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实证研究_第1页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实证研究_第2页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实证研究_第3页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实证研究_第4页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实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I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实证研究摘要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 年 12 月)与深圳证券交易所(1991年 7 月)相继成立,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在最近十几年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与成熟证券市场(如美国、日本等)和新兴证券市场(如香港、韩国)等相比都处于初级阶段,具有其特殊性如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收益操纵行为等,这说明中国证券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尚待规范,市场尚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正是依托我国目前尚不规范的证券市场开展实证研究。通过经营现金流量与会计收益的相关程度研究,运用分析考察了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状况,通过对盈余操纵公司经营现金流量与会计收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希望发现鉴别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方法和预警指标。关键字:收益质量;盈余管理;经营现金流;实证研究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IIEMPIRICAL STUDY ON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COM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in the early 1990s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has achieved tremendous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ten-plus years. I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At the same time, it possesses some particularities compared with her developed ones(like American and Japan) and the developing ones(like Hongkong and Korea), including the serious manipulation behavior of accounting income. The above shows that the behavior of participants needs to be stipulated and the market need to be consummated and developed because it is yet in the primary phase.My thesis, based on the present stock market, is an empirical research. It reviews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earning of listed companies,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et Earning in accounting and Cash flow Data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Unveils the existence manipulating accounting earning through empirical methods. What discussed is to probe in to the approach of finding the manipulation behavior of accounting earning of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ash flow.Key word: Quality of earnings; Earnings management; Cash flow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Empirical study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目 录摘要 Abstract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1 国外的有关研究 21.3.2 国内的有关研究 31.4 研究目的 41.4.1 评价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状况 41.4.2 构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新体系 41.5 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 42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概述 62.1 收益与收益质量 62.1.1 收益 62.1.2 收益质量 62.1.3 收益质量特征体系 62.2 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 82.2.1 公司治理结构 82.2.2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 92.2.3 经济环境的多变性 92.2.4 关联方交易 92.2.5 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因素 103 收益质量分析 113.1 关注会计政策 113.2 分析收益的构成 113.3 分析收益的现金流转情况 123.4 行业和环境分析 143.4.1 行业分析 143.4.2 环境分析 144 实证研究 154.1 实证方法 15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4.1.1 相关系数分析 154.1.2 对比分析 154.2 样本选择 164.2.1 研究样本 164.2.2 样本选取说明 164.3 实证分析期间 174.4 样本数据来源 174.5 实证研究 174.5.1 相关系数分析 174.5.2 收益质量状况研究 184.5.2.1 直观分析 184.5.2.2 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 195 研究结论 235.1 实证结果分析 235.2 构建上市公司盈利评价指标新体系 235.2.1 对比指标 235.2.2 预警指标 245.3 有关建议 245.4 本文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构想 255.4.1 本文的局限性 255.4.2 进一步研究的构想 26参考文献 27附表 28致谢 31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1 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日益成为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作为会计信息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的收益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每支股票的表现几乎都与上市公司的收益相联系。