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语的系统特征分析吕必松大家早上好!感谢各位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出席今天的大论坛。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是汉语的系统特征问题。汉语的系统特征是汉语语言学上的重大问题,讨论这样的重大问题对我来说有点自不量力。我这个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做行政工作的,理论研究只不过是业余爱好。当然,这个业余爱好也是行政工作的需要。我的行政工作偏重于第二语言教育和教学管理,又偏重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和教学管理,所以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和教学,对汉语本身谈不上有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要教好汉语,必须知道汉语是什么样的语言,跟其他语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不认识汉语的本来面貌,汉语教育和教学的研究就难以向前发展。一个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还要扩大自己的研究领域,去研究自己本不熟悉的问题,而且还要研究这样的重大问题,说是自不量力也好,说是胆大妄为也好,都是因为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不得不继续往前走。人们普遍认为汉字和汉语难学,这已成了汉语学习的一大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着世界各地汉语教育和教学事业的发展。汉字和汉语是不是真的难学?为什么觉得汉字和汉语难学?能不能使汉字和汉语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只有看清汉语的本来面貌,才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我研究汉语的系统特征,就是为了认识汉语的本来面貌,以便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汉字和汉语是不是真的难学以及怎样使汉字和汉语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的问题。零、语言系统和语言的系统特征研究汉语的系统特征,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语言系统,什么是语言的系统特征。概括地说,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系统。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总系统,总系统下面还有语音系统、文字系统、语汇(词汇)系统、语法系统等子系统。 (见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两千几百种语言,其中多数语言还没有文字,没有文字的语言当然就没有文字系统。但是文字随时可以创造,没有文字的语言在文字创造出来之前,其文字系统只是处于虚位状态。因此从总体上说,语言系统要包括文字系统。一种语言的系统特征是指这种语言总系统的特征。总系统的特征是从各个子系统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全面体现在各个子系统中的统一特征才能成为总系统的特征。特征体现区别性,一种语言的特征就是这种语言跟其他语言不同的方面。特征要通过比较才能揭示,一种语言的特征就是在跟其他语言的比较中揭示出来的。特征都是显性的,只有显性现象才能进行分析,才能用于比较。我在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和研究汉语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证实了汉语的下列特点:1.汉语是组合型语言。汉语的各级单位都是由小到大逐级组合生成的,组合生成是汉2语的生命线,是汉语无限活力的源泉。2.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是“字” 。我们所说的“字”包括音节和汉字,不仅仅是指汉字。口头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是音节,书面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是汉字。组合的基本单位是指最小的组合单位,最小的组合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和最小的语法单位。3.汉语组合的基本方法是“二合” 。汉语各级单位的组合都遵循“111”的规则。“111”就是“合二为一” ,简称“二合” 。 “二合”是汉语的天然生成机制。以字为基本单位,按照二合机制进行组合生成,这样的特点贯穿在汉语的语音系统、汉字系统、语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之中,是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是彰显的而不是隐含的,并且显示了与许多其他语言例如印欧语系诸语言的根本区别。这就足以证明:以字为基本单位的二合机制是汉语的系统特征。下面对形成汉语系统特征的三大特点进行逐项分析。