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_第1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_第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_第3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_第4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目录 第一组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吴然)- 42 金色的草地 (普里什文)-143 爬天都峰 (黄亦波)-214* 槐乡的孩子 (尹黎)-28 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30第二组5 灰雀-396 小摄影师 (列波利索夫)-467 奇怪的大石头 (李晓明)-558* 我不能失信 (牟文正)-65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70第三组9 古诗两首-76夜书所见 (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10 风筝 (贾平凹)-8511 秋天的雨 (陶金鸿)-9612* 听听,秋的声音 (毕 国瑛)-105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110第四组13 花钟-119214 蜜蜂 (法布尔)-12715 玩出了名堂 (朱长超)-13216* 找骆驼-137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140第五组17 孔子拜师 (孟令永)-14718 盘古开天地-15119 赵州桥-156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滕明道)-163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165第六组21 古诗两首-172望天门山 (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22 富饶的西沙群岛-17723 美丽的小兴安岭-18324* 香港,璀璨的明珠-189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风景优美的地方-192第七组25 矛和盾的集合 (黄水清)-19826 科利亚的木匣 (左琴科)-20427 陶罐和铁罐 (黄瑞云)-20828* 狮子和鹿-2143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219第八组29 掌声 (董保纲)-22430 一次成功的实验-23031 给予树-23632* 好汉查理-241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夸夸我的同学-243选读课文1 不懂就要问2 做风车的故事3 五花山 (薛卫民)4 六个矮儿子 (沈百英)5 神笔马良 (洪汛涛)6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金逸铭)7 喜爱音乐的白鲸8 信箱生字表 1生字表 2带*是略读课文41、我们的民族小学单位:威戎教委梁马小学 编者:张引弟 教学目标1认识“ 坝、傣”等 5 个生字。会写 “坪、 坝” 等 12 个字。能正确读写“ 坪坝、穿戴、打扮”等 19 个 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 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 CD 碟片。3词语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演讲1、学生根据规定内容进行演讲2、点评二、导入明标(一)导入一、举行“ 民族风情”展示会51师谈话导入。轻声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 风 俗。下面我 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 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 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教师补充资料。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 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傣族泼水节) (景颇族) (阿昌族)(德昂族) (傣族)傣族:傣族(Thai Nationality),也称 “傣泰民族”或“泰老民族” ,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傣泰民族源于中国的 云贵高原,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 中南半岛及 南亚次大陆迁徙,分布在泰国、老 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总人口约 6600 万,中国境内约 126 万。6傣泰民族在中国史籍中,先后被称为“哀牢”、“掸”、“乌蛮” 、“白蛮” 、“白衣” 、“金齿”、“黑 齿”、“ 白夷” 、“僰夷 ”、“摆夷”等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的推动下,国际 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泰民族统称为“ 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泰民族分别命名,在泰国、 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称为“泰族(Thai)” ,在老挝被称为“佬族(Lao)”,在缅甸被称为“ 掸族(Shan)” ,在印度被称为“ 阿萨姆族 (Assam)”,在中国被称为“ 傣族(Dai )”。傣泰民族 虽有不同他称,但均自称 “Tai”或“Dai”或两者之 间的发音。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语言分 暹罗、 兰纳、大泰 三大方言及若干个次方言,各方言都有共同的语法结构, 临近的方言之间发音差距很小,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但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文字有暹罗体、 澜沧体、 兰纳体、端体、绷体、哪体、阿洪体等七种字体,均由印度 婆罗米字母演变而来,都是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 换行,只在形体结构上有所差异。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 山头” 、又分别称为“大山” 、“小山”、 “茶山” 、“浪速”,自称 “景颇”、 “载瓦”、“喇期 ”、“浪峨”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缅甸有克钦邦,克钦族即中国景颇族。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德昂族(Deang Nationality),也称为“崩龙族”,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德昂族主要居住中华人民共和国与 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区,中国一侧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 等地, 缅甸一侧在掸邦、克 钦邦等地,与傣族、景 颇族、佤族等民族杂错而居。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通过跨于课内外的“ 少数民族 风情展示会” ,引 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他们既可以获得课文学习的经验背景、知识,又 锻炼了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时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风情、景观又会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 】(二)出示学习目标1举行“ 民族风情”展示会,锻炼我们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2自学生字词,试读课文。