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头人”游戏的启发一、课前絮语:你知道什么是“心理活动”吗?什么叫“心理活动”?举个例子。假如你班级里有个平时学习不怎样的同学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你知道了,心想:“他平时文章写得那么差,居然能在报上发表文章?会不会是从哪儿抄来的!”可另外同学却想:“真是好样的,第一个敢于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人。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和才气。 ”读这两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心理活动,是人们针对某件事物所产生的想法;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就可以了解人们的内心世界。上文中的第一位同学有点妒忌和猜疑的心理,而第二位同学呢?则具有羡慕和钦佩的心理。“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一种“活动状态”呢?我认为有这两种:一是“入神” 。对眼前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很专注很在意,于是“心理”开始活动了;二是“走神”?对眼前的事物不在意、无所谓,一心一意地想自己心里的事情,也就是“开小差”了。怎样是“入神”?考试结束,老师报分数是最“扣人心弦”的。如果你听到自己得“100”分时,你肯定高兴地想:“哈!棒极了!可是班级第一呢!”一系列的感叹号全象鼓锤一样敲得你心儿激荡;而假如你听到自己得“59”分时,心里突地一沉:“完了,倒霉!怎么办?父母知道后会怎么说?”一系列的问号会像钩子一样钩得你心儿四分五裂。真的,谁能对自己的成绩不在意呢?这就叫“入神”。 “入神” ,可是极好的心理活动状态。入神了,看,就能看得特别清楚;听,也能听得特别明白;闻,就能闻得绝对准确;摸,也能摸得清清楚楚。“走神” ,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举个例子:语文老师开始讲课了,讲的内容并不是你很爱听的。偏偏刚才体育课上的一场足球踢得你一肚子气。体育老师裁判不公,让你们冤枉当了失败者。你忿忿地想着,根本没用心看语文老师狠狠注视你的眼神。临了,她请你起立回答提问,你不知所措地乱说一起,引起全班哄堂大笑,你才大梦初醒! “走神” ,就是思维游离了现实,对不在眼前的事物却十分关心。这个“心理活动”也有它存在的道理。比如,你小时侯生病发烧,妈妈带你到医院看医生,需要打针!你害怕极了,扭着屁股想逃走。妈妈说:“乖孩子!打完针,我们去吃肯得基 。”其实,这吃“肯得基”与“打针”有何相干?妈妈的话就是让你离开害怕,走进你最喜欢的“肯得基”的心理活动中去,这样,就把打针的现实给抵消啦!是的,人们在很多时候是会“三心二意”的。譬如,如果你在文章里写进人物“走神”的“心理活动” ,或者“入神”的心理过程,都能让读者了解人物丰富多彩的心理过程,使文章中的文物变得更活泼、更真实也更可爱。写“心理活动”难不难?我的回答是, “不难,一点也不难” 。 “心理”是“活动”?是又“活”又“动”才跑到作文里来的。所以,当你在看任何景物、听一切声音、闻各种气味、品尝美味佳肴、触摸动物植物等的时候,要养成让心理“活动”起来的习惯,也就是要用脑袋跟着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不停地“自说自话” 。说一些没有声音的“心里话” ,当你再把这些“心里话”记在日记里,写在作文里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时我想” 、 “我心里想道” 、 “我觉得” 、 “我以为”等等的语言,于是, “心理活动”就自然地从脑子的某个角落里流到你的文章里来啦!哦,原来是这样!以前不会写心理活动,是自己没有认识也没有注意到什么是心理活动,以至于让心理活动溜没了。现在明白了,要用心搜集心理 ,到时候就能写出心理了”你现在大概会这么想吧?