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学位论文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的责任制度研究I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国际贸易变得越来越普遍,85%的国际贸易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的,因此,海上货物运输也变得越来越流行。为了进一步促进全球化,世界各国认识到国际货物运输法律规范的统一必不可少。但从现存的海上运输法律看,不仅有三大国际公约,即海牙规则 、 海牙-维斯比规则和汉堡规则同时存在并生效,还有各国为了保护本国政治经济利益而制定的国内运输法,使得海上货物运输法律混乱不堪。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从 1996 年开始委托国际海事委员会(CMI)起草国际运输公约。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 2008 年 11 月 17 日,联合国第 63 届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 ,并在 2009 年 9 月 23 日在荷兰鹿特丹举行开放签署仪式,并将其称为“鹿特丹规则” ,同时吁请各国政府考虑成为公约的缔约国。纵观海上货物运输国际公约的沿革,不难发现,承运人责任制度的改变是海上货物国际公约演变的标志。在任何一个海上货物运输的国际公约或国内法中,承运人的责任制度都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它决定着海上货物运输法的基本特征与价值取向。因此,对于新公约承运人责任制度的研究也有助于认识新公约的基本特征与价值取向,从而判断新公约是否适应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本文对新公约中的承运人责任制度的研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目前海上货物运输法律不统一的现状,引出制定鹿特丹规则的必然性。第二章,分析了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的定义及识别方法,以及鹿特丹规则中的新生概念海运履约方,将海运履约方与相关责任主体进行比较,为后文海运履约方与承运人的责任制度的阐述做好铺垫。第三章,通过对当前物流实践的分析,得出公约采取“门到门”的运输模式,扩张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必要性,并肯定了公约采用与其运输模式相统一的承运人最小网状责任制的意义。第四章,对承运人的赔偿责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结合承托双方举证责任分配问题阐述了公约对承运人的赔偿责任规则原则采用过错推定的合理性。对最具海运特色的驾管船过失免责和火灾免责的存废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公约取消驾管船过失免责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但对保留船上火灾免责还有待探讨。本章从责任限制上海海事大学学位论文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的责任制度研究II数额、限制内容以及责任限制主体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承运人限制赔偿责任制度的完善。另外,对于迟延交付的构成与责任限制也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五章,本章从海运履约方的责任期间以及海运履约方承担的责任范围和赔偿数额计算的角度,分析了海运履约方的赔偿责任制度,并探讨了海运履约方与承运人之间连带赔偿责任的性质,提出两者之间实际上是属于不真正连带债务。第六章,从国际社会及我国各位海商法研究专家对鹿特丹规则的态度,探讨我国加入公约的可能性。关键词:鹿特丹规则 ,承运人,海运履约方,赔偿责任上海海事大学学位论文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的责任制度研究IIIABSTRACTInternational trad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in globalization, while 85% good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ransported by sea, so shipping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order to promot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world recognized its essential to unify legal norms in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However maritime transport laws have not only three majo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they are “the Hague Rules,“ “The Hague - Visby Rules“ and the “Hamburg Rules“, but there are laws made by each country 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ow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This made the laws confused. In orde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UNCITRAL) entrusted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mmittee (CMI) drafting international carriage conventions in 1996. After years of efforts, finally it confirmed and adopted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Goods wholly or partly by Sea “ in the 63rd United Nations General conference on November 17th, 2008. It hold a ceremony for open signature at Rotterdam, and called this convention “the Rotterdam Rules“ in September 23rd, 2009, and appealed upon all Governments to join it.Throughout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odes, its not difficult to find out that the change of carrier liability is the mark of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onventions. The carriers liability is always in the center in any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arriage conventions or national laws, which determin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of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onventions. Therefore the study about carriers liability in the new conventions is useful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features and value of new code, and then to determine whether its adapt to international shipping development or not. This article studied on the carrier liability of new conventio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In the first chapter, i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on-uniform maritime laws, and then leads to the inevitability to develop “Rotterdam rules“.In the second chapter, it