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體發展史|媒體發展史中文版在这里我们要阐明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学习媒体发展史,二是我们所学习的媒体发展史有那些特点。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问都可以由史、论、方法三部分组成。史是学问的基础,论是学问的精髓,方法是学问的研究指针。作为传播专业的学生,学习传播媒介发生、发展的流变,自然是一项最为基本的功课,必将为后面更加深入的学习传播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更普泛的意义来说,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三方面的素质,即知识、技能和学术规范,学习媒体发展史,一方面可以丰实学生的传播学知识,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技能,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使大家养成科学、规范的良好学术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利用工具书、图书馆、数据库和互联网络等手段,采取规范的学术范式,循序渐进地独立完成各种小的课题,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学生这三个方面的素质。这也是为我们把媒体发展史作为研究生第一学期学位课程的原因所在。那么,我们所学习的媒体发展史有哪些不同于其他的特点呢事实上,在传播学发展尚不十分成熟的中国,所谓的媒体史历来只不过是新闻史,而新闻史较之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发展史又显然狭隘得多,绝对无法姑且代之;真正的传媒史研究,在中国只算是刚有了个开头。而在西方,传播学的发源地美国历来只把传播史划定在美国建国的200年内,他们认为近代以来的传播更富于意义,对于200年之前的媒介历史就显得漠然;欧洲国家的媒介史研究则另有特点,亦即以西方的媒介史为中轴,从情绪上排斥东方对于人类传播的巨大贡献,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理论上的偏颇。基于以上现状,我们把研究的基点抬高,把研究的视野拓宽,不局限于民族和地域,而是基于全人类各民族的传播文明史,联结中西,做一项起于5000年前(甚至更远)、达于21世纪的大的传媒史研究。应当说,目前这一工作还远说不上完满,因而也就更需要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投入,因为作为国内最早几届的传播学硕士生,你们正是这些理论领域的拓荒人。纸草书卷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图书,也称纸莎草纸书卷,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纸草书卷的制作方法为用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种类似与芦苇的莎草科植物为材料,取其茎髓切成薄片,压干后连在一起制成纸莎草纸。埃及人用芦苇茎为笔在纸上书写象形文字,写成后卷起。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纸草书卷灯制作方法由中东的巴比伦传到古代希腊和罗马。希腊人称纸草书卷为“巴比BYBLOS,后来演变成为“圣经BIBLE“一词,古罗马人改进了纸草书卷。纸草书卷一直应用到公元4世纪左右,后来为羊皮书所代替。最初的纸草书卷多为宗教或半宗教文献,后来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前11世纪才逐渐传入民间,用来礼赞圣明,记录事件等。毛笔1980年,在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的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中,发现在出土的彩陶的纹饰花纹中,可以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这证明在新石器时代,也就是五六千年前已,已经出现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的一支竹管毛笔,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的笔,竹竿粗04CM,杆长185CM,笔头为兔箭毛制成,长25CM,笔头夹在劈开的竹竿头上,用丝线缠捆,外涂一层生漆。毛笔在战国已广泛使用,但是没有统一的名称。相传有秦代蒙恬造笔之传说。传说他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将笔杆一头镂空成毛腔,毛塞在腔内,外加保护性大竹套,竹套中部两侧镂空,以便于取毛。蒙氏造笔后统称为笔。汉代时毛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元前2400年,在印度,印章可用来确定作者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因此称为印章文字。已发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其中很多符号是象形的,可能还处在象形文字阶段,但又因有表音节和重音的符号,所以也被认为是向字母文字过渡的表音文字。刻有文字的印章究竟什么意思至今无法读解。据推测,这些铭文可能就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头衔,印章雕画可能使他们崇拜的事物。印度印章上的文字铭刻和印章雕画在公元前20世纪,印度古代文字出现,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称为印章文字。印章多用皂石,粘土,象牙和铜等制成,大多雕有不超过20个铭文,还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其题材主要是当时常见的动物,古代印度河流域人民狩猎,航行,娱乐等情景,以及宗教神话内容。到目前为止,共发现这种文物2500种左右,文字符号共有400500个。这些符号一般由直线条组成,字体清晰,基本符号有22个。在印章上还有雕画,这种雕画和文字是什么关系还不清楚,根据学者推测,这些铭文可能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和头衔等,雕画可能是他们崇拜的事物。