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鸽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广西地方标准《鸽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广西地方标准《鸽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广西地方标准《鸽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广西地方标准《鸽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220B41DB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XXXXXXXXX鸽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PREVENTIONANDCONTROLTECHNOLOGYSTANDARDFORPIGEONPLAGUE(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7年12月4日)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5/TXXXXXXXXX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环境控制15管理措施26诊断27预防与控制38动物福利4DB45/TXXXXXXXXX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由广西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家幸、何颖、卢冰霞、赵武、周英宁、陈忠伟、蒋冬福、卢敬专、李斌、闭炳芬、苏乾莲、秦毅斌、段群棚。DB45/TXXXXXXXXX1鸽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鸽瘟综合防控技术中环境控制、管理措施、诊断、预防与控制、动物福利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养鸽场鸽瘟的综合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6550新城疫诊断技术GB/T16569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DB51/T474新城疫防治技术规范跨省调运种禽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33号)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动物检疫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鸽瘟PIGEONPLAGUE又称鸽型副粘病毒病或鸽新城疫,是由鸽型副粘病毒PIGEONPARAMYXOVIRUS,PPM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急性传染病。该病以下痢、震颤和共济失调神经症状及乳鸽高死亡率为特征,其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与新城疫病毒嗜神经速发株引起的鸡新城疫十分类似。4环境控制41鸽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无污染、隔离条件好、供水供电和交通便利的地方。42鸽场不得建在当地政府规划的禁养区内,应距离城镇居民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公路及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畜禽饲养场及养殖小区、动物屠宰加工场500M以上;种鸽场应距离上述场所1000米以上。距离垃圾及污水处理场,距离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厂等污染源3000M以上。DB45/TXXXXXXXXX243鸽场周围应有围墙、防护网或防疫沟等与周边环境有效隔离的设施,并应建立绿化隔离带,鸽场大门应设防疫警示标志。44鸽场内布局应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生产区和办公区与生活区相隔开,宜有50M以上距离。生产区应设种鸽区、生长区分舍饲养。鸽舍应安装防鸟、防鼠、防蚊蝇等设施设备。45鸽场内净道和污道应分开,防止交叉污染。46鸽场应配备完善的采光、通风、保温降温、隔热等设施设备。47鸽场按照防疫要求应设有兽医室、解剖室、隔离室和病死鸽与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48鸽场大门入口处设置消毒池,鸽舍门口应设置更衣换鞋处及消毒池,应配备相应的喷雾消毒设备。5管理措施51场外人员及车辆不得随意进入鸽场。工作人员必须更衣换鞋并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严禁贩卖鸽子人员进入生产区。鸽场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患有人畜(禽)共患疾病的人员不得进入鸽场工作。鸽场应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兽医技术人员。52鸽场内不得饲养其它动物,鸽场员工不得携带可能染疫的畜禽及其产品进入鸽场,定期进行卫生消毒、灭鼠灭蚊蝇。53应建立鸽场养殖档案,包括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采购和使用、免疫、疫病诊疗、防疫监测、消毒、无害化处理、产品销售等记录,并整理归档。54应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分区饲养的饲养管理模式。每批鸽入舍前和出栏后对鸽舍进行彻底清洁和严格消毒,具体按GB/T16569要求执行。55必须从外场引进种鸽时,要确认产地为非疫区,从有合格证种鸽场引进种鸽后隔离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后方可并群饲养,具体按GB16549要求执行。56重视饮水卫生,水质要求良好,干净无污染,符合NY5027要求。57确保饲料质量,卫生要求标准符合GB13078。