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_第1页
《柳州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_第2页
《柳州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_第3页
《柳州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_第4页
《柳州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柳 州 市卫 生 局 文 件柳卫疾控 201224 号关于印发柳州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 (试行)的通知各县(区)卫生局,区、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市疾控中心: 为了有效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确保各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实现“有效遏制疫情 发展态势,严防疫情大规模暴发,切实提高重症患儿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防控目标。我局制定了柳州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柳州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试行)柳州市卫生局二一二年五月四日 柳州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试行)为了有效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确保各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实现“有效遏制疫情 发展态势,严防疫情大规模暴发,切实提高重症患儿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防控目标。特制订本方案。一、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总体目标:做好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提高重病病例的早期发现和救治能力,提高重症/危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原则:高度重视,沉着应对,分类指导,防治结合,各负其责,对口支援,强化培训,加强宣传。二、组织领导为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成立“柳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柳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组”、“柳州市手足口病诊断排查与临床救治专家组”。(一)柳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组 长:黄健辉副组长:郑琼泽 林 卫 黎明强 3成 员:易兴让 李春娟 姚建光 英健民 韦江宁 罗琳玲 李选云 蒙进怀(二)柳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组,成员组成如下:组 长:郑琼泽副组长:黎明强 蒙进怀成 员:易兴让 李春娟 殷 凯 赵红军 陈启纳 龙松华 沈潘燕 梁忠福(三)柳州市手足口病诊断排查与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组成如下:组 长:杨 彤 王慕云副组长:唐柳平 李 宏 陈继昌成 员:龙兴江 袁大华 温小凤 刘毅斌 刘 欢 盛正和 程 琳 周爱珍 郭 堑 陈少卿 赵 优 郁国强 唐召力 黄 玲 赖跃进 刘德新 谢 胜 马桂敏 龙 苹 郭钦源 方美兰 陈 莉 邓提虎 谢 苇 陆建国 梁克诚 梁新梅 黄大勇 吕康言 谢洁灵 罗俊超 李荣球 张志英 唐庆媛 陈 锐 覃旭华 耿 军 唐祖军 韦柳玲 付宝芬 贾晓云 肖 萍 张建林 李训坤 周 强 许健瑞 商慧云 周柳风 郑凯宇三、防控措施(一)病例的早期发现1、各医疗机构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卫发明电2010 38 号)的有关 规定,早期 发现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和重症/危重症病例。托幼机构和学校按照柳州市托幼机构及学校手足口病防控要点的要求,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早期发现病例。2、若发生聚集性病例,或出现暴发流行,或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标准,由手足口病防控专家组划定疫点/疫区,并组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在疫点/疫区对 5 岁及以下儿童全面开展手足口病病例排查工作,及早发现发热、皮疹等异常特征的儿童,科学排查手足口病病例。(二)疫情报告1、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及丙类传染病报告的有关规定,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诊断和报告。2、重症病例的报告:必须经县级以上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会诊,并由专家组组长同意,才能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重症病例进行网络直报。3、死亡病例的报告:在市级及以上手足口病防控专家组指导下,由接诊的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二是具有病毒核酸检测(PCR )的实验 室确诊依据。4、聚集性病例的报告:1 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5舍)发生 2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 3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 2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均为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集体单位和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三)病例的救治和管理根据“乡镇 随访、县级 救治、市级重症”的手足口病医疗救治策略,做好对手足口病病例的管理。确立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为市级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各县人民医院为本县辖区内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定点收治医院。各开设有儿科诊疗科目、配备儿科执业医师的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定点治疗医院。定点医院要严格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及肠道病毒 71 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 年版)的技术要求,积极做好手足口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1、乡镇随访: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有关项目,做好 5 岁及以下儿童的摸底造册工作;做好 5 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患儿的排查、随访和转诊工作;负责居家隔离治疗病例的追踪、随访,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异常症状时,应立即送县级以上定点医院就诊。