这些印章本身就是一种雕刻艺术,反映了当时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内容。埃及出现可供雇佣的书记波斯,罗马等地相继出现出现了马匹快递埃及在第十二王朝(公元前约1991年约1788年)时期,已经有关通信的记载。在公元前10世纪,亚述帝国以本部为中心建筑石砌驿道,以加强对各地的控制。波斯王国在居鲁士(公元前600前529年)统治时期,已经有邮驿,由骑兵承担传递责任。驿道四通八达,沿途设有驿馆,以便调遣军队和传达政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征服了地中海地区,在公元前1世纪后期建立的罗马帝国,疆域辽阔,交通发达,邮驿已经成为军事和行政机构的一部分,大量使用马匹来传递信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公元750年1258年)在中央设立管理驿递的部门。以马匹为交通工具的信息传递方式相当发达。殷商时期,建立起驿站制度中国古代邮驿有相当长的历史,关于在西周以前的历史尚未有直接史料。但是从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可以推测出已经有了有组织的通信活动。在周朝设有烽火台传递紧急军情,设立邮驿传递政令。在先秦的文献中多有记载。孔子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可见当时邮驿已经相当普遍,传递速度已经相当快。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邮驿。在各地相继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不少作为传令、调动、通信凭证用的铜马节、虎符等。墨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古人用墨的记载。在当时的早期的竹木简书上,就发现其字迹是用墨书写成的。到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在帛书上用墨书写绘画,从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战国帛书中,就有用毛笔书写的墨笔字。在曾候乙慕出土的竹简中,有墨笔书写的汉字约6600个。松烟墨大约在战国末期出现,现存最早的墨块是在云梦秦墓发现的,呈现圆柱状。墨到后来经过逐步发展,经过各方面的加工,确定以松烟为主要原料。现在我国最好的墨产地为安徽。纸我国使用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的纸为书写材料。早在春秋早期,就出现了以竹简为书写材料,但是由于竹简过于笨重,人们又将帛作为书写材料。而后,人们发明了将蚕茧浸在水中,在水中放入木板,让丝蒙在木板表面,然后将木板在空气中晾干,揭下蒙在表面的一层丝状物,用来书写。这是最早用来造纸的方式。到东汉时,蔡伦发明了用多种植物纤维和其他物质混合在一起,制成植物纤维纸,这种纸适于书写,经过不断改进,成为后来主要的书写材料。在中国的宣州地区,从唐朝开始种植中青檀树,这种树的树皮是造纸的好材料,用其开花两年的树的树皮来造纸,质量较好,远近闻名。长久以来,所出产的纸有“宣纸“之称。史密斯纸草书1862年,史密斯在卢克索尔发现了若干纸草文献,这些文献是属于埃及古王国时期的,是研究古埃及文化的主要佐证,史称这些文献为史密斯纸草书。这些文献记载了古埃及辉煌的医学成就,上面记载了45种外伤和几种喉部疾病和外科病,是埃及古代外科著作中亚述王朝的王宫里保存着20000片泥版书。在古代亚述帝国的最后一位国王亚述巴尼拔约公元前668前627年在位的在尼尼微的王宫里,建有西亚最早一个系统搜集合编目的“图书馆“,藏有20000多片泥版书,内容包括古代西亚的文学作品,祈祷文等,是研究亚述帝国和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史料。泥版书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东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最原始的一种图书泥版书。泥版书是楔形文字刻在泥版上制成的。先将粘土制成一公斤重的软泥版,用斜尖的木制笔在软泥版上刻划文字,刻成后在阳光下晒干,再放入火中烘烤而成。泥版书起源与西亚,后来传到希腊克里特岛,迈锡尼等地,刻写与上的文字也分为楔形文字和线性文字,因此又分为楔形文泥版文书和线性文泥版文书。泥版书的制作和使用一直延续到公元1世纪,后被羊皮书代替。现在发现的泥版书内容有契约,债务清单等,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证据。楚帛书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子弹库楚帛书出土于1942年,宽38。7厘米,长47厘米,文字为墨书,共900余字,字体为楚国文字,图象为彩绘,帛书四周有12个神的图象,每个图象周围有题记神名,在帛书四角有植物枝叶图象。1973年湖南博物馆发掘该墓,判明该墓年代为春秋中晚期之间。帛书的最早摹本出现在1944年的。楚帛画帛画一般指传统绢本画之前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目前发现的帛画多为先秦到汉代物,其中以战国时期的两件楚帛画为最早。这两件楚帛画均出土于湖南长沙楚墓。一件出土于长沙东郊陈家大山木棺墓中,长31厘米,宽22。5厘米,画有一女子,女子后有一龙一凤。另一件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中,画长37。5厘米,宽28厘米,画有一个男子驭龙而行,男子高冠长袍,手抚配剑,顶有伞盖。石鼓文石鼓文为战国时期秦国石刻,因为它的形状象鼓而得名,又因为其文字记载内容记载了狩猎的事情,而被人称为猎碣。原物共有十件,原在陕西凤翔,现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鼓为花岗石质地,圆顶平底,高约为90厘米,直径约为60厘米,10件石鼓各刻有四言诗一篇,原文有700字以上,现在仅存272个字,字体近似于体,为秦国特有风格。所刻的诗和中的大小雅相似,格调也和中的一些诗格调相似。曾候乙墓竹简曾候乙墓竹简是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候乙墓中发掘出土的,确定为战国时代早期,是现今发现的古代竹木简中时代最早的一批。曾候乙墓竹简共有240枚,整简一般长为7275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左右,书写从顶端开始,每简一行,写满约有50字左右,全部简文共有6696字。简文记载了用于葬礼的车,马和为它们配备的车马器,兵器等,也记载了何人赠车等事件,竹简字体和当时楚国文字一致。