3我会写生字新词。三、自学质疑 合作探究7(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揭示课题。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向大家介 绍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2 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 蝴蝶泉边、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配乐,可以引领学生进 入情境。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顺势切入,初读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趣味识字。(1)教师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第 1 自然段:坪坝(b ) 绒 球花 傣(di)族 景颇(p)族阿昌(chng)族 德昂(ng)族 绚丽多彩第 3 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o)山狸第 4 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ng) (2)指名读,正音。(3)开火车练读。(4)做游戏巩固字词。3学生试读课文。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 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8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1)着重分析指导“ 戴、蝴、蝶、雀、舞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要注意右边的构成。“雀”:“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2)学生写字。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五、作业完成导学案基础达标 1、2、3、4、5 题和设问导读 1 题。基础达标1.认真读拼音,你一定能把词语写正确、写美 观。Png b h di chun di ( ) ( ) ( ) zho hu tng zhng kng qu w( ) ( ) ( ) 2下面这几个字和它的“词语伙伴”走散了,请你帮它们找一找,填一填。平 坪 苹( )坝( )等( ) 果 带 戴 代( )表 ( )领 爱( )湖 护 蝴 ( )蝶 二( )( )水93补充词语。( )的国旗 ( )的服装 ( )的小鸟 ( )的铜钟 ( )的老师 ( )的枝干( )的粉墙 ( )地听着4.补充句子。同学们从( ),从( ),从( ),捡出了许多果皮纸屑,公园里很快变得干净了。在家里,王玉为妈妈( ),为爸爸( ),为奶奶( ),大家都夸她是孝敬长辈的好孩子。5.用“ ”给带点字选正确读 音粗壮的枝干(n n)在墙上摇晃(hun hun) 打招呼(hu h)赶来看热闹(no no) 好奇(ho ho) 问好(ho ho)设问导读1.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很清楚,按上学路上, ; , ;文末点题,这样的顺序写的。六、小结反思:同学们,三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我 们过得开心吗?为什么?板书设计: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1.我们的民族小学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各民族间团结友爱好朋友10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单位:威戎教委梁马小学 编者:张引弟一、课前三分钟演讲1、学生按照规定内容进行演讲。2、点评二、导入明标(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 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进行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们要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加深感悟。2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我要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积累语言。三、自学质疑 合作探究(一)、分段读议,加深感悟第 1 自然段:出示自学指导一1请各自轻声读第 1 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点评后再指名练习。4配乐朗读这一段。第 2.3 自然段:出示自学指导二111师引入。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 第 2.3 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2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3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 搅。 】4想象描述。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画面?学生想象描述,并朗读有关句子。学习第 4 自然段:出示自学指导三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2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 的学生!参观结束了, 让 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营造与课文内容相适合的情境,回应导入时“假想参 观”,既引导学生自然抒发对民族小学、对美好的学习生活的赞美,又首尾 衔接,自然作结,使教学过程圆合无缝。】抒情齐读这一自然段。四、训练延伸(一)、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自由选择段落感情朗读。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二)、抄写句子,加强积累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125 作业完成导学案设问导读和巩固练习。 2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体会到了民族小学的学生课上 ,课下 的情景。3.细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我知道作者是怀着( )和( )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我从 等句子体会出作者这种感情的。(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情感呢?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作者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是 我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情感,你能跟我比一比吗?(3)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小动物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作者写小动物的原因是 (4)课文的结尾为什么要写“铜钟” 和“凤尾竹的影子”?课文的结尾写“ 铜钟” 和“凤尾竹的影子”是为了 三、巩固练习。 (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 )了,鸟儿不( )了,蝴蝶( )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 摔跤 做游戏 招引来许多小鸟 连松鼠 山狸也赶来看热闹。