一、汉语是组合型语言我们认为,语言交际就是输出和输入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而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对现象以及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关系的分类、归类和命名。因此可以说,语言就是对现象以及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关系的分类、归类和命名。这里所说的“现象”是指世界万物,包括人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想象到的一切,人们认为存在过、存在着、可能出现和发生的一切。现象是无限的,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只有通过便于学习和使用的有限的手段去建立相应的概念并表现概念与概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使语言交际成为可能。 (见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建立概念、表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有特定的手段,这个特定的手段就是用尽可能少的生成元素去进行组合,通过组合,生成字、词、句,充分满足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需要。(一)口头汉语的组合生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要把音节作为组合的基本单位。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每一个音节都是用于组合的基本单位。连接线表示“111”的组合规则,组合规则也就是语法规则。把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总括起来,共有 1333 个。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音节表统计,包括轻声音节、零声母音节、零韵母音节)汉语口头交际使用的无限话语就是以这1333 个音节为基本单位,一级一级地组合生成的。汉语的音节是原本性的结构单位。所谓原本性,就是原本如此,并非人工合成所致。我们虽可从中分出声母、韵母和声调,不过这是用声学原理对汉语音节的语音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并不能说明汉语的音节是以人工方式对三者的合成。就像一株植物,虽可指出它的根、茎、叶,但不能认为它是由根、茎、叶合成的。用声学原理对汉语音节的语音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得出 21 个声母、35 个韵母和 6 种调型。6 种调型是指第一声、第二声、3第三声、第四声、轻声、半三声。轻声有的是变调,有的不是变调。 “de、le、ne”等一大批轻声音节都是原调,是 1333 个音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半三声虽然是变调,对音节总数的构成也不产生影响,但它也有自己的调值,所以也是独立的调型,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由第三声变来的第二声与原调第二声调值相同,所以不是独立的调型。 “一、不”的变调也不是独立的调型。从语音学的角度说,也仅仅是在语音学上,可以说汉语的 1333 个音节是由 21 个声母、35 个韵母和 5 种调型(不包括半三声)组合生成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是音节的生成元素。通过由字到词到句的进一步组合,这 1333 个音节就能生成无限话语。21 个声母、35 个韵母、5 种调型能够生成 1333 个音节,1333 个音节能够生成无限话语,充分满足口头交际的需要。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组合生成。一会儿说汉语的音节是原本性的结构单位,一会儿又说它们是由声、韵、调组合生成的;既然是由声、韵、调组合生成的,明明是表音单位,又说它们是口头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即最小的语言单位和最小的语法单位。这样颠三倒四,是不是犯糊涂了?其实,上面的说法都是以语言事实为根据的,这个语言事实就是音节有语言音节和言语音节之分。我们说汉语的音节是由声、韵、调组合生成的,说的是语言音节;我们说汉语的音节是口头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即最小的语言单位和最小的语法单位,说的是言语音节。我们知道,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与此相一致,语言音节是对言语音节的抽象。对言语音节的抽象只提取语音成分,所以语言音节只能是表音单位。我们说汉语共有 1333 个音节,这 1333 个音节就是从言语音节中抽象出来的,所以是语言音节即表音单位。言语音节是指言语中的音节,它们本来就存在于言语之中,在言语之中都处于组合状态。就汉语而言,处于组合状态的音节是口头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不但包含语音成分,而且还包含意义,是音义黏着的天然整体。这种音义黏着的天然整体是不可切分的,自然是原本性的结构单位。下面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音节,什么是言语音节。