曾候乙墓竹简对研究古代曾国历史以及古代丧葬,车马,兵器等制度有很大价值,在古文字学上也是极为重要的史料。发明了羊皮制成的书籍羊皮书卷羊皮书卷是指用羊皮或羊羔皮为材料制成的最原始的一种图书。他是由中东地区的帕加马人发明的。羊皮书就是拉丁文中“帕加马“转义而成的。在帕加马帝国欧迈尼斯二世时期(前197年159年),由于埃及人停止供应纸莎草,帕加马人没有了制书的原料,被迫发明了用羊皮作为原料的羊皮书。这种书的原料开始以绵羊、山羊等的皮,后来,又用牛、羔羊等的皮为原料,质地变得更好。西方学者认为羊皮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现在所知最早的羊皮书是公元前6世纪到4世纪的波斯古经,共有21卷,35万字。羊皮书最早的形式为书卷型,后来到公元4世纪,改为书本型,这样比纸草书卷更加耐用和便于保存。羊皮书一直是手抄本的标准形式,直到15世纪中期,才由被纸张制成的印本书所代替。发现“罗赛达石碑“1799年,法国拿破仑远征军到达非洲东部,一位军官在尼罗河口的罗赛达镇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有三种文字,分别是象形文字、圣书体、希腊文。其中后两种文字是草体,是埃及文。石碑记录的是埃及祭司为歌颂国王的功绩而刻写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95年。这块石碑,在解读埃及象形文字中起了重大的作用,知道1822年,才由一位名叫商博良的法国人将其解读成功。在西汉时期,用于书写的最初的麻纸已经出现1933年,黄文弼在罗布泊的一个汉代的烽火燧的遗址中发现了一张西汉宣帝时的白色麻纸残片,这张纸长10厘米,宽4厘米,纸质粗糙,不均匀,估计时间为公元前49年左右。在1973年到1974年期间,在甘肃居延地区北额济纳河汉代遗址中发现两张麻纸残片,其中一张长为115厘米,宽9厘米,色泽暗黄;另一张长12厘米,宽19厘米,纸质细密,薄而且均匀,有正反之分,有大麻纤维物质。这两张纸的年代估计一张是公元前52年,一张是公元前63年。在1978年,在陕西扶风县的一处西汉窖藏中,又出土了三张麻纸,为西汉宣帝时的产物,史称“中颜纸“。从以上的一些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在西汉时期,用于书写的最初的麻纸已经出现,只是这些麻纸在制造上还是粗糙的,和东汉蔡伦所改进的植物纤维纸有较大差距。凯撒命令发布“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恺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不久,就发布命令“今后元老院的工作,务须每日公布。“从此,在罗马执政厅外立了一块涂有石膏的木板,每天在上面书写文字,报告元老院的工作,此外内容有每天的出生和死亡情况,税收情况等。后人称之为每日纪事公元前6年,屋大维创办了每日纪闻,内容主要有帝国政事、战争消息、刑事案件等。屋大维本人还在每日纪闻中发表意见。每日纪闻除了公开张贴以外,还分发抄写。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版图扩大到西班牙、德国等地每日纪闻也相应传播到各地,加强统治。石经石经是中国古代刻于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经籍和佛道经典。迄今有文字可考的刻儒家经籍的石经有七种1熹平石经汉灵帝熹平四年在洛阳太学开刻,共46块,包括,等七种。2正始石经曹魏正始二年在洛阳开刻,用古文,隶书,篆书等三种文字刻成,有称,经文有,。3唐开成石经唐文宗大和七年在长安开刻,用楷书刻成,“三礼“等十二经。4蜀石经五代后蜀用楷书刻,“三礼“等于成都,并有注,是历代石经中仅有的。5北宋石经北宋用楷体,篆体刻,等于汴梁,又称或。6南宋石经宋高宗于绍兴十三年刻,等于临安,共二百石,现存七十余石。7清石经乾隆五十六年刻十三经于北京,共一百九十石。刻佛经约始于北魏之末,盛于北齐,北周,以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最为有名。所刻石经最多为。熹平石经熹平石经是中国古代最早刊刻与碑石上的官定儒家经书,又名,熹平石经初刻与东汉熹平四年175年,于光和六年183年完成。共有46块碑,200911字。原立于洛阳太学讲堂的东西两侧,遗址在河南偃师县佃户乡。熹平石经共包括,等七种经文,经文从右向左直行书写,书体秀美,为汉隶精品。熹平石经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备列学官所立各家异同于后,这对于纠正俗儒的穿凿附会和臆造别字,维护文字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石碑后毁,宋代后有残石出土,现存8000余字。正始石经正始石经是中国三国曹魏时期刊刻的碑石经书,又名,。初刻于正始二年241年,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遗址在河南偃师佃户乡。正始石经用篆文,古文,隶书等三种文字刻成,因此又称为,碑文仅有,两种,从左向右刻写,碑文每面约33行,每行60字,共有28碑。石碑后毁,现存残石共2576字。中国东晋桓恒下令废竹简,以纸代之东晋末,在安帝元兴元年,桓帝篡政,下令“古者无纸故用简,令诸用简者,宜以黄纸代之“。这是我国古代正式下令用纸的开始,从此,纸很快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纸的制作随着书写内容的不同也作出了规定,宋代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说“晋令诸作纸,大纸一尺三分,长一尺八分;小纸广九寸五分,长一尺四分。“玛雅王国出现了玛雅石柱,用于记事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印第安人文明的杰出代表,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在公元前2500年开始形成,到公元3世纪开始繁盛,直到公元9世纪,到公元15世纪衰落。玛雅西部在公元前1世纪就开始出现文字,产生了象形文字。到玛雅文明的繁盛时期,各地出现了许多小城邦,文化都较发达,其中包括蒂卡尔,科潘等,这些城邦使用相同的文字,历法,同时流行用石碑记年,这些石碑记载了在那是发生的许多事情,包括各种祭祀、生产等等。这些石碑对现在研究玛雅文明提供了许多翔实的根据。中国封建王朝开始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发布政令和公告在没有发明造纸术的时候,古人的传播手段也是十分原始的,比如口头传播、烽烟、旗鼓、木铎等,后来有了甲骨等,以后又有了竹、帛、露布等,其内容都是有关的政府的命令和各种公告。到了纸张出现后,纸张为信息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出现了利用纸张的传播手段,比如在唐朝中期的“进奏院状“等这些是雏形状态的官报。