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人应该了解的太原历史,太原地名来源 逛街时路牌林立,大家看熟看惯太原的路名、街名、巷名、建筑名,有没有人对太原各地命名的来源产生好奇呢?追根溯源,从名字中了解太原历史,现将太原地名由来的说法整理成一贴,向大家介绍太原的历史文化,先说众所周知的柳巷明朝皇基的开创者朱元璋,在北伐灭元的战争中,挥戈直指元军的军事要塞太原。驻扎太原的元军,凭借太原城高池深的地理优势,以逸待劳,垂死固守。明西征大将军常遇春,为了解守敌详情,遂亲自化装成樵夫,混进太原城卧底。不料,事不机密,常遇春的行迹被元军探子探得 。当他刚刚穿过太原城东门外的桥头街 ,混进朝曦门时,就被元军伏兵四面包抄。常大将军急迫之中,杀开一条血路,拐入城墙根下的一条小巷,钻进巷北的一个破旧小院。 这所残颓的小院里,只住着一位年愈花甲的孤寡老妇人柳氏。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残杀,儿子又被元军抓夫,一去不归。所以,她恨透了元朝统治者。她见这位樵夫被元兵追杀,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把常遇春藏进了后院的柴垛中。追兵闯入院中搜寻,柳氏装聋作哑,将他们哄走。 常大将军获救后,深谢老人救命之恩。临别时,他顺手摘下院中树上的一根柳枝,交给柳氏说:“老妈妈,这里不久要打仗了。为不使您老再遭战火,请把它插在街门上,明朝大军见到柳枝后,便会尽心保护。” 不过几日,明军果然攻入太原。柳氏眼见战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邻难逃战劫,遂走家串户,告诉众邻,各取柳枝插于门首。由于常遇春深清了城中敌情,安排了内应坐探,明军里应外合,迅速拿下太原城。攻入城中的明军士兵,按常大将军的命令,看到门上插有柳枝的院子,便格外小心保护,秋毫无犯。 战后,众街坊为了感谢柳氏,也为了纪念太原的光复,便把门首的柳枝,植入门前街畔。这些柳枝便生根、抽技、发芽、吐翠。插入街头巷尾的柳枝,随着时光的推移,长成了小柳树、大柳树、老柳树。从春到夏,从夏到秋,这条不起眼的小巷,绿柳成荫,枝条烟娜,凉爽惬意。于是,一个美丽的街名“柳巷”,来到了太原的大地上。调整大小 1.jpg (80 KB)现在的柳巷2009-4-24 17:12杏花岭杏花岭原先是明朝太原城内晋王王府的私家花园,载有大量杏树且地势较高,故得名杏花岭。日军占领太原后,砍伐所有杏树,开辟成空地作为操场练兵,解放后,利用原先操场修建成杏花岭体育场,现在已成为住宅区。所以杏花岭以杏花为名,却无杏花杏树。位于杏花岭区东缉虎营山西省政协院内的傅公祠。1.jpg (39 KB)2009-4-24 17:19杏花岭街上的一处老房子 1.jpg (83 KB)2009-4-24 17:19开化寺 开化寺的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宋绍圣年间(公元 10941096 年)重修,名汉封寺。元大德年间(公元 12971306 年)改称延寿寺。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 年)朱棡孙子朱美坚重修。寺院坐北向南,正面迎着现在的开化寺街。门前建一牌坊,上写“敕赐开化禅林”六字,所以叫“开化寺”。民国初年废除寺庙,改为市场,所以又叫开化市。狄村狄村 以姓氏而名。唐宰相狄仁杰故里。道光阳曲县志载,狄梁公故里碑,“在狄村官道西,康熙年知县戴梦熊立,道光六年邑人张廷铨重修”。碑北,原唐梁国公祠旁有一古槐,传为狄母手植。道光六年(1826 年)邑人张廷铨撰记立石,题曰“唐槐”。 1.jpg (141 KB)2009-4-24 17:48坞城路坞,小障,一说小城。据此,坞城最初当为一个有军事意义堡垒之设施,后住户增多,遂冠城名。该路是 1955 年在原土路的基础上拓建而成的。