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煤矿0.9Mta新井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1页
六家煤矿0.9Mta新井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2页
六家煤矿0.9Mta新井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3页
六家煤矿0.9Mta新井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4页
六家煤矿0.9Mta新井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摘 要 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为六家矿 家煤矿位于内蒙古东南面,交通便利。井田走向(东西)长约 2向(南北)长约 3田总面积为 6采煤层为 66煤,平均倾角为 10,煤层平均总厚为11m。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井田工业储量为 井可采储量 井服务年限为 47a,涌水量不大。 矿井年工作日为 330d,工作制度为“三八”制。 一般部分共包括 10 章: 量; 务年限; 带区巷道布置; 专题部分题目 : 软岩开拓巷道支护研究 翻译部分主要内容 : 放顶煤开采参数研究 分析了软岩巷道的特征和成因、软岩分类及软岩巷道界限的判别、软岩巷道的维护原理。并对软岩巷道的支护技术,软岩巷道支护的设计方法和软岩巷道底鼓的治理和软岩巷道锚索支护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说明。 再通过对六家矿软岩开拓巷道支护实例,进行围岩性质和巷道破坏原因分析,确定采用围岩注浆加固及底板组合锚索支护技术对失修巷道进行治理,解决该矿软岩开拓巷道的支护问题。 英文题目为 : on 键词: 工业储量 ;立井开拓 ;工作制度 ;采煤方法 ;矿井通风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of is a a in MG of is to of is 6-3 is 0 of is 1m in of of 7 is in It 30d/a. of of of of of in of of of on he of of of of of of to of on 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目 录 一般设计部分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区概述 1 通位置 1 形地貌 1 象 1 文 2 田地质特征 2 层 2 质构造 3 文地质 5 层特性 7 层 7 质 9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13 田境界 13 井储量 13 井地质资源储量 14 井工业资源储量 15 矿井可采储量计算 16 计可采储量计算 17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9 井工作制度 19 井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 19 定依据 19 井设计生产能 力 19 井服务年限 19 型校核 20 4 井田开拓 21 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1 定井筒的形式及数目的 21 要开拓巷道 23 区及 层间接替 23 案简述与比较确定 23 案简述 23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术比较 25 济比较 25 井基本巷道 32 筒 32 底车场 35 要开拓巷道 39 5 准备方式 42 层的地质特征 42 层埋藏条件 42 质特征 42 层顶底板条件 42 层的含瓦斯、煤尘的爆炸性和自燃发火危险性特征 42 文地质特征 42 质构造 42 表特征 43 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43 采采区概况 43 煤方法及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43 道布置 43 作面接替顺序 43 区通风 43 区生产系统 44 道特征 44 道掘进 44 区生产能力与回采率 48 区车场选型 