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心理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病人的心理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病人的心理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病人的心理护理ppt课件_第4页
病人的心理护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人的心理护理,1,学 习 指 导,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确立,心理护理已成为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掌握病人心理活动规律,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有效实施心理护理,是护士的重要工作。 希望同学们在本章学习中,重点掌握心理护理的诊断和常见情绪、行为问题及心身障碍的心理护理方法,突破不同病症、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临终病人心理护理难点,同时还要注意理解概念和心理护理原则,并灵活运用于工作之中。,2,目录,第一节心理护理概述,第三节 心身障碍病人的心理护理,第二节 一般病人的心理护理,3,第一节 心理护理概述,4,一、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指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有针对性地解决或改善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的护理过程。,5,二、心理护理的原则,1热情服务原则 2保持平等原则 3主动交往原则 4积极启迪原则 5灵活应变原则 6自我护理原则,6,三、心理护理诊断,(一)心理护理诊断的概念 心理护理诊断是依据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对护理诊断所下的定义。我国学者葛慧坤教授对心理护理诊断做出如下解释:“心理护理诊断是对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心理、社会、精神、文化方面的健康问题反应的陈述,这些问题是属于心理护理职责之内,是能用心理护理方法解决的”。,7,三、心理护理诊断,(二)心理护理诊断的意义 1心理护理诊断为心理护理目标的确立提供依据。 2心理护理诊断为心理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基础。 3心理护理诊断为护士确定心理护理实践范围。,8,三、心理护理诊断,(三)心理护理诊断的内容 我国采用的心理护理诊断标准是2000年北美护理诊断协会制订的155项护理诊断,其中约三分之二的护理诊断描述的是心理、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目前我国临床最常用的心理护理诊断是:焦虑、恐惧、自我形象紊乱、预感性悲哀、精神困扰、调节障碍、无效性否认、语言沟通障碍、照顾者角色障碍等。,9,三、心理护理诊断,(四)心理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心理护理诊断包括三个要素,即问题、症状和(或)体征、相关因素,简称PSE公式。,10,(四)心理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1三段式陈述 恐惧:呼吸加快、面色苍白 与身体健康受到 (P) (S) (E) 威胁有关。 焦虑:审视、警惕、坐立不安 与担心预后 (P) (S) (E) 不良有关。,三、心理护理诊断,11,三、心理护理诊断,(四)心理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2两段式陈述 常用PE陈述,潜在的和可能的护理诊断为两段式陈述型。例如: 照顾者角色困难 与照顾负担过重有关。 (P) (E) 睡眠型态紊乱 与睡眠环境和地点改变有关。 (P) (E),12,三、心理护理诊断,(四)心理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3一段式陈述 健康的护理诊断为一段式陈述型,采用P陈述: 家庭有应对能力增强的潜力。 (P),13,三、心理护理诊断,(五)心理护理诊断的排序 心理护理诊断分为首优问题、中优问题和次优问题。护士在提出心理护理诊断时,应按其轻、重、缓、急排序。,14,三、心理护理诊断,一般可将病人的心理护理诊断分为:1.首优问题:指威胁病人生命或病人认为重要、需要立即行动去解决的问题。2.中优问题:指虽然不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但给其精神上或躯体上带来极大的痛苦,会导致身体上的不健康或情绪上较大变化而严重影响其健康的问题。3.次优问题:指人们在应对发展或生活中的变化时所产生的问题,往往不是很急迫或者只需要较少的帮助就能解决,一般在护理工作安排中放在最后考虑。,15,16,第二节 一般病人的心理护理,17,一、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护理,(一)焦虑 1概念 焦虑是个体面临一种模糊的、非特异性威胁而又不知所措的不愉快体验。 2评估,(1)相关因素(2)临床表现,18,一、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护理,相关因素:1.认为自己的疾病严重;2.担心诊断与治疗方案不明确或护理措施不当;3.住院生活不适应导致人际关系紧张;4.因住院增加家庭经济负担;5.对亲人或工作的牵挂;6.担心失去健康、事业或家庭等临床表现:病人可表现为坐立不安、烦躁失眠、对未来莫名担忧,甚至对诊治和护理各个环节都存在担忧。,19,一、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护理,(一)焦虑 3心理护理 (1)主动关心 (2)提供信息 (3)放松训练 (4)休闲活动 (5)抗焦虑药,20,一、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护理,(二)恐惧 1概念 恐惧是病人面临某种具体而明确的威胁或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 2评估,(1)相关因素(2)临床表现,21,一、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护理,(二)恐惧相关因素:1.医院特殊的氛围,如抢救病人的紧张气氛;2.特殊的临床诊治手段和危险性检查;3.害怕手术;4.害怕预后不良或危及生命;5.消极暗示,如患同样疾病的病人病情加重或死亡等。临床表现:病人在生理上可表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肢体颤抖等;在心理上表现为精神极度紧张、惶惶不可终日、烦躁不安,常有恐怖、惧怕和逃避行为等。,22,一、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护理,(二)恐惧 3心理护理 (1)暗示与保证 (2)增强安全感 (3)给予信赖感 (4)辅以心理治疗,23,一、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护理,(三)抑郁 1概念 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特点的消极情绪状态,常与病人的可能丧失和实际丧失有关。 2评估,(1)相关因素(2)临床表现,24,一、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护理,(三)抑郁相关因素:1.病人对疾病没有心理准备;2.身患重病,对治疗丧失信心;3.久病不愈,身体上不堪折磨、经济上不堪重负;4.丧失健康、家庭、前途、经济收入等。临床表现:在生理上可表现食欲减退、失眠、头痛、易疲劳、体重下降等在心理上表现消极压抑、郁郁寡欢、孤僻少语、自卑自怜甚至绝望、轻生等。