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武隆县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亚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武隆县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亚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武隆县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亚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武隆县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亚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武隆县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亚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重庆市武隆县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1综合说明 述 目概况 项目 名称:亚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 武隆县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 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 武隆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武隆县人民政府授权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企业,于 1998 年成立, 2003 年 10 月正式挂牌运行,注册资金 1 亿元。近年来,公司通过整合全县存量资源和土地一级开发,以独资、联营、合营、参股、控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城市、旅游、交通、 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积极从事全县重点项目的投融资和监管,经营管理国有资产。主要经营范围:城市基础建设、交通、旅游、水利、电力、农业等项目建设投资;国有资产及其它资产的经营;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县政府授权公司进行土地储备、整治、开发、整理等。公司主要经营业绩有:全面建成县城南岸堤防工程,成了一道亮丽的城市景观,大幅度提升了城市形象;在武隆县首个尝试采用 融资建设模式成功运作了中堆坝回填整治工程,整治出成片黄金商业地产约 1000 亩,拓宽了城市发展的空间等。 建设地点: 武隆县县城 编 制单位: 2 重庆江河工 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咨询服务机构。主要从事水利、电力工业和民用建筑、市政道桥、生态建设与环境工程、岩土工程等项目的规划咨询、前期论证、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编制及咨询评估、项目管理等业务。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承担重庆市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咨询、前期论证、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编制、评估咨询等工作 1500 余项,内容包括重庆市梁滩河流域水环境(防洪、生态、水污染治理)综合治理工程、九龙坡严家桥节制闸工程、铜梁县巴川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江津区支坪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重庆市彭水县城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 程等城市防洪工程的可研编制及咨询评估工作,具有丰富的城市防洪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经验。 目建设背景 重庆市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直辖市,具有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集移民地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市情。 武隆县属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地形多以深丘、河谷、山地为主,全县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坝外,绝大多数为坡地,“八分山、半分地、半分水”是武隆县地形条件的真实写照。县域内河流众多,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贯全境,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 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河道落差大,受降雨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洪涝灾害频发。