语言音节 言语音节y (hn)y 语(xi)y 雨xi xi(y) 下xi(tin) 夏在上面的例子中,y 和 xi 是两个不同的音节。如果单说 y,或者单说 xi,我们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y、什么 xi,因此也不知道用什么汉字写。这就是因为 y 和 xi 都是语言音节,语言音节只表音,不表义。如果是在 hny、xiy、xi tin 中,我们就知道要写成“汉语、下雨、夏天” ,因为在这几个组合中,y 和 xi 是言语音节,言语音节既表音,也表义。4既是表音单位,也是音义单位和用于组合的基本单位,说明汉语的音节具有双重身份。具有双重身份是汉语音节的一大特点。认识汉语音节的双重身份是理解汉语组合特点的关键之一,也是改进汉语教学的关键之一。1333 个音节为什么能够生成无限话语?它们能够生成无限话语,就是因为它们不但是表音单位,而且也是音义单位和用于组合的基本单位。换句话说,具有双重身份是 1333 个音节能够生成无限话语的决定性因素。在汉语教学中,只有承认汉语的音节既是表音单位,也是音义单位和用于组合的基本单位,才能把音节教学跟话语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二)书面汉语的组合生成用汉语进行书面交际要把汉字作为最小的组合单位。把上面关于口头汉语组合生成的例子换成汉字,就是下面的形式:现代通用汉字共有 7000 个(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编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语文出版社,1988) ,常用汉字大约 3500 个(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语文出版社,1988) 。有些统计表明,2500 个左右最常用汉字的覆盖率可以达到 99以上(见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 2500 个左右最常用的汉字,阅读现代汉语文本就基本上没有文字障碍了。所谓基本上没有文字障碍,是说还会遇到个别没有学过的汉字,即使遇到个别没有学过的汉字,多半也可以通过字形和上下文猜到字义。汉字形体的结构单位包括笔画、部件和整字,其中整字又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汉字形体的结构形式则可分为基本结构、复合结构和复杂结构。由笔画与笔画直接组合生成的是基本结构;由笔画与基本结构组合生成,或者由基本结构与基本结构组合生成的是复合结构;由基本结构与复合结构组合生成,或者由复合结构与复合结构组合生成的是复杂结构。独体字的形体结构有的属于由笔画与笔画直接组合生成的基本结构(例如“十、人、也” ) ,有的属于由笔画与基本结构组合生成的复合结构(例如“个、么、与” ) ;合体字的形体结构有的属于由基本结构与基本结构组合生成的复合结构(例如“什、他、吾” ) ,有的属于由基本结构与复合结构、复合结构与复合结构组合生成的复杂结构(例如“你、语、树;常、窟、敲” ) 。大于笔画、小于整字的自由形式叫部件。由基本结构充任的是基本部件(例如“个、他”中的“人、亻” , “他”中的“也” , “么”中的“厶” ) ,由复合结构充任的是复合部件(例如“你”中的“尔” , “语”中的“吾” , “树”中的“对” ) ,由复杂结构充任的是复杂部件(例如“敲”中“高” ) 。 “一”和“乙”虽然只有一个笔画,但因为是独立的汉字,也可以充当部件。大部分部件是成字部件(例如“十、人、也、尔、吾、对、穴、屈、高” ) ,不成字部件(例如“忄、氵、阝、刂、艹、宀、厶、灬” )只有 100 个左右。关于部件的界定、部件的性质和特点、部件的称说、部件的教学,等等,涉及的问题较多,需要专门讨论。这里要说的是,无论是基本结构还是复合结构和复杂结构,无论是基本部件还是复合部件和复杂部件,无论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都是由笔画组合生成的。笔画是5汉字的生成元素。我们对汉字的形体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得出笔画 26 个。其中基本笔画(书写时笔向基本不变的笔画)6 个(点、横、竖、撇、捺、提) ,复合笔画(书写时笔向明显改变的笔画)20 个。全部汉字就是由这 26 个笔画组合生成的。这 26 个笔画只有 9 个概念点、横、竖、撇、捺、提、折、弯、钩。其中“点、横、竖、撇、捺、提”是基本笔画中的概念, “折(横折、竖折) 、弯(弯钩) 、钩(横钩、竖钩、弯钩) ”是复合笔画中包含的新概念。这 9 个概念既是笔画形状的名称,也是笔画书写方法的名称。26 个笔画就能生成足够的汉字,不需要增加新的笔画;最多 7000 个汉字就能表达所有的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即使发现了新的自然元素,也不需要增加新的汉字;实际上只需要 2500 个左右最常用的汉字就能基本满足书面交际的需要。所有这些,靠的也是由小到大的逐级组合生成。如果用西方语言学的观念看待汉字,就会认为我缺乏语言学常识,说的都是外行话。普通语言学教科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语言三要素,文字只不过是书写符号,并不属于语言要素。你说汉字是形音义单位,是书面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岂不是认为汉字也是语言要素?的确如此。正如石定果教授所说:“建立在印欧语系基础上的普通语言学,通常把文字排除在语言的要素之外,而只强调语音、词汇、语法,因为这些语言所使用的拼音文字只是单纯记录其音系的符号。但是就汉语而言,文字却存在特殊性。”