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异常气压PPT课件_第1页
高温异常气压PPT课件_第2页
高温异常气压PPT课件_第3页
高温异常气压PPT课件_第4页
高温异常气压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一.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因素 气象条件 气温、气湿、气流、气压 噪声 振动 电离辐射 射线、射线等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微波和射频辐射等 其它 超声、次声、工频电磁场、超高压直流电场、超重和 失重等,二.物理因素的特点 1.作用区段性 适宜范围有益 超出有害 2.特定物理参数决定了对机体作用强度和危害程度 3.来源明确 危害因子与发生装置同步 4.强度衰减 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随距离增加呈指数衰减 现场作业及评价时应加以注意,采取保护措施时充分利用这一特点,5.相同物理因素不同传播形式,危害程度可不同 噪声、微波的连续波和脉冲波等 分别制订卫生标准 6.作用区段不同,影响部位和表现可能完全不同 高温中暑 低温冻伤 高气压减压病 低气压高原病 7.多从外部侵入(特例:放射性内照射) 8.脱离接触后有害因素无残留,但损害作用有累积 9.针对损害特点和程度进行治疗,无需排毒解毒,10.预防措施 不是消除、降低,而是将其控制在适宜范围(技术措施、个人防护)或缩短接触时间 在测定、评价、防护物理因素以及制定和执行卫生标准时应充分注意和利用这些特点,第七章 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高温与中暑,一.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生产环境的微小气候主要指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 1.气温 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工作热源和人体散热等 2.气湿 高气湿(相对湿度80%) 低气湿(相对湿度4.18J/cm2min)、低气湿 举例:炼钢、炼铁、炼焦、热处理、炉窑、锅炉等 湿热作业 特点:高气温伴高气湿(相对湿度80%) 热辐射强度不大 举例:印染、缫丝、造纸、酸洗、电镀等,夏季露天作业 特点:高气温、太阳热辐射、周围物体二次热辐射 风速小、气湿大 举例:夏季田间农业劳动、建筑工地、室外搬运等,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1.体温调节 正常热平衡:热蓄积为零,热平衡维持,中心体温保持在37左右很窄的范围内,37,热负荷,散热量,下丘脑,高温作业热负荷 产热(代谢) (劳动) 受热(气温) (辐射) 高温作业散热反应 对流皮肤血管扩张,深部热量至体表,空气流动散热 传导皮肤血管扩张,体表热量直接传递至低温物体 蒸发汗腺分泌增加,水分蒸发散热 辐射机体热量直接向温度低的环境辐射,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调节能力有限度,中心体温(常用直肠温度表示)38是高温作业工人生理应激体温上限值,应激热平衡:,(皮肤血管扩张/出汗蒸发)散热量,下丘脑,38,(产热、受热) 热负荷,高温作业对散热反应的影响 环境气温 35 对流、传导 相对湿度 80% 蒸发 强热辐射 辐射 高温作业热负荷增加,散热受阻热量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中暑,2.水盐代谢 高温作业热负荷出汗 大量出汗失水失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神经肌肉自发兴奋性增高热痉挛 出汗量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 出汗量生理最高限度为6L/日,失水不应超过1.5%体重 大量出汗失盐(20-25g/d) 缺盐(尿盐=90mmHg 热痉挛 及时口服清凉含盐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热衰竭 转移 通风阴凉 平卧 含盐清凉饮料 对症处理 不用升压药,六.高温作业卫生标准 机体热应激不超出生理范围(如直肠体温38) 1.我国高温作业卫生标准 车间内工作地点夏季空气容许温度 (GBZ 1-2002) 按不同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来规定工作地点与室外温差限值()表4-4 车间内工作地点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只考虑了气温因素,综合性的高温作业卫生标准(GBZ 2-2002)表4-5 高温作业工作场所综合温度容许限值 综合温度(相当于WBGT指数)反映高温气象诸因素构成的热负荷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反映劳动强度的影响 约90%的工人其中心体温不会超过38,2.ISO高温作业的卫生标准(表4-3) 综合考虑代谢产热M(包括劳动代谢)、气温、热辐射、气流等WBGT和人的热适应诸因素的影响,以使机体热应激时深部体温不会超过38 表4-3高温生产环境卫生标准(ISO 7243;1989),3.