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3.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指得是哪些朋友?写下来 4.安静的反义词是 135.“招”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A 举手上下挥动叫人来;B 引来(不好的事);C 惹。 课文中“招”应选 中解释;在“街对面有个人在向你招手。”中应选 种解释。6.我想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下面,再仿照着写一写。这时侯,窗外十分安静 上课的时候,教室里特别安静 7.想想说说,这所民族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和小伙伴说说。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 8.读读比比,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课间活动真热闹!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学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说说理由: 。六、小结反思142 金色的草地单位:威戎教委梁马小学 编者:张引弟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 “耍、装 ”等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 14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 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 对草地的喜爱。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种子是的情形,能够理解草地变颜色的原因。2通过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 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生字词语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演讲1、学生按照规定内容进行演讲。2、点评二、导入明标(一)、激趣导入15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2你见过“ 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要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我要认真读课文,去感受小主人公在踩地上玩耍的快乐,体会小主人公 对草地的喜爱之情。三、自学质疑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亲自在那金色的草地上走一走吗?,那可不能两手空空呀!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 难读的字、句就返回过去多读几遍。(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合作学习,你指我认,互读互查生字掌握情况。2、生字宝宝都藏到这些词语中去了, 还认识他们吗?赶紧先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词语,领读,学生认读,开火车读)玩耍 一本正经 谢廖沙 绒毛 假装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3、师讲解两个多音字:朝 假 zho(朝阳 ) ji(假山)朝 假cho(朝前) ji(放假)(二)、初读感悟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出示自学指导一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名回答)第一自然段:草地上的蒲公英非常多。16第二自然段:“ 我” 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第三自然段:“ 我” 通过认 真观察, 发现草地在一天中变化的原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表达了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2. 自学指导二,全文可分几个段,每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大组长分配任务,要求:四号 组员先发言,二号三号 补充,一号总结。)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 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第二段(第 3 自然段):“我”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草地在一天中变化的原因。第三段(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表达了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三)、写字指导过渡语:聪明的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生字朋友,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1、出示“ 耍、劲”2、在书写时,你有什么地方要特别提醒大家吗?教师随机范写,学生 书空如:(1)自编儿歌:“ 而” 下加 “女”耍耍耍, “扰”添一笔拢拢拢。(2)熟字加一部分:取+走= 趣(3)区分形近字:钓-钩 要-耍 拢- 扰 辫-辩3 教师着重点拨:耍:上面是“ 而” ,而不是“西” 。绒:右边不是“ 戒” 。钓:不要与钩混淆。4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 师巡视,注意 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四、拓展延伸谁了解蒲公英?结合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17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在江南被叫作华花郎。菊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是 药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的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黑褐色,粗壮。叶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 4-20 厘米,宽 1-5 厘米,先端钝或急尖, 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 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 缘或具齿,每侧裂片 3-5 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通常具 齿 ,平展或倒向,裂片间常夹生小齿,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 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花葶 1 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高 10-25 厘米,上部紫 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 头状花序直径约 30-40 毫米;总苞钟状,长 12-14 毫米,淡绿色; 总苞片 2-3 层,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 8-10 毫米, 宽 1-2 毫米, 边缘宽膜质,基部淡 绿色,上部紫红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状突起;内层总苞片线状披 针形,长 10-16 毫米,宽 2-3 毫米,先端紫红色,具小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舌片长约 8 毫米,宽约 1.5 毫米,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花药和柱头暗绿色。