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1页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2页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3页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4页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创作)题 目: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 的实证研究 学生姓名: 徐欢欢 学号: I60814052 院(系): 经济学院 专业: 经济统计 入学时间: 二八 年 九 月导师姓名: 胡本田 职称/学位: 副教授 导师所在单位: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完成时间: 二一二 年 五 月安徽大学教务处 制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同时环境问题更加严峻。经济增长以牺牲一定的环境质量为代价,而环境质量的恶化通过各种途径抵消经济增长的成果。因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以安徽省为例来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其进行格兰杰检验、方差分解等,找出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有助于宏观经济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经济发展策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相协调的局面。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实证分析Empirical Study o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Anhui ProvinceAbstract:With Chinas continue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more severe. Economic growth is at the expense of a certain environmental quality while the degrada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fsets the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Theref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ecomes a hot issue studie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to find out the specific connection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Anhui Province which uses the econometric model to mak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uch as Granger test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Finally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sis. This article expects that these can contribute to the macroeconomic managers to formulate the scientific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achieving the situ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in harmony with environment.Keywords: Economic growth;Environmental pollution;Empirical study目 录一、引言 .1(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的意义 .1(二)文献综述 .2(三)研究思路 .3二、安徽省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状况 .3(一)安徽省经济增长状况 .31、基本情况 .42、各产业总量变化情况 .4(二)安徽省环境现状 .5三、安徽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6(一)模型的选取 .61、VAR 模型 .62、检验方法 .7(二)实证检验 .71、指标选取和数据准备 .82、单位根检验 .93、协整检验 .104、格兰杰因果检验 .105、方差分解 .11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12(一)分析结论 .12(二)政策建议 .12五、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5致 谢 .161一、引言(一)选题背景和意义1、选题背景经济与环境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它们既受周围环境条件的约束,又会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破坏与污染或者改善与促进环境的发展,变化后的环境再反作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但是在早期,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它被视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公共品资源。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口大爆炸式增长,人类生存环境变的日益恶劣。因此,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能源匮乏和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不断得到重视,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不能得到有效的管制,那么人类现有的经济发展成果就可能化为乌有。纵观西方发达国家自工业化改革以来的发展,无不是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虽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世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成果,但是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同样触目惊心,甚至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因此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生存的环境状况,追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2、研究的意义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水平的飞速发展,大自然被改造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人类从大自然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向自然界丢弃的废物也与日俱增,导致自然资源不断耗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环境质量恶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它关系到全人类及其子孙后辈的利益,已成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同样面临着严重的污染恶化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的阶段,在这段时期内,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存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走的仍然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正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实践所表明的,环境恶化是经济起飞阶段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一方面由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工业污染物排放的不断增加,经济增长导致了环境质量下降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环境的退化反过来也抑制了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研究,这对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环境退化具有滞后与累计效应,在经济发展的较早阶段所允许的某些环2境恶化,到后期有可能变为不可逆转的恶化。环境问题己成为束缚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同样对安徽省而言也是如此,怎样把握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平衡点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以安徽省为例来分析环境污染的现状,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认清安徽省的发展趋势,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促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解决安徽省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文献综述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逐渐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一种观点: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冲突。国外早期 Kuznets(1955)提出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可能存在“倒 U 型曲线” ,即所谓库茨涅茨曲线,在经济发展初期人均收入的提高将会导致环境的恶化,但是如果经济发展超越了某一临界点,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反而会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Grossman 和 Krueger(1995)首次利用回归模型对 66 个国家和地区的多种污染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多数污染物的污染水平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倒 U 型关系,类比库茨涅茨提出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库茨涅茨曲线,从而提出环境库茨涅茨假说。