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_第1页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_第2页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_第3页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_第4页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大头医生,编辑整理,1,英文名称,hyperkeratosis lenticularis perstans,2,别名,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3,类别,皮肤科/角化和遗传性皮肤病/角化性皮肤病,4,ICD号,L11.0,5,概述,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hyperkeratosis lenticularis perstans)本病为发生于足背和四肢的形如凸镜面或扁豆状的过度角化,临床上罕见。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6,流行病学,本病好发于3060岁的男性。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7,病因,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8,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9,临床表现,好发于3060岁的男性。损害初发于足背,为针头大淡红色疣状角化性丘疹,表面粗糙,或为红斑鳞屑性,形如凸镜面或扁豆状孤立斑丘疹,中央鳞屑较厚,外周鳞屑细小。若将鳞屑剥离,可见小的出血点,为银屑病样皮损。早期多为局限性。后期皮损增多,累及小腿、两臂、掌跖等处。掌跖部的皮损为针尖状角化性丘疹和凹窝。皮损对称分布,躯干部罕见。病程迁延,可持续终身。自觉症状缺如或轻微。,10,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11,实验室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12,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 表皮角化过度,偶见灶状角化不全,棘层变薄。典型的改变是增厚的角质层呈乳头状凸起,类似塔尖,与扁平的棘层形成鲜明的对比。真皮上层紧靠表皮处可见有狭窄的带状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13,诊断,根据四肢为主的疣状角化性丘疹,组织病理有特征性的塔尖样角化过度的表现,即可作出诊断。,14,鉴别诊断,临床上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灰泥角化病 角化性丘疹易于去除,且其下无出血点。 2.毛囊及毛囊旁角化过度病(Kyrle病) 皮损中央有角质栓,除去角质栓,呈火山口形凹陷,可累及任何部位,但掌跖部罕见。病理改变为毛囊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并有向真皮穿透现象。 3.银屑病 组织病理改变有特征性,可以鉴别。 4.其他 如疣状肢端角化症、脂溢性角化病、扁平疣。前两者无真皮损害,后者表皮细胞有空泡变性。,15,治疗,可内服维生素E及维A酸类药物。可外用角质剥脱剂如5%水杨酸软膏等,或皮质类固醇类制剂、氟尿嘧啶(5-Fu)和阿维A酯(依曲替酯)等。表浅切除后不再复发。,16,预后,病程迁延,可持续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