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试题答案_第1页
秦汉文学试题答案_第2页
秦汉文学试题答案_第3页
秦汉文学试题答案_第4页
秦汉文学试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吕氏春秋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这 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 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李斯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李斯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文帝与景帝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五经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 楚辞 )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 王褒赋 )的风气。8诵读( 辞赋 )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 扬雄 )等。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 进献辞赋 )的制度。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 淮南王刘安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 武帝 )还有诗赋传世。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 辞赋 )创作的群体。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 外戚 ),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15“妄自菲薄”、“ 作奸犯科”出自( 出 师表 )。16“披坚执锐”、“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沭猴而冠”出自 史记项羽本 纪 。17“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出自 陈情表 。18.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_过秦论_。19.“疾虚妄 ”是王充名作 _论衡_ 的基本精神。20.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主客问答体_的形式。21.张衡的归田赋属于东汉辞赋中的_抒情小赋_类型。22.司马迁说他编纂史记的宗旨,是要“究天人之际,_通古今之变_,_成一家之言_。” 23.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_本纪_、_世家_和列传中。24.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_ 无韵之离骚_。” 25.赵晔的_吴越春秋_是东汉杂传的代表作。26._乐府_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合乐诗体。27.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 ”的是_ 古诗十九首_。28游记、碑文等体裁肇兴于_东汉_时期。三、 名词解释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以前,由吕不韦召集他的门客集体编纂的。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后又简称为吕览,一共有二十余万字。汉书 艺文志称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杂家 ”,即认为 它是先秦以来阴阳、儒、墨等各家的折衷和调和。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就是博采众说,为当时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天下的活动作理论上的论证。这部书文字朴素简练,和先秦其他的子书一样,有不少地方都是借用寓言故事来说理,因而富有文学的意味。书中还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2. 汉赋: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吸取楚辞、荀卿赋篇体制词藻、纵横家铺张的手法而形成。有小赋和大赋之分,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多写宫观园苑之盛和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篇末有时寄寓讽谏之意;间有辩难、说理之作。为当时统治者所喜爱。3辞赋:楚辞、先秦散文都是赋的源泉,其中楚辞的影响最直接,故称辞赋。两汉辞赋盛行,经历了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的演变。它的文体是诗和文的综合体,其基本的一些文体特征:1、从音律上说,有音节而不入乐,所谓“不歌而诵谓 之赋” ;2、从体式上说,骈散不拘,韵否不定。类似散文、骈文、韵文之混合;3、从风格上说,善于铺陈夸饰,文心雕龙所谓“极声貌以 穷文” ;4、从组织上说,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便于反复渲染,驰骋铺张;5、从功用上说,继承儒家诗教传统,重视讽谏作用。六朝骈文盛行,抒情小赋也演变为骈体赋,抒情和描写功能更强。4骚体赋:汉赋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从高祖初年到武帝初年。当时的社会是“大汉初定,日不暇 给” 。封建 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禁锢不严,儒家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从当时诸王纳士和著书的情况来看,西汉初年的文化思想还是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是追随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而在形式上与楚辞比较起来初有转变,但是不大。这时较有成就的作家是贾谊、淮南小山和枚乘等。贾谊有吊屈原赋和鹏鸟赋。淮南小山有招隐士,枚乘有七发。5散体大赋:汉赋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从西汉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约二百多年的时间。这个时期的作家作品最多,尤其武帝、宣帝时代,汉赋达到鼎盛。这个时期的赋作,内容大都描写汉帝国威振四邦的国势,新兴都邑的繁华,水陆物产的丰饶,宫室园囿的富丽以及皇室贵族的田猎、歌舞时的壮观场面等等。一方面夸耀国势和一时文物之盛,充满了自豪的感情;一方面又对统治者挥霍享乐的行为流露出某些不满,进行委婉的劝谏和讽刺,所谓劝百而讽一。主要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是子赋虚、上林赋;扬雄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等。班固有东都赋和西都赋,合起来叫两都赋。6抒情小赋:东汉中叶以后,是汉赋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汉赋从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上都开始有所转变,那就是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专以铺采摛文的散体大赋开始衰微,而反映社会黑暗、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这一转变,主要是因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张衡是这一转变开始的代表作家,其后有蔡邕、赵壹、祢衡等人。归田赋是张衡抒情小赋的代表作。赵壹刺世疾邪赋也很有名。7.