然而,投资者在做出和公司相关的决策中,对收益的重视只反映在公司收益的大小上,而不能看到数字背后所隐含的深层东西。同时,现行实务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进行确认的,由于会计计价原则的局限性,以及在会计报告收益确认和计算过程中涉及会计人员的主观职业判断,因而会导致会计报告收益与真实收益出现偏差。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往往只注重对收益数量的分析,而忽略了对收益质量的分析,使投资者常常被报表上的辉煌业绩所迷惑,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而且在客观上纵容了企业的盈余操纵行为。现实中,中国的证券市场连续经历了郑百文、银广厦等股市神话的破灭,加上国外的安然事件、世界电信的丑闻等,不得不使利益相关者们对上市公司报告中看似优良的业绩产生疑问,对他们原来做出决策的依据重新思考和认识。于是,关于收益质量的研究逐渐受到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1.2 研究意义如果把企业看作一个商业主体,它提供的是产品或劳务。类似的,如果把企业看成是一个会计主体,它提供的就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会计信息作为会计系统的输出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也有“质”和“量”两个属性,二者作为衡量产品的标准缺一不可。我国证券市场正在会计信息失真和诚信危机中进行艰巨的改革,对收益质量的研究无疑会对这项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理论意义上看,现行会计体系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并报告收益数量,而回避了收益质量问题,收益质量概念的提出,涉及到现行会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和今后改革的方向。本选题针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则,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的研究都有所裨益,同时拓展了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深度。从现实意义看,收益质量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政府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有助于上市公司抑制会计欺诈和错误表述、关注自身持久盈利能力,有助于降低报表使用人依赖报表收益数据而带来的投资风险。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收益质量一词起源于上个世纪 30 年代,兴起于 60 年代,主要应用于有价证券的分析中。当时每个大证券机构至少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致力于收益质量的监控,许多公共的评估机构在对公司报告的收益进行评价时,也经常使用收益质量这一概念。如今,上市公司报表编制者和使用者之间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更促使人们加大了对收益质量研究的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力度。收益是一定时期全部收人超过全部费用和损失后的金额,现行实务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进行确认的。由于会计计价原则的局限性,以及在会计报告收益确认和计算过程中涉及会计人员的主观职业判断,因而会导致会计报告收益与真实收益出现偏差。收益质量一般是指会计报告收益与真实收益的匹配程度,也就是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反映出来的经营业绩的可靠程度。高质量收益较好地反映了企业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前景,同时表明管理层对企业经济现实的评价较为客观。低质量收益可能夸大了企业真实的经济价值,对企业状况进行粉饰或者表明管理层没有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前景。1.3.1 国外的有关研究作为财务分析的收益质量法的最著名的倡导者之一的桑顿L.奥格洛弗(Thomton L OGlove ),发表了一份颇有影响的投资咨询报告收益质量(Quality of Earnings),提出了收益构成的分析方法,其收益质量主要论及收益的持久程度。但是,对于收益质量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证券分析师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收益质量的概念,用各自的方法评价公司的收益质量。关于收益质量的文章和分析报告很多,华尔街每周都出版收益质量的刊物,但是目前还没有见到这方面的专著。随后,更多学者对收益质量进行了更加广泛的研究。Daley (1986)研究了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信息含量问题,研究发现:首先,现金流量指标与会计盈余有很高的相关性;其次,现金流量指标不可能给投资者提供会计盈余以外的信息。Ball and Brown (1968)通过对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261 家公司从 1946 年到 1965 年间年度会计盈余信息披露前 12 个月到后 6 个月的有关资料进行经验研究,他们发现盈余变动与股价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出,与特定企业最直接的信息使用者一般地说关心的是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从现代企业的发展来看,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它能否创造更多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几乎不受企业经理人员主观歪曲的影响,同时其大小还反映了企业现实支付能力以及盈利质量状况,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现金流量可以提高会计收益的信息含量。已经有大量的证据显示,按照财务报告披露的利润所分配的收益与股票价格变动之间缺乏联系,而一些国际大公司的股价与其现金流量之间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欧洲的一项研究表明,股价变动与每股收益的相关度为 0.01,而与资本现金回报率的相关度则为 0.77,因此,欧美国家的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更多的是基于所报告的现金流量,而非盈利情况,这一趋势在日本也已经出现,有人甚至提出“现金流量至尊”的理念。正因为如此许多跨国公司己经将其经营重心转向那些带来的现金流量回报超过资本成本的投资组合。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31.3.2 国内的有关研究我国由于证券市场起步较晚,有关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直到今天有关我国证券市场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经验研究、尤其是对现金流量在证券市场上反应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有关收益质量分析的实证研究更是处于起始状态。(1)收益质量的定义和评价周浪波、杨琼认为收益质量集中反映在对收益的真实性、收益的安全性、收益的稳定性、收益的可靠性和收益的持续性。收益的真实性表现在收益的计量符合会计准则和接近经济学的真实收益;收益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综合杠杆系数波动大小;收益的稳定性主要是从时间上考查企业收益的波动大小;收益的可靠性是指收益的现金含量;收益的持续性主要表现在收益中的经营收益比重大小。陈玉珍认为,收益质量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获取收益来源的可靠性,二是盈利的饱满程度。