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共7套_第1页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共7套_第2页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共7套_第3页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共7套_第4页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共7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共 7 套专项复习(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一、 世说新语二则1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君与家君/ 期/日中(4)待君久/ 不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 拟: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4)太丘舍去 舍:舍弃(5)去后乃至 乃:才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尊君在不(“不” 同“否” ,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 今义:儿子女儿(2)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与“来”相对(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 今义:委托(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 今义:领(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顾忌;理睬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2)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二、 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5)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7)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8)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9)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10)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爱,爱好(12)曲肱而枕之 肱:胳膊(13)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对于(14)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15)三军可夺帅也 夺:改变(16)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17)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18)仁在其中矣 仁:仁德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学而时习之( 连词,表承接)温故而知新( 连词,表承接)(1)而 学而不思则罔( 连词,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转折)(2)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可以为师矣( 做)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 ,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用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 ),(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三、诫子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2)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3)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放纵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4)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5)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6)意与日去 日:日子,岁月(7)遂成枯落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8)悲守穷庐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静以修身古义:修养身心 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2)夫君子之行古义:操守,品行 今义:行走(3)意与日去古义:日子,岁月 今义:太阳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四、狼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1)其一/犬坐于前(2)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一狼仍从 从:跟从(2)并驱如故 故:原来 (3)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4)顾野有麦场 顾:看,视(5)积薪其中 薪:柴草(6)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盖(7)目似瞑 瞑:闭上眼睛(8)意暇甚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9)盖以诱敌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1)其 恐前后受其敌( 代词,指代“两狼”)一狼洞其中( 代词,指代“柴草堆”)以攻其后也( 代词,指代“屠户”)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2)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代词,代指“一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句末语气助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结构助词,的)(3)敌 恐前后受其敌( 动词,攻击)盖以诱敌( 名词,敌人)(4)止 一狼得骨止( 停止)止增笑耳( 只是)(5)意 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图)(6)前 恐前后受其敌( 前面)狼不敢前( 向前)(7)以 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 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表目的)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一狼径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2)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 今义:数学中的一门学科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五、寓言四则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浇灌、灌溉(2)及其家穿井 及:待,等到(3)国人道之 道:讲述(4)闻之于宋君 闻:使知道(5)丁氏对曰 对:应答,回答(6)身亡所寄 亡:无,没有(7)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8)若屈伸呼吸 若:你(9)只使坠 只使:纵使,即使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 ,解除、消除)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若求闻之若此(像 )不若无闻也(如)若屈伸呼吸(你)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4)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选自晋书)【注释】 乐(yu) 广:字彦辅,河南阳淯 (y)(今河南南阳附近)人。 久阔:久别不见。阔,阔别,离别,疏远。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洛阳一带。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沉疴(k ):久治不愈的病。疴,重病。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乐广尝有亲客 尝:曾经(2)广问其故 故:原因(3)既饮而疾 疾:生病 (4)沉疴顿愈 愈:治愈,恢复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乐广猜想杯中蛇就是弓的影子了。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示例 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或:凡事应作调查研究,千万不要见到一点行迹就疑神疑鬼。)附参考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病顿时好了。(二)按图索骥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跌日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选自艺林伐山 )【注释】 隆颡(sng):高高的额头。 跌日:形容眼睛闪闪发亮。 累麴(q) :叠起来的酒药饼子。形容马蹄大而方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蹄如累麴 如:像 (2)略与相同 略:大概 (3)伯乐知其子之愚 知:知道(4)不堪御也 御:驾驭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伯乐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寻找马。3文中伯乐之子的表现,有人认为他这个孩子很愚蠢,有人认为他很聪明。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我认为这个孩子不聪明,他只会照着书本知识生搬硬套,不知灵活变通。附参考译文:伯乐在他写的相马经书里有“额头高、眼睛亮、蹄子大,就是好马”的说法。一次,伯乐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寻找马。出去看见一只大癞蛤蟆,就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好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就是蹄子不够大!”伯乐知道儿子很笨,被他气得笑了起来,说:“这马太爱跳了,不能骑啊!”(三)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 ,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 )【注释】 临写:临摹。率:标准。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简札:信件,书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日以十本为率 日:每天(2)书遂大进 遂:于是(3)少不当意 少:同“稍” ,稍微(4)必再三易之不厌 易:改换,更换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3结合选文说说文徵明书法越来越精湛的原因。每天练习写字的量很大,并且能持之以恒;写字从来不马虎,只要有不满意的地方就一定会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附参考译文:文徵明临摹千字文 ,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于是大有长进。( 他) 平时写字,从来不应付了事。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因此他年纪越大,(书法) 越精湛绝妙。(四)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恍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选自世说新语 假谲)【注释】 魏武:曹操,他的儿子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追尊他为魏武帝。行役:行军跋涉。失汲道:找不到取水的道路。出水:流出口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三军皆渴 皆:全,都(2)乃令曰 乃:于是(3)甘酸可以解渴 可以:可以用来(4)乘此得及前源 及:到,到达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士兵们听到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由此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魏武帝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让军队成功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其才思敏捷、足智多谋。附参考译文:曹操的部队行军跋涉,找不到取水的道路,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 )就下令说:“ 前面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 ”士兵们听到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由此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五)郭伋不失信于童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