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谷创新文化建设研究王健群 陈要军内容摘要:中国光谷(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使命是培育具有光谷特色的创新文化。本文通过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和北京中关村等海内外典型科技园区成功因素的研究,提出独特的创业文化是科技园区成功的根本要素,是科技园区获得成功和快速发展的引擎;围绕中国光谷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光谷创新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光谷创新文化的特点及构成。最后,根据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历史使命的要求,提出了中国光谷创新文化建设的新任务:在价值观念上与时俱进,在机制创新上大胆先行先试,在文化器物构建上推进“产城融合” ,在个人行为方式上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敬业,弘扬干事文化。关键词:中国光谷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美国硅谷 创新文化 作者简介:王健群(1949),男,主任编辑,武汉东湖高新区战略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科技园区建设与管理;陈要军(1967),男,研究员,武汉东湖高新区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发展(湖北 武汉 430079)。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成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本质表现。以创新为特征的科技园区文化是园区发展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武汉东湖高新区在 20 多年的发展中,培育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打造了武汉中国光谷的品牌,同时也培育并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光谷创新文化,这种文化反过来又凝聚人心、激发动力、促进发展。2009 年,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东湖高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肩负起了国家赋予的做“两型社会” 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典范的新使命;同时,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建设一个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 的、“产 城融合” 的武汉新区,也是我 们的新任 务。新时期的新使命、新任务对光谷创新文化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务必在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的同时,推进文化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文化。一、创新文化是科技园区获得成功和快速发展的引擎美国硅谷成功的根本要素独特的创业文化。上世纪 70年代,美国的斯坦福硅谷和波斯顿 128 公路地区都已经成为了世界电子工业的创新中心,并且 128 公路周围的高科技遥遥领先于硅谷;但 80 年代后,硅谷超越了前者。对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安娜李萨克森尼安都感到意外。她很坦率地说,她在20 世纪 80 年代写硕士论文的时候,原来的主题是想论述硅谷为什么将走下坡路,因为那里的生产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波士顿附近有两所著名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又有充足的资金波士顿靠近纽约这一金融和商业的中心,但在 80 年代以后,128 公路地区还是在就业人数、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销售额和增长率都远远落后于硅谷。这引起她的深思,并试图去解开这个谜。在对两个地区的发展差异进行深刻分析后,安娜李萨克森尼安认为著名学府和充足资金并不是造就硅谷的充分条件,硅谷的文化是其成功的根本因素,她的研究成果地区优势硅谷和 128 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一书因此在全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硅谷文化的主要因素:一是开放的伦理环境。在硅谷没有美国东部地区的工业传统、清教徒主义的等级制度和社会关系模式,没有大企业的集权文化和独裁的伦理等束缚;二是宽松的法律制度。形成了风险投资、期股期权激励、分散决策的企业组织模式、非正式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模式等一系列制度,有效激发了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创新活力;三是宽容失败的氛围。在硅谷常听到这样一句话:“Its OK to fail”,即失 败是可以的。宽容失败的氛围促进了人才流动,吸引了美国东部地区乃至全球的人才、技术、资本流入,成为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的“栖息地” ,创造了硅谷奇迹。硅谷的成功不在乎有惠普、英特尔、苹果、思科和谷歌等一大批龙头明星企业,而在于它年复一年、源源不断地为高新技术产业,为整个世界培育新的公司、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成功的根本因素复制硅谷文化。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于 1980 年 12 月 15 日正式成立,其宗旨是创建优良投资环境、吸引高科技人才、促进台湾产业升级。尽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良好,智力资源丰富。但是,园区成立之初的十多年发展并不顺利,直到 90 年代,留学生尤其是留学美国的学生大规模回归创业,1983 年新竹园区的留学人员只有 27 人,1994 年增加到 1300 多人,2004 年达到4000 多名,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数量占园区的 40%,2008 年新竹的留美归来的学子达 1 万多人。留学生带来了硅谷的创新创业文化,新竹园区在九十年代才一举成功,成为在全世界有影响的科技园区。回归生物留学生努力复制硅谷模式,推行硅谷文化,对台湾原有文化进行“革命 ”。一是摒弃家族企 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六七十年代台湾高速工业化阶段曾经十分有效,新竹在 90 年代后引进了技术入股等一系列激励制度,促进了高新产业的创新和创业,企业运作更加透明和开放,企业的定位更加国际化。