48 区上部车场选型 49 区中部车场选型 49 区下部车场选型 49 区主要硐室布置 50 6 采煤方法 51 煤工艺方式 51 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 51 定采煤工艺方式 51 作面推进方向 54 作面设备选型 54 采工作面的控顶设计 57 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 59 煤工艺 60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工艺流程注意事项 61 采工作面吨煤成本 63 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65 7 井下运输 69 述 69 要运输方式的确定与设备选择 70 运方式的确定与设备选择 71 区上山设备选择 71 输大巷运输方式选择 74 定车组中的矿车数 74 牵引电机温升条件计算 75 制动条件计算 75 制动条件计算 76 机车台数 计算 76 8 矿井提升 77 井提升概述 77 副井提升 77 井提升设备选型 77 井提升设备选型 78 9 矿井通风及安全 81 井通 风系统的确定 81 井概况 81 择矿井通风系统原则 81 要通风机通风方法的确定 82 定矿井的通风方式及方案比较 82 区通风 86 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 86 井所需风量 87 采面所需风量的计算 87 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89 室所需风量 90 他巷道所需风量 91 井总风量计算 91 井风量分配 92 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93 定最大阻力路线 93 矿井巷通风阻力 94 井最大阻力路线 94 井通风阻力计算 94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井总风阻和等积孔 101 井主要通风机选型 101 井自然风压 101 要通风机选型 102 动机选型 105 井主要通风设备的配置及要求 106 止特殊灾害时期的安全措施 107 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109 专题设计部分 软岩开拓巷道支护研究 111 1 软岩巷道综述 111 岩的概念 111 岩巷道的特征 111 岩巷道支护困难原因分析 112 2 软岩支护原理 113 岩巷道支护原理 113 岩巷道支护的原则 114 岩巷道锚喷网支护机理 117 3 软岩巷道支护 118 岩巷道支护形式 118 4 软岩巷道支护设计方法 120 计方法的种类 120 国现场常用的设计方法 121 5 软岩巷道底鼓的治理 122 道底鼓机理 122 道底鼓的特征 122 道底鼓的机理 123 道底鼓的因素 123 道底鼓的综合治理 125 鼓巷道的分类 125 理底鼓的方法 125 固巷道帮、角控制底鼓 126 6 软岩开拓巷道支护实例 127 况 127 翼运输大巷地质概况 127 翼运输大巷原支护状况 127 翼运输大巷围岩破坏原因 127 翼运输大巷加固总体方案 129 学注浆加固技术 130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浆材料 131 浆工艺 131 板组合锚索支护技术 133 道注浆参数设计 133 浆孔布置 133 浆量预计 134 浆压力 135 板预应力组合锚索施工方案 135 工设备 135 板组合锚索规格及钻孔参数设计 135 索 布置 135 工工艺 137 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37 板组合锚索支护技术 138 7 结论 138 参考文献 139 翻译部分 英文原文 140 中文译文 145 参考文献 149 致谢 150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一 般 设 计 部 分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专 题 设 计 部 分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翻 译 部 分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区概述 通位置 平庄矿务局古山立井位于平庄煤田古山矿区东北部,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所辖。