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石灰石的利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九年级化学石灰石的利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九年级化学石灰石的利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九年级化学石灰石的利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九年级化学石灰石的利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石灰石的利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石灰石的利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2 了解生石灰和熟石灰的用途。过程与方法:1 体验检验物质的依据和方法。2 培养动手实验、总结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形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的观念。2 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自尊感、自豪感。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2初步了解设计实验检验物质的方法。教学难点1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的观点的建立。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观看图片和电影片断,谈感受。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写出下列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1)氧化钙、(2)氢氧化钙、2石灰石经高温灼烧会转变成疏松的和。生石灰具有强烈的,因此常用它作。极易与 反应,转化为,同时放出,也能跟空气中的反应生成。3熟石灰也能用建筑材料,其原理是吸收空气中的逐渐变成从而把砖、牢牢地粘合在一起。三、互学互助:(二) 、生石灰的烧制1、学生探究:做一做,你发现了什么?步 骤 现 象 我的疑问一 取一块大拇指大小的鸡蛋壳,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约 2 分钟 ,边加热边观察鸡蛋壳表面(及鸡蛋壳四周)发生的变化。探索二 将灼烧过的鸡蛋壳冷却后投入另一个盛有10m L 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探索三 向此烧杯中滴加 3 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探索四通过以上实验,我发现了: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2、石灰的变身用图示的形式画出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的相互转化过程。(三) 、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1、学生探究 将生石灰与水混合 ,把一枚生的鹌鹑蛋投入其中,观察现象。现象:结论:应用:2、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四、导学导练:游戏增趣,巩固知识“石灰石的利用”石 1:某建筑工地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钢筋旁边堆放着沙子,沙子旁边堆满了生石灰,生石灰上面又放了 一些搭手脚架用的竹杆。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工地突发大火,包工头怀疑有人纵火,于是报了案。可是警察勘查过现场之后却说是工地自己着的火。你知道这起离奇纵火案的案犯是谁吗?灰:一间房间的墙壁,刚用熟石灰粉刷过,房间的主人为了使墙壁干得更快些,就在房间里生了一只煤炉。不久却发现墙壁比以前更潮湿了。你能解释其中的奥妙吗?石 2:地质人员在野外勘探时往往带着一小瓶盐酸,它的作用是什 么?的: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请你从化学的视角,写出符合诗句中物质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利:人们有时把生石灰制成化学破碎剂,用它来拆除旧的水泥楼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同传统的爆破方法拆除楼房相比,它的优点是什么?用: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的生产中常添加一种摩擦剂。这种摩擦剂是用一种石灰石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小的碳酸钙粉末,猜想它的工艺流程。五、课堂小结:六、教、学反思九年级化学石灰石的利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2 了解生石灰和熟石灰的用途。过程与方法:1 体验检验物质的依据和方法。2 培养动手实验、总结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形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的观念。2 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自尊感、自豪感。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2初步了解设计实验检验物质的方法。教学难点1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的观点的建立。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观看图片和电影片断,谈感受。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写出下列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1)氧化钙、(2)氢氧化钙、2石灰石经高温灼烧会转变成疏松的和。生石灰具有强烈的,因此常用它作。极易与 反应,转化为,同时放出,也能跟空气中的反应生成。3熟石灰也能用建筑材料,其原理是吸收空气中的逐渐变成从而把砖、牢牢地粘合在一起。三、互学互助:(二) 、生石灰的烧制1、学生探究:做一做,你发现了什么?步 骤 现 象 我的疑问一 取一块大拇指大小的鸡蛋壳,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约 2 分钟 ,边加热边观察鸡蛋壳表面(及鸡蛋壳四周)发生的变化。探索二 将灼烧过的鸡蛋壳冷却后投入另一个盛有10m L 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探索三 向此烧杯中滴加 3 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探索四通过以上实验,我发现了: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2、石灰的变身用图示的形式画出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的相互转化过程。(三) 、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1、学生探究 将生石灰与水混合 ,把一枚生的鹌鹑蛋投入其中,观察现象。现象:结论:应用:2、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四、导学导练:游戏增趣,巩固知识“石灰石的利用”石 1:某建筑工地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钢筋旁边堆放着沙子,沙子旁边堆满了生石灰,生石灰上面又放了 一些搭手脚架用的竹杆。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工地突发大火,包工头怀疑有人纵火,于是报了案。可是警察勘查过现场之后却说是工地自己着的火。你知道这起离奇纵火案的案犯是谁吗?灰:一间房间的墙壁,刚用熟石灰粉刷过,房间的主人为了使墙壁干得更快些,就在房间里生了一只煤炉。不久却发现墙壁比以前更潮湿了。你能解释其中的奥妙吗?石 2:地质人员在野外勘探时往往带着一小瓶盐酸,它的作用是什 么?的: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请你从化学的视角,写出符合诗句中物质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利:人们有时把生石灰制成化学破碎剂,用它来拆除旧的水泥楼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同传统的爆破方法拆除楼房相比,它的优点是什么?用: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的生产中常添加一种摩擦剂。这种摩擦剂是用一种石灰石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小的碳酸钙粉末,猜想它的工艺流程。五、课堂小结:六、教、学反思九年级化学石灰石的利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2 了解生石灰和熟石灰的用途。过程与方法:1 体验检验物质的依据和方法。2 培养动手实验、总结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形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的观念。2 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自尊感、自豪感。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2初步了解设计实验检验物质的方法。教学难点1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的观点的建立。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观看图片和电影片断,谈感受。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写出下列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1)氧化钙、(2)氢氧化钙、2石灰石经高温灼烧会转变成疏松的和。生石灰具有强烈的,因此常用它作。极易与 反应,转化为,同时放出,也能跟空气中的反应生成。3熟石灰也能用建筑材料,其原理是吸收空气中的逐渐变成从而把砖、牢牢地粘合在一起。三、互学互助:(二) 、生石灰的烧制1、学生探究:做一做,你发现了什么?步 骤 现 象 我的疑问一 取一块大拇指大小的鸡蛋壳,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约 2 分钟 ,边加热边观察鸡蛋壳表面(及鸡蛋壳四周)发生的变化。探索二 将灼烧过的鸡蛋壳冷却后投入另一个盛有10m L 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探索三 向此烧杯中滴加 3 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探索四通过以上实验,我发现了: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2、石灰的变身用图示的形式画出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的相互转化过程。(三) 、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1、学生探究 将生石灰与水混合 ,把一枚生的鹌鹑蛋投入其中,观察现象。现象:结论:应用:2、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四、导学导练:游戏增趣,巩固知识“石灰石的利用”石 1:某建筑工地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钢筋旁边堆放着沙子,沙子旁边堆满了生石灰,生石灰上面又放了 一些搭手脚架用的竹杆。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工地突发大火,包工头怀疑有人纵火,于是报了案。可是警察勘查过现场之后却说是工地自己着的火。你知道这起离奇纵火案的案犯是谁吗?灰:一间房间的墙壁,刚用熟石灰粉刷过,房间的主人为了使墙壁干得更快些,就在房间里生了一只煤炉。不久却发现墙壁比以前更潮湿了。你能解释其中的奥妙吗?石 2:地质人员在野外勘探时往往带着一小瓶盐酸,它的作用是什 么?的: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