同时,要做好重症病例出院的随访管理工作。设立发热或皮疹病例专门诊室,负责做好手足口病门诊病例的治疗和管理,一旦发现病例需要留观或住院治疗,要在确保患儿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及时转县级以上定点医院进一步诊治。2、县级救治:县级以上定点医院设立发热或皮疹病例专门诊室以及独立的手足口病隔离治疗病房。负责对手足口病留观、住院及重症病例的救治和管理;建立会诊转诊相关制度,做好重症病例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救治以及安全转诊工作。对需要转诊的重症病例要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将重症病例转诊到具备重症病例救治条件的上级定点医疗机构;对于病情特别危重,不适宜转诊的患儿,原则上要及时请上级专家会诊,组织就地抢救。3、市级重症:市级重症定点医疗机构集中收治全市重症患儿,要设立预检分诊点、发热皮疹门诊、留观室和隔离病区,收治留观、住院病例,重症患儿要及时请市级专家会诊。要配置专用 ICU 病房,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床位设置、病房设置的要求完善相关设施。各医疗机构要加强本单位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设立发热或皮疹病例专门诊室。(四)托幼机构/学校的管理托幼机构和学校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区域之一,要按照柳州市托幼机构及学校手足口病防控要点的要求做好防控工作。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要加强联防联控,做好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督促7托幼机构、学校严格按照柳州市托幼机构及学校手足口病防控要点的要求,落实晨检制度,开展病例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妇幼保健院要充分发挥儿童保健的专业指导作用,加强对本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手足口病防控业务的培训、指导和检查,督促托幼机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卫生监督所负责做好托幼机构/学校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的监督管理以及晨检制度的落实工作。(五)疫情监测与分析市/县疾控中心要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 版)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对本市/县的手足口病疫情开展日常监测工作,深入分析手足口病疫情的三间分布和流行特点,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做出相应处理。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进行业务指导,及时将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存在的漏报、缓报等较严重的情况上报市/县卫生局,并由卫生局组织卫生监督所开展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六)疫情控制1、散发疫情的处置要求。(1)轻症病例的处置。市/县疾控中心要对病例开展常规监测和病原学检测工作。医疗单位发现病例后于 24 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病例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 1 周后方可返校(园)上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大力开展辖区内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2)重症、死亡病例的处置。重症、死亡病例的处置工作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是全面提高重症病例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医疗机构要全面做好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科学救治、安全转诊、宣传教育和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对重症、死亡病例开展流调和标本采集工作。重症病例要经县级以上专家组会诊,填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专家会诊意见书。必要时请市级或自治区级专家组会诊,指导救治。如病例死亡,要及时开展死亡原因专题分析,须经市级专家组讨论明确诊断后才能进行网络直报并填报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专家讨论意见书。 按照传染病属地管理原则,医疗单位的接诊医生对重症、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标本送疾控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测。疾控中心将检测结果上报至卫生局,同时向县疾控中心和送检单位反馈,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疾控中心负责收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个案调查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专家会诊意见书和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专家讨论意见书。指导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病例的搜索、疫点消毒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社区卫 生服务站负责重症病例出院后的随访工作,以及疫点消毒、宣教工作。2、聚集性病例的处置要求。出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疾控中心要向卫生局疾控科和应急办报告。疾控中心组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标本送检;指导相9关单位及部门进行病例搜索、疫点消毒、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等;同时追踪疫情进展情况,将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卫生局疾控科和应急办。医疗机构负责病例报告、救治和管理,以及院内感染控制。若聚集性病例发生在学校或托幼机构,由卫生局将相关信息通报教育行政部门。疾控和卫生监督机构指导学校或托幼机构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必要时建议托幼机构采取停课措施。同时,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措施落实。托幼机构停课建议: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 1 周内同一班级出现 2 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 10 天;1 周内累计出现 10 例及以上或 3 个班级分别出现 2 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 10 天。