地理位置为东京 119 15 52至 119 20 30。北纬 4203 48至 42 06 30。 区内有叶赤铁路通过,北至赤峰市 49京通铁路相连。南至叶柏寿98锦承铁路相接。公路北至赤峰市,南至朝阳市均为沥青路面。交通方便。 承德市赤峰市六家煤矿朝阳市锦州市葫芦岛市 营口市盘锦市阜新市沈阳市鞍山市大连市长山群岛唐山市天津市廊坊市北京市图 形、地貌 本区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为山前倾斜冲积平原;海拔最高为 +630480m。 六家煤矿位于古山东翼,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为山前倾斜坡地与冲积平原交汇地形。古山顶最高为海拔 +内约为 +630m,最低东部冲 积平原标高为 +485 米左右。沿古山有较大冲沟 5 条,多呈 和 字型,与平原人工渠相连,流入老哈河。 象 本区气候属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旱,春秋两季多风,主风向为西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北,据赤峰气象台资料,最大风速 s(1962年 3月 8日 );最高气温 1955 年 7 月 ),最低气温 (1955 年 1 月 );年最大降水 954年 ),最小降水量为 950 年 );年最大蒸发量 961 年 ),年最小蒸发量 954 年 );潮湿系数为 温度过低带;冻结期 11 月末至翌年 4 月末,最大冻结深度 (1977 年 3 月 )。自 80 年代以来,气候条件有所改变,气象资料表明各项资料均未超过上述极值。 文 矿区东部约 老哈河自南向北流过,该河源于河北省平泉光头山一带,流经宁城、黑水、乌敦套海至哲里木盟门齐卡庙附近与西拉木伦河汇流,全长 455经面积 33075河床平坦,沉积大量淤泥细砂,最大洪峰流量 9840s (1962 年 7 月 26 日 ) 田地质特征 层 根据勘探钻孔控制及野外地质调查,井区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第三系上中新统、白垩系下统和侏罗系上统。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 本井区大部分地段被第四系地层覆盖,主要分两个层段,上部全新统(积砂土,次生黄土及现代冲积层,厚度 0。下部更新统 (积砂和砂砾石层,夹粘土及亚粘土或亚砂土含钙质结核,于基岩界面处赋存冲洪积坡积砂砾石层,含巨砾,厚 0,为平庄地区主要含水层,含水丰富,在六家矿工业广场周围,含水 层厚 5,为半承压水。 2)第三系 上新统 (N2 ) 在平庄煤田由西南向东北呈台地断续分布,以喷发 区域上称赤峰玄武岩,可见多次喷发旋回,间夹薄层沉积岩,厚 0。岩性为灰绿、黑褐色,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裂隙发育为喷出岩体。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钻孔控制最大厚度 (968 孔 )。 中新统 ( 哈尔脑组:该组地层为 1984 年发现命名。赋存于喷发玄武岩之下。可分为上下两段,上部为河床相砂岩或粉砂岩松散,下部为湖泊相泥岩 或砂质泥岩,层理发育,下部为砾岩,在古山矿区古山敖包山一带普遍存在,含大量双子叶被子植物群,厚 0,可与赤峰、山东、吉林等地层对比。 白垩系下统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孙家湾组 ( 该组地层在区域上与阜新孙家湾砾岩对比,在井区以北赋存。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四家 厚达 550 米,为一套冲积紫红色砂砾岩 岩。 安家楼组 ( 该组为熔岩、火山碎屑岩组,该组地层为 1993野外地质调查组多次研究而确认的,上部为灰白色粗砂岩砂砾岩,松散,厚 50;下部为一组玄武 质火山熔岩、安山质凝灰岩、碎屑岩、凝灰质集块岩、砂质泥岩组成。钻探及地表出露可见厚度 180。 元宝山组 ( 该组地层可分为上下两段 元宝山组上段为水泉组 (J 153) 该组岩性以灰、灰绿色砂岩为主,夹灰紫色砂质泥岩或紫红色砂砾岩薄层,砾石成分以花岗岩及各种变质岩砾石,磨圆较好,泥质胶结,松散。下部夹煤线,为一套冲 度 50,与下伏地层无明显界面,以平庄水泉沟及其以东发育。 元宝山 组下段 (J 253) 该段是该井区主要含煤段。上部岩性较粗,以灰 质泥岩及砂砾岩组成。含数层薄煤层,厚度 70。