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数字通信原理总复习第3版教材_第1页
2016年春数字通信原理总复习第3版教材_第2页
2016年春数字通信原理总复习第3版教材_第3页
2016年春数字通信原理总复习第3版教材_第4页
2016年春数字通信原理总复习第3版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邮电大学函授、远程教育数字通信原理总复习教案第 1章 概述1.1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P2模拟信号幅度取值是连续的数字信号幅度取值是离散的 二进制多进制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是根据幅度(表征信息的参量)取值上是否离散而定的。2.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P8 根据传输信道上传输信号的形式不同,通信可分为模拟通信以模拟信号的形式传递消息(采用频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数字通信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递消息(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 数字通信传输的主要对象是模拟语音信号等,而信道上传输的一般是二进制的数字信号。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即模数变换(A/D 变换)3.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 P9各部分的功能。1.2数字通信的特点1.数字通信的特点 P10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2)便于加密处理3)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4)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25)占用频带较宽1.3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有效性指标 P11信息传输速率定义、公式 、物理意义lnfsB符号传输速率定义、公式( ) 、关系:BtN1MNRBb2log频带利用率是真正用来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效率的指标(有效性)频 带 宽 度符 号 传 输 速 率Hzd/频 带 宽 度信 息 传 输 速 率 sbit/2.可靠性指标 P12误码率定义 信号抖动例 1 设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 ,当(1)采用 4 电平传输时,求信息传输速率和符s706号传输速率。 (2)若系统的带宽为 2000 ,求频带利用率为多少 。 kHzHzsbit/解:(1)符号传输速率为BdtNB6710.106数据传信速率为sMbitMRBb /34.log.log262 (2) Hzit/7.1034频 带 宽 度信 息 传 输 速 率例 2 接上题,若传输过程中 2 秒误 1 个比特,求误码率(误比特率) 。解:误码率(误比特率)差错比特数传输总比特数765.034.3第 2章 语音信号编码脉冲编码调制(PCM)2.1语音信号编码的基本概念1.语音信号编码的概念 P16语音信号编码模拟语音信号的数字化(信源编码) 。2.语音信号编码的分类 P16 波形编码根据语音信号波形的特点,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常见的有 PCM、DPCM、ADPCM、DM 等。 参量编码是提取语音信号的一些特征参量,对其进行编码。特点:编码速率低,但语音质量要低于波形编码。LPC 等声码器属于参量编码。 混合编码是介于波形编码和参量编码之间的一种编码,即在参量编码的基础上,引入一定的波形编码的特征。子带编码属于混合编码。2.2脉冲编码调制(PCM)通信系统的构成1.PCM的概念 P17对模拟信号的瞬时抽样值量化、编码,以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2.PCM通信系统的构成P17 图 2-1PCM 通信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模数变换抽样:把模拟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变为脉冲幅度调制(PAM)信号量化:把 PAM 信号在幅度上离散化,变为量化值(共有 N 个量化值)编码: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N 个量化值,每个量化值编 l 为码信道部分包括传输线路及再生中继器数/模变换解码、低通42.3抽样1.抽样的概念 P18模拟信号 在时间上离散化 PAM 信号)(tf )(tfs2.低通型信号( )的抽样 P19B0抽样定理 留有一定宽度的防卫带 Msf2 Msf2不满足抽样定理的后果不满足抽样定理的后果是 PAM 信号产生折叠噪声,收端就无法用低通滤波器准确地恢复原模拟语音信号。