到了宋朝以后,出现了邸报,从这时起,报纸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出现了“开元杂报“唐代的“开元杂报“始见于唐人孙樵所著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中,文中提到开元杂报有“数十幅书“,其内容是皇帝的行踪和朝中各种事件。据考证,报中所记载的各种事情是确实的。根据开元杂报的真实性来推断,中国有报纸的年份,应该不会晚于公元724年。开元杂报还不是印刷品,估计只是一种手抄报纸。邸报在中国政府内流通中国古代的报纸大约出现在唐朝,在当时,有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和各项动态的书面报告,是最初的官报的雏形。到了宋朝,开始出现比较正式的官报,称之为“邸报“。宋朝邸报的发报制度,以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为界。此前,由地方设在首都的进奏院和进奏官自行编发。其后,各项工作逐渐由中枢部门接管,其中审定的工作,开始由枢密院承担。邸报的读者扩展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邸报定期发行;有秩序地发行。邸报的内容大多是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刑法和战报等等。邸报由驿递传递,宋代的驿递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等。估计其中一部分邸报是用雕版印刷的。出现铅笔古代希腊罗马曾有用铅金属制成类似铅笔的铅棒这种笔多制成雏形,利用铅与其他物体摩擦而留下铅的痕迹,用以划线做标记14世纪时,欧洲出现类似现代的铅笔,用以绘画1564年,石墨在英国苏格兰边境的坎伯兰被发现,为铅笔的发明创造了条件。1565年,英国开始以石墨为笔芯手工制作出最原始的木杆铅笔1662年,在德国纽伦堡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铅笔厂施得楼铅笔厂1792年,法国工程师孔代设计了外包松木,石墨泥土芯的铅笔。这种铅笔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1793年康德建立的铅笔厂,首次采用水洗石墨的办法提高石墨纯度,并用粘土将石墨粘制成笔芯橡皮出现在18世纪中叶波兰一位名叫马卡兰的物理学家为了擦掉铅笔或鹅毛笔的字迹,发明了用橡胶制成的橡皮,对橡皮进行首次记载的是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在1850年以前,多被称为“橡胶“。但在1778年的百科全书中已经有“橡皮“一词。现在,橡皮大多数使用塑料和合成橡胶。旗语信号系统在法国沿海建立纸草书卷毛笔印章印章上的文字和雕画埃及书记马匹快递驿站制度墨纸史密斯纸草书亚述泥板书泥版书楚帛书楚帛画石鼓文曾侯乙墓竹简羊皮书卷罗赛达石碑西汉麻纸每日纪闻石经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废简代纸玛雅石柱中国古代传播手段开元杂报邸报铅笔橡皮旗语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州大学诞生1950年EDVAC计算机在美国研制出来1951年6月14日UNIVACI交付使用1958年CAI教学机在美国研制成功1965年超文本(HYPERTEXT)首次被提出来1965年VR(虚拟现实)的最初理论首次提出来1968年DRDOUGLASENGELBART发明了鼠标器1969年美国BELL实验室率先开发出了UNIX操作系统1970年ARPANET诞生于美国1971年世界上第一颗微处理器INTEL的4004诞生1972年10月ARPANET首次公开亮相1971年软磁盘在美国问世1972年XEROX公司研究出第一个GUI(图形用户界面)1977年APPLE公司和它研制的计算机1978年X86架构的个人电脑兴起1979年红皮书标准诞生以来的CDROM标准1981年IBM推出它的首台PC机1981年10月MSDOS10版本诞生1982年COMPAQ公司推出了PC兼容机1983年APPLE公司开始研制LISA和MACINTOSH电脑1984年TCP/IP成为网上的标准协议1984年扫描仪开始应用于计算机中1985年MICROSOFT公司推出WINDOWS101986年CDROM被装入个人计算机1987年NSFNET在美国建成1988年INTERNET投入商用,提供各种网上服务1989年INTERNET上的“蠕虫“事件1989年3月WORLDWIDEWEB诞生于瑞士1990年LINUX操作系统诞生于芬兰赫尔辛基1993年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开始实行1993年MOSAIC浏览器诞生于美国1993年INTELX86时代结束,CPU进入PENTIUM时代1994年YAHOO搜索引擎诞生1995年SUN公司研制的JAVA语言正式发表1945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开始研制EDVAC(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参加研制的人除埃克特、莫希利等研制ENIAC的原班人马外,还有冯诺依曼等人。EDVAC方案明确规定了新机器有5个构成部分(1)计算器CA(2)逻辑控制装置CC(3)存储器M(4)输入装置I(5)输出装置O。EDVAC方案有两个非常重大的改进一是为了充分发挥电子元件的高速度而采用了二进制,二是提出了“存储程序“,可以自动的从一个程序指令进到下一个程序指令,其作业顺序可以通过一种称为“条件转移“的指令自动完成。EDVAC方案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存储程序概念的提出和计算机结构理论的初步确定,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由于研制组内部发生了严重分歧,EDVAC直到1950年才勉强完成。莫希利和埃克特1946年离开莫尔学院,1947年开设了电子控制公司,1948年改名为埃克特莫希利计算机公司。从1947年,这个公司研制并开始批量为政府和企业部门制造UNIVACI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UNIVACI是在1945年冯诺依曼等人提出的EDVAC方案的基础上发展的,是一种串行运算、同步控制的计算机UNIVACI不仅能做科学计算,而且能做数据处理。1951年6月14日,第一台UNIVACI交付美国人口统计局使用,国际舆论通常认为这一天标志着人类进入计算机时代。1952年美国进行总统选举时,使用了UNIVACI统计选票和预报选举结果,它预测艾森豪威尔将以压倒优势大胜史蒂文森,公众选票领先几乎20,结果预测与最终结果一样,UNIVACI从而名扬天下。