如果你把这么这些写下来,也就成了你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了!理解了吗?二、今天的游戏“木头人”游戏的启发是什么?上课了,我取出小木偶“匹诺曹” ,摆在讲台上。他穿着一身红衣服,一张怪脸,直冲着大家乐!我晃动着这个可爱的小东西,对同学说:“匹诺曹在对你们笑呢,你们也应该回一个笑容啊。 ”一听这话,大家就冲着“匹诺曹”笑起来。 “匹诺曹会不会生气呢?”我出神地看着匹诺曹 ,自言自语。 “不可能的,章老师。他不是活人,是木头人。 ” 张伊洲回答我。 “是啊, 匹诺曹可没有永不止息的心理活动,怎么会又哭又笑呢?”我接过张伊洲的话头, “很可惜的是,我们有些同学很不重视这种无比宝贵的“能力资源” ,看到了,也听到了,就是没好好想。直到写作文,老师要求写上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时候,他才搔着后脑勺没辙了,心理活动都被撂到“撒哈拉大沙漠”里去了,文章也就没有喜怒哀乐了。既然如此,那我就索性请他们“退化”到“木头人”一族去体验体验!”当我说完上面一段话的时候,同学们高兴了:“一定是又要做游戏了。 ” 我请王潮同学到讲台前,对他说:“请你面对大家,做个不许笑、不许哭、不能动的木头人!无论同学怎样逗你,你得憋住!”王潮对我点点头。我又转过来对大家说:“尽量逗王潮同学笑,当然只能用嘴巴说话和动作演示,行为语言要文明。时间,2 分钟!” “10、9.81 开始!”王潮的脸立即像冰冻住了似的。眼睛直视前方,嘴巴抿得紧紧的,头微微向上仰起,两手交叉抱在胸前,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一个站在王潮右前侧的同学对着他手舞足蹈,另一个在左前侧的同学好像在给他“挠痒痒” ,嘴里还不住说着“笑!笑一个!”王潮倒是沉得住气!嘴巴稍稍颤动了一下,坚持住,把笑容又收回去了。啊哟,两个同学使尽十八般武艺,唱、跳、说、笑、演齐上,王潮硬是纹丝不动! 2 分钟到!逗笑的同学摇着头回到座位。王潮得胜。请上来的第二位同学是郁弘毅,他可是个有事没事都爱挂着笑容的男孩。他刚站在台前,另两个男孩就猴似地蹿上来,站在他了的两边。游戏依然是在倒计时中开始。那两个同学似乎“预谋”好了,冷不丁对郁弘毅做起了鬼脸游戏:扮“猪八戒”的背着个“丑媳妇” ,丑媳妇把红领巾当做头巾扎在头上,身体扭呀扭的,还没有开口说话,郁弘毅就吃吃地笑开了,还笑得浑身颤抖!现在该让他俩说说他们自己的“心理活动”了。王潮说:“他俩逗我的时候,我想,我不能笑!我尽量想些别的倒霉事,比如考试没有考好,妈是怎么责问我的,爸爸怎样虎个脸打我屁股。想到这些,我就笑不出来了。 ” 郁弘毅说:“我一看潘晨演的 丑媳妇 ,就想起赵本山演的老太太实在是弊不住了”说这话的时候,他还在笑!这种做木头人的游戏,谁还不想玩玩呢?于是,在我的命令下,全班同桌都相互做起“木头人”游戏来。一人在做“木头人”时,另一人就“逗”他笑。 “木头人”憋不住,笑了,就是输。然后互换,各做三次,每次时间 1 分钟。 “游戏的要求就是既要观察对方表情的变化,更要注意自己的心理活动。等会儿,要把心理活动写到文章里去的!”我大声地强调。教室里立即热闹开了。大家玩得很开心。做“木头人”的和“逗木头人”的,都怪腔怪调,装模作样,非常有意思。从他们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心理活动丰富着呢。到底写得如何?可要看文章了。三、用什么题目好看着大家的高兴劲,我的心理也欢乐地活动起来:“何不请他们到黑板上写一句心理话呢?”我把这想法说了出来。很快地,大家便在黑板前川流不息起来。请看黑板上写的: “想让我笑起来,没门!” “哈!,我再也憋不住了!” “木头人活起来了!” “做木头人游戏,真快乐!” “做个板脸“木头人”不易!当然,也有一些写的不是心理活动的句子,我暂且不去理会。只是提问:“你们看,能不能从这些句子中选到好的作文题目啊?” “当然能啊?” “对!” “我选第二句!”他们一边看着黑板上的字句,一边若有所悟地点着头自言自语。很快地,教室里安静下来了,就听得“得、得、得”的走笔声。四、赏读精彩的记录快快乐乐的“木头人”“请你来做木头人 ,你不能动,更不能笑坚持一分钟。 ”章老师对我说; “你要使出浑身本领去逗缪凯英,让她动起来,最好能笑出声音”章老师对严迅说。上作文课的时候,章老师带我们做“逗木头人”游戏。这次由我当“木头人” ,严迅来逗我。