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初稿_第1页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初稿_第2页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初稿_第3页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初稿_第4页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初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有审计的存在就会存在审计风险。但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的发展,经济活动竞争越来越激烈,审计难度越来越高,审计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我国审计行业逐渐感受到了它所面临的压力,特别是随着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建立,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一定的审计风险。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加强对审计风险的意识,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应对未来的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秩序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为了完善我国的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对审计风险的涵义,模型,特征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审计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提出了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力求使审计更好地为各企业经济发展服务。【关键词】审计风险 涵义 模型 特征 成因 存在环节 防范措施AbstractThe existence of the auditing will be the existence audit risk. But as the audit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stant development, economic activity more and more competition, audit difficulty more and more high, audit responsibility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audit risk is getting higher. The audit in our country industry gradually felt it faced pressure, especially with the related system and establish sound,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the audit and some audit risk. Therefore, w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uditing risk and to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audit risk, and take some measures to actively respond to future auditing risk and makes audit in the maintenance of market order play its proper role.This paper mainly in order to perfect our audit theory, improve the auditing quality. Through to the meaning of audit risk, model, features and analysis of causes, and then analyzes the audit risk possible link,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audit risk effective measures, and strive to make audit work better for each enterprise economic development services.Keyword: Audit risk meaning model characteristics causes exist link preventive measures目录一、审计风险的涵义,模型和基本特征(一)审计风险的涵义(二)审计风险的模型(三)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2、审计风险的普遍性3、审计风险的潜在性4、审计风险的偶然性5、审计风险的可控性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一)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1、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有限性2、审计人员选择的审计方法存在缺陷性(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1、审计活动所处法律环境的影响2、审计活动的难度不断加大及审计范围的扩大3、被审计单位的内外环境4、经济活动对审计的依赖性三、审计风险的存在环节(一) 、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二) 、审计抽样环节的风险(三) 、审计取证环节的风险(四) 、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四、审计风险的防范分析(一)审计程序看1、受托阶段2、准备阶段3、实施阶段4、报告阶段(二)审计机构看1、建立并健全审计法律法规2、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对审计计划的控制及管理3、认真编制项目审计方案,建立风险责任制度(三)审计人员看1、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2、科学地运用审计方法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一、审计风险的涵义,模型和基本特征(一)审计风险的涵义对 于 审 计 风 险 的 概 念 , 由 于 理 解 的 角 度 和 重 点 不 同 , 国 内 外 学 者 表 述 并不 一 致 。 美 国 审 计 准 则 说 明 第 47 号 认 为 : “审 计 风 险 是 审 计 人 员 无 意地 对 含 有 重 要 错 报 的 财 务 报 表 没 有 适 当 修 正 审 计 意 见 的 风 险 。 ”加 拿 大 特 许会 计 协 会 的 观 点 是 : 审 计 风 险 是 审 计 程 序 未 能 察 觉 出 重 大 错 误 的 风 险 。