中部含主要煤层,以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砂砾岩及中厚煤层组成。岩性厚度变化由浅部至深部,由南至北逐渐增厚岩性也随之变粗,厚度 70,一般厚 90 米。含 5、 6、 7 三个复煤层组共计 13 个分煤层,累计最大煤层 16米,该组下部以灰白色粗砂岩砾岩为主 。 杏园组 ( 该组地层可 分上中下三段,据 36 个钻孔控制和主副井井筒及井巷工程揭露。其岩性为灰白色中粒砂岩、砂砾岩、灰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组成。中上部夹数层薄煤层,局部达可采,厚 2。岩性由南向北逐渐变粗, 7线以南泥岩厚度大,层理发育, 7 线以北泥岩厚度变薄,碎屑岩比例增大。泥岩和砂质泥岩含植物种子化石。 质构造 六家煤矿位于平庄煤田东部边缘,总体上井田地层呈北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呈单斜构造,井区内地层由于受断裂构造的影响,地层产状产生较大变化, 9 线以南地层走向为北 20东,倾向北西,倾角 25。9 线以北 走向逐渐转为南北,局部偏西,倾向西或南西,倾角 5。总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观全井区地层形状除受区域构造控制外,更直接的受井区断裂控制。井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 1) 断层 本次储量复核地质报告是在建井移交报告和以往地质勘探报告的基础上,结合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井巷工程实见资料,连同边界断层共组合断层 29 条,按其特征均属北东向走向或斜交正断层,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为北北东向 (E),主要有 32。 上述 断层相互斜交,部分 切割 的断层。本次报告所组合的断裂构造中未发现明显的 断裂。古山矿一、三井实践说明断裂属较小型断裂且系主断裂的派生构造。 如表 示: 表 断层一览表 2) 关于同沉积构造 平庄矿区经 20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含煤地层粗碎屑岩发育,煤组间沉积形成有 3以上较厚层砾岩或砂砾岩。古山矿三井浅部自下而上 受同沉积剥蚀严重,形成层间剥蚀,有小的不整合构造面,煤层沉积期间有风化现象,并有红层呈团块沉积。含煤地层中砾岩作构造标志说明含煤地层断层 标号 性质 断层产状 落差 评价 走向 倾向 倾角 向正断层 E 6 0 35 推定 向正断层 W W 43 63 0靠 向正断层 E W 0 - 57 0靠 向正断层 E E 5 - 63 0定 向正断层 W W 2 - 65 0靠 向正断层 E 0 - 50 0靠 角正断层 W 1 78 推定 角正断层 W 2 60 推定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形成期间构造活动剧烈。自五家 邻井和本井揭露有层间滑动构造现象,上断下不断等构造现象,证明含煤地层形成期间有同沉积构造。 3) 岩浆岩 本井区岩浆岩在垂直剖面上可见有喷出玄武岩 ( 2N ),凝灰质熔岩 (侵入辉绿岩 ( )。上述三个层位不同时期均部分采样作过绝对年龄鉴定,其中第三系 ( 2N )喷出玄武岩,在西露天哈尔脑玄武岩和风水沟矿二采区玄武岩取样鉴定,其绝对年龄在 万年。喷出玄武质熔岩凝灰岩组 (所采样品的位置是平庄安家楼组最底部之玄武岩和 9002 号钻孔 267 米深之同部位玄武岩,其绝对年龄为 万年。侵入辉绿岩于古山一井 80孔于 150 米深取样鉴定绝对年龄为 万年。 ( 1) 玄武岩 (N2 ) 呈黑灰色,风化后呈黑褐色及灰紫色,具有气孔及杏仁状构造, 裂隙发育层间夹有细砂岩,此玄武岩分布于井田西南部,形成中高山。对煤层无影响。 ( 2) 辉绿岩 ( u ) 呈黑灰色,致密块状,隐晶质结构,产状呈倾伏状岩床岩墙,此侵入体分布于古山矿二井南端至 6 线深部消失。走向为北东东方向,呈带状分布,与煤系地层走向呈 5夹角。 精查补充勘探对辉绿岩对煤层的影响有了进一步了解,于 968、 966、963 号钻孔控制,证明侵入体底界面倾角较缓,使煤层保存面积有所扩大,并了解侵入体是由南向北至本井区隐伏于深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在 14之间对煤层有一定破坏和蚀变吞蚀作用,对煤质有一定影响。 文地质 1) 含水层 ( 1) 杏园组砂岩、砂砾岩的孔隙和裂隙承压含水层 ( 该层分布于 层以东无煤区,为 断层上升盘,由井间 孔见该含水层厚度为 四系地层直接不整合于侏罗系杏园组之上,其杏园组地层形成于元宝山组煤系地层之前,为煤系下伏地层。