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 长约 4-5 毫米,宽约 1-1.5 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 1 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 6-10 毫米, 纤细;冠毛白色,长约 6 毫米。花期 4-9 月,果期 5-10 月。蒲公英的功效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 疮肿毒,乳痈,瘰疬,牙痛,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 热黄疸, 热淋涩痛。(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五、作业完成导学案一、基础达标里的 1、2、3 题(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小小书法家18Wn shu ji zhung sh jn rng mo( ) ( ) ( ) ( )2.读一读,选一选。(1)它和我们一起睡觉(ju jio) ,和我 们一起起床。 (2)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cho zho )我脸上吹。 (3)当蒲公英盛(shng chng ) 的时候, 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4)沿着这条路一直朝(cho zho)东走,就可以到我们家了。(5)早晨,我迎着朝(cho zho )阳去上学。(6)暑假(ji ji )里,我去登泰山。(7) 假(ji ji)如你一直努力,一定能成功。3.火眼金睛钓 钩(1)鱼( ) ( )鱼要 耍(2)( )求 玩( )瓣 辫( 3)花( ) ( )子龙 拢(4)合( ) 小( )六、小结反思同学们,这节课学完之后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19第二课时单位:威戎教委梁马小学 编者:张引弟一、课前三分钟演讲1、学生按要求进行演讲2、点评二、导入明标(一)复习导入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的草地】,自然 过渡,这道题有很多种填法,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要学习课文,知道草地变色的原因,感受在草地上玩耍的快 乐。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自学质疑 合作探究1. 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完成导学案设问导读(1).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蒲公英和草地的有趣?和同学议一议。(2).你觉得我和弟弟玩蒲公英花有趣吗?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演一演。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出示自学指导二: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 有了一个什么新 发现呢?(1) 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2) 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3) 这个发现令“我” 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20(4) 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5) 为什么“我们” 不再揪它了?因为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6) 从“我” 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四、拓展延伸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五、练习完成导学案一、基础达标 7、8、9 题7.据课文填空。多么( )的草地,多么( )的蒲公英!我发现了它的秘密:它的花像( ),可以( )和( )。早晨,花朵( ),它是( )色的,草地也是( )色的; 中午,花朵( ),它是( )色的,草地也是( )色的;傍晚,花朵又( ),它是( )色的,草地就变成( )色的。8.锦上添花 ( )的绒毛 ( )的蒲公英 ( )的花瓣 ( )的草地( )的草地 ( )的草地9.猜一猜,里应该填上哪个词话。 引起人的注意,使人的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聚拢,收拢。 ( )为了掩饰 真相故意做出某种姿 态或动作。 ( )六、小结反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过得开心吗, 为什么?板书设计:2、金色的草地揪 发现 不揪 喜爱早晨 中午 傍晚绿 色 金色 绿色合 张 合蒲公英会合拢21课后反思:3 爬天都峰单位:威戎教委梁马小学 编者:张引弟教学目标:1、认识 18 个字,学会其中的 15 个。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 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 “我”和老 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 战胜困难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 “我”和老 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 战胜困难的。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准备:插图、小黑板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演讲1、学生根据规定内容进行演讲。2、点评。二、导入明标22(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1 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天都峰鲫鱼背)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 莲花峰, 东连 钵盂峰,与 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 山主峰,为 36 大峰之一,海拔 1810 米。古称 “群仙所都” ,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 “天都峰”。峰顶平如掌,有“ 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 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 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 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 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会认本课的 6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我会正确读写“ 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 力、 终 于、 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2.我能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三、自学质疑 合作探究(一)、自由读课文,合作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教师指导个别生字的 书写。