根据定义,她设计了两方面的评价指标:采用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采用的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与销售现金比率差异、净资产收益率与股东权益现金回报率芳异、总资产收益率与资产现金回报率差异、每股收益与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总体水平较低,获利能力不强,收现能力不高。黄中生、褚友祥认为,会计收益的质量属性应该包括收益的真实性、收益的现金保障能力和收益的稳定增长性,根据这三个质量属性他们选取的指标有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净利润现金比率、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调整后营业利润的比例、收入现金比率、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和扣除非正常损益的每股收益增长率。他们的研究虽然提出了度量收益质量的多个指标,但没有进行实证数据的验证。俞华等认为,收益质量的定义可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在信息层面上,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报表在被认定为“合格产品”的情况下,收益数据能由会计报表使用者放心使用和直接使用的程度;在经济层面上,收益质量是指收益水品和收益能力的高低。这里的“合格产品” ,理论上指会计报表被认为真实、公允、全面的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实际生活中是指符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等,并取得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会计报表。杨功敏认为,收益质量是会计报告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报告收益能如实地反映公司业绩,则认为收益质量好;如果报告收益不能如实地反映公司业绩,则认为收益质量不好。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4总结起来,学术界公认收益质量的最主要两个部分:即利润的持续性和利润的可靠性。这两个观点其实就是利润的持续观和利润的现金含量观。它们各自以不同的视角考查收益质量,形式上相互独立,但是本质上具有互补性。(2)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王晓枫在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一文中认为收益质量受宏观等经营不能控制的环境因素、经营因素 (收益的波动性、经营收益的持续性)、财务状况的因素、税收优惠政策、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的因素、审计质量因素这六大因素影响。李东、李健在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衡量指标研究中提出是公司治理结构、会计政策的可选性、经济环境的多变性、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四个方面对企业收益质量产生了影响。张晓燕在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中认为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利润操纵,会计准则不够完善,企业环境变化这三个方面对收益质量产生了影响。从现有的文献分析可以看出税收优惠政策、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的因素对收益质量存在影响是学术界比较公认的。 综上,有关收益质量的定义以及分析方法,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诠释,虽然有较流行的主流观点,但学术界看法尚未统一,对该理论的研究尚在发展当中。1.4 研究目的1.4.1 评价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状况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微观基础,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状况与证券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陆续颁布的有关监管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应该说,不论从外部监管运行环境,还是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层面都对其信息披露的公允性、合法性与一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降低了上市公司收益操纵的积极性和空间,本文即是从现金流量角度考察上市公司一年间会计收益质量状况,检验上市公司的利润是否有现金保障,揭示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可信任程度。1.4.2 构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新体系因为权责发生制在确认、计量和记录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时采用了一系列应计、分配和摊销的方法,难免带来人为主观因素,如果能够构建注入相对客观的现金流量信息在内的、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体系,一定能够更为全面的考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于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状况分析来说,虽然有些指标是广大投资者十分熟悉的,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但它们并不能最准确的传达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水平的真实程度,有时甚至是误导,通过本实证研究,得出一套有关评价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状况的方法,以得出辨别企业盈余操纵与利润下滑的预警指标。1.5 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5本文以国内外有关收益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对收益质量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以及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的方式对抽取的样本公司收益质量进行评价并构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新体系。最后就有关结论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充分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建立了收益质量评价体系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努力使收益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更合理,更切合实际。同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进行了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而得出了几点有益的结论。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62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概述2.1 收益与收益质量2.1.1 收益收益的概念在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一般来说,收益可以有三种理解:一是“真实收益” ,这是经济学家对收益内涵的论述。他们均力图计量企业的实际收益,为财富分配提供依据,如亚当斯密早在 1776 年国富论中提出的“财富的增加” ,Irvi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