“汉字也应视为汉语的要素之一。 ”(会意汉字内部结构的复合程序 , 世界汉语教学1994 年第 1 期)一般认为,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语言。汉字记录汉语是记录作为音义单位的音节,因此含有与之相对应的音节所赋予的意义。这就使汉字与音节具有对应关系(不是对等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使汉字也具有双重身份:它们既是表形单位,也是形音义单位和书面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不仅如此,因为运用了相似原理和二合机制,汉字还具有直观表义的特点及易于理解和记忆的优势。认识汉字的双重身份是理解书面汉语的组合特点及改进汉字和汉语教学的关键之一。数量有限的汉字为什么足以表示所有的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汉字既是书写符号即表形单位,也是形音义单位和书面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在汉语教学中,只要把汉字作为书面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书写符号和词汇的附属品,就可以把汉字教学作为书面汉语教学的基础和基本组成部分,就可以提高汉字和汉语教学的效率。 (见吕必松汉语的特点和汉语教学路子 , 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说汉语的人习惯于把音节和汉字都叫做“字” 。例如, “字正腔圆”中的“字”就是指音节, “字典、字画”中的“字”就是指汉字。把音节和汉字都叫做“字” ,是因为音节和汉字具有同一性。吕叔湘先生说:“汉字、音节、语素形成三位一体的字 。 ”(吕叔湘语文常谈 , 文字改革19641965 连载;北京三联书店,1980;吕叔湘文集第五6卷,商务印书馆,1993)这里所说的“三位一体”就是指同一性。音节和汉字具有同一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它们都是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三)组合的生成作用汉语由字到词,由字、词到基本句,由基本句到复合句、复杂句的组合,都是意义的组合。意思相关的字、词、句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互相组合。组合的主要作用是生成。例如:(1)以归类方式给字义“增容” ,同时避免字义的混淆。归类就是把相关的概念归入同一类,这也是组合。如“电”字最初是指“雷电”的电,后来出现了人工电,就用原来的“电”字代表,把这两种“电”归入同一类。这就是给“电”字的字义增容。增容后两种意思之所以不会发生混淆,是因为必要时可以用“闪电、发电”等组合加以区分。绝大多数音节和汉字都具有多义性,它们的多义性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是字义不断“增容”的结果。因为有“组合”这个法宝,字义“增容”才不会发生字义混淆。跟音节相比,汉字具有更大的区别性特征。如“向前看”和“向钱看” , “药材好”和“药才好” ,就是通过“前”和“钱” 、 “材”和“才”的不同字形区别词义的。汉字具有更大的区别性特征是避免字义混淆的另一个法宝。(2)利用旧概念生成新概念。还是以“电”字为例。随着人工电的出现,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器以及电和电器的生产和利用等,就用这个“电”字与意思相关的字进行组合,生成“电器、电线、电灯、电话、电筒(手电) 、电脑、电影、电视、电邮、发电、停电、买电、火电、水电、核电”这些包含“电”字的概念是陆续出现的,刚出现时都是新概念,这些新概念都是利用旧概念组合生成的。(3)生成概念与概念之间不同的关系。组合时可以用不同的字序、词序表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不同的关系。如:好人和人好,牛奶和奶牛,红枣和枣红,生产和产生,鸡生蛋和蛋生鸡,问老师和老师问,台上坐着主席团和主席团坐在台上北京有一家医院叫“北京京北医院” , “北京”二字也可以通过变换字序表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不同的关系。由字到词,由字、词到基本句,由基本句到复合句和复杂句的组合生成,有扩展和组装两种方式。扩展是滚雪球式的,如:“北京,在北京,住在北京,也住在北京,他也住在北京” “来,不来,也不来,他也不来” “请他他也不来,去请他他也不来,都去请他他也不来,大家都去请他他也不来,叫大家都去请他他也不来,”组装是搭积木式的,如, “吃早饭”可以整块用来组装成“不吃早饭,天天不吃早饭,她天天不吃早饭,她天天不吃早饭是为了减肥”汉语的句子(基本句)由主体和述体(鲁川先生主张叫主位和述位)两个互相依存的语义单位组合生成。 (见吕必松汉语的特点和汉语教学路子;吕必松二合的生成机制和组合汉语 , 数字化汉语教学的研究与应用 ,语文出版社,2006)主体和/或述体如果是大于 “字”的单位,它们的组合就属于组装。如“她天天不吃早饭是为了减肥”就是由“她天天不吃早饭”和“是为了减肥”两个语义单位整块组装起7来的。扩展和组装都是开放式的,理论上可以无限地扩展和组装下去。上面的事实说明,汉语就是由极少的生成元素和基本单位由小到大一级一级地组合起来的。生成元素和基本单位基本上是封闭性的,组合却是开放式的,永无穷尽。通过组合,极少的生成元素和基本单位可以充分满足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需要。