(大组长分配任务。要求:四号组员先发言, 2 号 3 号补充,大 组长总结。)3、展示学习情况:读词语(组内派组员认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笔阧 石级 发颤 奋力 攀着 仰起脸 鲫鱼 纪念 鼓舞 居然 笑呵呵 小辫子 汲取力量(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31、以二人小组为单位分节接读课文, 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2、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大组长分配任务。要求:四号 组员先发言, 2 号 3 号补充,大组长总结。)3、展示点播(1)、大组长代表发言,展示讨论结果。(2)、教师随机点播,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板书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峰- 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 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 ,跟山有关。辫- 辩、辨:左右均相同,关键是分析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 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 “纟” 。3 书写指导。(1)、教师示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2)、学生二人小组观察生字,分析字形, 进行试 写。(对了夸夸他,错了帮帮他)四、拓展延伸查字典比赛:“ 石级” 、“抬头 望” 、“攀着”、 “发颤”五、作业(一)、导学案基础达标里的 1、2、3、4 题。24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陡峭( ) 铁链( ) 鲫鱼( )发颤( ) 攀登( ) 笑呵呵( )2.看拼音,写词语。fng dng yng q bin zi j rn yng tu fn l ( ) ( ) ( ) ( ) ( ) ( )3.一字多音xing( ) du( )相 都 xing( ) d( )4.我能辨决( ) 峰( ) 陡( ) 优( ) 顶( )诀( ) 蜂( ) 徒( ) 忧( ) 项( )(二)、完成导学案设问导读第一题。1.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 ),路上遇到了一位老爷爷,我们互相( ),克服了( ). 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六、小结反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只是储备竹篮里又捡到了哪些宝贝呢?25第二课时单位:威戎教委梁马小学 编者:张引弟一、课前三分钟演讲1、学生根据指定内容进行演讲。2、点评二、导入明标(一)、紧扣课文题目,承前启后, 导入新课1、提名朗读课文,听写生字。2、作者写“ 爬天都峰”, 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 字呢?二人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 爬”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非礼,艰难 。(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 和老 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2、我要通过这篇课文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 奋发向上的品格。三、自学质疑 合作探究(一)、出示自学指导一,学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a、谁爬天都峰?b、天都峰是什么样?(观图)小作者对天都峰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1、根据自学指导一大声读文, 认真思考。2、二人小组讨论交流。(对了夸夸他, 错了帮帮他)3、展示讨论结果,教师随机点拨。a、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26b、(1)高;(2)陡;(3)小作者对自己表示怀疑。(二)、学习课文第 3-7 自然段a、小作者是怎样爬天都峰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出示句子: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奋力)向峰顶爬去。b、结果怎样,你是从哪知道的?出示句子: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 顶。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三)、小组分角色读八-九自然段,出示自学指导三a、讨论“汲取” 是什么意思? “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 力量的?b、你从“ 爸爸”所说的话里懂得了什么道理?1、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2、教师点评:“汲取”的意思是吸取。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 都能克服。四、拓展延伸思考:假如没有老爷爷的出现,“我”能不能爬上天都峰?谈谈你的看法。五、练习填导学案设问导读 2、3 题和巩固练习题。(一)、设问导读。2.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3.文章写了“我 ”和老爷爷的 次对话,用 “”画出来,细细品味,我们来讨论一下: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二)、巩固练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 级边上的铁链似( )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27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 小朋友 你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 )苍苍的老爷爷,年 纪比我爷爷还大哩!1.第一段话写了天都峰什么特点?2.为带点字注音。3.为第二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用“ ”画出描写天都峰高的句子。5. 用“ ”画出描写天都峰陡的句子。6. 课文描写天都峰的“ 高”和“陡”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a.突出爬天都峰的困 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和力量。b.爬天都峰真难,让人望而生畏。c.很少有人能爬上去。7.对“我爬得上去 吗?” 理解准确的是( )A.我能爬上去。B.我不能爬上去。C.我没有信心爬上去。六、小结反思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板书设计:又高又陡一会儿.一会儿. 相互鼓励3 爬天都峰 奋力向上 手脚并用 终于 战胜困难相互道谢28课后反思:4* 槐乡的孩子单位:威戎教委梁马小学 编者:张引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 劳动的欢快。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 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 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学生根据指定内容进行演讲。二、导入明标(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 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熟读自己喜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