受地形条件限制,武隆县主城区基本只能沿乌江干流峡谷带发展,城市空间狭小,规划的武隆县新城区段河道目前处于天然状态, 防洪标准不达标, 洪水极易漫滩上岸,对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和 “新农村 ”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建设和谐社会 目标 , 武隆县 政府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 乌江武隆县新城区段 存在的 防洪 问题,决定对 该段河道 进行综合治理, 拟 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和完善该区域内城 市 防 洪等基础设施, 提高防洪能力,改善河道 3 的生态环境, 拓展武隆县城市发展空间 。 武隆县投资有限公司 于 2011 年 5月委托我单位进行 武隆县 亚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 工程 可研 报告 编制工作,我单位根据委托合同书要求,多次组织设计人员赴现场查勘、收集资料,并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交流,编制了 亚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 武隆县心情才防洪护岸综合治理 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 武隆 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水务局及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制依据 设计委托 书、 武隆县城城市 总体规划( 2002重庆市 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 ”规划 等 。 文 文气象 本资料 计洪水 文流量关系 沟洪水 程地质 简要介绍工程地质主要结论及成果。 4 程任务和规模 武隆县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任务是:以城市防洪为主,兼有岸坡整治,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综合任务。 根据武隆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2002到 2020 年远期城 区人口 于 20万人,为一般城镇。按 防洪标准( 等别为等,该工程防洪标准按 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工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为 4级,次要建筑物为 5级。 武隆县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的范围为:工程起点位于县计生委,与原世行贷款项目相接,终点位于国道 319 线大木桥上游县废品场,堤线全长约 堤线共布置 6 处排洪箱涵,工程沿河每隔约 500m 设置一下河梯道,共布置梯道 4处。 道路 管网 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线布置 本工程堤线布置以长江委批准 的治导线为基准,堤线力求平顺,各堤段间平缓连接,无折线或急弯,同时尽可能利用有利地形。堤线布置详见附图集中“平面布置图”,批准、设计堤脚线控制点坐标见第 6 章。 岸方案选择 武隆县城区位于乌江边上高山峡谷地带,城市发展空间狭小,在护岸型式选择时,根据本工程河道特点,在充分满足防洪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考虑适应城区交通布置和城市发展的要求。防洪护岸工程型式为两级挡墙 +斜坡绿化堤型。第一级挡墙为衡重式,墙高 8 16m,墙后采用块石回填;斜坡绿化坡比 1:2,采用 框格植草护坡,斜坡顶部设马道,马道高程 5 193m,宽 3m;第二级挡墙为扶壁式挡墙,高 14m,迎水面直立,墙后采用碾压土石回填。县计生委段由于覆盖层较厚,基岩埋藏很深,对于该段采用 筋砼灌注桩承台 +单级挡墙护岸堤型。挡墙为衡重式,墙高 14m,墙后采用碾压土石回填。 洪建筑物 工程修建后,项目区内将实施雨污分流。污水汇入截流管,统一排往污水处理厂,地面雨水通过市政排雨水管排入支沟或涵洞集中排入乌江。根据自然地形和新城区规范,本阶段拟沿堤线共布置 6 处排洪箱涵,箱涵的布设位置与天然支沟位置基本协调一致。 程管理 简要介绍工程管理 主要结论及成果。 工组织设计 简要介绍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方案及成果。 程占地 简要介绍工程直接、间接影响范围及征地拆迁实物指标。 土保持及环境影响评价 简要介绍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及采取的相关工程措施。 