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断层带分布图片高清_第1页
中国地震断层带分布图片高清_第2页
中国地震断层带分布图片高清_第3页
中国地震断层带分布图片高清_第4页
中国地震断层带分布图片高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震断层带分布图片高清中国地震断层带分布图片高清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 19 日透露,研究人员已勾画出中国 21 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到 2020 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 (3 月 20 日 广州日报 )日本与盈江的地震以及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促使全人类进行着这样一个思考:面对频发的毁灭性天灾,人类该何以防护?拿地震来讲,虽说地震为天灾,难以预测、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面对地震时就无所事事、徒手待毙,相反,如果民众有灾难意识、社会有防护体制,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害降到可能中的最低,也可能能创造一些不幸中的万幸。地震并非无规律可循;地震也并非完全不可预测。一方面,这需要依靠地质研究人员对地震常发地带进行勾画;另一方面,位于地震常发地带的政府部门、民间社团与普通百姓也要树立地震防护意识,建立地震求助体制。现在而言,我国地震局地质研究人员“已勾画出中国 21 个大城市断层带”的成就以及“2020 年左右将我国内地其他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的预期,让我们看到了地震局及相关科研人员在第一方面的努力,这样的成果,很是给以以欣慰之感。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是,当下对于许多地区来讲,地震防护意识与防护体制还基本为零。这并非危言耸听,最基本的例证是,据 XX 年 4 月 15 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正在青海玉树县 7.1 级地震现场救援的武警青海玉树州支队副政治委员阎军富表示,玉树州州府结古镇附近的西航村已经夷为平地,99%民房全部倒塌,整个玉树地区,民房倒塌率超过85%。必须要承认的现实是,如果按当下地震工作人员所勾画的断层带,玉树恰恰位于“康定甘孜地震带” 。而这一地震带,在我们所学的中学地理课本中就已经被早早标记出。放眼我国地震灾难发生现状,直接造成了我国地震遇难人数的居高不下。数据显示,1900 年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 55 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 53%;1949 年以来,100 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 2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中涉及东部地区 14 个省份,造成 27 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 54%,地震成灾面积达 30 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 700 万间。玉树地震中“99%民房全部倒塌”与“民房倒塌率超过 85%”,以及我国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一半以上的现实,告诉我们,我们缺的不是一张简单的地震带地图,而是从政府到职能部门再到民间团体、从官员到普通百姓包括老人与孩子的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地震防护体制。这个防护体制,最起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房屋质量,即便不是全部房屋质量,也应该做到如温总理所讲的“重点帮助城乡居民建设住房,更要把学校和医院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 ;其二,应急机制与物资储备,一旦发生地震,要保证有基本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充足的物资供应;其三,让要每位居民都有充足的地震防护意识,学会做到如何自救与他救。我国古代哲学向来强调“究天人之际”和“制天命而用之” 。这要求我们在与大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要掌握好规律、把握好方法。应当说,有防患意识与防护体制,天灾就不可怕;无防患意识与体制,相信小级别的天灾也会有天塌下来一般的感觉。中国地震断层带分布图片高清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 19 日透露,研究人员已勾画出中国 21 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到 2020 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 (3 月 20 日 广州日报 )日本与盈江的地震以及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促使全人类进行着这样一个思考:面对频发的毁灭性天灾,人类该何以防护?拿地震来讲,虽说地震为天灾,难以预测、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面对地震时就无所事事、徒手待毙,相反,如果民众有灾难意识、社会有防护体制,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害降到可能中的最低,也可能能创造一些不幸中的万幸。地震并非无规律可循;地震也并非完全不可预测。一方面,这需要依靠地质研究人员对地震常发地带进行勾画;另一方面,位于地震常发地带的政府部门、民间社团与普通百姓也要树立地震防护意识,建立地震求助体制。现在而言,我国地震局地质研究人员“已勾画出中国 21 个大城市断层带”的成就以及“2020 年左右将我国内地其他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的预期,让我们看到了地震局及相关科研人员在第一方面的努力,这样的成果,很是给以以欣慰之感。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是,当下对于许多地区来讲,地震防护意识与防护体制还基本为零。