(七)卫生监督检查市/县卫生监督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饮食和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确保饮食和饮用水的安全卫生。对供水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出厂水和末梢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督促二次供水单位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同时加强桶装水的监测。(八)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各医疗机构要迅速开展肠道病毒 71 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 年版)学习,在医务人员中普及重症病例的诊疗技术,重点加强以下培训:一是开展诊疗技术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隔离消毒、院内感染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救治及疫情防控的专业技术水平,尤其要加强重症、危重症病例的识别和救治能力。二是选派手足口病救治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切实提高小儿呼吸机正确使用方法等危重症病例抢救能力。三是开展本单位和村级(社区站)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现率和重症病例的及时转诊率,努力减少农村儿童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生。四是疾控中心要开展预防控制技术培训,提高疾控队伍的流调、采样、监测和消毒等疫情处置技术水平,提升疫情分析和研判能力,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五是开展托幼机构及学校卫生保健人员手足口病防控业务的培训和指导。(九)加强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市/县卫生局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并进行通报。内容主要包括病例的发现、报告和救治,疫情的监测、调查处置,风险的排查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等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会同教育局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开展联合检查,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疫情扩散、病人救治不力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部门及个人责任。附件:1、柳州市卫生系统各相关部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职责2、柳州市 5 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病例管理办法113、重症患者会诊、转诊规定4、柳州市手足口病重症、死亡和聚集性病例信息报送 规范5、柳州市托幼机构及学校手足口病防控要点附件 1:柳州市卫生系统各相关部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职责为规范、有序地开展我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尽最大能力降低病死率。特明确各部门在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的职责。一、卫生局1、疾控科负责手足口病防控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工作职责是:协调各部门开展防控工作,确保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定期汇总手足口病发病及重症、死亡病例信息;死亡病例信息于收到后以最便捷的形式通报医政科;及时汇总由医政科反馈的死亡病例、重症病例的后续处置情况;定期组织辖区内手足口病防控专家组召开疫情研判会议,并将研判报告上报局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汇总各组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形成辖区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进展报告,并向局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指导疾控中心完成手足口病常规监测和疫情调查处置等工作;负责组织各医疗单位手足口病培训工作;指导当地教育等部门,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组织开展手足口病防控业务的培训、指导和检查。将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职责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考核内容,将其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发放的重要依据。2、医政科13负责辖区内手足口病病例(尤其是重症、危重症病例)救治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管理,以及医疗救治资源的统一调度;加强定点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完善对口支援制度,努力提高全市手足口病整体医疗救治能力;负责重症病例治疗相关信息统计、分析及报送工作;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开展全市基层医务人员手足口病医疗救治知识培训;负责指导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居家病例和留观病例管理,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手足口病病例的转诊,落实卫生应急相关工作措施。3、应急办根据辖区内的疫情形势,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负责统一指挥、调度辖区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落实卫生应急相关措施,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相关信息和阶段性工作报告。4、审批科负责组织卫生监督所按照工作方案和技术要求,督导、检查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和辖区内托幼机构及学校在手足口病监测、报告、调查处理、风险排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查处违法单位和个人。5、爱卫办负责组织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要将农村改水改厕、创建卫生城、镇与健康城市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特别要重视学校、工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人口集中地区的环境卫生,切实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建设和运行监管。二、手足口病定点医院负责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现、报告和救治工作;防范院内感染;整理、分析院内手足口病就诊情况相关信息,并及时报告。主要工作职责是:1、加强病例救治,提高救治水平:成立手足口病医疗救治专家组,规范诊治手足口病病例,尤其是重症、危重症病例。 