因直穿坞城村东,故市政府于 1958 年命名为坞城路。迎泽明万历太原府志里有当时的太原城平面图,太原两个南门分别名为迎泽,承恩(合称是承迎天子恩泽之意),大约就是现在的迎泽公园一带,南门是正门,是迎接皇帝的诏书,钦差之类的门。 太原的两座南城们迎泽、承恩之名来自于一首古老的民歌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相传是舜帝时代歌颂南风造福于运城盐池人民的民歌,大意是说世间万物都承迎南风的恩泽。于是,两座南门分别被命名为迎泽门和承恩门。 1.jpg (52 KB)迎泽门外市场(1936 年 11 月 28 日)2009-4-25 09:512.jpg (34 KB)迎泽门2009-4-25 09:513.jpg (57 KB)2009-4-25 09:51承恩门内繁华景象.gif (19 KB)承恩门内繁华景象2009-4-25 09:51义井 据清太原县志记载:元朝有个女孩叫武管婴,十七岁,至正年间躲避兵荒,她的父亲被抓了,她便去相救,愿意用自己代替父亲,等父亲释放后,女孩说:我有金子藏在井边。众士兵掘井果然得到金子,争相夺取,女孩便趁乱投井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义女,就把此井叫义女井,简称义井,后来成为了村名,街道名。另一说法,义井街因义井村而名。义井-据清太原县志记载,今义井村南有“三角城”又名“徒入城”,亦称“提胡城”,“春秋时为赵子拘禁罪犯之所”。传说在“徒入城”内有一眼八角琉璃井,象似玉色。古称玉井,后人因“玉”,“义”,两字尾音相同,呼名义井。 1.jpg (44 KB)2009-4-25 10:12黑土巷黑土巷清代称黑土港,是一条河道。东山洪水沿此河可以流至太原城东入护城河。后河水干涸形成道路,民国时东山煤炭运往市区即通行此道。清末、民国期间,形成村落名为黑土港。太原解放后,形成居民住宅区,改称黑土巷。 尖草坪此处原来是太原城北面的荒地,多生野草,据说叫菅草,即草菅人命的的那个菅草,由于是生僻字,人们误传成尖草,所以就管这一带为尖草坪,太钢 70 年前开发此地建设工厂,宿舍,渐渐繁荣起来。享堂街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第一代晋王朱棡去世,其子济熺继位。他的异母弟济熿为了争夺王位,与济炫等人互相勾结,罗织罪名,不断向朝廷诬陷“济熹之过”,历时 8 年。明成祖朱棣听信了他们的谎言,夺济熺爵位,改封济熿为晋王。济熿即位后,骄姿横暴,将晋王幽禁狱中,并毒杀其母谢妃。谢妃是明朝开国功臣永平侯谢成的女儿、济熺的生母。宣德二年(1427 年),汉王朱高煦叛乱平熄,明军截获了济熿与叛兵的来往信件,明宣宗方得知其在太原的一系列罪行,乃下诏免为庶人,关押至凤阳,其余所有帮凶悉论死。同时为济熺平反昭雪,恢复了他晋王爵位。 为了纪念冤死的母亲谢妃,济熺特意在太原城东北 1 公里处修建了这座享堂。古代把供奉祖宗木主或神灵偶像的地方称为享堂。附近有村名叫“新村凹”,后来也改称“享堂村”。黑龙潭黑龙潭得名于青龙王庙。 此处原先是一片低洼的潮湿之地,城西北的雨水、污水,大多退积于此。光绪十二年的水患,使这里变为水乡泽国。水患之后,积水无法退去,加之后来经年雨水的退积,这里便成为太原城中最大的积水湖。后来人们给这片积水湖取下了名字,南面的这一片叫做“西泽河”,北面的那一片叫做“黑龙池(后改黑龙摊)”,而将连通两片之水的狭窄河道,称之为“黄河套” 。1.jpg (91 KB)1919 年的黑龙潭2009-4-25 10:532.jpg (79 KB)1935 年的黑龙潭2009-4-25 10:533.jpg (89 KB)1949 年的黑龙潭2009-4-25 10:53调整大小 3.jpg (162 KB)现在的黑龙潭2009-4-25 10:534.jpg (104 KB)龙潭公园2009-4-25 10:53调整大小 调整大小 5.jpg (61 KB)2009-4-25 10:53大营盘大营盘是因为民国初年阎锡山修建兵营在此(旧址在今武警总队),故名大营盘。