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观察与指导_第1页
课堂教学观察与指导_第2页
课堂教学观察与指导_第3页
课堂教学观察与指导_第4页
课堂教学观察与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观察与指导课堂教学观察与指导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 库恩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上海研究中心周 卫研究员2005年 8月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观察诊断技术 核心领域 高效能教学 中介技术 教改研究的前沿 实践反思的镜子 教师专业成长阶梯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教学中的问题?1、课堂决策复杂多变,课堂行为转瞬即逝,难以捕捉;2、教师培养未经课堂观察技术的专业训练,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因此对一些问题会视而不见( “概念标签 ”“ 多一双眼睛 ”);3、教师对学科教育的本质与教育原理的内涵认识上的局限;4、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5、缺乏一种机制,引导专家与教研员深入课堂,观察指导,帮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6、变革社会中教师观念的变革:从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 “儿童中心 ”走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 ”,有一个理念向行为转移的过程 .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指导(临床视导)的目标: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实际,提供客观的反馈,以促进自省 . 利用观察诊断技术,发现教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创造的欢乐与两难的困惑,促其反思 . 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 作为教师评价、晋升、录用、培养、表彰之参考,促其提高 . 关怀师生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现场指导循环的三个阶段 反思理想与现实之间差异的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 提出新的教学理 想或假设,继续观察、分析和改进。 教师表达个人的教学观念,关注的焦点、需求与对课程的理解;指导者帮助理清教师的教学理想。 共同搜集课堂教学资料,分析教师实际教学行为 ;弄清教师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教学设计反馈会议课堂观察传统教学设计与现代教学设计比较传统教学设计与现代教学设计比较传统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赫尔巴特和凯洛夫教学论指导下的教学准备和计划工作。这种教学设计对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复杂的教学工作有序可循起着积极作用。(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检查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 主要依据的是哲学的认识论和教师的经验; 教学设计侧重教,忽视学生学,强调学科知识传授,缺少对学生学习心理机制关注; 缺乏系统观。基本形成于 20世纪 70年代,用系统方法整合了现代学习论、教学心理学和媒体技术,形成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加涅概括了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与环节:*确定教学目标 (学科、学期、单元、课)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和个性特征制定行为目标编制标准参照测验*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与技术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设计与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正与补救教学教学目标该如何表述教学目标该如何表述 把上位课程目标具体化为教学行为目标;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具体、清晰、可操作、可监控),行为条件(明确限定),表现程度(数量、水平)。 例: “统计 ”一课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智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格表示 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复习并巩固一年级所学的有关统计的知识。( 2)学生能从自己生活中举出含有统计内容的例子。( 3)独立或合作将一组数字变成统计图。( 4) 90% 的学生结合条形统计图,能当堂说明 “以 1当2”的含义及意义。有效的反馈会议的要素有效的反馈会议的要素 每个与会者充分准备,结合具体课例开展讨论。 分析预设的达成度,捕捉成功亮点 ,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在关注预设完成的同时,还要关注预设外的问题与情境,灵活应对,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每个与会者都能独立思考,平等交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不盲从权威和领导。 提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意见的争论和比较,错误或差异也是资源。 在组长引导下,围绕中心议题讨论,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或改进意见,连环跟进。 让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 斯图尔特 密尔 自由论 二、研究的视角 趋向 “整合 ”与 “平衡 ”优 化教师行为内 隐决策研究课 堂生态学现 代教育技术课 堂文化学课堂观察的两大视角关注知识传授高认知水平关注学生发展高参与度提高教学质 量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认知水平探究 探究 理解 理解理解 记忆记忆 无数学的活动记忆 记忆( 匹兹堡 大学 QUASAR研究成果)高认知要求得以保持七要素 高认知水平要求下降的因素1、给思维和推理 “ 搭脚手架 ” ; 1、情景问题常规化(教师包2、为学生提供元认知的方法; 办代替,对学生期望降低)3、示范高水平的操作行为; 2、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正4、维持对证明、解释或意义的 确性和完整性;不注重意义强调; 理解、概念获得等方面;5、任务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 3、时间过多或过少;6、在概念间建立联系; 4、课堂管理问题;7、适当的探索时间。 5、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指 向不明或学生缺乏兴趣);6、教师对学生低层次结果或过 程迁就(如本来要求学生解释思考过程,却接受了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解释)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分析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分析1、提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2、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防止顾及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女生、差生、内向、不举手 )3、使课堂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识),好奇求知的欢乐和自我表现的愿望是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 4、恰当组织小组讨论,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能够产生 “感染的行为 ”和 “竞争的努力 ”。