纪传体:纪传体是司马迁的史记所开创的史书体例,他以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网络,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公元前 104前 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本纪”除秦本 纪外,叙述 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 是各个历史时期的 简单大事记,是全 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 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 们分别叙述天文、 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 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最具文学价值。史记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以类相从的原则。在传记的体例上,有单传、合传、类传等类型。各传之间血脉贯通,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8互见法:是史记传记选材写人的方法。司马迁写人物并不是有事必录,而是有所选择。为了既不伤害人物形象的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作者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用以积极地运用资料,为突出人物的特征服务。司马迁使用这种方法的情况很复杂,有的注明,有的并没有注明。如在留侯世家中有这样的话:“语在项羽事中” 、“语在淮阴事中”。又如项羽本纪集中了许多重要事件突出他的喑噁叱咤、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传赞中虽有所贬责,但热情的歌颂、深切的同情却是主要的。作者在本纪中没有过多地去批评项羽这个人物的缺点和军事上政治上的错误,而把它放在淮阴侯列传,借韩信之口说出。9.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著,共一百三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 104前 91 年)撰成。后其书有缺,元帝、成帝间褚少孙补撰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又附缀武帝天汉以后史事。司马迁职居史官,据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利用国家收藏的文献,再加以实地采访的资料,取材丰富。记事起于传说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尤详于战国、秦、汉。体裁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为后世各史所沿用。其中陈涉世家肯定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和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都是本书的优点。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10.汉书:东汉班固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创始于其父班彪继史记而作的后传,彪死,班固整理补充,撰成本书。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成稿,由班固的妹妹班昭和马续续成。本书体例大略与史记相同,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 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本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二十九年的断代历史。本书包举一代,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其精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述,由此全面地展示了西汉盛世的繁荣和时代风貌。其中李陵、苏武的传记酣畅淋漓,悲壮沉郁,可与史记名篇媲美。汉书的笔法严谨有法,形成了与史记截然不同的风格。11.乐府:“乐 府” 有二 层含义:一是指古代音 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 ”,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哀帝时废除,从此乐府机构消失。东汉的黄门鼓吹署的职能大体相当于乐府。二是诗体名。魏晋以后,把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构的名称 变为一种 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后人因此把词和散曲也叫做乐府。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按照音乐的不同,将乐府诗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这个分类为后人所遵从。汉代乐府诗的精华是民歌,它们大多保存在乐府诗集的相和歌辞中。12孔雀东南飞:此诗最早见于陈朝时每个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作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后人常取此诗首句,称为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中国叙事诗的代表作。它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因受到礼教迫害而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深刻揭露和鞭斥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对诗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反抗精神寄予同情和赞扬。诗的结尾以幻想的形式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予以描绘和歌颂。作品展现了很高的叙事技巧,人物刻画曲尽其妙:刘兰芝的贞刚、焦仲卿的温厚、焦母的霸道、刘兄的势利,无不入木三分。此外,个性化的对话和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情节双线交叉,结构谨严,剪裁得当。它的出现标志着汉乐府中的叙事诗发展到了高峰。本篇在乐府诗集中属杂曲歌辞。13古诗十九首:梁代萧统文选“杂诗 ”类的一个标题,包括东汉末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抒情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因其相似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而被编辑在一起。其题材不出乎游子思妇的离情别思与失意士人的羁旅愁怀、坎懔之悲。其主题紧紧围绕着人生短暂和对死亡的忧惧而展开,诗人或渴望青春爱情,或渴望功名和物质享乐,从努力实现人生不朽到满足于耳目口腹之欲,都是为了达到战胜死亡的目的。其艺术表现手法既继承了诗、骚的比兴传统,又吸取了汉乐府五言诗的长处。总之,哀婉、感伤、忧惧和狂放的情感以及沉重的人生哲理思索及其率真的表达,都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故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14、七体:枚乘的七发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 ,后世作家时有模仿。四、简答1、简述李斯谏逐客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答:文章鉴于当时秦王驱逐非秦人士,作者先叙述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文章辞彩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 资敌国,损民以益雠” 的危害,有极 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谏逐客书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