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自然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无论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生事物,运用组合生成的机制都可以应对自如。这就说明组合生成是汉语的生命线,是汉语无限活力的源泉,也说明汉语是组合型语言。英语也有组合的特点,但英语的组合不是全面和一贯的。如英语的词虽然是由音节组合起来的,但音节是词内单位,而不是语内单位,跟作为语内单位的汉语的音节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说英语的音节是英语组合的基本单位。英语组合的基本单位是词,但是英语的词要经过“加工” (鲁川语)才能进入组合,组合不是直接的。如“come”参与组合还要用“comes,came,coming”等不同的形式, “go”参与组合还要用“goes, went, gone, going” 等不同的形式。汉语字、词参与组合是直接的,不需要经过任何加工。英语的新词不都是利用旧概念组合生成的,这才会给人以“词汇爆炸”的感觉。所有这些都说明,英语虽然有组合的特点,但是很难说它是组合型语言。二、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是“字”上面谈到,口头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是音节,书面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是汉字,基本单位就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和最小的语法单位。因为音节和汉字都叫做“字” ,所以可以说: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是“字” 。 “字”以下的结构单位(音节的声、韵、调,汉字的笔画)是“字”的生成元素, “字”的生成元素也是组合单位,不过它们是字内组合单位,字内组合单位是字法单位,不是语言单位和语法单位。上面关于“字”是汉语组合基本单位的说明,都是从交际的角度说的。如果从认知的角度说, “字”就是汉语的基本认知单元。下面举例说明。(1)对文本的语义识别必须以汉字为基本单位。例如: 中国人 外国人 有问题 没问题 吃三碗 吃了三碗例和例的语义区别就在于例的“中”和例“外”不同,例和例语义区别就在于例的“有”与例的“没”不同,例和例语义区别就在于例多了一个“了”字。(2)汉字的误用或余缺会造成阅读障碍。文本中如果写错一个汉字或者多写、漏写一个汉字,读者就无法理解或产生误解,或能发现错误所在。例如: 下语了 向钱看 有朋友人 学习汉例中的“语”字,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别字。例中的“钱”如果本义是“前” ,就会引起误解。例“有朋友人”不通, “人”字是多余的。例“学习汉”谁也看不懂,因为“学习”与“汉”的组合语义不明。但可以看出一定有遗漏,至于漏写了什么,如果没有上下文的支持,也难以猜到,因为可以与“学习”组合的有“汉字、汉语、汉话、汉人、8汉族、汉书”等等。(3)儿童阅读的发展跟对汉字的熟悉程度有关。佟乐泉、张一清的研究证明,儿童阅读技能发展的头两个阶段是“点读”和“口读” 。 (见儿童语言学习若干问题研究 , 世界汉语教学1993 年第 2 期) “点读”就是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点着读;“口读”就是读出声音来,不是读给别人听,而是读给自己听。上面说的是汉字识别,汉字识别用于书面汉语。口头汉语有语音识别,语音识别首先是音节识别。音节识别不存在错别字的问题,但是有音调的问题。例如,如果把 qng wn(请问)说成 qng wn(请吻) ,把 bqu(不缺)说成 bqu(补缺) ,就会引起误解。口头表达要用逻辑重音突出信息焦点,要用语调表示情感语气,而逻辑重音和语调都必须以音节为载体。如果把 n xing q b?(你想去吧?)说成 n xing qu b!(你想去吧!)也会引起误解。口头表达不能有音节的余缺,如果把 q tsh?弈 un(去图书馆)说成q tsh(去图书) ,别人就听不懂。以上情况都说明, “字” (音节和汉字)作为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和基本语法单位跟作为汉语的基本认知单元是完全一致的。实际上, “字”之所以能够成为基本语言单位和基本语法单位,就是因为字是汉语的基本认知单元。汉语的组合以“字” (音节和汉字)为基本单位,是最清楚不过的语言事实。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汉语是以“字”为基本单位的语言,而不是以相当于英语 word 的“词”为基本单位的语言。为了从俗和称说的简便,我们也把“以字 (zi)为基本单位”简略为“字本位” (zi as the basic unit) 。 “本位”不是从外国语言学引进的概念,不必去考察外国人是不是说过,即使说过,也不必去考察他们所说的“本位”与我们所说的“本位”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字”是汉语(可能还有其他语言)特有的概念。它不同于英语的 word(词) ,也不同于英语的 morpheme(语素)和 syllable(音节) 。英语的 word 由 morpheme 构成,morpheme 由 syllable 构成,word,morpheme ,syllable 是包容关系;汉语的“字”以音节和汉字为标记, “字”与音节和汉字是对应关系,字以上不存在相当于英语 word 的单位,字以下不存在相当于英语 morpheme 和 syllable 的单位。作为一级书写单位和组合的基本单位,汉字可以与书面英语的 word 相对应,但汉字还代表作为音义单位的音节,作为最小书写单位的笔画没有表音功能。