,25,一、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护理,(三)抑郁 3心理护理 (1)提供信息 (2)心理支持 (3)应对技巧 (4)家属配合 (5)抗抑郁药 (6)危机干预,26,(四)愤怒 1概念 愤怒指个体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受到挫折时产生的负性情绪反应,可有不满、厌恶、恼怒、大怒、暴怒等强度。 2评估,一、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护理,(1)相关因素(2)临床表现,27,一、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护理,(四)愤怒相关因素:1.疾病的影响,如病痛折磨、生活不能自理、疾病迁延不愈;2。医患、护患或家庭人际关系冲突;3.求医过程受阻,如交通不便、就医环境不良、医源性伤害;4.社会与家庭障碍,如家庭经济贫困、社会对疾病的偏见;5.事业受挫等临床表现:生理上可有血压、血糖升高,脉搏、呼吸加快等,心理表现为1.攻击性行为2.情绪波动,敌意仇恨,易激惹,行为失控;3.易焦躁烦恼,常迁怒他人,28,一、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护理,(四)愤怒 3心理护理 (1)体谅包容 (2)冷静处理 (3)引导宣泄 (4)注意观察,29,二、不同病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一)急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1急重症病人的心理反应 (1)焦虑、恐惧 (2)敏感、多疑 (3)悲观、抑郁 2急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1)抢救分秒必争 (2)做好心理疏导 (3)加强保护性措施,30,(二)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1慢性病病人的心理反应 (1)心境抑郁 (2)归因转移 (3)怀疑与不遵医行为 (4)病人角色强化,二、不同病症病人的心理护理,31,2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1)支持性心理护理 (2)帮助病人克服习惯化心理 (3)创设温馨和谐的疗养环境,二、不同病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二)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32,(三)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1手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和心理护理 (1)手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 焦虑与恐惧心理、依赖心理、自责心理等。,二、不同病症病人的心理护理,33,(三)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1手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和心理护理 (1)手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 (2)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 力求取得信任、提供相关信息、进行术前指导、指导病人自我调控、争取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等。,二、不同病症病人的心理护理,34,二、不同病症病人的心理护理,2手术后病人的心理反应和心理护理 (1)手术后病人的心理反应:术后伤口疼痛、情绪烦躁焦虑、担忧手术效果、器官缺失心理和阉割心理、角色行为强化等。 (2)手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 反馈手术信息、缓解术后疼痛、克服抑郁情绪、加强术后康复指导、克服缺陷心理。,35,二、不同病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四)传染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1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反应 (1)自卑心理 (2)回避心理 (3)孤独心理 2传染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1)解释指导 (2)疏导宣泄 (3)预防心理创伤,36,(五)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1疼痛病人的心理反应 急性危重病人主要表现为恐惧、紧张。 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抑郁和焦虑。,二、不同病症病人的心理护理,37,二、不同病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五)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2影响疼痛的因素 幼年时期体验 情绪状态 对处境的认知评价 注意力 人格特征 医源性疼痛,38,二、不同病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五)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3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1)解释与支持 (3)积极暗示 (2)转移注意力,39,(一)儿童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 1儿童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 (1)分离性焦虑 (2)恐惧 (3)皮肤饥饿 (4)行为异常,三、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40,三、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一)儿童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 2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1)满足患儿心理需要 (2)缓解患儿恐惧情绪 (3)心理护理年龄化 (4)重视与患儿父母的沟通,41,42,三、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二)青年期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 1青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1)疏导心理、宣泄情绪 (2)促进交往、丰富生活 (3)理解尊重、关怀指导 (4)自我护理、满足需要,43,三、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三)中年期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 1中年期病人的心理反应 (1)社会角色多、心理压力大 (2)更年期综合征 2中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1)为病人当好“参谋”和“顾问”: (2)体贴和关心更年期病人,44,三、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四)老年期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 