analyses the defin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 under the “Rotterdam rule“ and a new concept-the maritime performing party. It compared maritime performing party with the related responsibilities paving for describe the responsibility 上海海事大学学位论文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的责任制度研究IVsystem of carrier and maritime performing party later.In the third chapt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logistics practice, it came to the “door to door“ transport mode and the necessary of expanding carriers responsibility period, and affirmed the significance to adopt the minimum network liability system adjusting to its transport mode in the new convention. In chapter IV, it did an exhaustive analysis on carriers lia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proof supporting between consignor and carrier, it elaborated the rationality to adopt presumption fault on carriers compensate liability in new convention. It analyses fault exemption under driving control boat and fire, thought it followed the trend to cancel the fault exemption under driving control boat, and need to further discuss to retain fault exemption under fire.This chapter focused on the complete of limited compensate liability of carriers from the amount of restrict liability, restrict content and the body of limited liability. In addition, it elaborated the composition of delay delivery and limited liability and conveyed my own opinion upon it.In Chapter V, it analyses the compensation liability system of maritime performing party from the scope of the maritime performing partys liability to the calculation of compensate amount and discussed the nature of related compensate liability between the maritime performing party and carriers, and thought it wasnt ture related liability in fact.In Chapter VI, it discussed the possibility of Chinas access to the convention from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attitude of Chinas maritime law experts toward the “Rotterdam rules“.Tang Liya (International Law)Directed by Professor Li YunzhangKEY WORDS: “Rotterdam rules“, the carrier, the maritime performing party, responsibility上海海事大学学位论文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的责任制度研究i目 录引 言 .1第一章鹿特丹规则的产生背景和制定过程 .3第一节鹿特丹规则的产生背景 .4一、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法律现状 .4二、实践中海上货物运输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 .4第二节鹿特丹规则的制定过程 .5第二章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与相关责任主体的定义及区别 .7第一节 承运人的定义分析 .7一、不同规则下承运人的定义 .7二、承运人的识别 .8第二节 海运履约方的定义分析 .9一、履约方的定义和范围 .9二、海运履约方的定义和范围 .10三、承运人与海运履约方的比较 .11第三节 海运履约方与相关海运主体的区别 .11一、海运履约方与实际承运人的比较 .11二、海运履约方与美国 COGSA99(草案)中履约承运人的比较 .12三、海运履约方与“喜马拉雅条款”所保护责任主体的比较 .13第三章鹿特丹规则中承运人责任期间及责任形式之规定 .16第一节 当前的物流实践 .16第二节 承运人的责任期间 .17一、承运人责任期间的概念 .17二、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的责任期间 .17三、 “门到门”运输的合理性 .18第三节 承运人的责任形式 .19一、最小网状责任制的内涵 .20二、 鹿特丹规则下“最小网状责任制”与相关国际公约或民间规则的法律适用冲突 .21三、 “最小网状责任制 ”的合理性 .22第四章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的赔偿责任 .24上海海事大学学位论文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的责任制度研究ii第一节承运人赔偿责任的责任基础 .24一、归责原则 .24二、举证责 任 .26第二节 承运人的免责 .26一、驾管船过失免责 .27二、火 灾免责 .28第三节 承运人限制赔偿责 任制度的完善 .30一、赔偿责任限制数额的调整 .30二、赔偿责任 限制内容的增加 .30三、赔偿责任主体的扩大 .32四、丧失赔偿责任限制的情形 .32第四节 迟延交付的赔偿责任 .35一、关于迟延交付定义的规定 .35二、关于延迟交付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 .37第五章 海运履约方的赔偿责任 .39第一节 海运履 约方的赔偿责任的期间 .39第二节 海运履约方承担责任的范围和赔偿数额的计算 .40一、海运履约方承担责任的范围 .40二、海运履约方赔偿数额的计算 .40第三节 海运履约方与承运人之间的连带赔偿责任的性质 .41一、海运履约方与承运人之间的责任关系 .41二、海运履约方与承运人之间的连带赔偿责任的性质 .42第六章 我国加入鹿特丹规则的可能性分析 .45第一节 国际组织和我国学者对鹿特丹规则的态度 .45一、国际组织的态度 .45二、我国学者的态度 .46第二节 中国会否加入鹿特丹规则的讨论 .47第三节 我国加入鹿特丹规则的可能性 .48结 论 .50致 谢 .51参考文献 .52上海海事大学学位论文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的责任制度研究1引 言承运人的责任制度作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核心内容,反映着承托双方的力量对比关系。近百年来,围绕着这一责任制度船货双方一直在不停地争斗。每当斗争暂时停顿,力量对比关系发生变化时,就相应地出台一个新的公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推动着海上货物运输的不断发展。在众多走向国际统一化的海商法律制度中,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因其在海上货物运输法中的核心地位、船货双方复杂的利益冲突以及跌宕起伏的统一化发展历程,堪称最令人关注、最富争论的领域。我们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的承运人责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发现对于承运人责任不断加重的痕迹,这一趋势有其客观的原因,同时迎合了私法中对于契约自由的限制这一重要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海运事业的迅猛发展,由于三大公约体系并存,导致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的适用产生冲突,统一海上货物运输法成为必然。