做好手足口病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尤其是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救治工作,合理规范重症、危重症病例转诊工作,切实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同时,要认真研究分析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和病程规律,及时总结救治经验,提高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救治水平。落实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医疗机构救治能力。优化资源,按照“ 集中患者、集中 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收治到具备重症救治能力的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要做好重症患儿的发现和诊断工作,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将重症病例转诊到上级定点医院;不适宜转诊时,要及时请上级专家会诊,组织就地抢救。建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会诊与讨论制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2、监测院内手足口病病例治疗相关信息:在手足口病疫情高发时期,实行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周报制度,并将相关信息上报至卫生局医政科。对死亡病例和重症病例的治疗相关信息要求立即报告。153、严格防范院内感染的发生: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皮疹病例专门诊室以及手足口病患儿隔离治疗病房,避免院内交叉感染;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要重点加强对发热门诊、儿科门诊、急诊、手足口病病区、儿科和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切实落实消毒隔离等控制医院感染各项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4、密切配合疾控中心开展病原学监测,负责病例的采样并送检。采集重症或死亡病例标本的同时,必须对病例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不能漏项。个案调查表和病例标本同时送交疾控中心。三、基层医疗机构及其他非定点医院负责辖区内手足口病病例(尤其是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轻症病例的管理、5 岁及以下儿童的排查以及宣传教育工作。主要职责是:1、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下,负责手足口病病例及疫情的报告和监测工作;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有关项目,做好 5 岁及以下儿童的摸底造册工作,在当地手足口病疫情高发时期,负责指导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对辖区内 5 岁及以下儿童进行排查;负责辖区内首诊病例的筛查以及居家治疗的病例进行随访,关注就诊和居家治疗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异常症状时,及时转诊;对首诊病例、居家治疗病例及排查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并建立联系方式便于追踪;对发生聚集性病例和重症、死亡病例的疫点进行消毒处理。2、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非定点医院:成立本院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小组。设置发热或皮疹病例专门诊室,排查发热或皮疹病例,早期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负责对需要留观、住院治疗的病例以及危重症病例的安全转诊;负责对辖区内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防治知识的培训,以及医疗救治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对口支援工作;防范院内感染,做好重点场所的消毒及个人防护工作,确保就诊安全。四、疾控中心成立本单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疫情处置小组,负责辖区内手足口病常规监测和报告工作,重点加强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监测工作,一旦出现聚集性病例,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指导医疗单位对重症、死亡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及标本采集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定期开展疫情分析;对学校、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五、妇幼保健院负责落实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和检查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督促辖区内托幼机构做好晨检、巡查、缺勤登记、病例报告、消毒、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和健康教育等防控工作。六、卫生监督所17负责落实辖区内的生活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查;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的日常卫生监督工作;督促托幼机构、学校落实健康教育、晨检、缺课登记、消毒、疫情报告等防控措施。附件 2:柳州市 5 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病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早期发现和治疗手足口病重症、危重症病例,降低 5 岁及以下儿童重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切实保护广大儿童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特制订 5 岁及以下儿童发热或皮疹病例管理方案。一、目的(一)加强 5 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儿童的管理,早期发现、报告和治疗具有重症临床表现的手足口病患儿。(二)指导村级和乡镇医疗机构首诊医师对临床发热、疱疹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规范村级和乡镇医疗机构对 5 岁及以下发热、疱疹患儿的处置流程。(三)规范 5 岁及以下发热、皮疹患儿的日常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疾病传播。二、组织管理机构(一)基层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其他非定点医院的医务人员。(二)基层管理机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相关人员。三、管理对象19全市 5 岁以下有发热或皮疹的患儿为本方案管理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人群:(一)轻症随访病例1、急性起病,发热或不发热,体温38.5;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3、外周血象正常,WBC1210 9/L;4、血压正常;5、精神反应好,食欲下降不明显。