Grossman 和 Krueger(1991)把 Simon Kuznets(1955)提出的“倒 U 型假说”引入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之中,实证研究得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低收入水平时,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增长而上升;高收入水平时,环境污染则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然后他们建立二次方程得到的模拟结果表明:大多数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收入的变动趋势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即后来被人们熟知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Panayoutou(1997)利用 30 个国家 19821994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模型结果认为,政府政策与制度能够在低收入水平时减缓环境的恶化,在高收入水平时却能加速改善环境的质量,因此能够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变得扁平。Hettige et al(2000)收集 12 个国家企业的工业废水排放数据,分析研究认为:众所周知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促使工业废水排放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主要因素,而严格的环境规则才是影响的关键因子。Friedl 和 Getzner(2003)在采取奥地利 19601999 年的时序数据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拟合,发现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曲线呈现“N”型。Wei Ming Huang 和Grace W.M.Lee(2008)研究认为,经济转型期国家中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拟合呈L 形曲线,同时结果表明大部分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非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的曲线形状。国内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发展初期,国3家专注于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对两者关系的认识和研究都比较。同时我国环境数据的统计、发布工作起步较晚,1985 年才开始发布环境统计公报,1990 年以后开始出版中国环境年鉴 ,并直到 1991 年才正式发布工业分行业环境污染和治理数据,也因为早期的数据不完整,且时间序列比较短,所以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的研究。最早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张晓博士(1997),他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与 Shafik 和 Bandyopadhyay 所描述的并不一致,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较弱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吴玉萍等对北京市 1985 年-1999 年间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环境指标与人均 GDP 的变化轨迹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但比发达国家较早实现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吴开亚、陈晓剑等通过对安徽省 1987 年-2000 年间人均 GDP 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安徽省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呈 U 型+倒型的形状,并从环境保护成效、环境政策成本和经济增长模式三方面评述了安徽省的环境政策。现在国内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验证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作用,具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全国数据为分析对象,以实证分析来检验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中的倒 U 型曲线;另一类是以省市为研究对象,来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三)研究思路本文从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现实情况出发,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撰写文献综述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吸取学习经验。第二,通过安徽省2001 年-2010 年的经济和环境历史数据,来计算和制图以对安徽省的经济增长、环境污染态势进行描述。第三,借鉴前人理论成果,本文采用 VAR 模型,选取代表经济和环境的指标,以所选取的安徽省 1998 年-2010 年的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工业三废排放量为样本数据。第四,为防止伪回归现象的产生对样本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查各指标序列的平稳性。第五,利用 Johansen 协整检验对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进行分析。第六,运用计量经济学 VAR 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分析确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因果关系和量化它们之间对彼此的影响大小。第七,根据实证分析结论,对如何协调安徽省的经济增长和与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二、安徽省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状况(一)安徽省经济增长状况4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当今的社会人们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加重视,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高。安徽属中部省份,区位适中,资源与环境条件优越,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安徽从低收入地区迈上了中等收入地区台阶,正处在“黄金发展时期” ,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 。本文首先通过安徽的经济与环境现状的描述,对整体的环境经济大系统有个笼统的认识,了解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1、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不断适应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2004 年 3 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伴随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安徽省的经济总量也在增长,经济面貌有很大的变化,如表 1 所示。用 2010 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出的 2001 年-2010 年之间的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人均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11.91%、3.18%、14.35%、11.64%和 12.22%,其平均增长幅度分别为 1012.51 亿元,107.59 亿元,575.75 亿元,329.18 亿元和 1730.5 元,从平均增长率和平均增长幅度可以看出经济总体增长速度较快,但是第一产业增长速度较慢,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较快,而其增长幅度却不是很大。表 1 2001 年-2010 年生产总值年份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人均生产总值(元/人)2001 3246.71 760.77 1254.88 1231.06 5313.302002 3519.72 783.66 1337.04 1399.02 5736.182003 3923.11 749.40 1535.29 1638.42 6375.402004 4759.30 950.50 1844.90 1963.90 7681.252005 5350.17 966.50 2245.90 2137.77 8630.702006 6112.50 1011.03 2711.18 2390.29 9995.882007 7360.92 1200.18 3370.96 2789.78 12039.472008 8851.66 1418.09 4198.93 3234.64 14448.152009 10062.82 1495.45 4905.22 3662.15 16407.662010 12359.33 1729.02 6436.62 4193.68 20887.80注:本表按 2010 年价格计算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52、各产业总量变化情况2001 年-2010 年,这十年期间安徽省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一定的经济总量规模,人均生产总值由 2001 年的 5313.30 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20887.80 元,其增长趋势如图 1 所示。图 1 安徽省 2001 年-2010 年人均生产总值折线图安徽省的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图 2 中可以明显也可看出安徽省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快。2001 年-2005 年,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相差不大,但是 2005 年之后,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明显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图 2 安徽省 2001 年-2010 年产业总量变动特征(二)安徽省环境污染状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安徽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安徽省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污染依旧很严重。根据安徽省的特点安徽省环境污染主要存在以下 3 个问题:6第一,水污染严重2001 年-2010 年,废水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活污水一直呈上升趋势,工业污水在 2007 年达到最大值 7.36 亿吨,随后有所减少。2010 年废水排放总量为 18.49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 7.10 亿吨,比 2001 年增加了 12.24%;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 11.37 亿吨,比 2001 年增加了 56.73%。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是安徽省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安徽省淮河和巢湖流域水污染十分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工业废水排放量大;二是淮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太高;三是排到淮河的生活污水大幅度增加。 第二,大气污染严重,酸雨较多工业废气排放量 2010 年是 2001 年的 3.7 倍,由 4808 亿立方米增加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