和协调,组织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和治理事故隐患;监督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落实。324安全管理人员任职要求9各子公司配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任职资格。安全管理人员都必须具有安全管理资格证书、“构建筑消防员”初级证书;一类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针对电器事故的多发,二、三类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中,要有一名具有电工操作证。325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公司、省公司、地级公司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各子公司要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形成分级管理,单位(部门)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体系。33规章制度33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和规范,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延伸。各子公司要主动识别和获取与本企业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的有关要求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中。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确保企业安全文明生产。332制订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为了加强公司及各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公司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各业态生产经营特点,制订并下发了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制度汇编(以下简称制度汇编)。公司制度汇编适用公司本部各部门、公司在上海地区各子公司及从业人员。上海地区各子公司应根据10公司制度汇编并结合安全工作实际,制订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各省级公司也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所在地政府安全生产有关法规要求,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并参照公司制度汇编,制订和完善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当涵盖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全体从业人员。各省级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适用省级公司本部各部门、省级公司所属各地级公司及从业人员。各地级公司应根据安全工作需要制订实施细则,完善省级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3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内容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334编制实施安全操作规程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质和危险程度,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员工应熟悉和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至少包含以下内容动火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起重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危险化学品作业等。11企业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或投用前,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335评审和修订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根据有关制度管理办法的规定程序,制订、修改、下发并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至少每3年评审和修订一次,发生重大变更应及时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修订完善后,要及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培训学习,确保有效贯彻执行。336文件和档案管理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各种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主要安全生产资料包括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会议记录、隐患管理信息、培训记录、资格资质证书、检查和整改记录、职业健康管理记录、安全活动记录、法定检测记录、关键设备设施档案、相关方信息、应急演习信息、事故管理记录、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维护和校验记录、技术图纸等。34安全职责341企业应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遵守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依法接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所在地省(区、市)、市(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12342实行分级属地管理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根据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及“分级属地”监管原则,公司负责对各二级公司省级公司的监督管理,各二级公司省级公司负责对各三级(地级公司)的监督管理,建立公司、省级公司、地级公司三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三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形成安全生产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格局。各子公司安全生产在接受公司监督管理的同时,要依法接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所在地省(区、市)、市(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343公司对各二级公司管理职责公司对各二级公司省级公司安全生产履行以下监督管理职责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对企业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业绩考核;依照规定,参与或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查,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风险防范和隐患治理措施;参与或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负责落实事故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做好统筹规划,把安全生产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职工健康与安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344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全员参与”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建立覆盖本企业全体职工和岗位、生产经营和管理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涵盖本单位各部门、各层级和生产各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做到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345各级安全责任13各子公司要将安全生产的职责按照“一岗双责制”的要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级领导、每个部门、班组和岗位。1总经理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应当全面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以下职责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制、修订;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有效实施;保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解决问题,并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2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应当按照分工抓好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3各级管理人员要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指挥,不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对本岗位安全生产负责,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要立即组织应急处理或者组织人员疏散。4各级岗位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有权了解本岗位的职业危害,有权依法申诉。346签订安全责任书14各子公司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通过每年签订安全责任书等形式加以落实,安全责任书内容应具体,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安全责任书要层层签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干部调动员工转岗要及时补签,做到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347坚持“五同时”落实安全预防责任落实安全责任就是要落实安全预防责任,实施过程控制。各级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应坚持“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到“五同时”,即将安全生产与生产经营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总结评比。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做到人人、处处、事事都有安全生产管理。35教育培训351教育培训管理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制度,要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保证本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要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35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及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应按规定参加所在地安监部门的专业培训,取得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3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15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的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新进员工必须经过公司(厂)、部门(车间)、班组(门店)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并进行考核,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企业员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培训;企业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的,应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培训。员工所有安全教育培训都应记录到该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备查。354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公司(厂)级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部门(车间)级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本部门(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班组(门店)级主要内容包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355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的电工、焊接工、锅炉工、电梯工、机动车驾驶员等特种作业人员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并按期复训。