我紧张地想:(注意,这里就是缪凯英的心理活动了。只要把自己的思想在文章中记录下来,就是心理活动了。容易吗?)严迅可是个滑头,我一定得憋住,可不能受他的花言巧语所影响。严迅这时也在东张西望,好像在想着什么锦囊妙计! “开始!”章老师一拍手。我就用左手握紧拳头,撑住下巴,另一只手插进口袋,为了使自己不笑,我用牙齿紧紧咬住嘴唇,眼睛瞪得又大又圆,一动也不动。我得意地想:(这里又是她的心理活动!)这下我可准备妥当了,看你严迅怎么逗我?” 严迅先是围着我转来转去,不断地张牙舞爪,还凑近我,在我身上闻来闻去。我身上有味道吗?我忍住了满肚子的疑问,想:好歹也要熬过这一分钟。 (好,这句还是她的心理活动!)严迅见我不上当,便走到我的书包前,探头探脑的。我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想:(下面又是一整段的心理活动。缪凯英把当时自己的心理活动原封不动地搬到文章里去,形成了丰富的心理活动描写。而我们这些读者,也就仿佛是孙悟空钻到了小作者缪凯英的肚皮里,她想了些什么,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了!这就是经常写心理活动的好处!)严迅干什么呢?做“木头人”游戏跟我的书包有什么关系呢?想拿我东西,还是另有阴谋?就小心翼翼地伸出脖子想一看究竟。 “哈!你动了!你输了!”严迅拍着手叫道。台下的同学一阵哄笑。我也笑了。哎,谁叫我沉不住气呢?四、老师再说几句话读缪凯英同学的短文,可以知道她并不是个“木头人” ,因为她从游戏开始到结束,就一分钟也没有停止过“心理活动” 。从游戏角度看,她是输了,但从文章角度看,她却“赢”了。她把人物心理活动写得清清楚楚,既有紧张和疑惑,还有得意和失意,输的原因也就明明白白。这么看来,把人物的心理写进文章,哪怕是短短一分钟的游戏,也能让我们感到故事情节的丰富趣味和人物内心的曲直变化。时刻注意你的“心理活动”吧!在作文的时候,注意把你的“心理活动”写进去吧!这样,既可以把文章写得长、写得生动,又可以把人物写得活,写得可爱。一、课前絮语:你知道什么是“心理活动”吗?什么叫“心理活动”?举个例子。假如你班级里有个平时学习不怎样的同学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你知道了,心想:“他平时文章写得那么差,居然能在报上发表文章?会不会是从哪儿抄来的!”可另外同学却想:“真是好样的,第一个敢于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人。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和才气。 ”读这两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心理活动,是人们针对某件事物所产生的想法;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就可以了解人们的内心世界。上文中的第一位同学有点妒忌和猜疑的心理,而第二位同学呢?则具有羡慕和钦佩的心理。“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一种“活动状态”呢?我认为有这两种:一是“入神” 。对眼前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很专注很在意,于是“心理”开始活动了;二是“走神”?对眼前的事物不在意、无所谓,一心一意地想自己心里的事情,也就是“开小差”了。怎样是“入神”?考试结束,老师报分数是最“扣人心弦”的。如果你听到自己得“100”分时,你肯定高兴地想:“哈!棒极了!可是班级第一呢!”一系列的感叹号全象鼓锤一样敲得你心儿激荡;而假如你听到自己得“59”分时,心里突地一沉:“完了,倒霉!怎么办?父母知道后会怎么说?”一系列的问号会像钩子一样钩得你心儿四分五裂。真的,谁能对自己的成绩不在意呢?这就叫“入神”。 “入神” ,可是极好的心理活动状态。入神了,看,就能看得特别清楚;听,也能听得特别明白;闻,就能闻得绝对准确;摸,也能摸得清清楚楚。“走神” ,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举个例子:语文老师开始讲课了,讲的内容并不是你很爱听的。