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高一新生实现初高中物理台阶的跨1_第1页
指导高一新生实现初高中物理台阶的跨1_第2页
指导高一新生实现初高中物理台阶的跨1_第3页
指导高一新生实现初高中物理台阶的跨1_第4页
指导高一新生实现初高中物理台阶的跨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指导高一新生实现初高中物理台阶的跨越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很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般是入校到期中测验前,发现自己虽然很努力,但学习效果却不好,很多学生不解为何初中物理学的还可以,到了高中却常常不及格,时常有问题分析“听得懂,不会做”,甚至“怎么也听不懂”的抱怨。家长十分着急,部分青年教师也茫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一新生没有实现初高中物理台阶的跨越。一、初高中物理产生台阶的原因1、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客观台阶。1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抽象思维为主,如高一物理所讲的摩擦力产生条件、静摩擦力方向、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瞬时速度、加速度等,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难以适应。2初中物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突变不适应。3初中物理习题以简单理论和算术计算为主,而高中以逻辑推理代数计算为主,大量运用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方程等解决物理问题。高中力学中矢量较多,如力、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等,学生必须先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确定矢量方向,然后选取正方向,简化为代数运算,这一步骤本身就要求学生对矢量有正确理解。其次,正负号使用多样化,在高中物理的分析和运算中“、号”用途较广,意义各不相同,不能混淆。例如“、”号可以表示矢量的相反方向、过程的方向、表示势能的大小及变化的情况等,这使得不少学生产生了混乱,把物理运算当成了纯数学运算,分不清“、”号的物理意义,当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观台阶。1思维过渡困难。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中学生思维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即从初步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他们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初中物理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物理知识也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基本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但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来获得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多数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其中经验思维仍占优势,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体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演绎推导。而高中物理有相当严密的推理系统,始终强调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物理思维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困难。2先入为主障碍。调查发现,未进入高中前,被他人告知“高中物理难学”的学生占50以上,这在“中”等生中尤为明显比例达70,而“好”、“差”生中较少比例分别为15,22。可见在对高中物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着畏惧感。这种先入为主的人为因素,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对能否学好物理产生动摇,失去了信心,给高中物理教学造成了无形的障碍。3认知结构重建。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而言,是具有更强包括性的上位知识,对上位知识的学习应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把原来已有的相应的下位知识,作为理解和支持新的上位知识的生长点。掌握了上位知识,下位知识不难由此记忆或导出。但原有的知识结构往往对更新认知结构产生障碍作用。经验性错误和原有知识的负反馈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其一,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认识,包括不少浮浅或错误的认识,影响学好新的物理知识。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许多学生由“物体不拉不推不动”的错误认识,得出物体滑上斜坡的过程中一定有拉力或推力作用;飞行中的子弹必然还有一个向前冲力的作用等错误结论。其二,“相关知识”的影响。学生在初中学过的较简单概念、定律,掌握不好或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其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例如把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相混淆;把放在斜面上的物体认为其重力的大小等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其三,“相似经验”的影响。熟悉的、简单的物理知识同新的物理知识相混淆。如把动量PMV和动能EK1/2MV2相混淆等。第2页/共2页3、学生学习方法的台阶。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教师多讲、细讲,解决物理问题从头到尾,步步不缺,教师也常为学生指出重点、难点,要学生背牢记熟,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极少考虑。学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呆板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精讲,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教师教学方法的台阶。现阶段许多学校的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相对独立,高中教师对初中物理知识和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了解,高中新教师,常常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思想去代替学生的思想,以为自己懂的学生就应该懂,教学方法简单化;多数老教师,往往是送走高三毕业班回头接高一的课,由于高考惯性,经常用高三的要求对待高一,用教高三的方法过分注重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授课容量大来教高一,如对物体受力分析,企图一步到位,一开始就结合部分高考试题,用较高的数学手段来讲解,使学生十分吃力。二、帮助学生尽快跨上台阶的方法1、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好物理信心。由于先入为主的障碍,许多学生还未入高中就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针对这种心理状态,绪论课应着重进行初高中物理内容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确,高中物理内容与初中大体一样,还是力、热、电、光,只是比初中加深了一点。至于原子物理,一方面内容浅,另一方面在课本中所占比例小,不必害怕和紧张。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忐忑不安的心情稳定下来。学生的心理不失去平衡,就会树立能学好物理的信心。2、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适当降低台阶高度,让学生有一个缓冲适应的时间。1教学一开始宜适当放慢进度,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2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详细的分析与演算,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例题、作业和测试题不宜太难,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避免学生因成绩太低丧失信心。4对书本上的概念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语言剖析含义,加强理解。5补充演示实验或改用效果更佳的实验进行演示。6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7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要及时帮助找出犯错误的原因。3、加强学法指导。1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备知识、教法的同时,备学生学法,在设计教法的同时设计学法。在备课时仔细思考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的差别和内在联系,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与指导学生,顺利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2教会学生听课。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脑子正常、智力不错、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但学习成绩上不去,每每提问,一问三不知。究其原因,就是不会听课,抓不住老师讲课的要领。所以教师必须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结合知识教学适时适当地讲述物理学科的课堂授课的特点;物理中力、光、热、电四部分的异同;自己讲物理课的习惯;学生听课的要求等3提高学生动态思维能力。在物理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按照教材系统,依据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而展开的,学生务必使自己的思维活动跟上教师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因此,到了高中,思维方法跟不上。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提高动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能力。4在课外辅导中指点学法。一是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物理课的学习,是接受、整理、消化和贮存知识的过程,记忆是手段,理解是核心。二是在指导学生做习题中,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学会解题的三步骤认真审题,细致分析,弄清哪些是直接可知,哪些是间接可知,哪些是显性未知,哪些是隐性未知;学会两种分析方法,即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及所用公式、规律等;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想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给学生留思考题,把教材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争论,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四是指点学生有效地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做到看书和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4、指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如受力分析、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内容,是高中物理的核心,要指导学生学深、学透。教学进度尽量放慢,留些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增加基础练习,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如在讲物体受力分析时,向学生讲授“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讲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向学生讲授“正交分解法”;在讲匀变速运动规律时,讲授利用平均速度确定某时刻物体瞬时速度的方法;在讲运动图象时,讲授利用“VT”图象确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方法。5、教会学生归纳、对比、梳理物理知识。如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都可归结为匀变速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