资估算 简要介绍工程总投资及其构成,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程特性表 表 1 工程特性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气象 多年平均气温 多年平均降水量 6 表 1 工程特性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多年平均蒸发量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h 多年平均无霜期 天 二 水文 1 流域面积 全流域面积 代表水文站控制面积 2 利用水文系列年限 年 3 代表性流量 设计洪水流量 m/s 4 防洪标准 城镇防洪工程 三 工程效益指标 l 防洪堤保护耕地及人口 耕地 亩 人口 人 四 主要建筑物 1 堤防工程 总长度 m 地基特性 地震烈度 度 堤型 堤项宽度 m 堤项高程 m 最大堤高 m 2 市政工程 3 绿化工程 7 表 1 工程特性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4 其他工程 五 施工 1 主体工程量 2 主要建筑材料 3 施工临时道路 4 施工工区 m 5 临时建筑 m 6 导流方式 7 总工期 月 六 经济指标 1 静态总投资 万元 2 总投资 万元 3 内部收益率 4 经济净现值 万元 5 效益费用比 8 2社会经济概况 然地理条件 武隆县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与武陵山系分交的褶皱地带,位于东经 10713 10856,北纬 2902 2940之间,东西长 北宽 75重庆市区 128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位于重庆“一圈两翼”的交汇点,自古有“渝黔门屏”之称,是千里乌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武隆县城所在地 想口镇,是重庆市首批启动建设的 “百个经济强镇”之一,拥有“百镇工程”优惠政策、国家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的优惠政策以及武隆县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投资环境及区位在周边各县中非常突出,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武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呈明显的立体气候。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 无霜期大于 300 天,年降雨量近 1000山地带年平均气温 无霜期 230天,年降雨量超过1200雨量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季节差异明显, 5全年降雨量的 11全年降雨量的 高山地区比河谷地区降水稍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8%,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年最大风频是东风,次多风频为西北风。 武隆县属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地形多以深丘、河谷、山地为主,全县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坝外,绝大多数为坡地,“八分山、半分地、半分水”是武隆县地形条件的真实写照。县域内河流众多,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贯全境,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河道落差大,受降雨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洪涝灾害频发 。受地形条件限制,武隆县主城区基本只能沿乌江干流峡谷带发展,城市空间狭小。 9 会经济 现状 会经济现状 全县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241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07328万元,增长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266951 万元,增长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9876 万元,增长 。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9 年的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7%、 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 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 20797元,增长 16%。 全年全县从业人员 人,比上年下降 增长 一产业从业人员 增长 二产业 下降 三产业 增长 会经济发展目标 (1)功能定位。将武隆县建设成为重庆的旅游大县和能源大县,乌江流域的信息、商贸、科技、文化中心。充分挖掘县域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同周边旅游区县的合作与协调发展,为带动乌 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重庆市整体环境为背景,乌江流域区县为依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旅游、能源等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发展骨干企业,继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在继续抓好以烤烟为龙头,桑蚕、苎麻、山羊、反季节蔬菜、猕猴桃等为骨干的农业基地的同时,致力提升电力工业、制药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建成经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县。 (3)战略重点: 突出中心城市地位。贯彻集约型的城市化发展方针。