二营盘是日军占领太原期间修建的军营,后来阎锡山在此驻扎骑兵部队, 三营盘的原因同二营盘,只是按顺序称呼。上马街上马街南有皇庙,明朝王室和官员逢年过节都要来这里参拜,他们从下马街下了马,然后走皇庙西巷到皇庙,完了再走皇庙东巷从上马街上马离开,到了清朝时,废除了明朝的规矩,不走下马街,而从万寿宫巷直接进入皇庙,然后从上马街上马离开,所以就把上、下马街合并为上马街。小店小店原是太原古镇之一。处宋太原府南官道与平晋城西官道交叉处,因集市繁荣,商贾设店,故得名。皇后园皇后园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他是汉文帝母亲薄太后的驻跸处“即今皇后园村”。又一种说法是,王莽时期,刘秀败走南阳,王莽兵追至现皇后园村,刘秀求一姑娘相救,姑娘用鸡笼将他盖住,坐在上面用衣裙遮住鸡笼仍做针线活。追兵问时,姑娘故意支走,刘秀得救,感恩不尽,立誓说日后登基定封她为皇后。后刘秀果做了皇帝,派官员来接姑娘,姑娘已死。刘秀封她为皇后葬于此地,在坟前植树种花如同花园,故名。另一版本,相传东汉年间,大将军苏献趁光武帝刘秀出巡之际,率兵追杀,企图篡位。刘秀毫无提防,只身一人骑马逃到一个村落,后边追兵眼看将至。恰好这时,刘秀见一户院门前,有个姑娘坐在鸡笼上,一边做针线活儿,一边喂鸡。他急忙翻身下马,跪拜求救。姑娘见他是一位英俊小伙儿,且气度不凡,急中生智,遂将其藏入座下鸡笼内,并用罗裙罩住,然后把刘秀的马轰走。苏献率兵追到该村,不见刘秀,遂问姑娘:“是否见一年轻男子骑马而去?”姑娘答道:“适才正有一位男子飞奔而过。”说着又指了指正在奔跑的马匹,苏献拍马追去。刘秀终于躲过苏献的追杀。刘秀坐稳皇位后,不忘姑娘的救命之恩。他派遣官员到该村寻找姑娘,然而姑娘已经不幸病故。官员回禀后,刘秀立即下诏,修建花园一座,并追封姑娘为皇后。该村即改名为皇后村,又因村中有花园,后逐渐被叫成皇后园村。 1933 年,北同蒲铁路修筑时在该地设站,依地名取站名为皇后园站。赛马场此地原是道场沟,剪子湾,大东关等村的耕地,1937 年日军占领太原后,在此地养军马,在北面赛马娱乐,所以称赛马场。还有赛马场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想了解的可以看看新闻介绍菜园街 菜园村顾名思义,就是来源于菜园子。清代,此处有部分菜农种菜,称东菜园、西菜园。太原解放初期称菜园村。后居民增多,形成街巷。撤消村级建制。以菜园命名的有菜园街及派生街巷 7 条。 一人巷一人巷在柳巷和鼓楼街的交叉口的东侧,相传此街始建于晚清,非常狭窄,巷口有一株大槐树防碍交通,二人不通并行,俗称“一人巷”,也叫“宜人巷”。后来有个“文化人”,嫌名字太俗,民国二十三年上(1934)谐音雅化为“依仁巷”沿用至今。双龙巷 此巷因地势隆起,如伏双龙。曾有“双龙”地名之称。清末迁入河北居民,又称直隶庄。民国初年阎锡山的民政厅孟元文在此地建宅,称“升官巷”。后孟家连遭祸事,认为是屋后的“玉皇庙”作崇。故于民国十八年(1929)改名双龙巷,想用“双龙”镇伏邪气。以求家业兴旺。赵树理的故居就在双龙巷!1.jpg (127 KB)2009-4-25 11:482.jpg (137 KB)2009-4-25 11:483.jpg (129 KB)2009-4-25 11:484.jpg (124 KB)2009-4-25 11:48民国 18 年,双龙巷还叫升官巷。1.jpg (73 KB)2009-4-25 11:48但是民国 24 年就成了双龙巷了。2.jpg (33 KB)2009-4-25 11:48校尉营金朝大定(公元 11611189 年)年间,史纯以忠显校尉兼阳曲知县,做过好事,取得人们的纪念,因此有校尉营一名,校尉营另外是明代晋王府警卫队即校尉营房驻地,故名。有东校尉营,南校尉营,西校尉营,中校尉营。 