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汽集团如何整合全球研发资源世界为我所用 上汽自主研发走出跨越式发展模式 2002、2003 年车市“井喷”,产销平均增幅高达 35%左右,2004、2005 年虽有回落,但增长速度依然令世界汽车产业震惊,2005 年总产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二。然而,这个“世界第二”并不能给中国的“汽车人”带来十足的成功与自豪感,从另一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压力。这个“世界第二”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由于缺乏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在世界汽车产业的分工中正被世界汽车巨头定位成“制造者”的角色,承担着资源损耗、环境破坏的后果。显然,这并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中国汽车产业应该做大作强,自己做主,自己把握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定位。 国内众多的自主品牌企业同样已经意识到在自主研发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带来的被动,纷纷根据自身资源寻找自主研发的最佳途径。依托上汽集团,定位在“高起点、国际化、跨越式”之上的上汽自主品牌,在自主品牌发展与自主研发上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即在多年合资合作所积累的人才、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并整合国际上的优质资源,跨越式发展,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构建自己的研发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整合全球研发资源,构建协同研发体系“赛日模式” 目前,上汽自主品牌已完成了从关键零部件研发到整车研发的完整布局。旗下的大型研发机构除了正在迅速扩大规模的上汽汽车工程院外,还包含于双龙的研发资源以及在英国建立的上汽汽车海外(欧洲)研发中心Ricardo 2010。另外,上汽集团旗下众多的企业技术中心、与国内著名院校合作建立了 17 个产学研工程中心以及意大利博通等国际研发机构,都是上汽自主品牌研发过程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如此众多的优质研发资源服务于上汽自主品牌的开发,其发展基础无疑是令人羡慕的。然而,在讲究成本、追求最短开发周期的现代汽车业,如何将上汽自主品牌研发系统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如何实现众多研发资源之间 “1+12”的协同效应,是上汽自主品牌项目不得不面对与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上汽进行了有效且成功的尝试,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严谨、科学、高效的全球协同研发体系。 全球协同研发体系的内部协同效应体现得最明显的是在中、英、韩三地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在强大的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保障下,上汽中英韩三地的研发机构不停的进行着实时互动,每一方的进展或碰到的问题,另外一方均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这也意味着在上汽自主品牌的全球研发系统中,始终有三个时间在不停的更替,即北京时间、伦敦时间与首尔时间。这种独特的时间交替,被上汽自主品牌项目总工程师、里卡多 2010 中方副总经理黄文华形象比喻为上汽汽车研发的“赛日模式”。 黄文华对此解释为:“由于时差的关系,中英韩三地研发机构的工作时间不尽相同。一般情况都是,上海、首尔那边都下班了,而英国这里正好上班;英国这边下班了,首尔、上海则先后开始上班。这样算起来,我们的研发系统一天要运转 17 个小时,这好比在跟太阳赛跑。” 另外,上汽汽车全球研发体系的协同效应还体现在与零配件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在上汽工程院,汇聚了国内顶尖的零部件企业和设备供应商的资深研发人才,海外基地更是聚集了大量研发人才,其中将近 20%是来自国际一流的零部件企业和设备供应商的资深研发人员,国内顶尖的零部件企业和设备供应商的资深研发人才的身影也频频现身里卡多 2010,与上汽的工程师们一起进行开发工作。这种协同与合作,很好的诠释了上汽汽车对于产业链竞争力的理解。上汽汽车总经理王晓秋曾经表示,上汽理解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包含上汽自身的竞争力,还体现供应商与渠道的竞争力。“只有整条产业链具有竞争力,上汽自主品牌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对于国内众多的零配件供应商,上汽自主品牌构建的庞大、高效、国际化的全球研发体系,无疑是提升自身竞争力、走向国际化的最好平台。 中外文化融合,打造国际化研发团队 在上汽自主研发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全球协同研发体系的成功构建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上汽汽车融合中外文化,成功组建起一支国际化的研发团队。正是由于这支国际化的团队,上汽自主品牌全球研发体系构建起的平台所发挥的作用才显得尤为可贵。 将上汽自主品牌的研发人员构成称为国际化团队,一点都不为过。目前,在上汽汽车近千人的研发队伍中,共有来自 9 个国家的工程师,分别是中国、英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等,外籍工程师占到了总数的 20%。位于英格兰沃里克郡(Warwickshire)的里卡多 2010,则基本上以“老外”为主。在里卡多 2010 的200 人左右的开发团队中,其中有 100 多名欧洲籍工程师,他们中的 80%来自于原 MG 罗孚的核心研发团队,另外 20%的人员是来自国际一流的零部件企业和设备供应商的资深研发人员。 有 20 年汽车设计工作经验、曾首席领衔 Mini、罗孚 75、莲花 EliseS2、莲花 M250 等名车设计的林德瑞(David Lindley)先生对其领导的这个团队非常自豪:“我们的团队涵盖汽车研发的各个阶段与领域,平均行业经验在 20 年以上,累计汽车开发经验超过 3000 年。这是一个非常有实力与经验的团队。比如原罗孚的工程师们,大多数都经历过与本田的合作,在那里增强了对生产中质量稳定性控制的理解;通过与宝马的合作,在设计工艺、技术方法等方面融汇了更多先进的思想;再加上罗孚自身近百年的历史积累,尤其是在汽车动力性与操控性方面的固有优势,可以说这些工程师都是欧洲第一流的。”林德瑞对其团队另一个引以自傲的地方是中外文化之间的融合。在里卡多 2010,中外籍工程师基本上没有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不畅或者工作配合问题,对汽车技术的热爱以及对未来新车的期待让这些工程师们在非常愉快的工作环境下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在这个国际化的研发团队中,原 MG 罗孚研发团队是一个独特的“元素”。