建立现代化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形成合理的城镇 体系,促进城乡一体 10 化,加快农业劳动力的非农业转化,促进产业向城镇和经济流向轴线集聚,通过空间开发,促进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 突出旅游地位、强化旅游特色。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改善旅游配套设施,以旅游促发展,以开放促旅游,使旅游业成为带动全县对外开放和经济全面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力组织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和仙女山高原风光游,乌江画廊地质公园探险游,芙蓉江、芙蓉洞风光游,适度开发白马山探密旅游。 维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止破坏性开发,保证社会、经济、人口、环境、资源利用与城镇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 提高创新 能力。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体制改革,促进企业制度创新;通过人才开发和科技开发,促进技术创新,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调整经济结构。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培育与扶持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个体经济潜力。 道现状评价 乌江为典型的山区性 河流, 拟建工程区段两岸大部分岸坡是顺向破,局部江岸为冲击层,山高沟深,坡度较陡。一旦遭遇洪水浸泡和冲刷,使得原本无堤防工程保护的自然岸坡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 ,特别是汛期洪水陡涨陡落,导致江岸不断崩塌和滑移,极易诱发塌陷、塌岸和滑坡等次生灾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由于目前工程区市政基础设施的缺失,区内污水和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卫生环境较差,周围水质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库岸景观和城市形象也受到损害。 11 图一:工程区现状(一) 图二:工程区现状(二) 工程起点 工程区 (三桥下游) 12 图三:工程区现状(三) 工程区 (三桥上游)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水文 域概况 域自然地理概况 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东麓危宁 县盐仓,横穿贵州省中部,在黔东北 出境入重庆市,于涪陵汇入长江。乌江流域水系分布图见图 图 乌江流域水系图 乌江流域位于东经 104101091 2,北纬 25563022,全长 1037域集水面积 87920属云南、贵州、湖北和重庆四省市,其中约 80%位于贵州省境内。 乌江流域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带,地势西南高、东北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流域内地形起伏,河谷深切。西有乌蒙山(主峰韭菜坪高程为 2900m)与牛栏江、横江为界;大娄山屏障于北,为乌江与赤水河、綦江分水岭,高程在 1500m 左右 ;南面苗岭横亘于乌江与珠江之间,分水岭高程在1150 2000m;武陵山雄峙于东北,与洞庭湖沅水流域为界,高程 7002572m。流域西部为 2000 2400m 高程的高原,中部为 1200 1400m 高程的黔中丘陵平原,东北部则为 500 800m 高程的低山丘陵。东西向高差变化大,南北向高差变化小。 流域出露地层,以三叠系、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最广,全为沉积岩。其中碳酸盐类岩占 70%以上,卡斯特现象甚普遍,溶洞、暗河较多,流域内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乌江干流两岸多为悬崖峭壁,河道弯曲,槽窄水急 ,礁多滩险,素有“乌江天险”之称。从乌江渡至龚滩 409有大小险滩 355 处,其中乌江渡至构皮滩河段的漩塘、天生桥、镇天洞、一子三滩等险滩最为著名。龚滩至涪陵 185有大小险滩 100 余处。干流总落差 2124m,河道坡降由上游 至下游 平均坡降为 乌江分上、中、下游三段:河源至化屋基为上游,河长 均比降 为典型的山区性河流,大部分属深切峡谷,岩溶发育;化屋基至思南为中游,河长 均比降 大致呈东北流向,多为高山峡谷, 两岸山岭与江面相对高差多在 100m 以上,枯水时水面宽约 30100m;思南以下为下游,河长 均比降 河流折向正北,河谷狭、宽相继出现,水面一般宽 70 100m,乌江各河段特征见表 表 乌江干流河段区分情况表 河段 起止地名 集雨面积( 河长 落差 比降 区间 累计 km m 上游 河源 18138 18138 游 化屋基 33132 51270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游 思南 36650 87920 河 河源 87920 87920 1037 江支流呈羽毛状分布,河网密度较大,平均每 100长约 17域面积左岸略大于右岸。面积在 1000上的支流有 16 条, 2000于右岸的有猫跳河、清水江、石阡河、唐岩河、郁江,左岸有六冲河、野纪河、偏岩河、湘江、六池河、洪渡河、芙蓉江和大溪河等。