从51年到55年,UNIVACI共生产了20多万台,大多售给军事部门、研究单位和政府机关。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50年代中期,国外少数大学开始将计算机用于教育管理。1958年,IBM公司WATSON研究中心首先设计出一个相小学生教二进制算术的教学机。6070年代,又出现了STANFORD大学的IMSSS、ILLINOIS大学的PLATO等几个有影响的系统。后由于人工智能专家将其在知识表示及其推理方法和自然语言理解等成就引入CAI中,出现了智能CAI(ICAI)系统。它通常包括专家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通信模块,提供完善的界面,允许学生产生和测试假试。目前CAI朝分布式大容量、智能型、多媒体型三个主要方向发展。“超文本“这一术语是1965年由TEDNELSON首次提出的,但是早在1945年,美国政府科学研究与发展办公室主任VANNEVARBUSH就已提出了一个MEMEX(存储扩充器)的系统。MEMEX是建立在这一思想上,即机械化图书馆将各种信息存储在缩微胶片中,各书目之间的链结可以自由转移。尽管这一思想从未得到实现,BUSH仍被公认为是超文本的鼻祖,他在1945发表的论文“ASWEMAYTHINK“一直是一个参考标准。在某种意义上,从1932年就开始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BUSH,在超文本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图TURING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贡献。TEDNELSON因在1965年设计出了XANADU系统而成为超文本的先驱。XANADU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超文本系统,该系统的部分功能在80年代后期得以了实现。他建立了一种通用超文本系统的概念,这种系统可将任何人所写的著作联系起来。DOUGLASENGLEBART以设计了NLS系统而成为超文本的另一位先驱,NLS在1968年演示成功,它是一个交互式的多用户超文本系统。1990年出现了使用INTERNET作为信息载体的网络超文本。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系统,它能对介入者人产生各种感官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并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人能以自然的方式与计算机生成的环境进行交互操作。早在1965年美国IESUTHERLAND就提出了所谓“THEULTIMATEDISPLAY“,目标是使人在计算机生成的世界中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并能与计算机进行自然、直接的交换。1968年IESUTHERLAND研制成功头盔式显示器和头部及手跟踪器,这些技术后来在飞行模拟器中起了重要作用。80年代中期,NASA研制成功第一套基于头盔显示器及数据手套的VR系统。VR正成为高科技和军事领域中不可缺的技术,正在开发的应用领域有飞行、空间技术、医学、娱乐等。V1968年DRDOUGLASENGELBART发明了鼠标器12月9日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年会上,道格拉斯恩泽巴特(DOUGLASENGELBART)博士第一次展示由他设计的鼠标,恩泽巴特博士设计鼠标时的出发点是要通过一种小巧的装置来代替计算机上的()这几个键,当年博士制作的鼠标是一个木头盒子。这个装置的工作原理就是由底部的小球带动枢轴转动,并带动变阻器改变阻值来产生位移信号,当使用者移动盒子时,它的位移会被转轴转动产生电信号,产生的电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屏幕上的光标便可能随意游动。而使鼠标流行起来的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电脑,在鼠标上面有一个或几个键,下面则安装了不同类型的运动检测器,点击鼠标按键,就可以选择光标下的屏幕对象,从而可以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运行某个特定程序的操作。1969年美国ATCBS形成了1931密纹唱片研制成功。1933ARMSTRONG发明FM,但是它的真正使用是在20年后。1935也是在德国,声音磁带开始出售(1929在德国,磁卡声音记录在塑胶带之上)1937兴登堡飞船爆炸事件沿大西洋岸至太平洋岸进行广播。1938广播剧”世界大战”引起全国恐慌1941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系统和N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启动商业传输。1945CLARKE预想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5460美国家庭有电视机1956AMPEX制造实用的录像带录制机1957USSR发送人造卫星,从太空发送信号1961FCC批准FM立体声广播1962通讯卫星公司创办,开发全球系统1963荷兰产音频盒式磁带1963通信卫星被放置在地球同步轨道1964东京奥运会通过卫星进行全球电视实况广播1964INTELSAT,国际卫星通信机构结构成立1967杜比DOLBY除去音频嘶嘶声1969宇航员从月球上发送实况照片1970德国使用激光技术制作1979SONYWALKMAN出现1980CNN24小时新闻频道。1794年全景画出现,它被认为是电影院的前身。1825年“幻盘”使图象连续成为可能。1832年“诡盘”利用图片分解产生动感图象1834年“走马盘”出现1868年立体放映出现1877年“活动视镜”的出现使人类又向电影迈进了一步。1888年雷诺制成了“光学影视机”1889年有声电影初露雏形1890年弗里斯格林实现了放映1891年爱迪生和其助手发明了可拍摄移动图片摄影机1893年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诞生1895年巴黎观众首次看到了电影的放映。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便携式摄影机1895年世界上第一次拍摄新闻纪录片的尝试以及第一次对有声电影的摹拟。1901年英国人SMITH第一次使用蒙太奇。1904年第一部西部片诞生1906年世界第一部卡通电影诞生1907年“逐格拍摄法”为动画电影开辟了新道路。