二是创新科技体制。新竹运用新体制创办了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属性上将其界定为财团法人,既避免它成为低效率的政府机构,又保障了工研院可以创办衍生公司,避免陷入国有企业的窘境。三是这些留学人员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方法,他们一般美国顶级企业工作多年,掌握尖端技术;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全球具有极强的人脉,从而能够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竞争,在新竹与硅谷之间架起了合作、交流的桥梁,从而迎来了新竹园区的巨大成功,带领了台湾经济的转型和腾飞。中国高新区文化的研究尽管没有专著出版,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一直是全国各高新区极力倡导的文化。北京市社科院的研究指出:中关村不仅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催生地,而且是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催生地。中关村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丰富的科教资源是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学习了硅谷的创业精神,释放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1978 年和 1980 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院陈春先两次访问美国,考察 128 公路地区和硅谷,回国后于 1980 年 10 月 23日经北京市科协批准,并借款 500 元,成立了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这是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服务部通过技术服务获得 3 万元收入后,在中科院生活区盖了 30 平方米的办公房,并开始给服务部工作人员每月发放 7 至 15 元的津贴。此事顿时引起非议,直至反映到中央。1983 年,中央领导批示,明确支持陈春先的创举,带动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兴起,到1987 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兴办的科技企业达 148 家。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有人非议为“骗子一条街” 。针对社会议论,中央专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中央。1988 年 2 月,中央有关会议在听取汇报后,形成了“一致赞成报告建议、在科技力量密集的地区兴办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的共识。当年 5 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这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1999 年 6 月 5 日,国务院作出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策,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 年 3 月 13 日,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的发展蕴育了中关村的文化,2003 年, 中关村科技园区五年上台阶行动纲要开始实施,这一纲要第一次提出了中关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具体内容为:“科学民主、与时俱进” 的理念,“勇于创新、不惧 风险 、志在领先” 的精神, “学习明礼、诚信守法、团结友善、敬业奉献、鼓励创业、容忍失败”的风气。中关村通过 30 年发展,培育了以创业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关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众多企业、专家发出了“中关村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的呼声。随着 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以及企业的进步与扩大,企业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是一种进步,经济越进步,文化越需多元化。同时,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还明确了核心区的建设既包括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也应包括创新文化的发展。二、东湖高新区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东湖高新区文化的蕴育、形成与发展,伴随着高新区的筹建、成立与发展的历程,从 1984 年 12 月成立“东湖智力密集经济小区规划办公室算起,到今天,东湖高新区已经走过了整整 28 年的发展历程。在这 28 年中,东湖高新区文化的培育和形成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第一个阶段:1984 年1991 年,东湖高新区文化初期建设阶段。这一时期,东湖高新区的发展以搭建创业平台、促进科技创业为特点。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1984 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听取专家建议,决定在智力密集的东湖区域营造局部的好环境,转化科技成果,成立了东湖智力密集经济小区规划办公室,着手小区建设发展的研究和推进科技人员创业的工作。1987 年 6 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东湖创业者中心,1988 年 12 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1991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这一阶段,高新区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开始形成,创业的理念得以推广,高新区出台了系列支持创业的政策,激励了知识分子走出校园和科研院所,创办科技企业,到 1991 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 154 家。第二阶段:1991 年2000 年初,东湖高新区文化初步形成阶段。这一时期,高新区大力倡导科技创业,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积极创业的文化氛围初步形成。