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老师随笔 唐代的“寻人不遇诗”_第1页
中学语文老师随笔 唐代的“寻人不遇诗”_第2页
中学语文老师随笔 唐代的“寻人不遇诗”_第3页
中学语文老师随笔 唐代的“寻人不遇诗”_第4页
中学语文老师随笔 唐代的“寻人不遇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语文老师随笔 唐代的“寻人不遇诗”XX 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古诗词鉴赏题,命题者选取了两首“寻人不遇”的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赏析。一是韦应物的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一是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 (其二) 。 “寻人不遇”这类题材的诗歌,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最早接触的是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该诗简朴凝练,问答之间,隐者之高洁,诗人的仰慕蕴于其中。岳丈朱士峰老人诗集中有猴嘴镇访友不遇(1994.4.13)一首, “踏轮访友赴云台,春色沿途扑面来。远塔凌空迎速客,石猴翘首俟尘埃。百年边镇逢时旺,千里盐花映日开。采药深山缘不遇,寸心未遂寄情怀。 ”显然,仿作贾诗,七言出之,抒发内心情感。如果要探讨“寻人不遇”类题材的诗歌的特点,广西师范学院梁德林教授的论文论唐代寻人不遇诗不可不读。梁德林教授具体详尽分析了唐诗中 87 首“寻人不遇”题材诗歌的独特之处。唐代诗歌有很强的实用性质,寻人不遇题诗留言是唐人的一种习惯。无论题写在墙壁上,还是植物上、石头上,都是为了抒发寻人不遇后的感慨。当然这种感慨跟被寻访者身份有关。诗里被寻访者中以道士、僧人、隐者最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宣扬佛道思想,表现隐逸情趣,便成了唐代寻人不遇诗最突出的主题。常出现松、鹤、鹿、棋、香、药等意象的“寻人不遇”诗,体现了浓重的道教色彩。最典型的如刘禹锡寻汪道士不遇 “: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受箓金华洞,焚香玉帝宫。我来君闭户,应是向崆峒。 ”汪道士在作者的笔下成了“ 泠然善驭风”的“ 仙子” , 作者寻访“ 不遇” ,猜想他已去仙山会友。题中寻访者为僧人、上人、寺主的诗歌,往往流露出作者的向往、仰慕之情。因为诗中的主人多居于远离尘俗之地,生活闲适,清心寡欲。李白寻山僧不遇作云:“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 又如于武陵 夜寻僧不遇 “数歇度烟水,渐非尘俗间。泉声入秋寺,月色遍寒山。石路几回雪,竹房犹闭关。不知双树客,何处与云闲。 ”遥远的路途也阻挡不了诗人的寻访,而淡月寒山的清幽非凡之境,更激发诗人逃离世俗之情。题中标明被寻访者为处士、隐者、山人、逸人的诗歌,更重在抒写超尘脱俗、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隐逸情趣。诗中多出现松、竹、菊、琴等意象。“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 “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 (”许浑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 )作者往往将主人居处描绘得如同世外桃源,主人的特点是淡泊名利、品行高洁,令人景仰。正因为这样,贾岛的诗才让后人吟诵不绝。唐代寻人不遇诗还有其他一些内容。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是为被寻者鸣不平“: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诗中暗用潘岳 西征赋 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袁拾遗才比贾谊,命运也有如贾谊,虽才高八斗,却被流放到“ 江岭”去了,朝廷赏罚不公于斯可见。李白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纯属借题发挥“: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此诗为敕放归山时所作,诗人以鹦鹉自比,抒发了“能言终见弃”的感慨。XX 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古诗词鉴赏题,命题者选取了两首“寻人不遇”的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赏析。一是韦应物的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一是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 (其二) 。 “寻人不遇”这类题材的诗歌,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最早接触的是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该诗简朴凝练,问答之间,隐者之高洁,诗人的仰慕蕴于其中。岳丈朱士峰老人诗集中有猴嘴镇访友不遇(1994.4.13)一首, “踏轮访友赴云台,春色沿途扑面来。远塔凌空迎速客,石猴翘首俟尘埃。百年边镇逢时旺,千里盐花映日开。采药深山缘不遇,寸心未遂寄情怀。 ”显然,仿作贾诗,七言出之,抒发内心情感。如果要探讨“寻人不遇”类题材的诗歌的特点,广西师范学院梁德林教授的论文论唐代寻人不遇诗不可不读。梁德林教授具体详尽分析了唐诗中 87 首“寻人不遇”题材诗歌的独特之处。唐代诗歌有很强的实用性质,寻人不遇题诗留言是唐人的一种习惯。无论题写在墙壁上,还是植物上、石头上,都是为了抒发寻人不遇后的感慨。当然这种感慨跟被寻访者身份有关。