1915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完成1919年彩色胶片问世1921年第一部三维立体电影放映1922年北方的纳努克成为第一部记录片1925年电影胶片标准1925年银幕上出现第一幅彩色画面。1927年爵士歌王成为第一部流行的有声电影1932年迪斯尼为动画片采用了一种三色技术的彩色处理方式1933年彩色电影染印法正式试验成功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第一部达到正片长度的动画片1951年全景电影系统出现1952年“星涅拉马”式宽银幕电影在纽约出现1991年美女与野兽被奥斯卡提名为最好的动画片1991年人们为终结者II半日审判中的电脑动画惊叹1993年在侏罗纪公园里,恐龙漫步地球。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1873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证实硒元素具有光电效应受光线照射后能向外发射电子,即硒可将光能变成电能,在理论上证明了任何物体的影像可用电子信号予以传播这是电视发明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英国和美国首先开始了电视的研究1966年在南朝鲜庆州佛国寺释迦塔中发现雕印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据考证为704751年间刊印。该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经文中有唐女皇武则天创的“制字“。德国工程师尼普科夫PAULGOTTLIEBNIPKOW,18601940,利用硒光电池后被称作“尼普科夫圆盘“,于1884年获得专利这种圆盘扫描法被认为是解决电视机械扫描问题的经典方法,在电视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尼普科夫圆盘是在一个圆盘的周边,按螺旋形开若干个小孔,圆盘转动时便对图像进行顺序扫描,并通过硒光电池进行光电转换,实现了画像电传扫描的设想后来,JL贝尔德在实验中使用了这一圆盘1897年,德国科学家布劳恩BRAUN利用荧光物质改善了英国化学家克鲁克CROOKES于1978年发明的阴极光线管,发明了可以接受电子的收像真空管它能产生狭窄的电子流在荧光屏上形成图像,是电视显像管的前身。1907年,俄国科学家鲍里斯罗津得到了设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像的电视接收机的特许权1911年,他又制成了利用电子射束管的电视实用模型,用它显示出第一幅简单的电视图像1923年,在苏俄沙皇军中服役的弗拉基米尔兹沃里金ZWORYKIN首次发明光电摄像管光电摄像管可以取代原先笨重的机械扫描圆盘和由许多光电管组成的摄像屏,能较好的将图像分解成细小的像素,用电子束的自动扫描组合成电视图像他的发明为电视图像转播提供了可能,也将电子电视的研究推向深入兹沃里金1924年加入美国籍。英国工程师贝尔德JOHNLOGIEBAIRD,18881946,利用尼普科夫的机械扫描盘装置装置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视1924年试用电视播送了物体的轮廓1925年尝试性电视表演,收到色调明暗对比较清晰的图像1926年1月26日,贝尔德在伦敦举行第一次电视公开表演,英国广播公司BBC用贝尔德的发射机播送图像,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播其电视装置扫描线为每帧30行,每秒5帧,人面图像依稀可辨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开设实验性电视台,每周五天,每次半小时,其电视扫描线为每帧30行,每秒125帧,只能分别播送声音或图像次年,BBC和贝尔德合作进行实验,把广播的声音和电视图像配合起来,播出第一个声画同步的电视节目舞台剧口含一朵鲜花的勇士。BBC使用的设备大都是贝尔德的机械电视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电视台,每天播放两小时,电视扫描线为240行,工作人员201人开始时使用的是贝尔德发明的机械电视系统,四个月后改用舒恩伯格的405行扫描线,正式播出电子扫描电视到1939年9月电视节目的广播时间增加到每周24小时10分,工作人员发展到514人这时英国的电视接收机只有2万架,而且大部分用户是在伦敦。1937年5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有了第一辆电视转播车,它用一条同轴电缆把亚历山大宫和海德公园连接起来,播送了英王乔治六世加冕的实况,这是英国的第一次户外电视实况转播1939年4月30日,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的全国广播公司NBC所属的实验电台,在纽约的世界博览会上,以每帧441行扫描线的规格首次电视播映罗斯福总统主持的博览会开幕典礼实况,轰动整个社会从此,美国历届总统选举活动都离不开电视1941年6月,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批准开放18个高频率无线电频道,电视扫描标准由原来的441行改为525行,并在声波方面采用调频17日,FCC允许第一家商业电视台NBC所属WNBT电视台,7月1日开播正式成立,同时批准了全部商用黑白电视台从此,美国开始正式电视广播电缆电视CATV,也叫有线电视、共用天线电视,是一套有线分配系统,由天线接收到的电视信号进行放大、分配并输送给各个电视接收机,所以也叫有线电视;在一定范围内许多用户共用一副或一组天线来接收电视节目,因此也称共用天线电视它起源于美国,起因有二一是克服地形地物对电视信号的阻隔,二是商业获利的需要美国电缆电视开始于1949年,最初主要为解决边远地区收看不到电视而建立,到50年代后期,又利用有线电视设备开办了收费电视从30年代到50年代初,美国的无线电公司RCA、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彩色电视有限公司CTI展开了研制彩色电视制式的激烈竞争,对彩色电视的系统性发明做出了显著贡献他们分别研制了三种不同的制式CBS的场描制,RCA的点描制和CTI的线序制场描制较早研究成功,曾一度取胜,于1950年被批准为美国的彩色电视标准,但因不能兼容已有的黑白电视机而被淘汰三年后,可兼容的点描制才到了成熟阶段1953年11月7日,联邦通讯委员会批准点描制后被称为NTSC制为美国的彩色电视标准美国制式NTSC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彩色电视制式1956年美国安培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磁带录像机,使电视的制作和播出