16356员工日常安全教育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根据不同季节、结合安全生产形势以及利用“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等活动组织开展各项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员工每年都要接受安全生产继续教育或再培训,继续教育或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学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357其他有关人员的教育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对外来参观学习、设备维修调试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要对进入企业的承包商、分包商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作业现场所在基层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358安全文化建设1)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2)公司安全文化理念经多年提炼为“处处事事人人遵守,年年月月天天重视,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突出安全管理应当无处不在,安全工作必须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人人都担责;安全防范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任何时候都要绷紧这根弦,绝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36安全投入17361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切实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应当制定中长期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要研究确定企业安全技术改造、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配备等重点工程项目的阶段性工作任务与目标。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坚持“科技兴安”战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362安全费用的管理原则根据有关规定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安全费用要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财务管理。363高危行业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与使用公司所属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安全费用应用于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其中危险品生产企业安全设备设施是指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的监控、监测、通风、防晒、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防雷、防静电以及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设备设施是指运输工具安全状况检测及维护系统、运输工具附属安全设备等。364其他业态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与使用公司所属其他业态的企业,国家和行业没有明确规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比例的,应当根据企业实际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取足够的安全生产费用。安全费用必须专项用于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应急救援器材装备、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事故隐患评估整改18和监控、安全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等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投入。365安全费用的管理要求各子公司应按照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适用范围,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帐。编制使用计划,明确费用投入的项目内容、额度、完成期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确保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的落实,并将落实情况随年度总结报告同时报送公司。366按规定参加各类保险1)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为从事高空、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等高危作业的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等。2)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落实资产风险投保,特别是库存商品,根据公司统一要求全部参加财产保险,规避和降低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367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认真落实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项目建设概算,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高危行业(领域)建设项目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37设备设施371设备设施的购置与建设19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372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各子公司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373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应执行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拆除的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38作业安全381生产经营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加强生产经营现场安全管理和过程的控制。对生产经营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20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382作业行为管理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383警示标志1)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2)各子公司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384相关方管理1)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进行管理,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企业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2)各子公司要对出租、承包或合作经营等方式所涉及拥有产权的房屋、土地、经营场所的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监督管理,承担业主单位安全管理责任。213)加强展会、各种大型活动等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要与地方政府、承办方、参展单位等签订专门的安全协议或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安全责任,并制定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密切监控,防止火灾、踩踏、展位垮塌、食物中毒等事故的发生。385变更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39检查监督391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不断完善安全监督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公司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实行“分级检查、逐级负责”的管理原则。392安全检查的类型和内容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开展综合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日常检查和节假日检查等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工作;建立安全检查台帐,并与责任制挂钩。1综合性检查应由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与的全面安全检查。主要是以查领导、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以及查安全设施为内容所进行的全面检查。2专业性检查分别由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主要是对锅炉、压力容器、危险物品、电气装置、机械设备、特22种设备、构建筑物、运输车辆、安全装置以及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监测仪器、工艺技术等进行专业检查。3季节性检查由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系统相关人员进行,根据当地各季节特点对防火防爆、防雨防汛、防雷电、防暑降温、防风及防冻保暖工作等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4日常检查分岗位操作人员巡回检查和管理人员日常检查。岗位操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进行日常检查;5节假日检查主要是对节假日前安全、保卫、消防、生产物资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的检查。393安全检查的频率和要求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安全检查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各子公司级综合性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部门(车间)级综合性安全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专业检查每半年不少于一次;班组(门店)级每日下班前要进行安全自查。公司安全保卫部对上海地区一类企业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其他企业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对其他地区一类企业安全检查每半年一次,其他企业每年不少于一次。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立即解决,因特殊情况一时无法解决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并向上级领导报告;各类安全检查都要有记录台帐。310隐患排查治理3101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23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3102事故隐患的分类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3103事故隐患的排查1)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2)隐患排查应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等。3)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3104事故隐患的治理1)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242)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3)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4)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5)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6)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3105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防治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3106事故隐患的管理1)公司实行隐患挂帐督办制度,对安全检查中发现并写入隐患整改书的隐患项目,采取“挂帐”形式进行跟踪督办,存在隐患单位完成隐患整改后书面报公司安全保卫部进行“销帐”,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确保隐患治理落实到位。252)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每季度要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各子公司要将统计分析情况在下一季度安全报表中填报。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各子公司除在下一季度安全报表中报送外,应当及时向所在地有关部门报告。