乌江干流两岸多为悬崖峭壁,河道弯曲,槽窄水急,礁多滩险,素 有“乌江天险”之称。从乌江渡至龚滩 409有大小险滩 355 处,其中乌江渡至构皮滩河段的漩塘、天生桥、镇天洞、一子三滩等险滩最为著名。 武隆县地处乌江下游,境内溪流众多,各河流均属乌江水系,有大小河流 50 多条,多呈树枝状和羽毛状,河道比降大,落差较集中,分南北注入乌江。除乌江外,集雨面积在 50上的流经重要城镇的河流有芙蓉江、大溪河、木棕河、 12 石梁河、沿沧河、长头河、老盘河、清水溪、赵家河、板河沟、阳水河、猫儿沟等,各河流主要特征值见表 表 武隆县境内主 要河流特征值统计表 河流 名称 流经乡镇 流域 面积 境内 长度 境内多年 平均流量 境内 天然落差 平均 比降 km m3/s m 芙蓉江 浩口、石桥、江口 7886 32 23 溪河 凤来、平桥、鸭江 2056 90 63 木棕河 后坪、桐梓、沧沟 085 32 石梁河 铁矿、白云、长坝、白马 0 67 33 长头河 黄莺、巷口 260 35 55 清水溪 土坎 187 16 090 68 赵家河 赵家、白马 205 25 猫儿沟 羊角 0 20 103 芙蓉江发源于贵州省绥阳县黄视乡的石瓮子,由西南向东流经贵州的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阳、正安、道真和重庆的彭水、武隆等县,于武隆县江口镇汇入乌江,是武隆水文站银盘坝址间最大的支流,全长 域面积为7886长 均坡降 类活动概况 乌江干支流已经建成一系列大中型水库,干流上有普定、引子 渡、洪家渡、东风、索风营和乌江渡、构皮滩、思林、沙沱、彭水和银盘等水电站。这些水利工程拦蓄泥沙和调节径流洪水,改变了天然情况下的水流泥沙过程,并增加枯季径流。 银盘水电站位于乌江下游河段,坝址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境内、武隆县城上游约 5,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74910游接彭水水电站,下游为规划的白马航电枢纽,兼顾彭水水电站的反调节任务和渠化航道功能,是重庆电网的主力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 215m,总库容 程于 2011 年竣工。 江口水电站位于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境内,芙蓉江下游,是芙蓉江梯级开发的最大一级电站。坝址距河口 制流域面积 7740芙蓉江干流开发中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江口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顾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电工程。江口水电站正常蓄水位 300m,总库容 效库容 站于 1999 年 5 月开工, 2003 年 10 月建成。 2011 年 12 月,武隆县城下游白马杭电枢纽和芙蓉江下游浩口电站,已经举行了开工和奠基仪式。 浩口水电站位于乌江南岸芙蓉江下游浩口镇,工程涉及武隆、彭水和贵州省道真县,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中型水电枢纽工程。工程静 态投资 15 亿元、动态投资 17 亿元。该电站正常蓄水位 352m、装机容量 均发电量 计 3 年建成。 白马航电枢纽项目,静态总投资达 82 亿元、动态投资 96 亿元;正常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水位 184m、总装机 均发电量 计 8 年建成。建成后,不仅可为重庆提供大量电能,同时可改善上游银盘梯级的运行条件,增强电网的高峰运行能力。此外,还将彻底打通乌江航道瓶颈,届时乌江干流全线达到 级航道标准,常年保持单船 500 吨级的通航能力,形成乌江黄金水道,渝东南和黔北地区交通能力 将大大提升。 三峡工程位于乌江河口下游 483长江上游与中下游交界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100 万 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 56%,乌江为三峡库区的最大支流。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 175m(吴淞,本段下同),汛期防洪限制水位 145m,枯水期消落低水位 155m,水库有防洪库容 节库容 165 亿 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 象特征 江流域气象特征 ( 1)降水 乌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1160右。地区分布大致呈“上游、下游大中间小” 的马鞍型,且右岸大于左岸。上游各地年降水量在8001600西北向东南递增,西北部的毕节、威宁、赫章一带年降水量不足 1000南部的安顺、平坝、普定、织金一带年降水量在 1200中珠藏站高达 1600游降水量一般在 10001300阳附近的清水江与干坝河流域西北有一个局部多雨区,江界河上下游河谷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江界河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 986游年降水量一般在 9001800中思南 彭水是一个多雨区,降水分布自西向东递增,西北部一带为少雨区,年降水量少于 1000游右岸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800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水量年内分配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88%降水量集中在 410 月, 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70%,其中 57 月占全年的 50%,各月降水量占全年的百分比,以 6 月份的比重最大。 ( 2)气温 乌江流域年、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是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增;与气温随高程降低而增高的规律一致,与一般自南向北随纬度递增气温递减的趋势相反,年平均气温从上游 13逐渐增高至下游的 18。上游黔西北的黔西、毕节为相对低温区,多年平均气温为 13。下游黔东北沿河谷地带和涪陵地区 ,海拔一般在 500m 以下,是乌江流域的相对高温区,多年平均气温为 18左右。 ( 3)风 乌江流域上游西北部盛行风向以 为主,东南部以 为主;中游以 E 和 为主;下游以 为主。s 之间,且上游大于下游。 ( 4)蒸发、相对湿度、日照、霜、雾 年蒸发量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减,上游向阳站达 1129中游地区 700800下游涪陵地区在 700乌江流域相对湿度较大,为 76%82%,中上游地区相对湿度大于下游。贵州 省有“天无三日晴”之称,全年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属于低值区,其中,上游日照时数啊 1350h 左右,中下游地区略低,在 1130理论日照时数相比,实际日照百分率上游为 30¥,中下游为 25%。无霜期全年可达 300d 以上。冰冻现象在中下游河谷、平坝处甚为少见。多年平均雾日数 1537d,上游威宁高达 76d。 隆气象特征 武隆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受西风带天气系统及西太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洋副高压、西南低涡、西藏高压的影响。该县冬季主要受偏北气流控制,夏季受偏南季风影响。太平洋副高带 西伸抵达本区。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 据武隆气象站资料统计,武隆县多年平均气温 7、 8 月为高温期, 8 月平均气温为 极端最高气温为 41 (1971 年 7 月 27 日 ),1 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 极端最低气温 (1971 年 1 月 29 日 )。 根据实测降水量资料统计,武隆站多年平均降雨量 年最大降水量 161363983 年 ),最小年降水量 992 年 ),两者比值为 年最大月、日降水量分 别为 983 年 7 月 )983 年 7 月 10 日 )。雨季 4 10 6 月份降水最多, 1 月份降水最少。详见表 表 武隆县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时间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 降水量 13 6 分比( %) 4 00 武隆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121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8,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 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 天数为 年平均无霜期为 296d。武隆站多年平均风速为 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6.1 m/s,实测最大风速达 s,风向 文基本资料 乌江流域现有水文站 44 个,武隆站以上 38 个,集水面积超过2000支流多数设有控制站。乌江干流测站大 部分始建于 1939 年,虽有个别年份缺测,但多数站拥有 60 余年资料,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不少测站增测水温。乌江干流测站控制的共同特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是:一般低水为浅滩控制,中高水为下游弯道和峡谷控制;测流断面冲淤变化小,河底和两岸多为岩石、陡坡,属典型的峡谷“ U”型河道断面。低水水面宽在 100m 以内,中、高水面宽 100 300m 左右,个别测站河谷略见开阔。 工程区地处武隆银盘坝址之间,干流有武隆水文站,支流芙蓉江上有长坝、硝厂、浩口、伍家院子等水文站。其中,武隆、长坝、硝厂、浩口、伍 家院子水文站属国家基本测站,水文测验均符合测验规范要求。主要测站情况见表 表 武隆 银盘坝址之间水文测站资料统计表 河名 站名 集雨 面积 河口 距离 主要资料及年份 基面 位 流量 泥沙 乌江 干流 武隆(二) 80 吴淞 武隆(一) 83035 71 黄海 芙 蓉 江 长坝 5454 硝厂 7468 浩口 7400 伍家院子 1230 961 芙蓉江上有长坝、硝厂、浩口、伍家院子等水文站主要用于分析计算江口水电站的设计径流。江口水电站目前已完建,因此支流芙蓉江的水文资料可直接采用江口水电站审定值。而武隆县城上游有银盘枢纽控制,故本次主要介 绍武隆水文站基本情况。 武隆水文站为乌江控制站,至河口约 水面积约 83035乌江流域集水面积的 武隆站于 1951 年 6 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上游局设立,位于武隆县中兴乡,称武隆(二)站。因断面控制条件差,于 1954 年 4 月迁至下游 的武隆县巷口镇,称为武隆(一)站, 1956 年 5 月 1 日又将基本水尺上迁 80m,施测水位、流量、泥沙、降水等项目至今。