1991 年,高新区出台了 9个配套政策支持创业,1994 年,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条例获省人大批准实施;1996 年,国家五部委确定东湖高新区为“体制改革试验区”,高新区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股份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机关人员聘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999 年,30 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规划获得市委市政府批准。在这一阶段,创业理念的倡导、政策制度的建立和科技新城规划的批准,使东湖高新区文化逐步形成,造就了陈义龙、谢圣明、艾路明等一批创业精英,培育了凯迪、红桃 K、人福科技、华工科技、长飞、烽火科技、三特等一批知名企业。第三阶段:2000 年2009 年,东湖高新区文化的丰富阶段。这一时期,高新区大力推进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着力打造光谷品牌,坚持自主创新、发展特色光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东湖高新区上上下下的共识与追求。到 2009 年底,东湖高新区已经建设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光电器件研发和制造基地、激光产业基地,成为了我国在光电子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东湖高新区创办的联合办公中心,变“行政管理”为“公共服务” ,被企 业称为 “阳光下的新政”;高新区探索出科技成果转化“四 级 跳” 模式、 实施的 “3551”人才计划等 创新探索,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并广泛推广。这一阶段, “鼓励创新,敢为人先、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光谷文化成为高新区的主流,管委会机关“ 尊重纳 税人、保护创业者 ”的理念深入人心,光谷广场科学家雕塑园、 “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广 场风帆、创办的“光博会”等都丰富了高新区的文化。第四阶段:2010 年,东湖高新区文化的提升阶段。2009 年 12 月,国务院批准东湖高新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的发展进入到新的时期,高新区的文化建设也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三、光谷创新文化的特征和构成东湖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区文化即光谷文化,它具有中国高新区的一般特征和共性构成,同时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光谷创新文化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开放性。光谷创新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对中外文化、古今文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继承创新,秉承了武汉市的“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 传承了武汉市近代工业文化、首义文化、革命文化等;学习硅谷精神,倡导硅谷创新创业理念,在改革旧的体制、机制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中形成了开放性文化。二是融合性。东湖高新区内高校集聚、科研院所众多,企业发展迅速,光谷创新文化是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洋溢着科学精神的院所文化、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创新气息浓郁的园区文化,以及服务至上的机关干事文化的融合。三是创新性。东湖高新区在发展中坚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在创新中抢抓机遇,赢得先机,不论是在发展理念上、发展环境营造上,还是在文化器物构建和城市建设上,光谷创新文化都深深印记着创新的精髓,以创新行为支撑科技开发、产业发展、园区发展和城市发展。对于文化的构成,理论界学术界有不同的文化层次分析,我们采用“三 层次说” 观 点来分析光谷创新文化的构成。第一、观念层次。在东湖高新区联合办公中心大厅的里面墙上镌刻着一段文字:“ 我们在倡导一种文化:冒险、创新、敬业、诚信;我们在营造一种环境:尊重纳税人,保护创业者;我们在追求一种目标:建设一流高科技产业基地。 ”这是对东湖高新区文化最直白的表述。在观念层次上,光谷创新文化包含以下方面:一是以创新为灵魂。东湖高新区坚持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开发出新的科技成果,在这里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光纤,研制了中国第一个光传输系统,开发出中国第一台红光高清视盘机、第一台激光电视,组装了世界最大的人工光源。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东湖高新区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1994 年就建立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CPA真题和答案及解析经济法
- 2025解除合同申请模板
- 2025城市地下管线施工测量与监测合同范本
- 2025年Oracle技术能力评估实战试题(附答案)
- 2025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建筑行业土建质量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必考试题库与答案
- 渭南临渭区中烟工业2025秋招人力资源岗位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邮政2025大连市秋招电子商务与数字营销类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班级健康讲堂方案
- 危重患者抢救记录表
- 律师事务所分所名称检索登记表
- 《放射物理与防护》习题
- 2022年8月23曰更新附有答案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练习题课件
- 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
- 中医妇科学 痛经
- 192168,11设置路由器的步骤
- 110kv变电站启动试运行方案
- GB/T 8758-2006砷化镓外延层厚度红外干涉测量方法
- GB/T 6561-1986十字槽沉头自攻锁紧螺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