311重大危险源监控3111重大危险源安全的管理1为了确保重大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按照有关标准辨识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方案,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和动态监测数据台帐,并按规定设置安全监控报警系统,配备必要的监测、检测仪器和设备,对重大危险源定期监测、监控和评估。2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应按规定程序,将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处置措施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层层上报至公司。3对重大危险源及高危设备均应制定管理和技术措施,并做好登记建档工作,实行专人管理。各单位要将所有危险源通过各种途径通报给相关岗位的员工,员工和相关人员应熟知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3112安全一类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1)公司安全一类企业应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认真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重大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的检测,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检测、26检验纪录;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按照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设置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并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现场检测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2)安全一类企业至少每年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等级,安全对策措施,应急救援措施和评估结论等。安全评估报告应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3113其他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其他各子公司要高度重视安全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等各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估和监督检查工作。严格安全操作规程,严格监督管控措施。要加强安全投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安装和使用安全生产技防设施设备。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从技术装备上保障安全生产,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312职业健康3121职业健康管理1)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2)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273)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4)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5)应对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312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1)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2)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3)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GBZ158)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3123职业危害申报各子公司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3124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管理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工作;并督促、教育、指导员工按照28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危害防护用品。3125职业健康保护设施及工具的管理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员工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定期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按照有关规定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牌。3126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认真执行有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规定。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时,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313内部治安3131主要负责人对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负责根据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规定,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各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负责,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应当突出保护企业内29人员的人身安全。3132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要求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要求是制定内部治安保卫制度和措施,落实内部治安防范设施的建设、维护和年度检测工作;公司范围内的治安保卫情况要有人检查,重要部位要得到重点保护,治安隐患要及时得到排查;公司范围内的治安隐患和问题要及时得到处理,发生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要及时得到处置。3133确定治安保卫重要部位实施重点保护各子公司应当确定本单位的治安保卫重要部位,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对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1)财务室、计算机房、档案室等重点部位要落实各种技防措施。要按规定安装防盗报警等安防设备,设备选用及安装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设备各项操控及显示等功能状态良好,设备的防护、保险、信号联动等安全装置无缺陷,并与区域报警中心或单位值班守护中心联网。2)各子公司要加强现金、有价票据及贵重物品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公安部制定的单位财务室、保险柜治安防范基本要求,严格操作规程,确保现金安全。财务室应安装防盗安全门(金属防护门),窗户应安装金属防护栏,对保险柜采取“落地生根”,“穿铁马夹”等方式进行加固。3)各子公司要按照有关规定安装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对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闭路电视监控区域应覆盖主要出入口,前厅、电梯间、通道和贵重物资集中场所(如收银处、保险柜、仓30库等),厨房食品加工制作间,食品仓库门前通道、商场、地下车库及其他区域。3134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工作1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落实本公司内部治安保卫制度和治安防范措施,维护单位内部的治安秩序,制止发生在本公司的违法行为。2)严格门卫出入管理,外来人员进公司应登记,物品出门应有出门证,节假日加班应备案。3)加强值班检查。下班前各部门应进行安全检查并有记录,下班后值班人员应进行巡查,门卫夜班人员应加强夜间巡逻,各子公司每月进行全面检查,节假日应加强安全值班。314应急管理3141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包括组织机构、应急预案、运行机制和支持保障等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把应急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3142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无需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可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3143应急预案311各子公司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重大危险源制订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各类预案要做到科学、简明和可操作,切实提高应急预案在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置等关键时刻的应急作用。2应急预案制定后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其他单位可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内部评审或论证。评审或论证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3)按规定进行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各省级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在报公司安全保卫部的同时,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单位,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3144应急演练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要从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32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要经常进行预案演练,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3145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按规定建设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3146事故救援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如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315事故管理3151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制度和程序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应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制度和程序。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除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外,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和程序,及时向所在地有关部门报告,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3152事故报告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突发事件后,应当按以下要求和程序报告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企业应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快报(见附件一),按本办法规定的报告流程(见附件二)迅速报告。事故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一小时内向上一级单位负责人报告,以后逐级报告至公33司,且每级时间间隔不得超过两小时。2)由于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企业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公司报告。3)企业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企业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公司报告。4)在企业管理的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企业作为业主、总承包商或者分包商应当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报告。3153事故的调查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等;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3154事故的处理1)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发生事故后,事故调查处理应坚持“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应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以及集团组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