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隆(一)站测验河段顺直,基本水尺上游约 800m 的土脑子滩低水流急、落差大,滩下河槽呈深潭,下延至测验河段内 ,河床呈倒坡;基本水尺下游约 180m 左岸有卵石碛坝,低水使河面束窄向右拐弯,形成长滩约200m,起低水控制;当水位 175m 时,碛坝淹没,长滩随之消失,其下紧接猪市坝,起中水控制;再下游约 2入武隆峡,为高水控制。下游 800m 有长头河从左岸汇入,当山洪爆发又遇乌江低水时,有短暂顶托影响。断面为单一河槽,河床两岸为石灰岩层,主槽为卵石夹沙,洪水期略有冲淤变化, 1987 年在左岸基本水尺上游约 80m 处新建船码头。 1954 年架设高架浮标缆道, 1961 年开始全部为流速仪测流。 1955 年以后浮标系数 按不同水位级别采用 1960 年进行了流速仪测点精简分析,改为两点测速, 1975 年实现可控硅无级调速岸上操作,测流精度较高,成果较为可靠,历年水位流量关系稳定。 武隆站泥沙测验采用 调压式采样器,输沙率施测以洪水期为主,视含沙量变化布置测次,断沙采用全断面混合法,单沙采用固定一线两点法;悬移质泥沙颗粒取样方法为全断面混合法和十字线法,采用粒移结合法进行颗粒分析。 武隆站采用浮标法测流成果在资料复核时进行修改后,该站的水位、流量、泥沙资料整编成果合理,精度较高,可满足计算要求。 计洪水 雨特性 乌江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冷峰低槽、两高切变、长江横切变,其次是西槽东脊、印缅低槽等。 冷峰低槽类暴雨 4 10 月均可发生,集中出现在 5 6 月,暴雨强度大,日暴雨量超过 200暴雨在乌江上游和下游地区经常发生;两高切变类暴雨一般出现在 6 9 月,以 7、 8 两月最多,是盛夏季节的主要暴雨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型,但暴雨强度较小;长江横切变类暴雨多出现在 5 7 月,以 6 月最多,是高强度暴雨最多的雨型。 形成乌江流域较大洪水的暴雨,其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乌江出现流域性暴雨时,西太平洋副高 脊线常在北纬 20 附近活动。每当东西环流出现稳定形势时,南北气流汇合带的停滞,使暴雨长时间持续发生,常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如 1964 年 6 月下旬的洪水属此类型。当环流形势不稳定,天气系统移动较快时,一般暴雨历时较短,但有时强度很大,易形成尖瘦形洪水。如 1963 年 7 月上旬的洪水属此类型。 按日降水量等于或大于 50暴雨统计,从 3 月中旬至 10 月中旬,乌江流域各地均可出现暴雨。年平均暴雨日数上游大于中、下游,右岸大于左岸。暴雨最多的地方是乌江上游三岔河一带,年平均暴雨日数 次是乌江中、 下游的右岸和湄潭一带为 雨主要出现在 5 9 月, 5 9 月暴雨日数、暴雨量均占全年的 90左右, 6 月上旬至 7 月中旬多出现面积广、强度大的暴雨。一次暴雨过程最长持续时间一般为 1d 2d。流域内 24h 点雨量均值为 9000大 3d 点雨量均值为 100140中心均位于三岔河一带,分别大于 110 160大 24h 点暴雨在 140334间,以上游水城大湾站 1991 年 7 月 1 日点暴雨 全流 域历年实测最大点暴雨。 支流芙蓉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暴雨多发生在 5 9 月,约占年暴雨总数的 90%以上, 5 7 月更为集中,约占年暴雨总数的 65%。流域暴雨日数不多,多年平均在 1d 左右,上游旺草一带为暴雨多发区。 水特性 ( 1)洪水特性 乌江流域为降水补给河流,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集中在 5 10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年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汛期 5 10 月,集中于 6、 7 两月(见表 尤以 6 月中、下旬发生的机会最多。乌江为山区性河流,由于暴雨急骤,坡降大,故汇流迅速,洪水涨落快,峰型尖瘦, 洪量集中。乌江下游一次洪水过程约 20d,其中大部分水量集中在 7d 内, 7d 洪量占 15d 洪量的 65以上, 3d 洪量占 7d 洪量的 60,而一天洪量占 3d 洪量的 40,大水年份则更为集中。 8 月间副高脊线位置偏北,乌江流域出现年最大洪峰次数骤减。 9、 10 月份副高脊线南撤至北纬 20 附近时,乌江流域常出现次大洪峰,个别年份还发生年最大值,如 1994 年 10 月 10 日武隆站出现年最大洪峰流量 9670m3/s。而年最大洪水出现在 10 月下旬的多属中、小洪水年。 表 武隆站年最大洪峰出现 次数统计 月份 项目 5 6 7 8 9 10 510 次数 3 22 20 4 1 4 54 % 00 最大洪峰流量( m3/s) 10500 26200 20900 14000 8340 9670 26200 年份 1972 1999 1996 1957 1988 1994 1999 统计系列 19512004 年 乌江洪水的特点是:暴雨急骤,汇流迅速,江水陡涨陡落,峰形尖瘦,洪量集中。根据统计资料,武隆站年最大洪峰、 24h、 72h、 168h 和 240h 洪量,属于同次洪水的占系列年数的 90,所以短时段的峰、量关系较好。 ( 2)洪水地区组成 根据多年实测资料统计,乌江流域多年平均汛期洪量和七天洪量的地区组成比较均匀,见表 表 乌江汛期、 7d 洪量地区组成情况表 河段 (站名) 集水面积占武隆 多年平均 7d 洪量 多年平均 510 月洪量 1954 年 510 月洪量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 亿 武隆( %) 亿 武隆( %) 亿 武隆( %) 鸭池河以上 36 19 鸭池河 江界河 01 界河 80 37 界河 龚滩 4 03 99 滩 83 36 滩 彭水 水 22 水 武隆 2 01 隆 100 00 394 100 00 江界河以上流域面积约占武隆控制面积的 50,洪量约占 45%,江界河以上各区间洪量占武隆百分数均小于集水面积百分数,江界河以下各区间洪量占武隆百分数大于集水面积百分数。