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此前的电视制作和播出都是“现场直播”,难以保证节目质量磁带录像机的发明则可避免“现场直播”可能出现的差错,在节目的摄制、剪辑和播出中尽可能的改进和提高,也可使节目能保留下来和重新播出卫星直播电视指通过卫星向家庭直接传送电视节目,是电视史上划时代的新业务,接收节目的家庭只需安装一个直径一米以内的天线1983年11月15日,美国首次播送可在住户家庭中直接收看的卫星电视节目,这预示着电视传播方式之间竞争新阶段的来临联合卫星通讯公司是提供直播电视节目的第一家公司当时,美国观看电视直播节目的家庭大约达到1000户1975年12月,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发射了同步通讯卫星“通讯卫星1号”,这是现代化电缆电视业的开始这颗卫星的位置是在太平洋圣诞岛上空3300英里处它装有24个转发器,可以传送24路电视电波,美国全国各地的电缆电视台,只要装有卫星接收天线,就可以收到24个频道的任何一个频道发出的节目第一家通过卫星传送电视节目的电视台是“家庭票房”电视台,即HBO电缆电视台1980年6月,美国亚特兰大WTBS电视台总经理爱德华狄唐纳组织了一个一天24小时连续广播电视新闻的“电缆电视新闻广播网”CABLENEWSNETWORK简称CNN据说,这个电视新闻网改变了美国人看电视新闻的老习惯其节目安排是傍晚的半小时节目,播出体育新闻;晚上8001000播出详尽有深度的新闻纵横;其余时间不断播出突发性新闻,特别报道,新闻简报和新闻特写有人说,CNN是20世纪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突破1980年7月,日本索尼公司率先推出使用8毫米宽的磁带、机重仅2公斤的小型一体化的摄录放像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特点,为电视摄录像设备及技术的普及、电视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日本从1968年就开始研制高清晰度、高质量的电视接收机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试制成功1125行60帧的电视机约有像素100万个,称为MUSE制式,其清晰度可与35毫米电影媲美,色彩饱和度和声音特性甚至优于电影,图像细部层次清晰,景物的立体感强1962年7月11日,美国利用“电星一号”通讯卫星,首次将电视节目传送到巴黎、伦敦两地的接收站,再由接收站转播到当地居民家庭获得成功,并用同样的方式将欧洲播送的节目传送到美国,解决了远距离电视传播需要花费巨资兴建中继站的问题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卫星传播电视图像,实现了电视的洲际传播1857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发明了最早的原始录音机,这是留声机的鼻祖,这项装置通过在转动的柱面上的一层膜记录下声波震动留下的痕迹。然后通过这些痕迹在回放的时候通过震动将声1880年,俄国人阿霍罗维奇制作了播音设备,用导线传送到剧院。20世纪20年代,苏联一些城市出现有线广播,随后荷兰、英国、瑞士等地也出现了有线广播。二战后,更多国家建立了有线广播系统,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的有线广播正在向高质、立体声、多节目方向发展,随着电子技术和光缆传输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有线广播、有线通信将形成一个新型、综合的有线传输系统。音信号还原来实现留声机的效果。在1876年12月6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可以将声波变换成金属针的震动,然后将波形刻录在圆筒形腊管的锡箔上。当针再一次沿着刻录的轨迹行进时,便可以重新发出留下的声音。爱迪生的留声机是圆筒形的,唱针随着波纹左右滑动。这个装置第一次留下的声音是爱迪生刚刚说得“玛丽抱着羊羔,羊羔的毛象雪一样白”。生于苏格兰的美国科学家格雷恩。贝尔在1876年3月7日设计了一种用电线传输人的声音的装置。这项装置有一个传声筒,后面有一个螺线管,声音通过传声筒的薄膜产生震动,震动经过螺线管产生电流,电流通过电线传送到接受者的接收机上,引起薄膜震动,还原声音。在10号,送出了第一句话“怀特森先生,到这里来,我需要你。”HUGHES生于英国伦敦,后来到美国,曾发明了电报打字机,并在1878年发明了碳粒传声筒,对电话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发明的碳粒传声筒是现代碳粒传声筒的前身。1881年8月30日,克莱门。阿代尔在德国获得了一项“改善剧场电话设备”的专利,他将两组麦克风分置舞台的两边,这样,声音可以分别被送到戴着两组受话机的听众耳中,从而达到立体声效果。这项技术在同年的巴黎博览会上首用,并大获成功。这项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是比单声道、单源音更容易找到声源的位置。在1925年,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WPAJ电台用两种不同的波长播出同一节目,听众可以通过两个耳朵上不同的收听器,听到立体声广播。1933年4月27日的费城音乐会上,通过电话线将音乐通过立体声方式传到华盛顿,这是贝尔实验室最公开的一次实验。1884年,保罗。尼普可夫在德国发明了一种机械扫描装置,这种装置是一种旋转的圆盘,上面有螺旋型的小孔。这种装置在后来的早期电视系统中得到了应用。1886年,美国发明家奇切斯特。贝尔和查尔斯。吞特发明了GRAPHONE,这项发明可以用来录下音乐,这是第一种可以成功录音的装置。1886GRAPHOPHONE的蜡柱面和蓝宝石铁笔改善了声音。1887年,从德国来的移民EMILBERLINER得到了一项关于留声机的专利,这种留声机可以播放唱片。这种留声机使用的是一种扁平的唱片。在1889年,这种留声机就在德国开始了商业生产,到了1894年,在美国开始了商业生产。从此,这种留声机开始占据市场,和以前的圆筒型唱片争夺市场。1888爱迪生式留声机已经面向公众销售了。迪生在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以后,在1878年创建了一个制造留声机的公司,用来生产他的发明。但是由于爱迪生的留声机在声音复制上的质量不高,决定了这种产品是不可能成功的。普耳生发明了磁性录音设备1898年,丹麦科学家普耳生利用铁的剩磁性质,来记录声音。方法是将声波的变化转化为电流的变化,再通过电磁铁将电流的变化转化为磁性的变化,将这种磁性施加在铁线上,就有了剩磁,就可以录音了。在1899年的巴黎博览会上第一次演示,得到很大的成功。