(二)留观病例随访病例,尤其是年龄在 3 岁以下、病程在 5 天以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转县级以上定点医院留观或住院。1、持续发热,体温38.5;2、外周血象增高,WBC1210 9/L,尤其是伴有中性粒细胞增高、BPC 增高和 CRP 增高者;3、精神差,呕吐。(三)住院病例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转县级以上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符合以下第 3、4 条之一者应收入 ICU 救治,住院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是关口前移的关键所在。1、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或烦躁与嗜睡交替,头痛、呕吐;2、肢体肌阵挛(惊跳)、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坐不稳、站不稳、行走摇摆和四肢抖动等)、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向某一方向偏斜);肢体无力或瘫痪(包括硬瘫和软瘫);惊厥、昏迷。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或两侧不对称、瞳孔缩小或扩大或不等大;3、呼吸浅促、困难;4、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5、血压增高,收缩压大于(年龄280)20mmHg 。(四)其中具有以下特征者,对于在短期内有可能发展为危、重症病例,应纳入重点管理对象。1、持续高热不退;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3、呼吸、心率增快;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5、高血压;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7、高血糖。三、管理措施(一)对 5 岁及以下儿童登记造册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逐家逐户登记辖区内05 岁组儿童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家长姓名、儿童姓名、性别、年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等。要确保辖区儿童登记内容完整、项目齐全。(二)5 岁及以下患儿的接诊管理21各 村 卫 生 所 、社 区 卫 生 服 务 站 、个 体 诊 所 对 5 岁 及 以 下 就诊 的 患 儿 ,必 需 按 照 “一 问 、二 看 、三 摸 、四 量 、五 消 毒 ”(即 :一问 ,询 问 是 否 有 身 体 不 适 感 ;二 看 ,察 看 儿 童 手 、足 、口 腔 有 无皮 疹 或 疱 疹 ,精 神 状 况 ;三 摸 ,用 手 触 摸 儿 童 额 头 ,是 否 发 热 ;四 量 ,对 有 发 热 的 儿 童 进 行 体 温 测 量 ;五 消 毒 ,体 温 表 每 使 用一 次 消 毒 一 次 ,经 检 人 员 检 查 一 人 ,消 毒 手 一 次 )的 程 序 进 行检 查 ,并 做 好 检 查 记 录 。如 发 现 发 热 、皮 疹 等 异 常 表 现 要 动 员其 到 卫 生 院 或 社 区 服 务 卫 生 中 心 诊 治 。对 居 家 治 疗 的 轻 症 病例 进 行 随 访 ,密 切 关 注 患 儿 病 情 进 展 。如 发 现 异 常 则 要 求 患 儿及 时 转 诊 至 定 点 医 院 。(三)发热或皮疹患儿的留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非定点医院收到5 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患儿时,要及时进行排查和诊断,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手足口病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对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对一时不能诊断为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需要留观的患儿,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非定点医院留观,严密关注患儿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的病例或出现住院指征的病例,要在登记报告、对症处理后,及时转定点医院进一步诊治。(四)手足口病的报告和治疗1、各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都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2、手足口病轻症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3、对出现住院指征或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表现的患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将患儿送到定点医院进行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对于出现重症临床表现的病例,首诊医生必需提请医院医务部门组织院内会诊,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五)传染源的管理1、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社区(村)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县级以上定点医院就诊,同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2、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 5 岁及以下手足口病患儿的上门随访工作,掌握居家治疗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3、手足口病患儿随访和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 1 周。23附件 3:重症患者会诊、转诊规 定1、各医疗机构要明确会诊程序,履行各项职责,严格掌握诊断标准,提高重症患者诊治质量。2、定点医院确诊重症病例,必须经县级以上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会诊,依据会诊意见,方能确定是否为重症病例。3、重症病例的转诊。定点医院转上级定点医院时,须经市临床专家会诊,依据会诊意见,确定相关转诊事项。病情危重的,可电话报市卫生局医政科协调相关事项。附件 4:柳州市手足口病重症、死亡和聚集性病例信息报送规范为及时、准确掌握我市手足口病重症、死亡及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和救治重症病例,减少死亡,有效控制聚集性病例的蔓延扩散,现将有关信息的报送工作要求如下:一、重症/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生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时,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 版)的要求,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处置,详细了解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发病就诊治疗过程、感染传播情况,立即采集病例标本送检,填写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