1.jpg (10 KB)道光 24 年校尉营附近2009-4-25 13:522.jpg (43 KB)民国 18 年校尉营2009-4-25 13:523.jpg (14 KB)民国 24 年校尉营2009-4-25 13:52康宁巷1912 年,有位姓康的医生住此,挂牌行医,因医术较高求治者多数康复,深得居民信任,他们认为与康医生为邻,可以永保福寿康宁,所以取名康宁巷。(附近还有个福寿巷坡子街坡子街地处明建城隍庙和三桥街之间。据传,形成年代在隋唐或更早时期。现在的 26 号院一带,北高南低,自然形成土坡,当地称坡子上。形成的确凿年代,已无法知晓,但是,城民父老相传,这里早在隋唐之际,或是更早一些的时期便已形成集镇,是古唐明镇通往三交古城的必由之路。宋太平兴国年间,太原城创建之后,这里又成为太原城北门怀德门外的城关街巷。直至明初扩建太原城时,其街才并入城中,成为城里的一条街巷。据老辈的太原人讲,早在坡子街形成之前,今坡子街一带是一个东北高西南低的黄土坡。后来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家,以为此处地形风水颇佳,遂购得此坡,辟建为祖坟,并在坟地安放两只石头雕凿的石狮子为守坟兽。这样,这片土坡便得到一个名字叫做“石狮子坡”。因石狮子坡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之侧,年久日积,坡下渐渐迁来一些酒肆店铺,接待来往路人和行商,遂成一片热闹之所,渐成一道街巷,并将被名引作街名,得名“石狮坡街”,习呼“坡子上”。石狮坡街和坡子上的名谓,也不知叫了多少年,反正隋唐宋金元明,历经数朝数代,一直流传了千百年。及至明王朝覆灭,清王朝建立,清军攻占太原之后以为石狮坡街名不吉祥,坡子上习称又不雅,选改其名为平顺街。但是,新取的平顺街,既与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习惯称呼,格格不久,又脱离了早年自然地理风貌的依托。所以,新街名终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只能存在于书面文字记载和地方志中。民国初年,坡子上做为街名,被搬上反映街巷细貌的“山西省城详图”。民国中叶出版的太原指南一书,正式使用坡子街的名称,而后沿用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讲,时间是最有力量的。随着光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当年荒凉的石狮子坡,早已被淹没,不为世人所知。而在太原城的发展史上,这条由石狮子坡发展到坡子街的普普通通的小街,则成为古城巨变的一个最好见证。营坊街 前营坊街清初,在今营坊街一带修建营房,驻屯护城兵,称北营坊。形成街巷后称北营坊后街。民国年在北营坊后街北端折向西处新辟后营坊街,北营坊后街易名前营坊街,并派生有后营头条、二条、三条,前营头条、二条、三条、四条。今以营坊而名的街巷有前营坊街、后营坊街及派生街巷 7 条。清朝初年,在此街北端东侧建立营房,驻兵护城,后来逐渐修建民房,形成街道,就改营房为营坊。民国,在现在后营坊街位置有新的营房,所以为了区别,得名前营坊街。1.jpg (28 KB)前营坊街上不时有穿梭的人流2009-4-25 14:072.jpg (36 KB)后营坊街上的老宅2009-4-25 14:07三桥街由于年代久远,它的名称来历含义,民间有多种神话般的传说:唐代晋王李克用有一次路过此处,在井边歇脚(井,即八宝琉璃井,在上三桥 54 号院,人称“井儿院”),见井内有三座金桥;还有人阴天在井边向空中望去,见空中有三座金桥;清武进士杨林(后官至总兵),醉后归家不及醉卧于家门口(在今下三桥 46 号院,人称旗杆院,杨林作总兵时旗杆石还在)梦中见井里有三座金桥;后小河的一涌泉,流入饮马河,河上有三座桥,今七一礼堂处原有一桥(酒仙桥),人民市场后侧为第二桥,三桥街三府巷口是第三桥;三桥地势低洼,有一小河从街心流过,河上有三座草桥。