偏偏刚才体育课上的一场足球踢得你一肚子气。体育老师裁判不公,让你们冤枉当了失败者。你忿忿地想着,根本没用心看语文老师狠狠注视你的眼神。临了,她请你起立回答提问,你不知所措地乱说一起,引起全班哄堂大笑,你才大梦初醒! “走神” ,就是思维游离了现实,对不在眼前的事物却十分关心。这个“心理活动”也有它存在的道理。比如,你小时侯生病发烧,妈妈带你到医院看医生,需要打针!你害怕极了,扭着屁股想逃走。妈妈说:“乖孩子!打完针,我们去吃肯得基 。”其实,这吃“肯得基”与“打针”有何相干?妈妈的话就是让你离开害怕,走进你最喜欢的“肯得基”的心理活动中去,这样,就把打针的现实给抵消啦!是的,人们在很多时候是会“三心二意”的。譬如,如果你在文章里写进人物“走神”的“心理活动” ,或者“入神”的心理过程,都能让读者了解人物丰富多彩的心理过程,使文章中的文物变得更活泼、更真实也更可爱。写“心理活动”难不难?我的回答是, “不难,一点也不难” 。 “心理”是“活动”?是又“活”又“动”才跑到作文里来的。所以,当你在看任何景物、听一切声音、闻各种气味、品尝美味佳肴、触摸动物植物等的时候,要养成让心理“活动”起来的习惯,也就是要用脑袋跟着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不停地“自说自话” 。说一些没有声音的“心里话” ,当你再把这些“心里话”记在日记里,写在作文里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时我想” 、 “我心里想道” 、 “我觉得” 、 “我以为”等等的语言,于是, “心理活动”就自然地从脑子的某个角落里流到你的文章里来啦!哦,原来是这样!以前不会写心理活动,是自己没有认识也没有注意到什么是心理活动,以至于让心理活动溜没了。现在明白了,要用心搜集心理 ,到时候就能写出心理了”你现在大概会这么想吧?如果你把这么这些写下来,也就成了你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了!理解了吗?二、今天的游戏“木头人”游戏的启发是什么?上课了,我取出小木偶“匹诺曹” ,摆在讲台上。他穿着一身红衣服,一张怪脸,直冲着大家乐!我晃动着这个可爱的小东西,对同学说:“匹诺曹在对你们笑呢,你们也应该回一个笑容啊。 ”一听这话,大家就冲着“匹诺曹”笑起来。 “匹诺曹会不会生气呢?”我出神地看着匹诺曹 ,自言自语。 “不可能的,章老师。他不是活人,是木头人。 ” 张伊洲回答我。 “是啊, 匹诺曹可没有永不止息的心理活动,怎么会又哭又笑呢?”我接过张伊洲的话头, “很可惜的是,我们有些同学很不重视这种无比宝贵的“能力资源” ,看到了,也听到了,就是没好好想。直到写作文,老师要求写上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时候,他才搔着后脑勺没辙了,心理活动都被撂到“撒哈拉大沙漠”里去了,文章也就没有喜怒哀乐了。既然如此,那我就索性请他们“退化”到“木头人”一族去体验体验!”当我说完上面一段话的时候,同学们高兴了:“一定是又要做游戏了。 ” 我请王潮同学到讲台前,对他说:“请你面对大家,做个不许笑、不许哭、不能动的木头人!无论同学怎样逗你,你得憋住!”王潮对我点点头。我又转过来对大家说:“尽量逗王潮同学笑,当然只能用嘴巴说话和动作演示,行为语言要文明。时间,2 分钟!” “10、9.81 开始!”王潮的脸立即像冰冻住了似的。眼睛直视前方,嘴巴抿得紧紧的,头微微向上仰起,两手交叉抱在胸前,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一个站在王潮右前侧的同学对着他手舞足蹈,另一个在左前侧的同学好像在给他“挠痒痒” ,嘴里还不住说着“笑!笑一个!”王潮倒是沉得住气!嘴巴稍稍颤动了一下,坚持住,把笑容又收回去了。啊哟,两个同学使尽十八般武艺,唱、跳、说、笑、演齐上,王潮硬是纹丝不动! 2 分钟到!逗笑的同学摇着头回到座位。王潮得胜。请上来的第二位同学是郁弘毅,他可是个有事没事都爱挂着笑容的男孩。他刚站在台前,另两个男孩就猴似地蹿上来,站在他了的两边。游戏依然是在倒计时中开始。那两个同学似乎“预谋”好了,冷不丁对郁弘毅做起了鬼脸游戏:扮“猪八戒”的背着个“丑媳妇” ,丑媳妇把红领巾当做头巾扎在头上,身体扭呀扭的,还没有开口说话,郁弘毅就吃吃地笑开了,还笑得浑身颤抖!现在该让他俩说说他们自己的“心理活动”了。