当时将声波转化为电流的设备还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这个问题解决后,录音技术就有了大的发展。20年代,用于有声电影。1905年,第一个自动点唱机电影院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开始营业。在接下来几年中又有数千个在全国各地开放。人们用5分钱,就可以看到20到30分钟的电影。1906年,美国人哈奇森发明了一种一种电动扩音器。这种装置通过电信号来传送声音信号。1906年12月24号晚上8点,美国新英格兰海岸的报话员从耳机中听到了人们说话声、圣经故事和音乐家韩德的唱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验性的无线电广播,这是由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主持组织的,实验的装置研制花费了四年时间,采用了特殊的高频交流发射机,设计了一套系统,可以让电波携带各种声音信号。1916年,美国发明家阿姆斯特朗发明了超外差式收音机线路,这种他允许微调来接受放大微弱的无线电波。这种技术成为雷达、电视、调幅收音机等设计的基础。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发现了短波段的无线电通讯,并开展了实验。他从博得湖用一个1千瓦的发射机,象远方传传送信息,在1400英里以外收到的信号非常清晰。而同时也有一个长波的实验,用一个100千瓦的发射机发送信号,在数百英里以外收到的信号就要模糊的多。一战以后,无线电话和无线电广播由实验进入到实用中来。1920年在美国的西屋电气公司的创意和支持下,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无线电台在匹兹堡成立,这就是KDKA电台,并开始对公众播音。地点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东部地区。在1920年11月2日,著名的业余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KDKA首次对公众进行广播,内容是哈定和科克斯两人的总统竞选结果。1921年起,KDKA电台每天都播送正式的无线电节目。1922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在英国的一辆汽车上安装了第一台车内收音机。1930年,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一个工程师保罗。盖勒文也推出了摩托罗拉的车内收音机。1913那可携带的留声机被制作成功。在1924年,美国的顶点公司制成了便携的收音机(RADIO),这种收音机重约为66公斤,售价是230美元,像一个手提箱那样大小。1926年,在美国成立了NBC(NATIONALBROADCASTINGCOMPANY),也就是美国广播公司,它买下了一个叫WEAF的地方作为建立国家广播网的中心,NBC提供各种公众广播服务。而且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广播公司。1927年,出现了一个联合了各家独立的有限广播公司的机构在美国成立,这就是后来的CBS的前身,在1928年,正式成立了CBS(COLUMBIABROADCASTINGSYSTEM),就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是继NBC后在美国出现的第二家无线电广播网。研制成功的密纹唱片的转速从原来的每分钟78转下降到了每分钟335转,这样就大大延长了播放时间。在材料上,使用了氯酯共聚树脂代替紫胶树脂,唱片的颗粒更加细小,这样微小的震动也可以记录下来,使高保真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1933年,美国发明家阿姆斯特朗发明了短波(FM)收音机,这项技术可以用来减少静电噪声。FM是指FREQUENCYMODULATION。1939年,发明者阿姆斯特朗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FM广播的发射站。同年,调幅收音机开始在美国出售。1929在德国,磁卡声音记录在塑胶带之上。1935年,第一个使用塑料磁带的磁带录音机由德国柏林的通用电气公司研制成功。次年,在柏林的无线电技术展览会上展出了这项技术。希特勒就曾用这种方式记录他的演讲,这样就可以避免广播宣传中的噪声。在1940年,德国的两名技术人员褒曼和韦伯又在磁带上加上了许多斜线,以求使磁物质牢固附着在磁带上,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录音的质量。赫伯特。莫里森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在两个海岸之间的广播节目,节目的主要内容是兴登堡号飞船爆炸事故。爆炸发生在新泽西的雷可赫斯特。这个飞船爆炸的原因是有火星点燃了停泊在泊位上的飞船船舱中的氢。1938年10月30日,美国男演员奥尔森播出了威尔的名为世界大战的广播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行《重庆市村镇供水条例》自查报告
- 2025年幼儿园食品自查报告制度
- 2024年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2025年蓬莱极端天气应对指南:暴雨、大风、冰雹全攻略
- 2025年二级建造师考试水利水电真题及答案
- 2024年度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考核试题附答案
- 研究生毕业论文下载
- 化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大纲
- 2025年秋季学期(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标准)委托他人要账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青少年无人机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2025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考试题与答案
- 煤矿安全规程新旧版本对照表格版
- 2025山东“才聚齐鲁成就未来”水发集团高校毕业招聘24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中学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开学工作方案
- 儿童急救流程
- GB 11122-2025柴油机油
- 私募薪酬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