5、对学生的主动发言和积极参与,鼓励接纳,禁止打断批评,耐心倾听学生的自由表达,鼓励不同意见,欢迎补充、质疑、标新立异或综合、改进。6、营造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宽松平等民主的人际环境,创设有利于体验成功、承受挫折的学习机会,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开放式问题。关于儿童学习的十二条原则关于儿童学习的十二条原则丝黛拉 沃斯尼亚杜(欧洲学习与教学研究会主席) 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激励社会性学习 促进有意义学习 建立新旧之间的联系 讲求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学会自律,学会反思 前知识的再建构 更注重理解而不是记忆 帮助学生学会迁移 投入足够时间进行练习 发展差异与个体差异 自我激励的学习者原载 教育研究 2002.5 张铁道译“高参与度高认知水平教学 ”课堂教学观察表课堂观察视角 / 主要视点观 察 记 录优 秀5良好4一般3不 满意 2未 观 察到 1、激发学习动机,调动积极参与2、关注学生发展差异与个体差异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我监控思维过程4、激励社会性学习,学会聆听合作5、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搭好脚手架6、促进有意义学习,明确重点难点7、投入足够时间练习,组织变式教学8、强调问题解决,激励好奇探究来源: 欧洲 丝黛妮 沃斯尼亚杜 12条; 美 匹兹堡大学 7因素;国家级骨干班 8要素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 历史的反思改革的重点 注意的问题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强调个性充分、和谐、差异发展的同时,不要忘记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提倡探究性学习 有意义探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式学习的整合赫尔巴特:明了 联想 系统 练习 标准答案杜威:问题 推理 假设 验证 创新答案提倡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在从知识传递走向儿童与课程、与他人对话过程中,还要注意独立思考基础上的表达与分享。提倡儿童 “主体性 ”、 “自主性 ”学习防止绝对化、表面化、片面化,只重形式活泼,不重实质内容,仍要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师生互动 .三、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技术(一)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二)目的与背景(三)教学任务认知水平观察与分析(四)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五)执教者与观察者的反思课堂观察的两大类型课堂观察的两大类型界 定 特 点 区 别定量观察以 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三种记录方式: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等级量表。 两种抽样方法:时间抽样和事件行为抽样在 观察前提出问题,然后具体设计指标系统来分析。定性观察以质化的 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比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 依据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分析手段是质化的。 四种主要记录方式: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只有在搜集了大量客观资料后,才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常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被重构,时间较长。课堂观察、诊断程序 1、目的设定 背景分析 技术选择2、课前准备 座位表、问卷表 摄像机、录音机3、听课、录像 现场观察记录 全息录像、录音4、教师访谈 访谈、问卷 教师说课 ,座谈5、学生访谈 问卷、访谈 课后测验 6、录像带分析 全息实录整理 录像技术处理7、老师自我评价 观看录像资料 反思评价8、指导教师评价 综合评价分析 完成分析报告9、临床诊断指导 执教、指导面谈 编辑资料光盘背背 景景 分分 析析1、观察目的(现场诊断与指导,围绕研究任务,评估与检查)2、教师 (职初、有经验、骨干;基本情况,教学特点)3、学生(班级情况,学习差异、特殊需要,座位、分组)4、环境(教师布置、多媒体设备、教具学具准备)5、进度(课时安排,前后联系,课前说课)6、合作与沟通(观察者与执教者)7、技术选择与准备听课教师及班级样本听课教师及班级样本学校类型 年级 学科 课型班额(女)执 教 教 师性别 年龄 教龄 职称 学历 职务 水平 薄弱初中初 二 班 数学 新授38( 20)女 46 19 中教一级 大学 教研组长 全区中上 教学任务认知水平观察与分析分析内容 技 术 选 择讲 授过 程( 1)课堂教学实录、(录音、录像、照片) ;( 2)教学程序表 ;( 3)深度访谈 ;( 4)轶事记录 ; ( 5)讲课堂中的故事及困惑 ;提 问水 平( 1)提问、观察行为类别检核及分析( 2)提问及理答技巧分析练 习 水 平 ( 1)课堂练习认知层次分析过程:课后访谈 出声思维( 2)现场观察优、中、差生解题思维( 3)课后作业,测试认知水平分析小 组学 习 ( 1)定向观察小组学习过程,认知水平及效果( 2)课后学生问卷( 3)定向观察学生实践活动 .个案跟踪观察课堂教学观察表课堂教学观察表课 堂 观 察 视 角/主要 观 点观 察 记 录优 秀1良好2一般3不 满 意4未 观 察到 5某 视 角主要观点a.b.c.d.等级量表等级量表八个 视角: 内容设计 教学表述 进度安排 资源利用 激发动机 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 鼓励创新高二 垃圾的处理 教学程序表课堂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一、作业讲评(000231 )作业中的问题及原因 ,引入 “垃圾问题 ”二、阅读材料( 231621 )介绍资料重点三、小组讨论( 6211520 )根据各组老师提供的资料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 指导四、全班交流( 15204010 )第一组讨论 “旧电池 ”(411)第二组讨论 “塑料袋 ”(303)第三组讨论 “污水 ”问题 (345)第四组讨论 “塑料袋 ”(339)第五组讨论 “废电池 ”(317)第六组讨论 “塑料袋 ”(349)介绍交流竞赛规则 ;评价讨论发言内容五、小结、布置作业(40104510 )课后 完成调查报告 总结学习情况 ,提出作业要求编码体系 初 二 几何 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片断)序号问 题问 答方式A.教 师 提 问 B.学生答 问管理认记推理创造批判无答机械认记推理创造1 第一 组 同学回 忆 平行四 边 形的定义1、 2、 3(无停 顿 ) 先 指定齐 答 2定 义 是什么?( 师 身体前 倾 ,提高嗓音,加重 语 气, 纠错 ,重复学生 问 答。由于 紧张语 塞、重复)追 问 3 请 另一 组 同学回答矩形的定 义( 师 重复学生回答)先 指定齐 答 4 请 第三 组 同学回答菱形的定 义( 师 重复, 语调 平和 满 意)先 指定齐 答 5请 一个同学回答平行四 边 形、矩形、菱形的性 质 (停 顿 6,第一次未回答完整)先 举 手再指名 6很好,那么平行四 边 形是不是中心对 称 图 形( 师 手持教鞭, 边 指投影 边问 )追 问 7 嗯 ,它的 对 称中心?(未回答完整, 继续 追 问 )追 问 89101112131415填空式提问 (四组、 28问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边 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边平行四边相等对边平行四边相等角 对角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 互相平分 互相平分相等 互相垂直平分对角互相垂直,平分相等,平分对角中心对称图形 是 是 是 是对称中心 对角线的交点 对角线的交点 对角线的交点 对角线的角点轴对称图形 不一定是 是 是 是对称轴 无 两条 两条 四条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