王潮说:“他俩逗我的时候,我想,我不能笑!我尽量想些别的倒霉事,比如考试没有考好,妈是怎么责问我的,爸爸怎样虎个脸打我屁股。想到这些,我就笑不出来了。 ” 郁弘毅说:“我一看潘晨演的 丑媳妇 ,就想起赵本山演的老太太实在是弊不住了”说这话的时候,他还在笑!这种做木头人的游戏,谁还不想玩玩呢?于是,在我的命令下,全班同桌都相互做起“木头人”游戏来。一人在做“木头人”时,另一人就“逗”他笑。 “木头人”憋不住,笑了,就是输。然后互换,各做三次,每次时间 1 分钟。 “游戏的要求就是既要观察对方表情的变化,更要注意自己的心理活动。等会儿,要把心理活动写到文章里去的!”我大声地强调。教室里立即热闹开了。大家玩得很开心。做“木头人”的和“逗木头人”的,都怪腔怪调,装模作样,非常有意思。从他们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心理活动丰富着呢。到底写得如何?可要看文章了。三、用什么题目好看着大家的高兴劲,我的心理也欢乐地活动起来:“何不请他们到黑板上写一句心理话呢?”我把这想法说了出来。很快地,大家便在黑板前川流不息起来。请看黑板上写的: “想让我笑起来,没门!” “哈!,我再也憋不住了!” “木头人活起来了!” “做木头人游戏,真快乐!” “做个板脸“木头人”不易!当然,也有一些写的不是心理活动的句子,我暂且不去理会。只是提问:“你们看,能不能从这些句子中选到好的作文题目啊?” “当然能啊?” “对!” “我选第二句!”他们一边看着黑板上的字句,一边若有所悟地点着头自言自语。很快地,教室里安静下来了,就听得“得、得、得”的走笔声。四、赏读精彩的记录快快乐乐的“木头人”“请你来做木头人 ,你不能动,更不能笑坚持一分钟。 ”章老师对我说; “你要使出浑身本领去逗缪凯英,让她动起来,最好能笑出声音”章老师对严迅说。上作文课的时候,章老师带我们做“逗木头人”游戏。这次由我当“木头人” ,严迅来逗我。我紧张地想:(注意,这里就是缪凯英的心理活动了。只要把自己的思想在文章中记录下来,就是心理活动了。容易吗?)严迅可是个滑头,我一定得憋住,可不能受他的花言巧语所影响。严迅这时也在东张西望,好像在想着什么锦囊妙计! “开始!”章老师一拍手。我就用左手握紧拳头,撑住下巴,另一只手插进口袋,为了使自己不笑,我用牙齿紧紧咬住嘴唇,眼睛瞪得又大又圆,一动也不动。我得意地想:(这里又是她的心理活动!)这下我可准备妥当了,看你严迅怎么逗我?” 严迅先是围着我转来转去,不断地张牙舞爪,还凑近我,在我身上闻来闻去。我身上有味道吗?我忍住了满肚子的疑问,想:好歹也要熬过这一分钟。 (好,这句还是她的心理活动!)严迅见我不上当,便走到我的书包前,探头探脑的。我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想:(下面又是一整段的心理活动。缪凯英把当时自己的心理活动原封不动地搬到文章里去,形成了丰富的心理活动描写。而我们这些读者,也就仿佛是孙悟空钻到了小作者缪凯英的肚皮里,她想了些什么,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了!这就是经常写心理活动的好处!)严迅干什么呢?做“木头人”游戏跟我的书包有什么关系呢?想拿我东西,还是另有阴谋?就小心翼翼地伸出脖子想一看究竟。 “哈!你动了!你输了!”严迅拍着手叫道。台下的同学一阵哄笑。我也笑了。哎,谁叫我沉不住气呢?四、老师再说几句话读缪凯英同学的短文,可以知道她并不是个“木头人” ,因为她从游戏开始到结束,就一分钟也没有停止过“心理活动” 。从游戏角度看,她是输了,但从文章角度看,她却“赢”了。她把人物心理活动写得清清楚楚,既有紧张和疑惑,还有得意和失意,输的原因也就明明白白。这么看来,把人物的心理写进文章,哪怕是短短一分钟的游戏,也能让我们感到故事情节的丰富趣味和人物内心的曲直变化。时刻注意你的“心理活动”吧!在作文的时候,注意把你的“心理活动”写进去吧!这样,既可以把文章写得长、写得生动,又可以把人物写得活,写得可爱。一、课前絮语:你知道什么是“心理活动”吗?什么叫“心理活动”?举个例子。假如你班级里有个平时学习不怎样的同学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你知道了,心想:“他平时文章写得那么差,居然能在报上发表文章?会不会是从哪儿抄来的!”