国 际 审 计 准 则 第 25 号 重 要 性 和 审 计 风 险 将 审 计 风 险 定 义 为 : “审计 风 险 是 指 审 计 人 员 对 实 质 上 误 报 的 财 务 资 料 可 能 提 供 不 适 当 意 见 的 风 险 。”中 国 注 册 会 计 师 协 会 在 1996 年 底 公 布 的 独 立 审 计 具 体 准 则 第 9 号 内 部 控 制 与 审 计 风 险 则 将 审 计 风 险 定 义 为 : “所 谓 审 计 风 险 ,是 指 会计 报 表 存 在 重 大 错 报 或 漏 报 ,而 注 册 会 计 师 审 计 后 发 表 不 恰 当 审 计 意 见 的 可能 性 。 ”中 国 注 册 会 计 师 协 会 在 2007 年 最 新 公 布 的 中 国 注 册 会 计 师 审 计 准 则第 1101 号 -财 务 报 表 审 计 的 目 标 和 一 般 原 则 , 第 十 七 条 中 对 “审 计 风 险 ”的 定 义 : 审 计 风 险 是 指 财 务 报 表 存 在 重 大 错 报 而 注 册 会 计 师 发 表 不 恰 当 审 计意 见 的 可 能 性 。我 国 注 册 会 计 师 协 会 对 审 计 风 险 的 定 义 包 含 了 两 方 面 的 含 义 : 一 是 审 计人 员 认 为 有 重 大 错 报 或 漏 报 的 会 计 报 表 , 实 际 上 是 不 存 在 错 误 的 , 是 公 允 的 ;二 是 审 计 人 员 认 为 不 存 在 错 误 的 、 公 允 的 会 计 报 表 , 实 际 上 是 存 在 重 大 错 报或 漏 报 的 。审 计 风 险 是 指 “被 审 计 企 业 的 财 务 报 表 和 其 他 会 计 资 料 没 有 公 允 地 反映 其 财 务 收 支 状 况 , 审 计 人 员 却 认 为 已 经 公 允 地 反 映 其 财 务 收 支 状 况 ; 或 者被 审 计 企 业 的 财 务 报 表 和 其 他 会 计 资 料 公 允 地 反 映 其 财 务 收 支 状 况 , 审 计 人员 却 认 为 没 有 公 允 地 反 映 、 并 据 以 发 表 不 恰 当 审 计 意 见 和 结 论 , 给 利 用 审 计结 果 者 带 来 损 失 , 而 追 究 审 计 人 员 责 任 的 可 能 性 。 ”审 计 风 险 并 不 包 含 下 面这 种 情 况 , 即 财 务 报 表 不 含 有 重 大 错 报 , 而 注 册 会 计 师 错 误 地 发 表 了 财 务 报表 含 有 重 大 错 报 的 审 计 意 见 的 风 险 。 可 见 , 合 理 保 证 与 审 计 风 险 互 为 补 数 ,即 合 理 保 证 与 审 计 风 险 之 和 等 于 100%。 如 果 注 册 会 计 师 将 审 计 风 险 降 至 可接 受 的 低 水 平 , 则 对 财 务 报 表 不 存 在 重 大 错 报 获 取 了 合 理 保 证 。一 般 来 说 审 计 风 险 是 客 观 存 在 的 , 不 以 审 计 人 员 的 意 志 为 转 移 审 计 活 动自 始 至 终 存 在 着 审 计 风 险 并 且 具 有 潜 在 性 , 不 过 是 可 以 控 制 的 。 审 计 风 险一 般 可 以 分 为 固 有 风 险 、 控 制 风 险 和 检 查 风 险 。 其 中 固 有 风 险 和 控 制 风 险 是被 审 计 单 位 在 经 济 业 务 处 理 过 程 中 所 固 有 的 的 风 险 以 及 内 控 制 度 未 能 避 免 和发 现 错 弊 的 风 险 , 检 查 风 险 指 审 计 人 员 在 实 施 审 计 检 查 时 未 能 发 现 这 些 错 弊或 者 已 经 发 现 但 未 能 引 起 审 计 人 员 足 够 重 视 所 带 来 的 风 险 。 从 一 定 意 义 上 讲每 个 审 计 项 目 都 有 产 生 审 计 风 险 的 可 能 性 。 根 据 当 前 执 法 环 境 和 法 律 背 景 的变 化 以 及 审 计 质 量 的 现 状 , 国 家 审 计 、 社 会 审 计 和 企 业 的 内 部 审 计 都 鼻 息 面对 审 计 风 险 , 必 须 增 强 审 计 风 险 意 识 , 提 高 审 计 质 量 , 控 制 、 防 范 和 规 避 审计 风 险 , 从 根 源 上 了 解 审 计 风 险 的 产 生 才 能 规 避 与 防 范 审 计 风 险 。(二)审计风险的模型在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通常认为存在着一个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模型定义:AR=IRCRDR。也可以用公式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X 检查风险 ,即 Y=K/X。 重大错报风险=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这一模型的特点在于从风险控制的程序上分解审计风险,并用连乘形式表明了审计风险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关系。因此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但是在实际执业中,审计风险是一个确定的数值,CPA 只有通过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进而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来设计将要做的程序。重 大 错 报 风 险 是 指 财 务 报 表 在 审 计 前 存 在 重 大 错 报 的 可 能 性 。 检 查 风 险是 指 某 一 认 定 存 在 错 报 , 该 错 报 单 独 或 连 同 其 他 错 报 是 重 大 的 , 但 注 册 会 计师 执 行 的 实 质 性 程 序 未 能 发 现 这 种 错 报 的 可 能 性 。 在 既 定 的 审 计 风 险 水 平 下 ,可 接 受 的 检 查 风 险 水 平 与 认 定 层 次 重 大 错 报 风 险 的 评 估 结 果 成 反 向 关 系 。 一般 而 言 , 评 估 的 重 大 错 报 风 险 越 高 , 可 接 受 的 检 查 风 险 越 低 ; 评 估 的 重 大 错报 风 险 越 低 , 可 接 受 的 检 查 风 险 越 高 。(三)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审计风险客观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它独立于审计人员的意识,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或消失。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因此,审计人员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得出的审计结论存在一定的风险。实际上,审计风险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只要有审计活动,就无法避免审计风险的存在。审计人员只能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经过有效的审计过程,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而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2、审计风险的普遍性审计风险是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实际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3、审计风险的潜在性所谓潜在性是指一种损失的可能性。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不是所有的审计风险都转化为实际的损失。