大水年因暴雨分布不均,洪水地区组成有所差异,如 1999 年鸭池河至江界河区间洪量占武隆百分数略大于面积比百分数,江界河以下各区间来量也不小,沿程叠加,使彭水、武隆等站出现实测系列之首的大洪水。 流域内暴雨发生迟早不同,上下游洪水发生时间不 尽一致。年最大洪峰出现时间一般是下游较上游早,下游 5 月已出现年最大洪峰,且频次较多,上游 6 月份才出现年最大洪峰;汛末 9 10 月却相反,上游出现年最大洪峰机会多,鸭池河站可达 22。由于各年形成洪水的暴雨区位置不同,常使上下游洪水排位不尽一致,历史上发生的大洪水也是如此, 1878 年洪水在鸭池河居首位,而 1830 年洪水在中、下游居首位。 乌江武隆站相应宜昌年最大 7d、 15d 洪量分别占 变化幅度较大,平均为 稍大于武隆与宜昌的集水面积比。据 1951 2004 年资料分析,按武隆与宜昌时段洪量重叠一半以上认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发生遭遇,两站年最大 7d、 15d 洪量遭遇次数分别为 9 次、 12 次,占总数的 16%和 24%,具有一定的洪水遭遇机遇。 史洪水 ( 1)历史洪水调查 武隆设治,始于武德二年(公元 619 年)。据寰宇记载: “以邑界武龙山为名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 1380 年),因与广西一县同名,故改 “龙 ”为 “隆 ”,寓兴旺发达之意,更名武隆县隶属涪州。清康熙元年省武隆县为镇入涪州。康熙七年改武隆县为巡检司。宣统三年又改为涪州第五分区,区署设羊角碛。民 国三十年五月,划为武隆设治局,民国三十三年复置武隆县,远年洪水记载较少,见表 表 武隆县历史洪水文献摘录表 洪水年份 文献摘录 清乾隆二十五年 ( 1760) 七月十二日,涪陵江水泛,水见武隆司署,仓厰尽没。(注:涪陵江即乌江) 清道光十年 ( 1830) 五月十三日,涪陵江水泛,巷口、土坎、民舍遭没过半,中嘴场灾尤甚,东隅一椽仅存,武隆司署水及檐。 为满足乌江流域规划及枢纽设计需要,长江水利委员会及有关单位曾先后于 1953、 1956、 1959、 1965 年在乌江进行过多次历史洪水调查。思南以下河段主要历史洪水简述如下: 1297 年(元大德丁酉)洪水: 1297 年洪水石刻位于彭水县城关镇历史有名的十大景之一的绿阴轩迎江岩石上,至今保存完好,是迄今乌江流域发现最早的历史洪水刻字。根据石刻标记的水位及历史洪水描述,考虑到 1830 年历史洪水有郁江亦涨的记载,估算当时该年洪水的洪峰应大于1830 年。 1830 年(清道光庚寅)洪水:全流域性特大洪水。主要雨区偏于乌江南岸苗岭北坡及佛顶山至武陵山一带,上游在三岔河一带。沿江各调查点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鸭池河外,均有反映 。在乌江渡河段调查到该年洪水为第三位。愈往下游反映愈强。据调查分析, 1830 年洪水在江界河及其下游各站均为首大洪水。彭水县志载“是日黔水陡涨,郁水亦涨,高数十丈,两水冲激,咽而不流。彭水官署尽淹,及县署屋脊。邑令避长寿寺,署内粮册籍皆漂去,民畜庐舍多淹没”。重修涪陵志记载 “五月十三日,涪陵江水泛。巷口、土坎、民舍湮没过半,中嘴场灾尤甚,东隅一椽仅存,武隆司署水及檐 ”。武隆河段 1830 年洪水刻字有两处,见表 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流洪水刻字比较,该年水位高程可靠。 表 武隆河段 1830 年洪水刻字情况 时刻位置 刻字内容 洪水高程 (黄海 备注 武隆中咀对河棉花坝大和尚丘 大河大清道光庚寅年五月十一日涨大水,十三日退,碑记黄玉奎。 岸 武隆巷口梓桐宫大殿屋檐 道光庚寅年水至梓桐宫大殿屋檐。 又记:咸丰二年重升大殿。 岸 1878 年(清光绪戊寅)洪水: 1878 年(光绪四年)洪水,从历史文献来看,洪水灾害在地区上分布虽较广,但时间先后不一,且乌江中游干流河段调查到的洪痕点可靠性差,武隆的调查洪水位可靠性也不高,仅供参考。从调查 情况分析, 1878 年洪水在乌江河段有可能略大于 1909 年,因此,在历史洪水排位上有参考价值。 1909 年(清宣统元年)洪水: 1909 年洪水在乌江干流思南以下均能调查到较为可靠的洪水位。武隆河段虽未发现 1909 年洪水刻字,但年代较近,年事稍长者都知道,调查点据多,高程较可靠。 表 乌江下游武隆河段 1909 年洪水调查情况 位置 刻字及调查内容 洪水高程(黄海 备注 武隆中兴乡街上石梯 宣统元年巳酉岁五月十八日水至石梯上 名老人指认 武隆县棉花坝 宣统元年大水涨到我家齐楼 量水印位置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2明杨家 楼幅 幅,现有水印隐约可见 ( 2)历史洪水峰量 根据长江委等多单位进行的武隆河段历史洪水调查,历史洪水主要有1830、 1878、 1909 年等。 1984 年在乌江干流规划工作中,拟定了干流上下游各水文站综合水位流量关系,根据调查历史洪水位,推算了武隆站历史洪水位及流量如表 示。 表 武隆站历史洪水水位、流量表 年份 项目 1830 年 1878 年 1909 年 水位 黄海, m 量 m3/s 31000 28500 27400 本次在武隆站历史洪水的洪峰流量推算中, 1999 年发生了武隆设站已来最大的一次洪水。因此,用武隆站 1964、 1999 年等年份大洪水资料及大断面成果,对综合水位流量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原推算历史洪水 1830 年、 1878 年、 1909 年洪峰流量是合适的。由于武隆 1878 年调查洪水位精度不高,故仅在历史洪水排位和重现期考证时予以考虑,不加入洪水系列进行频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