可另外同学却想:“真是好样的,第一个敢于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人。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和才气。 ”读这两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心理活动,是人们针对某件事物所产生的想法;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就可以了解人们的内心世界。上文中的第一位同学有点妒忌和猜疑的心理,而第二位同学呢?则具有羡慕和钦佩的心理。“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一种“活动状态”呢?我认为有这两种:一是“入神” 。对眼前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很专注很在意,于是“心理”开始活动了;二是“走神”?对眼前的事物不在意、无所谓,一心一意地想自己心里的事情,也就是“开小差”了。怎样是“入神”?考试结束,老师报分数是最“扣人心弦”的。如果你听到自己得“100”分时,你肯定高兴地想:“哈!棒极了!可是班级第一呢!”一系列的感叹号全象鼓锤一样敲得你心儿激荡;而假如你听到自己得“59”分时,心里突地一沉:“完了,倒霉!怎么办?父母知道后会怎么说?”一系列的问号会像钩子一样钩得你心儿四分五裂。真的,谁能对自己的成绩不在意呢?这就叫“入神”。 “入神” ,可是极好的心理活动状态。入神了,看,就能看得特别清楚;听,也能听得特别明白;闻,就能闻得绝对准确;摸,也能摸得清清楚楚。“走神” ,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举个例子:语文老师开始讲课了,讲的内容并不是你很爱听的。偏偏刚才体育课上的一场足球踢得你一肚子气。体育老师裁判不公,让你们冤枉当了失败者。你忿忿地想着,根本没用心看语文老师狠狠注视你的眼神。临了,她请你起立回答提问,你不知所措地乱说一起,引起全班哄堂大笑,你才大梦初醒! “走神” ,就是思维游离了现实,对不在眼前的事物却十分关心。这个“心理活动”也有它存在的道理。比如,你小时侯生病发烧,妈妈带你到医院看医生,需要打针!你害怕极了,扭着屁股想逃走。妈妈说:“乖孩子!打完针,我们去吃肯得基 。”其实,这吃“肯得基”与“打针”有何相干?妈妈的话就是让你离开害怕,走进你最喜欢的“肯得基”的心理活动中去,这样,就把打针的现实给抵消啦!是的,人们在很多时候是会“三心二意”的。譬如,如果你在文章里写进人物“走神”的“心理活动” ,或者“入神”的心理过程,都能让读者了解人物丰富多彩的心理过程,使文章中的文物变得更活泼、更真实也更可爱。写“心理活动”难不难?我的回答是, “不难,一点也不难” 。 “心理”是“活动”?是又“活”又“动”才跑到作文里来的。所以,当你在看任何景物、听一切声音、闻各种气味、品尝美味佳肴、触摸动物植物等的时候,要养成让心理“活动”起来的习惯,也就是要用脑袋跟着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不停地“自说自话” 。说一些没有声音的“心里话” ,当你再把这些“心里话”记在日记里,写在作文里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时我想” 、 “我心里想道” 、 “我觉得” 、 “我以为”等等的语言,于是, “心理活动”就自然地从脑子的某个角落里流到你的文章里来啦!哦,原来是这样!以前不会写心理活动,是自己没有认识也没有注意到什么是心理活动,以至于让心理活动溜没了。现在明白了,要用心搜集心理 ,到时候就能写出心理了”你现在大概会这么想吧?如果你把这么这些写下来,也就成了你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了!理解了吗?二、今天的游戏“木头人”游戏的启发是什么?上课了,我取出小木偶“匹诺曹” ,摆在讲台上。他穿着一身红衣服,一张怪脸,直冲着大家乐!我晃动着这个可爱的小东西,对同学说:“匹诺曹在对你们笑呢,你们也应该回一个笑容啊。 ”一听这话,大家就冲着“匹诺曹”笑起来。 “匹诺曹会不会生气呢?”我出神地看着匹诺曹 ,自言自语。 “不可能的,章老师。他不是活人,是木头人。 ” 张伊洲回答我。 “是啊, 匹诺曹可没有永不止息的心理活动,怎么会又哭又笑呢?”我接过张伊洲的话头, “很可惜的是,我们有些同学很不重视这种无比宝贵的“能力资源” ,看到了,也听到了,就是没好好想。直到写作文,老师要求写上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时候,他才搔着后脑勺没辙了,心理活动都被撂到“撒哈拉大沙漠”里去了,文章也就没有喜怒哀乐了。既然如此,那我就索性请他们“退化”到“木头人”一族去体验体验!”当我说完上面一段话的时候,同学们高兴了:“一定是又要做游戏了。 ” 我请王潮同学到讲台前,对他说:“请你面对大家,做个不许笑、不许哭、不能动的木头人!无论同学怎样逗你,你得憋住!”王潮对我点点头。我又转过来对大家说:“尽量逗王潮同学笑,当然只能用嘴巴说话和动作演示,行为语言要文明。时间,2 分钟!” “10、9.81 开始!”王潮的脸立即像冰冻住了似的。眼睛直视前方,嘴巴抿得紧紧的,头微微向上仰起,两手交叉抱在胸前,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一个站在王潮右前侧的同学对着他手舞足蹈,另一个在左前侧的同学好像在给他“挠痒痒” ,嘴里还不住说着“笑!笑一个!”王潮倒是沉得住气!嘴巴稍稍颤动了一下,坚持住,把笑容又收回去了。啊哟,两个同学使尽十八般武艺,唱、跳、说、笑、演齐上,王潮硬是纹丝不动! 2 分钟到!逗笑的同学摇着头回到座位。王潮得胜。请上来的第二位同学是郁弘毅,他可是个有事没事都爱挂着笑容的男孩。他刚站在台前,另两个男孩就猴似地蹿上来,站在他了的两边。游戏依然是在倒计时中开始。那两个同学似乎“预谋”好了,冷不丁对郁弘毅做起了鬼脸游戏:扮“猪八戒”的背着个“丑媳妇” ,丑媳妇把红领巾当做头巾扎在头上,身体扭呀扭的,还没有开口说话,郁弘毅就吃吃地笑开了,还笑得浑身颤抖!现在该让他俩说说他们自己的“心理活动”了。王潮说:“他俩逗我的时候,我想,我不能笑!我尽量想些别的倒霉事,比如考试没有考好,妈是怎么责问我的,爸爸怎样虎个脸打我屁股。想到这些,我就笑不出来了。 ” 郁弘毅说:“我一看潘晨演的 丑媳妇 ,就想起赵本山演的老太太实在是弊不住了”说这话的时候,他还在笑!这种做木头人的游戏,谁还不想玩玩呢?于是,在我的命令下,全班同桌都相互做起“木头人”游戏来。一人在做“木头人”时,另一人就“逗”他笑。 “木头人”憋不住,笑了,就是输。然后互换,各做三次,每次时间 1 分钟。 “游戏的要求就是既要观察对方表情的变化,更要注意自己的心理活动。等会儿,要把心理活动写到文章里去的!”我大声地强调。教室里立即热闹开了。大家玩得很开心。做“木头人”的和“逗木头人”的,都怪腔怪调,装模作样,非常有意思。从他们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心理活动丰富着呢。到底写得如何?可要看文章了。三、用什么题目好看着大家的高兴劲,我的心理也欢乐地活动起来:“何不请他们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1304-2014环氧涂层高强度钢丝拉索》
- 婚前房产单方名义购买协议6篇
- 老式钻机转让合同范本
- 拆除房屋合同范本
- 学校互换生合同范本
- 酒吧合作股份合同范本
- 阀块设计合同范本
- 抽水台班合同范本
- 代课教师劳务合同范本
- 啤酒销售促销合同范本
- 团员组织关系转接介绍信(样表)
- 高中数学双向细目表
- 处方原则-主要屈光不正的处方原则(验光技术课件)
- U8二次开发参考手册
- DLT5210.1-202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全套验评表格
- 园林机械完整版
- 几何模型“将军饮马”模型(将军饮马、将军遛马、将军造桥)(轴对称模型) 中考数学总复习必会几何模型剖析(全国通用)
- JJG 146-2011量块
-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课件)
- DBJ50-T-389-2021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 智能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