而英语的 word 不代表音节,作为最小书写单位的字母有表音功能。这说明,汉字在整体上与书面英语的 word 又不相对应。赵元任先生在 1975 年说得很清楚:印欧系语言中 word 这一级单位“在汉语中没有确切的对应物 ”。 (汉语词的概念及其结构和节奏 ,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汉语中相当于英语 word 的“词”的概念是从西方语言学引进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词” ,尽管已经讨论了整整一个世纪,至今还是无法说清。为什么无法说清?吕叔湘先生指出:“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因为本来没有这9样一种现成的东西。 ”(语文常谈 )讨论本不存在的东西当然就无法说清。赵元任先生指出:“在说英语的人谈到 word 的大多数场合,说汉语的人说到的是 字 。这样说绝不意味着字的结构特性与英语的 word 相同,甚至连近于相同也谈不上。 ”(汉语词的概念及其结构和节奏 )王力先生说得更加明确:“汉语基本上是以字为单位的,不是以词为单位的。 ”(实用解字组词词典?序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这几位语言学大师积一生之研究心得,分别得出了同一个结论西方语言学中 word 的概念对汉语不适用,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揭示“字”的“本位”性质对认识汉语的组合特点和开展组合汉语研究至关重要。现代“字本位”理论的首创者徐通锵先生指出:“基本结构单位是统率语言结构的纲 ,纲举目张,所以词 字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却与两个不同的纲相联系,体现语言理论研究的不同走向。 ”(“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 世界汉语教学1994 年第 2 期)一种语言的基本单位必然要成为这种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把套用英语 word 的“词”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把汉字作为单纯的书写符号和词汇的附属品而使其失去了书面汉语基本单位的性质。这正是造成汉字和汉语“难学”的直接原因。(见吕必松汉语教学路子研究刍议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 年第 1 期;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我们原则上赞成“字本位”理论,不但是对汉语的特点进行重新认识的结果,而且也是对汉语教学进行反思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原则上赞成“字本位”理论,是出于理论和实践的互相印证。为了照顾称说的习惯,我们继续使用“词”的概念。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词”是“字组” (zi-group)的意思,是指大于“字” 、小于“句 ”的语言单位和语法单位。 (见吕必松二合的生成机制和组合汉语 ;吕必松、赵淑华、林英贝组合汉语知识纲要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词”的内涵改变以后, “词汇”的概念就要跟着改变。吕叔湘先生说:“汉语里的词的问题还是得解决,可是只有把它当作主要是语汇问题来处理,而不专门在语法特征上打主意,这才有比较容易解决的希望。 ”(语文常谈 )什么是“语汇”?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汇”的解释是:“一种语言的或一个人所用的词和短语的总和。 ”为什么把“词”作为语汇问题来处理就不是在语法特征上打主意?因为语汇既然是词和短语的总和,就是指词和短语的范围,词和短语的范围是就语言单位而言,而不是就语法单位而言。 “字本位”中的“字”和“词”既是语言单位,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专业试题及答案
- 电子基专业试题及答案
- 专业证书课程试题及答案
- 国贸专业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含答案)
- 金融专业试题及答案
- 旅游法律法规试题
- 票务系统施工方案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与应用
- 入学典礼发言稿范例
- 《测绘管理法律与法规》课件-测绘标准化
- 安全管理办法与质量安全的协同管理
- 大学数学思维方法课程设计
- 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合集7篇)
- 社区工作-徐永祥-高教出版社-全要点课件
- 敬畏规则行有所止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 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护理方案
- 中小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 GB/T 9728-2007化学试剂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件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