这些神话传说,都围绕“井”,“河”字,据当地老人介绍,此井汉代就有,用琉璃瓦砌筑,后来因水质苦涩不堪饮用,因而封存,现为居民煤池。另据年已八十岁的杨林甫老人介绍:三桥地区地势低洼,素有“大东关的门限子,三桥街的门楼子”,即大东关比三桥街地势高。所以到处积水成河,人们往来,有的以草垫起,或以石垒起,也有砖石砌成,因而到处是桥。三桥可能是此处有三座较高的桥。传说版本相传,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动摇了李唐王朝的根基后,突厥沙陀部族首领李克用率大兵南下进军晋阳。七月的酷暑,鞍马的劳顿,沙陀将士们饥渴难耐,行军速度锐减。就在这时,探马前来禀报:“留后将军,前面便是古镇唐明,距北都晋阳约三四十里之遥。”克用闻报暗忖:数日行军,人不卸甲,马不停蹄,士卒劳疲。莫若在此下寨安营,养精蓄锐,也好一举拿下晋阳。于是命三军埋火造饭,扎下营盘。俗话说的好:饥好忍,渴难耐。此时的李克用与众兵卒一样,嗓子眼像着了火。他立命卫士速打一桶水来解渴。不一会儿,那个卫士飞也似地跑来报告,附近只有一眼井,而这眼井水深莫测,连连下了几只桶,都是有去无回,弄不到一滴水。克用闻报便向井台奔去。说来也怪,李克用跑到井台口后,便见井水突然翻腾上涌,直冲井口流溢如泉,而且,水中隐隐约约飘荡着三座金桥。克用和围观兵士无不惊奇。这时,从水中传出一个老态龙钟的声音:“克用,此去晋阳不可妄杀无辜,维系唐祚,自有王爵。”此后二日,沙陀兵卒果然顺利得晋阳,未几,唐主又下诏,封李克用为晋王。 井中所嘱应验之后,李克用对此井奉若圣明,立即使人在井台砌筑琉璃井口,形制八角,取名“琉璃八角井”,并把井所在的那条街定名“三桥街”。据说,此井就是后来下三桥街三府巷的那口琉璃八角井。这个听起来近乎怪诞的传说,一直流传了下来,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故事的产生就是李克用或其幕僚为他们政治上的需要,而编造的神话。但是,从这个传说中,似乎可以窥出,三桥街的产生有着久远的历史,似应和唐明镇同一历史时期问世。如果确是这样,这可以算做太原城最古老的街巷了。三桥街,从它问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大学实验室管理办法
- 封闭小区垃圾房管理办法
- 重庆电梯使用管理办法
- 包头市吸收存款管理办法
- 郴州物业服务管理办法
- 集合资金信托管理办法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物理高二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着装配置管理办法
- 平桥区教师管理办法公告
- 2025年浙江省嘉兴市桐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实验室培育钻石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领英大制造行业人才全球化报告-马来西亚篇
- 专题:阅读理解 30篇 中考英语高分提升之新题速递第二辑【含答案+解析】
- 企业面试题目和答案大全
- 抖音房产直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近视眼治疗仪市场竞争力剖析及企业经营形势分析报告
- 2025年高考化学试卷(广东卷)(空白卷)
- 2025年北京市高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日本所有番号分类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课件
-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