这并非危言耸听,最基本的例证是,据 XX 年 4 月 15 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正在青海玉树县 7.1 级地震现场救援的武警青海玉树州支队副政治委员阎军富表示,玉树州州府结古镇附近的西航村已经夷为平地,99%民房全部倒塌,整个玉树地区,民房倒塌率超过85%。必须要承认的现实是,如果按当下地震工作人员所勾画的断层带,玉树恰恰位于“康定甘孜地震带” 。而这一地震带,在我们所学的中学地理课本中就已经被早早标记出。放眼我国地震灾难发生现状,直接造成了我国地震遇难人数的居高不下。数据显示,1900 年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 55 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 53%;1949 年以来,100 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 2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中涉及东部地区 14 个省份,造成 27 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 54%,地震成灾面积达 30 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 700 万间。玉树地震中“99%民房全部倒塌”与“民房倒塌率超过 85%”,以及我国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一半以上的现实,告诉我们,我们缺的不是一张简单的地震带地图,而是从政府到职能部门再到民间团体、从官员到普通百姓包括老人与孩子的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地震防护体制。这个防护体制,最起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房屋质量,即便不是全部房屋质量,也应该做到如温总理所讲的“重点帮助城乡居民建设住房,更要把学校和医院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 ;其二,应急机制与物资储备,一旦发生地震,要保证有基本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充足的物资供应;其三,让要每位居民都有充足的地震防护意识,学会做到如何自救与他救。我国古代哲学向来强调“究天人之际”和“制天命而用之” 。这要求我们在与大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要掌握好规律、把握好方法。应当说,有防患意识与防护体制,天灾就不可怕;无防患意识与体制,相信小级别的天灾也会有天塌下来一般的感觉。中国地震断层带分布图片高清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 19 日透露,研究人员已勾画出中国 21 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到 2020 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 (3 月 20 日 广州日报 )日本与盈江的地震以及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促使全人类进行着这样一个思考:面对频发的毁灭性天灾,人类该何以防护?拿地震来讲,虽说地震为天灾,难以预测、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面对地震时就无所事事、徒手待毙,相反,如果民众有灾难意识、社会有防护体制,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害降到可能中的最低,也可能能创造一些不幸中的万幸。地震并非无规律可循;地震也并非完全不可预测。一方面,这需要依靠地质研究人员对地震常发地带进行勾画;另一方面,位于地震常发地带的政府部门、民间社团与普通百姓也要树立地震防护意识,建立地震求助体制。现在而言,我国地震局地质研究人员“已勾画出中国 21 个大城市断层带”的成就以及“2020 年左右将我国内地其他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的预期,让我们看到了地震局及相关科研人员在第一方面的努力,这样的成果,很是给以以欣慰之感。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是,当下对于许多地区来讲,地震防护意识与防护体制还基本为零。这并非危言耸听,最基本的例证是,据 XX 年 4 月 15 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正在青海玉树县 7.1 级地震现场救援的武警青海玉树州支队副政治委员阎军富表示,玉树州州府结古镇附近的西航村已经夷为平地,99%民房全部倒塌,整个玉树地区,民房倒塌率超过85%。必须要承认的现实是,如果按当下地震工作人员所勾画的断层带,玉树恰恰位于“康定甘孜地震带” 。而这一地震带,在我们所学的中学地理课本中就已经被早早标记出。放眼我国地震灾难发生现状,直接造成了我国地震遇难人数的居高不下。数据显示,1900 年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 55 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 53%;1949 年以来,100 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 2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中涉及东部地区 14 个省份,造成 27 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 54%,地震成灾面积达 30 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 700 万间。玉树地震中“99%民房全部倒塌”与“民房倒塌率超过 85%”,以及我国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一半以上的现实,告诉我们,我们缺的不是一张简单的地震带地图,而是从政府到职能部门再到民间团体、从官员到普通百姓包括老人与孩子的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地震防护体制。这个防护体制,最起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房屋质量,即便不是全部房屋质量,也应该做到如温总理所讲的“重点帮助城乡居民建设住房,更要把学校和医院建成最安全、最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