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习题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习题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习题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习题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1 C题目中描述的现象是皇权至上的其中一个表现。2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2B3 “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3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行政区划为籍贯与郡县指有关, “齐人”等与分封制有关。4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 ,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4A5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根据这一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是子女称谓 生母的身份A 大姐(25 岁)B 三哥(15 岁)妻(正室)C 大哥(24 岁) 大妾D二哥(22 岁) 小妾5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的大儿子。6赢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 ,自称“朕” ,命令称“制”或“诏” ,印称“玺” 。以上材料说明A赢政功绩极大 B皇权至高无上 C赢政决心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6B7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A始于秦朝的建立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7C 8 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日: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赢政称霸的需要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8A首先排除B,名号的确立是在嬴政称霸之后。C、D是改名号的表面原因,A是主要原因,最贴合题意。9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勿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是A符合中央集权需要 B二千年惯性使然 C符合地方发展需要 D古今上下皆安之9A实行政治制度需要与国情结合,郡县制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稳定,符合中国国情。10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对于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势力C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10B本题考查学生对推恩令的理解能力。见“考点三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解析】“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条11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11D宋朝宰相权被一分为三,宰相仅保留行政权,财权归三司掌管。12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问题,宋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不属于措施积极作用的是A铲除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B利于各级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C利于经济发展 D利于社会安定12B见“考点三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解析】 “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条。13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13B见“考点四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的【考点解析】 “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条。14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当时刺史是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 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 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14D1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15D1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6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的理解。朱元璋废丞相后设置大学士帮助处理朝政。17 墨子告子 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 西周末王室衰微17C朝贡天子是分封诸侯的义务之一。18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能反映的是A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取得了最终胜利 D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18A内阁与军机处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措施,一脉相承,根本没有发生根本变化。19为保证君权独尊,唐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以尚书台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B起用布衣为相,近臣参与军国大事C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 D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19C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0A212008 年 5 月 10 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该寺距今已有 1200 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A查阅历史文献 B参观唐招提寺 C咨询专家学者 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21D本题考查学生使用史料研究历史的能力。这几种资料中,最不可靠的就是故事片,历史文献属于二手资料,唐招提寺是实物,专家学者著作比较严谨。22下列关于 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初 郡国二制并行 B郡国 二制并行有利于中央集权 C王国 内设丞相为行政长官 D王国势力 在景帝和武帝时逐步削弱22c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中看出“郡”和“国”并行;c 不符合史实。2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它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23A注意区别专制皇权强化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24D题干体现了 C 项的意思,但“一统江山” 、 “四方平定” 、 “六合一统”表达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这些并非 C 项的内容。只能选择比较之下最没有疑问的 D 项。25 以下措施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殿阁大学士的设置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军机处的设立枢密院的设立A B C D25B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军机处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26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御史大夫 通判 御史台 军机处A B C D26A 27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 B C D27 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宋朝,在明朝,在清朝,在隋唐。28下列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长城 大运河十三行 票号A B C D28A票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专制制度的产物。长城、运河、十三行是专制制度的产物,其中十三行是清朝设立的管理外贸的机构。29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行省制度 皇帝制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A B C D29B见“考点二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的【考点解析】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条。30右图为 1863 年拍摄的清代醇郡王奕譞的照片。该影像拍摄于奕譞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这是迄今保存奕譞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奕譞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年轻潇洒,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也是清宫廷秘藏最早的照片。这幅照片可以作为历史见证直接用于研究研究清朝禁卫军史 研究我国近代摄影史 清代中央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史A B C D. 30A神机营属于中央军事机构,所以可以用于研究清代中央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3 题,共 40 分)31(18 分) 2005 年 10 月 19 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惟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据图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6 分)(2)据图二,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什么?这一机制源自于什么理论?(4 分) (3)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的理由。(8 分) 32(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 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 “盗”采别人桑叶图一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图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 30 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在田律徭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 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明剑秦史稿 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 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摘自汉书刑法志 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 33(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 代表人物 命运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仲父” 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请回答:(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请回答:(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4 分)(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 分)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1C 从 “制耒耜,教民农作 ”可以看出是制造生产工具,进行种植,排除 A、B 两项。同时由于耒耜是春秋战国之前的生产工具,水平较低,不具备产生小农经济的条件,排除 D 项。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2D 此题由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古诗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掌握程度。由语文知识可知该诗是唐朝诗人李绅作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本题答案为 D。3有关十二生肖说法正确的是 古人用动物与公历纪年相配 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 都是和古代农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 这种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A B C D3B 题中的项符合十二生肖的内容。 项错在“公历”,应该是 “农历”,项被排除。4有关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生产工具的发明 先民创造性的劳动 自耕农的贡献A B C D4C 题中的项说明了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 项是错误的,因为自耕农出现在春秋时期。5周文王曾告诫告诫儿子武王说:“山林非时不升斧,以成草木这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 ”这表明商周时期人们A劳动工具的落后 B仍处于渔猎生活 C采用了言传身教方式教育下一代 D懂得不过度开发自然5D 非时不斧,非时不网,说明商时人们懂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开采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6A “刀耕火种 ”是中国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而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以后的耕作方式,因此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7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7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题目中的诗句体现的是从公田到私田的转变,B 项中的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故选 B。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从根本上反映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A公田转化为私田 B分封制崩溃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周王室的衰弱8A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公田转化为私田是由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的表现,所以,这一变化是与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其他三项都不能直接体现这一趋势。9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9C 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了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从而瓦解了周王室的奴隶制统治,而不是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10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遭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特权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奴隶制基础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10C 题干中的两句话是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遭破坏,反映的本质就是奴隶制的瓦解。1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和鲁国的“初税亩”都反映了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1D 本题属于理论与概念选择题。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 都实行按田亩纳税,目的是改变贵族精心经营私田,而荒废公田(井田)的状况。但这实际上是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占有的合法性,从而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土地是最主要的资料,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所以说,这两种赋税制度的调整,实质上是在调整生产关系。12有关井田制瓦解的叙述正确的有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私田” 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贵族之间争夺田地的现象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A B C D12A 题中的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井田制的瓦解。13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其中对“ 公私仓禀俱丰实” 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诗人夸大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B诗句准确反映了当时粮食高产C诗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 D诗句反映国富民强13A 分析公仓的丰实是靠剥削百姓而获得的,所以当时百姓仍受相当重的剥削,不可能公私仓禀“ 俱”丰实,明显有溢美之辞。14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统治者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是A改革官制,强化君主专制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改革赋税制度 D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14C 本题属于理论与概念选择题。 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产品分配形式两个方面,所以,看生产关系是否变化要从这两方面入手。赋税制度改革是对社会产品分配的调整,所以,任何赋税制度的变化都是调整生产关系。15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农民积极性大提高C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15B 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和概念选择题。明确战国时期这一时间概念对解题很重要,材料的意思是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早出晚归,是由于他们的劳动与他们的生存状况有着直接关系。再联想到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便可断定应选 B 项。1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其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铁农具的使用 牛耕的使用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封建制度的确立A B C D16A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选择题。三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