高温连续作业时间限值(GB935-89)、室内空调作业至适温度(GB3701-85)等 4.其它 局限性 实感温度ET、湿球黑球温度WBGT、湿球、黑球和干球温度的加权平均值、波球温度BB、表现温度AT、热负荷指数HSI等,七.防暑降温措施 1.技术措施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减轻劳动强度 热源布置原则: 尽可能设置在车间外 利用热压进行自然通风时,尽可能布置在天窗下 采用穿堂风自然通风时,应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 的下风侧 隔离热源 工作地点易于采取降温措施 其它:隔热板 热产品下风侧堆放和运出,2.隔热 热绝缘 石棉、草灰、硅藻土、玻璃纤维 热屏挡 导水屏、石棉屏 瀑布水幕、循环水炉门,3.通风(详见工业通风) 自然通风 充分利用风压和热压差的综合作用使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流换气 挡风天窗 机械通风 风扇、喷雾风扇、空气淋浴,机械通风,自然通风,2.保健措施 供应含盐(0.150.20%)饮料和补充营养 每人每天供水35L,盐20g左右 个人防护 白帆布或铝箔工作服 喷涂金属(铜、银)隔热面罩、铝膜隔热服 预防保健 就业前体检 入暑前体检 职业禁忌证 3.组织措施 法规和卫生标准 加强领导 健全制度 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第七章 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异常气压所致职业病,一.高气压与减压病 1.高气压下作业 潜水作业 水下施工、打捞沉船、海底救护 绝对压附加压大气压 附加压 每下潜10.3m,增加101.33kPa(1个大气压) 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穿特制潜水服,通过一条导管将压缩空气送入潜水服内,其压力等于该作业点的绝对压 下潜和上升时,需要不断调节压缩空气的阀门,潜函作业 在地下水位以下深处的潜函内进行的作业 建桥墩 潜函内通入高压空气,水不至于进入潜函内 其它 加压治疗舱、高压氧舱、高气压研究舱等,2.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 健康人能耐受303.98405.30kPa 外耳道 鼓膜向内凹陷 内耳充塞感、耳鸣和头晕等症状,甚至可压破鼓膜 循环系统 709.28kPa,氮刺激血管运动中枢,心脏活动增强、血压升高和血流加快 神经系统 709.28kPa,氮的麻醉作用,呈酒醉样、意识模糊、幻觉等,3.减压病 概念 在高气压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在转向正常气压时,因减压过速所致的气体栓塞,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发病机制 气泡(原发因素)继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效应 人在高气压环境下工作时,必须呼吸与该作业点压力相等的高压空气才能维持正常呼吸 高压空气的各组分分压相应升高,经呼吸和血液循环,溶解在体内的量也相应增加 高压空气中占78%的氮,物理溶解于体液、组织中,多集中在脂肪和神经组织内,正确减压,分段脱离高压环境,体内溶解氮由组织缓慢释放入血,经肺泡逐渐呼出 减压过速,溶解氮迅速生成气泡,游离于组织和血液 栓塞症状在脂肪较少、血管分布较多的组织,气泡多在血管内 压迫症状在脂肪较多、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气泡多积聚于血管壁外产生,继发组织缺氧和损伤 细胞释放钾离子、肽、组织胺类物质和蛋白水解酶等 刺激产生的组胺和5-HT作用于微循环系统,使血管平滑肌麻痹,微循环血管阻塞等,进一步减低组织中氮的脱饱和速度,临床表现 发病时间: 1h 85% 6h 99% 一般减压愈快,症状出现愈早,病情也愈重 皮肤 #奇痒 较早较多 搔之如隔靴瘙痒,伴灼热感,蚁走感和出汗 气泡对皮下感觉神经末梢直接刺激所致 #大理石样斑纹 皮下血管气栓反射地引起皮下血管痉挛与表皮微血管继发性扩张、充血及淤血 #浮肿或皮下气肿,肌肉、关节、骨骼系统 #关节痛 90%发生 肌肉、关节、骨膜等处气泡引起疼痛 屈肢症跳动样、针刺样、撕裂样剧痛,迫使患者关节呈半屈曲状态 #减压性(或无菌性)骨坏死 25% 好发于股骨和肱骨上端 骨骺血管内氮气泡积聚,产生局部缺血脂肪栓塞、血小板凝聚等综合作用,神经系统 脊髓: 供血差 