上汽自主品牌项目的品牌及产品规划总监刘涛表示:“上汽虽然拥有了罗孚 75、25 平台及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获得了一些图纸和数据,而罗孚集团原来那些工程师们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就像是开启这些图纸最有效、最便捷的钥匙。”事实上,上汽汽车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推出基于原 Rover75 平台的第一款中高端车型,很大程度就是得益于此。 另一个独特的“元素”则是中国的工程师们。他们既有来自上汽汽车的,也有来自国内的配套零部件企业的,他们给里卡多 2010 带来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带来了东方的审美观,帮助他们的外籍同事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 自主创新三部曲,跨越式发展展示宏伟蓝图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在自主研发方面缺乏竞争力,需要跨越式的发展。上汽自主品牌打造全球研发体系、组建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上汽汽车有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然而在真正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上,上汽汽车还需要有更为实际、科学、缜密的规划与行动。这在其自主创新的战略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上汽的自主创新规划中,自主创新分为三个层面:二次创新、集成创新和新技术创新。 所谓二次创新,是指在收购的罗孚知识产权或双龙产品的平台上,快速开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上汽汽车即将推出的第一款新车 W161 就是这种二次创新能力的体现。 集成创新主要体现在即将于明年上市的中级车 W261 上。据了解,W261 是上汽汽车依托整车集成开发能力,面向国际中级车市场全新打造的真正自主开发和设计的高性能轿车,满足代表全球汽车行业最高设计标准的欧洲汽车标准体系。W261 的造型体现出强烈的科技性,运动风格与欧洲优雅风格在其身上得到完美结合。目前,W261 的研发已经进展到样车测试阶段,在欧洲的寒区、山区的高低温试验以及高速路试都在进行中。对于这款即将在明年问世的新车,上汽集团高层人士表现出非常强的信心,里卡多首席执行官Dave Shemmans 先生看过该设计后也是不吝溢美之词:“这款车型从内到外的设计都非常出色,很有吸引力。相信这款车不仅会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也会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 上汽的新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新能源车的开发上。受世界范围内能源紧张和环保要求提高的影响,新能源车的开发正成为各大汽车巨头发展的重心。上汽股份总裁陈虹曾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我们与跨国公司的起跑线相距不远,这也是我们可以重点跨越的一个领域。”针对新技术创新,上汽集团已开始付诸实践。目前在混合动力汽车和替代燃料汽车方面,上汽研究院已经有所进展,同时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也在争取超越性的突破。 国际竞争力,值得期待的 W161 作为上汽自主品牌项目推出的第一款产品,W161 凝聚着“上汽人”的希望与心血,同时也担负着诠释、印证上汽自主品牌“高起点、国际化、跨越式”的差异化发展模式的重任。原 Rover 75 底盘首席工程师、现 W161 开发负责人林德瑞对此很有信心。 林德瑞表示:“W161 在设计理念上继承了 Rover 75 的风格,体现出英国汽车设计的精髓,即外形上高贵、典雅,动力、操控性能突出。另外,综合性能也有提升。”据了解,W161 的外形设计在继承 Rover75英伦风尚的基础上,融入了东方审美观与中国市场的需求,在前脸、尾部、大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进。W161 的轴距也有所加长,内饰进行了重新设计,乘坐舒适性更为突出。另外,在动力、安全、环保等方面,W161 也完成了对 Rover 75 的超越。 为了保障 W161 的品质,上汽汽车对 W161 进行了各种苛刻的测试,有安全、环保方面的,也有耐久性方面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W161 在欧亚大陆的各种气候、路况条件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路试。据了解,W161 在海外(欧洲)进行的路试项目就有 18000 公里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冬季性能试验、全球32000 公里的夏季性能试验、12 万公里的普通道路耐久试验以及 5 万公里的高速(220Km/h)耐久试验,等等。路试地区遍布全球各地,有英国汽车工业协会的 Mira 试验场、有欧亚接近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如何应对烷基化工艺作业的面试挑战答案全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面试宝典与模拟题集
- 2025年软件开发工程师面试宝典知识点预测题
- 2025年物资储备仓库运输调度员职位面试高频词汇解析与答案
- 申诉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级炼油装置操作工技能考核大纲及样题解析
- 甲状腺超声TI-RADS分类课
- 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
- 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宣讲
- 单元统整教学课件模板
- 诊断学教学胸部查体
- 桥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
- 育婴员理论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杨式85式太极拳现用图解
- YY/T 1095-2015肌电生物反馈仪
- SB/T 10460-2008商用电开水器
- GB/T 9124.1-2019钢制管法兰第1部分:PN系列
- GA 1800.2-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2部分:火力发电企业
-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件: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
- 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方法课件
- 欣旺集团种禽养殖管理制度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