1老年期病人的心理反应 (1)否认心理 (2)自尊心理 (3)自卑心理 (4)退化心理 (5)恐惧心理,45,三、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四)老年期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 2老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1)尊重体贴老人 (2)提供舒适、安全的疗养环境 (3)调节好病人的疗养生活 (4)指导老年人克服不良心理,46,四、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一)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1否认期 2愤怒期 3妥协期 4抑郁期 5接受期,47,四、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二)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1否认期 进行安慰,使病人面对现实,看到希望。 2愤怒期 宽容理解、疏导情绪、保护病人自尊。 3妥协期 尽可能满足病人需求,使其身心舒适。 4抑郁期 给予关怀和照顾,嘱咐亲人控制情绪。 5接受期 守候身旁,帮助整容,让家属陪伴左 右, 给予心理支持,使病人平静、安详、满足走向生 命的终点。,48,第三节 心身障碍病人的心理护理,49,心身疾病是指一组起病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导致以躯体症状为主的、具有器质性改变的疾病。所以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概述,50,心身疾病的特点哈雷德提出心身疾病具有以下特点1、发病因素与情绪障碍有关。2、大多与某种特殊的性格类型有关。 3.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4.同一患者可以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5.常常有相同的或类似的家族史。6.病程往往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第一节 概述,51,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的分类及危险因素,一、分类(1)呼吸系统的心身疾病:由心理社会因素作用于呼吸系统所致的心身疾病,例如: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神经性咳嗽、心因性呼吸困难等。(2)循环系统的心身疾病:由心理社会因素作用于循环系统所致的心身疾病,例如: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等。,52,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的分类及危险因素,一、分类(3)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消化性溃疡、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呕吐、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等。(4)内分泌系统的心身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低血糖等。,53,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的分类及危险因素,一、分类(5)免疫系统相关的心身疾病:感染、癌症。(6)皮肤疾病:神经性皮炎、斑秃、银屑病(牛皮癣)、多汗症、慢性荨麻疹、湿疹等。(7)泌尿生殖系统的心身疾病: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内膜出血、性功能障碍、频尿、功能性不孕症。,54,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的分类及危险因素,二、危险因素1、心理因素(1)情绪:一般认为心理因素是通过情绪活动产生对躯体内脏器官功能影响的,良好积极的情绪,不良消极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55,1、心理因素 情绪对血压的影响 长期的忧虑、恐惧、愤怒常导致血压的持续升高,对愤怒导致高血压的研究表明,在激怒的被试者中,那些必须压抑敌对反应而不允许发泄愤怒的人比允许发泄愤怒的人血压要高。有人通过催眠暗示的办法研究情绪对血压影响,发现经催眠暗示,被催眠者表现愉快时,血压可下降20mmHg(2.67Kpa)脉博每分钟减少8次;相反,在暗示愤怒时,血压可升高10mmHg(1.33kpa),脉博由65次/分增加到120次/分。,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的分类及危险因素,56,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的分类及危险因素,二、危险因素1、心理因素(2)性格:不同的性格类型对心身疾病的患病有着明显差异。 A型行为是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M.)和罗森曼(Roseman,R. H.)于20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他们发现许多冠心病人都表现出一些典型而共同的特点,如: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但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常有时间紧迫感等等。他们把这类人的行为表现特点称之为A型行为类型(TABP),而相对缺乏这类特点的行为称之为B型行为(TBBP)。A型性格被认为是一种冠心病的易患行为模式。冠心病人中有更多的人是属于A型性格,而且A型性格的冠心病人复发率高,愈后较差。,57,58,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的分类及危险因素,二、危险因素2、社会因素:是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角色和经济状况等。,59,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的分类及危险因素,2、社会因素 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或责任过重、工作压力过大,或应激性不良生活事件过重过多的人群中,患高血压病者多。如同样的黑人,凡世代居住非洲的,患高血压者甚少,而生活在美国北方大城市的,因其社会经济条件差,犯罪率高,暴力事件多,人口密度大,迁居率、离婚率高,所以患高血压者多;而在工作压力大的日本,高血压病是居民主要的死因之一。 现代城市居民因就学就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复杂,患高血压者明显高于农村。,60,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的分类及危险因素,二、危险因素3、生理因素:包括微生物感染、理化和药物损害、遗传、先天发育、器官功能状态、免疫和变态反应以及性别、年龄、血型等。 遗传因素表现为生理易感性,当个体被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刺激后,就可能引发某一器官病态反应。,61,1灵活性原则 2支持性原则 3自护性原则,二、心身障碍病人的心理护理原则,62,三、心身障碍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一)癌症 1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