诗里被寻访者中以道士、僧人、隐者最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宣扬佛道思想,表现隐逸情趣,便成了唐代寻人不遇诗最突出的主题。常出现松、鹤、鹿、棋、香、药等意象的“寻人不遇”诗,体现了浓重的道教色彩。最典型的如刘禹锡寻汪道士不遇 “: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受箓金华洞,焚香玉帝宫。我来君闭户,应是向崆峒。 ”汪道士在作者的笔下成了“ 泠然善驭风”的“ 仙子” , 作者寻访“ 不遇” ,猜想他已去仙山会友。题中寻访者为僧人、上人、寺主的诗歌,往往流露出作者的向往、仰慕之情。因为诗中的主人多居于远离尘俗之地,生活闲适,清心寡欲。李白寻山僧不遇作云:“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 又如于武陵 夜寻僧不遇 “数歇度烟水,渐非尘俗间。泉声入秋寺,月色遍寒山。石路几回雪,竹房犹闭关。不知双树客,何处与云闲。 ”遥远的路途也阻挡不了诗人的寻访,而淡月寒山的清幽非凡之境,更激发诗人逃离世俗之情。题中标明被寻访者为处士、隐者、山人、逸人的诗歌,更重在抒写超尘脱俗、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隐逸情趣。诗中多出现松、竹、菊、琴等意象。“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 “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 (”许浑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 )作者往往将主人居处描绘得如同世外桃源,主人的特点是淡泊名利、品行高洁,令人景仰。正因为这样,贾岛的诗才让后人吟诵不绝。唐代寻人不遇诗还有其他一些内容。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是为被寻者鸣不平“: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诗中暗用潘岳 西征赋 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袁拾遗才比贾谊,命运也有如贾谊,虽才高八斗,却被流放到“ 江岭”去了,朝廷赏罚不公于斯可见。李白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纯属借题发挥“: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此诗为敕放归山时所作,诗人以鹦鹉自比,抒发了“能言终见弃”的感慨。XX 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古诗词鉴赏题,命题者选取了两首“寻人不遇”的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赏析。一是韦应物的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一是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 (其二) 。 “寻人不遇”这类题材的诗歌,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最早接触的是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该诗简朴凝练,问答之间,隐者之高洁,诗人的仰慕蕴于其中。岳丈朱士峰老人诗集中有猴嘴镇访友不遇(1994.4.13)一首, “踏轮访友赴云台,春色沿途扑面来。远塔凌空迎速客,石猴翘首俟尘埃。百年边镇逢时旺,千里盐花映日开。采药深山缘不遇,寸心未遂寄情怀。 ”显然,仿作贾诗,七言出之,抒发内心情感。如果要探讨“寻人不遇”类题材的诗歌的特点,广西师范学院梁德林教授的论文论唐代寻人不遇诗不可不读。梁德林教授具体详尽分析了唐诗中 87 首“寻人不遇”题材诗歌的独特之处。唐代诗歌有很强的实用性质,寻人不遇题诗留言是唐人的一种习惯。无论题写在墙壁上,还是植物上、石头上,都是为了抒发寻人不遇后的感慨。当然这种感慨跟被寻访者身份有关。诗里被寻访者中以道士、僧人、隐者最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宣扬佛道思想,表现隐逸情趣,便成了唐代寻人不遇诗最突出的主题。常出现松、鹤、鹿、棋、香、药等意象的“寻人不遇”诗,体现了浓重的道教色彩。最典型的如刘禹锡寻汪道士不遇 “: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受箓金华洞,焚香玉帝宫。我来君闭户,应是向崆峒。 ”汪道士在作者的笔下成了“ 泠然善驭风”的“ 仙子” , 作者寻访“ 不遇” ,猜想他已去仙山会友。题中寻访者为僧人、上人、寺主的诗歌,往往流露出作者的向往、仰慕之情。因为诗中的主人多居于远离尘俗之地,生活闲适,清心寡欲。李白寻山僧不遇作云:“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 又如于武陵 夜寻僧不遇 “数歇度烟水,渐非尘俗间。泉声入秋寺,月色遍寒山。石路几回雪,竹房犹闭关。不知双树客,何处与云闲。 ”遥远的路途也阻挡不了诗人的寻访,而淡月寒山的清幽非凡之境,更激发诗人逃离世俗之情。题中标明被寻访者为处士、隐者、山人、逸人的诗歌,更重在抒写超尘脱俗、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隐逸情趣。诗中多出现松、竹、菊、琴等意象。“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 “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 (”许浑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 )作者往往将主人居处描绘得如同世外桃源,主人的特点是淡泊名利、品行高洁,令人景仰。正因为这样,贾岛的诗才让后人吟诵不绝。唐代寻人不遇诗还有其他一些内容。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