如果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或者审计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后果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因此,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潜在性,是一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 4、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审计风险形成的大部分原因是客观因素,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因素。但这种审计人员的主观原因是非故意的,审计人员在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如,审计经验的欠缺导致审计证据的收集不充分或不适当、审计计划的编制欠周密等都不是审计人员的故意所为。但倘若审计人员因某种私利故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则由此承担的责任并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因为这种审计人员故意的舞弊行为谈不上再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而这种行为本身就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应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审计风险具有偶然性。5、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虽然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不可消除的,而且产生于审计的全过程,受主客观等综合因素影响,但是只要掌握了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背景、影响因素,运行模式和规律等,我们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审计活动过程中的风险产生因素,如规范审计活动的外部环境、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完善审计程序和技术方法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审计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加强风险识别的能力,确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将最终审计风险控制在较低的、能被接受的水平。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一)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1、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有限性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但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如果审计人员达不到这样的素质,就很难对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作出科学的判断,审计风险也就不可避免了。我国审计准则制定工作起步较晚,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还不健全,大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指导和约束,如职业态度不够谨慎,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另外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违反独立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原则和廉洁性原则,从而制造虚假审计报告,产生严重的舞弊和欺诈风险。在我国目前的注册会计师中,通过我国专业任职的资格考试的不到一半,很多审计人员缺乏经济理论、基建工程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与现代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所以,在实施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2、审计人员选择的审计方法存在缺陷性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之上的抽样审计,所奉行的是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两点本身就是允许一定审计风险存在为前提的。现代社会会计信息化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但是审计的计算机硬件和审计软件开发明显滞后,建立在会计信息化操作平台上的审计技术和方法需要提升。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所采取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为必要。现在大部分都采取抽样审计方法,它在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注册会计师受成本和精力所限制而无法对客户进行详细审计的情况下产生的。抽样审计仅仅测试一定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部分项目,而不是测试全部项目,因而样本性质不能反映总体性质的可能性,其代表的主题结论和客观事实之间发生偏离。这样虽然提高审计效率,但难免会遗漏会计报表中的一些重大错误和舞弊问题,从而增加了风险。(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1、审计活动所处法律环境的影响审计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法律在赋予审计监督权利的同时,也使其承担着相应的法律责任。市场经济越发达,各种经济组织与外界的联系越丰富,利用审计服务的人也就越多,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因此,审计对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也负有提供准确的审计信息,维护国家及公众利益的责任。国家方针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在已出台的审计法 、行政诉讼法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许可法 、 国家赔偿法及刑法等有关法律中,分别对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行为作出了规定,由于违规操作或对问题落实不清,损害了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就可能引起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