含水层段以粗砂岩、砂砾岩孔隙含水为主,基岩倾向 头于 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层不整合接触,基岩风化带及裂隙渗透补给, 水渗方向 N,逐渐向深部渗透。井间 钻孔 上岩性主要以砂岩为主,泥岩隔水层,由此该含水层分为上、下两个段。 第段含水层由粗、中、细砂岩组成,夹砂砾岩薄层、岩性较为松散,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局部夹泥岩,含水层厚度 检号钻孔对该层进行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 升 /秒米,渗透系数为 d。 第段含水层以砂砾岩为主,多为泥质胶结,砾石成分以石英岩、花岗岩为主。含水层厚度为 检号钻孔对该层进行了抽 水试验,其单位涌水量为 升 /秒米,渗透系数为 d。通过井间孔对、段进行混合抽水,其单位涌水量为 升 /秒米,渗透系数为 d。 ( 2) 元宝山组下段含煤地层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为井田内直接充水含水层,上部为元宝山组上段 (安家楼砾岩 )和煤层顶板砾岩层。该层由粉、细、中、粗砂岩、砂砾岩、砾岩组成。井田内 0 水平以上最大厚度为 小厚度为 为了解其含水层特征,精查阶段利用 951 号钻孔对该层进行了抽水 试验,其承压水标高为 +位涌水量为 升 /秒米,渗透系数为 ,故属承压弱 含水层,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钠型水。 ( 3) 煤系顶部砾岩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在本井田内较 育,平均厚度 砾岩、砂砾岩夹泥岩组成。砾岩、砂砾岩大部分为泥质胶结,通过 362 号孔抽水,单位涌水量为 升 /秒米,渗透系数为 ,为本区内弱含水层。 ( 4) 元宝山组上段 (水泉组 )孔隙、裂隙承压微弱含水层 该砾岩层属煤系上覆含水层,全区普遍发育,最 大厚度为 均厚度为 近井田深部较厚,靠近露头处较薄。该层以杂色砾岩、砂砾岩为主,夹薄层粉、细、中、粗砾岩和紫红色泥岩。该层的砾岩、砂砾岩的主要成分以花岗岩、石英岩为主,砾岩占其中 50%左右。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其单位涌水量为 升 /秒米,平均涌水量为 升 /秒米,平均渗透系数为 。通过 816 号钻孔抽水试验, 816 号付孔观测,第四系潜水与砾岩无水力联系。 ( 5) 第四系冲 洪积砂砾石层孔隙潜水含水层 该层主要分布于井田东部老哈河河谷平原地带,上部覆盖有 1粘土、亚砂土。该含水层由砾石、砂砾、粗、中、细砂组成,夹薄层亚粘土,厚度一般 均厚度 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其单位涌水量为 升 /秒米,渗透系数为 。 ( 6) 第四系冲洪积承压含水层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主要分布于井田内含水砂砾石零点边界线以东,下伏于亚粘土隔水层以下,主要由砂砾、卵石、中粗砂组成。井田内厚度 位涌水量为 升 /秒米,渗透系数为 /d。 ( 7) 辉绿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主要分布在西二采区以西大部地区,最大厚度为 用 311 号孔对该层进行抽水试验,其单位涌水量为 升 /秒米,渗透系数为 ,为井田内西二采区直接充水含水层。 2) 断层水 本区较大的断层分别为 了解其导水性, 1967 年 104 队利用 371、 372 号钻孔分别对 层进行了抽水试验, 371 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 升 /秒米,渗透系数 , 372 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 升 /秒米,渗透系数 d,虽然 层比 断层导水性较强,但总的来看导水性都很弱。因为 水性很弱,尤其 层使含水层断开,致使 盘杏园组含水层段与上盘元宝山组弱含水层段错断接触,使井检区内 盘含水层在西北部封闭,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区内断层导水性都很弱。 3) 隔水层 该区没有沉积稳定的隔水层,厚层的风成黄土不整合于中生界及第三系地层之上,黄土由亚砂土、亚粘土所组成,透水性弱,为本区相对隔水层。 