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从 1996 年开始委托国际海事委员会(CMI)起草国际运输公约,UNCITRAL 于 2001 年第三十四届会议成立了第三工作组(运输法) ,委托该工作组与有关国际组织密切合作,拟订关于国际货运问题的法律文书,承运人的责任基础是重要问题之一,代表船货双方不同利益集团间的斗争仍然在继续。而在这一新的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统一法中,承运人责任制度应该如何顺应加重承运人责任这一趋势来平衡不同的集团利益,使公约得到广泛接受,将对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立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当前学者的研究重点。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的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承运人必须在开航前、开航当时和海上航程中恪尽职守使船舶处于且保持适航状态,适航义务扩展到贯穿航程的始终。承运人根据公约对货物的责任期间,自承运人或履约方为运输而接收货物时开始,至货物交付时终止。承运人责任基础采用了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废除了现行的“航海过失”免责和“火灾过失”免责。公约规定,未在约定时间内在运输合同规定的目的地交付货物的,为迟延交付,承运人承担迟延交付的责任限于合同中约定的时间,未采纳汉堡规则规定的合理时间标准。公约对船货双方的举证责任和顺序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这是以前立法所没有的。承运人的单位责任限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总的来说,承运人的责任比以前加重了。 鹿特丹规则上海海事大学学位论文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的责任制度研究2下没有实际承运人的概念,但创设了海运履约方制度,是指凡在货物到达船舶装货港至货物离开船舶卸货港期间履行或承诺履行任何承运人义务的履约方。内陆承运人仅在履行或承诺履行其完全在港区范围内的服务时方为海运履约方。海运履约方与托运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合同关系,而是在承运人直接或间接的要求、监督或者控制下,实际履行或承诺履行承运人在“港至港”运输区段义务的人,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海运履约方承担公约规定的承运人的义务和赔偿责任,并有权享有相应的抗辩和赔偿责任限制。班轮运输条件下的港口经营人作为海运履约方将因此受益。现在国内专家及国际社会组织对新公约存在较大的争议。虽然目前已经有 21个国家签署了鹿特丹规则 ,但还未达到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为建立统一的国际海运立法的初衷。由于鹿特丹规则内容庞大,条款交织复杂,公约实施难度较大,难以达到条款理解的国际统一,同时制度创新存在缺憾、不完善和缺乏可操作性等原因,使得很多国家还处在观望状态。在国内同业者看来,新公约尚待进一步评估,部分条款的操作性也需在实践中检验。其他国家特别是我国主要的经贸伙伴对新公约的签署意向还不明朗,相关讨论与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的开展。本文主要从鹿特丹规则下对承运人的责任规定之变化,探讨新公约中相关规定的好或不足,希望可以为完善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统一法的承运人责任制度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上海海事大学学位论文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的责任制度研究3第一章鹿特丹规则的产生背景和制定过程第一节鹿特丹规则产生的背景一、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的现状国际海上货物输的法律向来被认为是海商法研究的核心,也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和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海上货物运输是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中的最主要的输运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全球 85%以上的国际贸易货物是通过海上进行运输的,基于海上运输的重要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势必要求调整海上货物运输的法律具有相对的国际统一性。为了促成海上货物运输法律的统一,国际上先后产生了三个调整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公约,即海牙规则 、 海牙-维斯比规则和汉堡规则 。目前三个国际公约同时并存且生效,不仅没有达到统一海上货物运输的法律的目的,反而加剧了不统一的局面。另外,各个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选择或制定了各自的海上货物运输法,更是加剧了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的差异和冲突。二、实践中海上货物运输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随着国际贸易的普遍化,与之相配套的航运业也得到了的快速发展,航运界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与货方订立运输合同的承运人和实际履行货物运输任务的人相分离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目前航运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承运人承揽货物并与货方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之后,将货物运输任务的全部或部分地交给其他人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只有承托双方为运输合同的当事人,但参与整个运输过程的当事方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承运人和托运人。纵观整个运输过程,一般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同,即除了承托双方之间的运输合同之外,还会存在承运人与实际履行货物运输、装卸、仓储等任务的相关方之间的委托合同、运输合同或者租船合同等。在转包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更多的转包合同。另外,除层层合同的法律关系外,实际履行货物运输任务的相关方在运输过程中实际掌管货物。如果由于这些人的过错导致货物发生损坏、灭失或迟延交付等情况,又对收货人或其他货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纪检组组织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亲子娱乐店面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地产项目转让合同范本:物流园区土地使用权
- 2025彩妆化妆品定制化包装设计与销售合同
- 2025版人社部劳动合同范本:适用于中小企业员工
- 2025年城市综合体项目合作开发预交保证金合同
- 2025版燃气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
- 2025版洗煤厂租赁合同及环境保护验收协议
- 2025年智能家居系统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建筑材料行业绿色生产与承包合作协议
-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含答案)
- 月饼订购合同模板
- 2024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 七上人教地理新教材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 一年级弟子规
- 卫生院三定方案
-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及答案
-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小学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个体诊所备案信息表
- 小提琴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版 课件 第四单元 和谐人际关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