语音信号的抽样频率为 8000 ,sfHzsT125抽样信号的频谱:频率成分有原始频带 , 的上、下边带。 (排列顺序)0fMsnf3.带通型信号( )的抽样 P22Bf0抽样定理 nfnsM021IBf)(0若 n 次下边带、(n+1)次下边带与原始频带间隔相等默认2)(0ffMs抽样信号的频谱:频率成分有原始频带 , 的上、下边带。0fMsnf例 1 一模拟信号频谱如下图所示,求其满足抽样定理时的抽样频率,并画出抽样信号的频谱(设 ) 。Msf2解: kHzfBkHzfkzf MM426,6,200 B此信号为低通型信号满足抽样定理时,应有 kHzfMs12625(一次下边带: -原始频带=12-(26)=610sf一次上边带: +原始频带=12+(26)=1418s二次下边带: -原始频带=24-(26)=1822sf2二次上边带: +原始频带=24+(26)=2630)s例 2 一模拟信号频谱如下图所示,求其满足抽样定理时的抽样频率,并画出抽样信号的频谱。解: kHzfBkHzfkzf MM 240315,52,31200 此信号为带通型信号B1)240()0IIfn满足抽样定理时,应有kHznffMs 5761)23(1)(0 62.4量化量化的概念:PAM 信号(样值) 在幅度上离散化 量化值量化分为: 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1.均匀量化 P27在量化区内(即从一 U十 U)均分为 N 等份 均匀量化的特点大小信号的量化间隔相等( )U2 几个要点量化值的选取量化误差 量化值一样值 ()(te)(tuq)uq( 过 载 区 )量 化 区 )2(maxe均匀量化的缺点在 N(或 )大小适当时,均匀量化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太小,不l满足要求,而大信号的量化信噪比较大,远远满足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若仍采用均匀量化,不行。原因:量化误差N 编码复杂qS/ l信道利用率下降解决采用非均匀量化2.非均匀量化 P30非均匀量化的宗旨在不增大量化级数 N 的前提下,利用降低大信号的量化信噪比来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非均匀量化的特点小信号的量化间隔小,大信号的量化间隔大。 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 模拟压扩法方框图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概念(一般采用)3.量化信噪比 P31(1)定义式:)(lg10)/(dBNSSqdBq(2)均匀量化信噪比(忽略过载区内的量化噪声功率)曲线eq xlg203l)/(均 匀7例 画出 的均匀量化信噪比曲线(忽略过载区内的量化噪声功率) 。9l解: eexxNNSlg2059lg20513lg20)/(,q 均 匀(3)非均匀量化信噪比(忽略过载区内的量化噪声功率)A 律压缩特性oa+abA 律压缩特性A 律压缩特性的非均匀量化信噪比8( 信噪比改善量)QNSSqq均 匀非 均 匀 ( )/)/( dxyQlg20xlg203lg20均 匀 )(eoa 段: 46.87ln1ln1AQ )39l(Bab 段: xxx lg2015g20 )(dA 的取值与 Q 的关系:在小信号区域,A 愈大,则斜率愈大,Q 愈大;在大信号区域,A 愈大,则斜率愈小,Q 愈小。一般取 A=87.6例、画出 的 A 律压缩特性的非均匀量化信噪比曲线(忽略过载区内的量化噪6.87,l声功率) 。解: xxNNSlq lg2053lg20563lg20)/(., 均 匀46.87ln1ln1AQ )39lg20(dBxxx15l )0l(x( oa 段: Ax10dBx396.87lg20lab 段: )39dB9(4)A 律 13 折线压缩特性 P37 图 2-23A 律 13 折线压缩特性是 A 律压缩特性的近似曲线。表 2-3 各段折线的斜率及信噪比改善量段号 1 2 3 4 5 6 7 8斜率 16 16 8 4 2 1 1/2 1/4Q(dB)24 24 18 12 6 0 -6 -122.5编码与解码1.二进制码组及编码的基本概念 P39(1)二进制码组 一般二进制码循环二进制码(格雷码) 特点 折叠二进制码 一般二进制码 简单易实现各位码(幅度码)有一固定的权值121.al权值: 0.l 循环二进制码 幅值绝对值相同的样值其幅度码相同编、解码复杂 折叠二进制码 幅值绝对值相同的样值其幅度码相同低音量(小信号)时噪声小(2)编码的基本概念编码的概念编码是把模拟信号样值变换成对应的二进制码组。10分类 线性编码与解码具有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与解码非线性编码与解码具有非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与解码2.A律 13折线的码字安排(采用折叠二进码编码) P45各量化段的电平范围、起始电平、量化间隔 P46 表 2-8(1)过载电压 2048U(2)量化级数 Nl l25616(8( ( 段 内 等 分 数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