截瘫、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及直肠、膀胱功能麻痹等 脑: 头痛、感觉异常、运动失调、偏瘫、眼球震颤、复视、失明、听力减退等 循环呼吸系统 心血管功能障碍如脉搏细微、血压下降、心前区紧压感、局部浮肿 肺梗死、肺水肿等,表现为剧咳、咯血、呼吸困难、发绀、胸痛等,其它 大网膜、肠系膜和胃血管中有气泡栓塞时,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诊断 GBZ24-2002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 急性减压病 轻度 皮肤瘙痒、丘疹,大理石样斑纹、皮下出血、浮肿等 中度 四肢大关节及其附近的肌肉骨关节痛 重度 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或呼吸系统明显障碍,减压性骨坏死 骨骼X线改变 I期 在股骨、肱骨或胫骨见有局部的骨致密区、致密斑片、条纹或小囊变透亮区;骨改变面积上肢或下肢不超过肱骨头或股骨头的1/3 II期 骨改变面积超过肱骨或股骨头的1/3或出现大片的骨髓钙化 III期 病变累及关节,并有局部疼痛和活动障碍,处理原则 加压治疗:唯一根治手段 将患者立即送入加压舱内,气压升到作业时的水平,停留一段时间,待患者症状消失后,再按规定逐渐减至常压,然后出舱,出舱后观察6-24h 治愈率可达90%以上,对减压性骨坏死也有一定疗效 其它综合疗法 吸氧、补液、激素等,预防 技术革新 管柱钻孔代替沉箱法建桥墩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阶段减压法 潜水三保证(技术、供气、医务) 保健措施 禁酒 营养 保暖 健康监护(骨关节X线检查) 职业禁忌症,二.低气压与高原病 1.接触机会 低气压环境 高空、高山与高原 低氧环境 海拔3000m 气压70.66kPa,氧分压14.67kPa 海拔8000m 气压35.99 kPa,氧分压7.47 kPa 高海拔 低氧环境 强烈紫外、红外照射,日温差大,温 湿度低,气候多变等 低气压作业 高原考察、地质勘探、登山等,2.低气压对机体的影响 习服 高原低氧环境下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适应性变化,逐渐过渡到稳定适应状态,约需13个月 海拔3000m,能较快适应 30005330m,部分人需较长时间适应 5330m为人适应高原环境的临界高度,适应反应: 肺通气量增加,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血压正常 RBC和HB增多,RBC压积均值、血液比重和血液粘滞性增加 右心室肥大 毛细血管更丰富和肌红蛋白增加促进氧的弥散 线粒体密度和多种呼吸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 身体活动和工作的效率提高,高海拔低氧环境对各系统的影响 海平面时动脉血氧分压90mmHg 海拔5500m 34mmHg 呼吸 肺通气量 呼吸性碱中毒 (氧分压低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肺动脉高压 肺水肿 右心肥大 (低氧 小、微动脉收缩 毛细血管床减少) 循环 初接触心率,血压,血、尿中儿茶酚胺 长时间心率降至海平面时水平,最大心率明显低于 海平面时水平,血液 RBC和Hb 红细胞压积、血液比重和血粘滞性 消化 腹胀、腹泻、上腹疼痛等 神经 兴奋性,反射,海拔继续升高,反应性则逐步,3.高原病 病因高海拔低气压性缺氧(高山病或高原适应不全症) 急性高原病AMS 包括HAPE 、HACE 急性高原反应 类同职业中毒诊断的观察对象 短时间内进入3000m以上高原 缺氧症状 头痛(3050m 35% 4000m 90%)较突出 恶心呕吐、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发绀、面部浮肿 一般情况下登山时多尿 急性高原反应却少尿(特点) 神经系统 记忆减退、眩晕、耳鸣和视听觉障碍,多发生在登山后24h内,自限性,经46日症状基本消失 防治 缓慢攀登(350m/d) 服药乙酰唑胺 适当饮水 每10-15min有意过度通气,高原肺水肿HAPE 多在4000m以上(也有2500m) 登山后2460h 多为未经习服者或过度用力 肺水肿 干咳、发绀、血性泡沫痰、呼吸极度困难,两肺广泛湿啰音,线肺水肿改变 防治 及时返回普通海拔地区和吸氧 服药cornerstones、利心平,高原脑水肿HACE 4000m以上,多为未经习服者,发病率低,病死率高 缺氧脑水肿 脑血流和脑脊液压力升高 血管通透性增强 直接损害大脑皮层 脑细胞变性、灶性坏死等 视网膜出血 视乳头水肿和(或)火焰状出血视网膜血流增加及毛细血管扩张 神经精神症状 剧烈头痛、呕吐、共济失调、意识障碍、木僵、昏迷、抽搐等,慢性高山病CMS 高原心脏病HAHD 多见于儿童 心悸乏力、咳嗽、呼吸困难、发绀、浮肿等 少数患者心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