4) 井田充水因素 该井 田虽然北部境界距老哈河较近,据 816 号孔抽水及第四系潜水水位变化情况,第四系潜水与基岩含水层无明显水力联系,因此该井田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通过井田外部的煤层露头和裂隙涌向矿井。 5) 生产期涌水情况 该矿床属孔隙、裂隙充水矿床,矿床位于第四系潜水之下,且第四系潜水与基岩无水力联系,基岩水水头压力虽然较高,但通过对各个含水层的抽水试验表明,基岩富水性弱,从井下实见多处断层不同程度的涌水、淋水和滴水现象证明,该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以裂隙水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定为“二类一型”。 层特征 层 1) 含煤性 元宝山组下段主要煤层富集于该段的中下部。含煤系数由南向北逐渐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降低,由 30%煤带分布为北东东方向。 井田内局部可采煤组有 6杏 4 煤组。因范围小,埋藏深,储量小,未计算储量。 井田内不可采煤组有 4、 5 下、 6杏 1、杏 2、杏 3、杏 5、杏 6、杏7 煤组。 5煤组:分布于 5线 有 24个钻孔见到此煤层,煤厚 在 6 线 间, 399、 3009、 391、 944、 930 等 5 个钻孔见有可采煤层。可采厚度 。呈小块或零星点分布,无经济价值,未计算储量。 6 煤组:该煤组沉积不稳定,在 2 线、 4 线至 5 线及 9 线至 13 线间有煤沉积。共有 41 个孔见此煤组。煤厚 。仅 7158、 320、 330、339、 935、 397、 910、 959、 348 等 10 个钻孔煤厚达可采,可采厚 零星小块或零星点分布,经济价值不大,未予计算储量。 7 煤组:分布于 6 线 间,由浅部至深部共有 24 个钻孔见此煤层,煤厚 ,多数为不可采,仅在 8 线 间有 391、 915、 916、 913、962、 3009 等 6 个钻孔见有可采煤层,可采 厚度 ,由于受 层破坏,能成块的面积甚小,故未予计算储量。 杏园组煤层:分布于井田的北部 1间,见煤钻孔 21 个,多为薄煤层,经分析可划分 7 个层组。其中杏 1、杏 2、杏 3 煤组均以煤线及薄煤层出现很不稳定,无可采点;杏 4、杏 5、杏 6、杏 7 煤组局部见有可采点。各点不能连片,未予计算储量。 2) 煤层厚度及结构变化 本区煤层按厚度及结构变化可分三个带。一为较稳定带。 煤层厚度大,较稳定,结构简单。向北延展, 二为煤层分叉厚度变化急剧带, 煤层分叉、变薄 ,煤层向北延展呈马尾状撒开。三为煤层分叉变薄尖 灭带,煤层结构更复杂,煤厚变薄至尖灭,煤层间距变大,岩性变化由南向北逐渐变粗。岩性几乎全为泥岩, 6 线以北到 4 线岩性以砂岩为主,有少许砂砾岩, 4 3) 煤层对比 精查 (补充 )报告,建井移交报告,通过测井曲线、煤层厚度特征、结构、层间距进行煤组及分煤层对比,通过矿井建设、生产中井下实践和重编对比,认为原报告煤层对比是比较可靠的。但 4 线以北煤层变薄尖灭,无论从电测曲线和煤层都难以找到标志层,可靠程度差。 ( 1) 对比依据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从全区垂向电测曲线特征可以由上至下分为三大层段,即元宝山组上段 (砂砾岩 层段 ),中段含煤段,下段泥岩、砂砾岩互层段 (杏园层段 )。它们的特性各异,曲线形态特点差异比较明显,容易区分。上述层段具有一定标志层作用,依此认定断层构造及断失层位。 ( 2) 分煤层对比 本报告对 2 个主要可采煤层进行了对比,现分述如下: 6层 6 煤组的最上部为 6组,由 3薄煤层组成,不稳定,一般不可采,人工放射性曲线呈尖齿状。 6层 该层分布于 3间,空间上位于含煤地层中部,赋存于 6 煤组上部,与 6间距 10。,可采煤厚 。顶底板岩性多为砂岩、砂砾岩。 6层 分布全区,与 6层间距 6 线南为 ,变化规律同上层。顶板以细砂岩为主,底板为泥岩、砂岩、砂砾岩。 质 1) 煤的物理性质 总观各煤层的物理性质没有显著变化。煤的颜色一般为黑褐色、黑灰色、黑色或深褐色。略经风化即为灰黑色或深褐色。光泽多为弱油脂光泽、沥青光泽,次为暗淡色光泽或无光泽,风化后均为无光泽。条痕呈褐色。煤的吸水性强,极易风化和自燃发火,块煤遇水有响声,立即破碎。煤的原生裂隙和次生构造裂隙均不甚发育,半亮煤和光亮煤有时存在垂直于层面的裂隙,裂隙比较平坦,裂隙有时被钙 质薄膜或黄铁矿薄膜充填。煤的断口,光亮型、半亮型煤常见贝壳状或阶梯状断口,半暗型煤常见不平坦状断口,暗淡型煤断口为参差状或纤维状。镜煤与丝炭的脆性大,暗煤则具有一定韧性。 煤的结构为各种宏观煤岩组分在煤层中相互交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