58病死鸽及养鸽粪污等养殖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应按农医发201725号和NY/T1168执行。6诊断61临床诊断611流行特点6111易感动物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的鸽均可感染发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可高达8090,死亡率因年龄和鸽群的免疫状况、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不同而有差异,多数为3050,而乳鸽及幼鸽可达6080。新疫区来势凶猛,发病率及死亡率高。老疫区流行缓慢,发病率、死亡率较低,呈散发性发病,病程缓慢。6112传播途径鸽瘟传染源主要为病鸽及其粪便和口、鼻、眼的分泌物,通过被污染水、饲料、器具及带毒的野生飞禽、昆虫及有关人员等传播媒介经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眼结膜及创伤等感染传播。DB45/TXXXXXXXXX36113发病季节鸽瘟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多以秋冬、冬春多发。612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鸽精神沉郁,羽毛蓬乱,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饮欲剧增,水样腹泻,排黄绿白稀粪。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鸽出现单侧性翅膀或腿麻痹、扭头歪颈、肌肉震颤、头向后昂等神经症状。发病后期病鸽卧地不起,闭眼缩颈,食欲废绝,最终衰竭而死。个别病鸽张口呼吸,不断发出“咯咯”叫声呈呼吸型病型或发生眼睑肿胀的眼型病型。本病在新疫区来势凶猛,呈爆发性流行,鸽群大批快速死亡,在老疫区则缓慢发生,不断出现零星死亡。613剖检变化鸽瘟剖检病变与鸡新城疫病变大致相同。皮下尤其颈部皮下严重出血。食道、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纹状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肌胃呈条块状出血;小肠、直肠、泄殖腔、盲肠扁挑体多见出血;心冠沟及心肌有出血点;脑充血、出血;结膜发炎充血出血;呼吸道明显水肿、出血;肺间质出血;肾、肝肿大,有出血斑点;胰脏肿大有出血点;脾肿大,有弥漫性白色坏死点;胸、颈部皮下广泛出血肌间组织有淡黄色、胶冻样物。慢性死亡鸽消瘦脱水,嗉囊无食物,肠道出血严重,常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曲霉菌等细菌混合感染。62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参照GB16550的标准执行。7预防与控制71免疫应根据本场特点、当地鸽瘟流行情况及疫苗种类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和免疫程序。使用鸽瘟专用疫苗即鸽I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1次即具有良好免疫力。如无鸽瘟专用疫苗,可使用新城疫疫苗免疫,也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711免疫方法7111鸽I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注射,每只1头份(05ML/只)。一般情况下,留做种用的仔鸽1月龄左右接种1次,开产前约4月龄再接种1次加强免疫;老鸽每612个月重复接种1次即可。7112新城疫系苗滴鼻免疫,适用于各种年龄的鸽。新城疫系苗稀释1020倍后,每只鸽滴鼻1滴;留种鸽于12周龄时首次免疫,3月龄左右再次强化免疫1次。7113新城疫系苗饮水免疫,适用于幼鸽及集体养鸽免疫。新城疫系苗稀释1000倍后,于留种鸽30日龄时饮水免疫,每只鸽饮水50ML,开产前再用同样稀释的疫苗饮水免疫1次,每只鸽饮水10ML15ML,以后每隔45个月饮水免疫1次,即可获得较强免疫力。7114对于5日龄以上的乳鸽接种新城疫疫苗,如考虑留做种用或疫情严重威胁时,可同时皮下注射新城疫灭活苗02ML05ML/只。72监测721监测原则DB45/TXXXXXXXXX4以血清学监测为主,病原学监测为辅。各鸽场根据本场饲养的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采集鸽血清和喉头及肛门棉拭子进行鸽瘟血清抗体监测和病原监测。722监测方法血清学监测参照GB16550的标准执行。病原学监测参照GB16550的标准执行。73引种检疫引进的种鸽及精液、种蛋应依法经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附带种畜禽合格证及系谱证明。引入种鸽必须隔离饲养30天以上,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具体方法应按农医发201033号及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执行。74控制措施741鸽场发生鸽瘟疫情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疫病扩散。临时控制鸽及鸽产品的出场。病死鸽及发病鸽立即进行隔离淘汰,按农医发201725号规定无害化处理。742疑似发生鸽瘟的鸽群,尽快使用鸽I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紧急接种,每只鸽注射鸽瘟专用疫苗鸽I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1毫升,可迅速控制疫情。使用新城疫疫苗来紧急免疫,可起到一定的紧急保护作用,减少死亡。同时给全群鸽子饮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水和电解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提高鸽子的抗病能力。743鸽舍及笼器、饮水器、饲料槽等污染场所及用具按DB51/T474标准规定彻底消毒。744鸽舍粪污及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和其他物品等,根据实际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