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迎检汇报材料_第1页
“回头看”迎检汇报材料_第2页
“回头看”迎检汇报材料_第3页
“回头看”迎检汇报材料_第4页
“回头看”迎检汇报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民为本 多措并举 全面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在全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回头看”督查工作会议上的汇报材料德兴,取“ 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意而定名。地处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总面积 2082 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8.6 平方公里,辖 6 乡镇街道和省级大茅山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 31.9 万。1990 年 12 月撤县设市,2007 年 7 月经国务院批准为江西省直辖市。德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东汉建安八年(公元 203 年)置县,距今已有 1800 多年的治县历史。据史料不完全统计,唐代至清末,拥有进士 417 名,约占整个上饶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一。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城市绿化率达 49.5%,森林覆盖率在 76%以上,是全国最早的“百强”林业县(市)和全国科技兴林试点县(市)之一。这几年,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市和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 ”工程先进单 位。境内有“大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 遗产三清山北山位于我市。境内 资源密集,矿业发达。地表地下全是“宝”,资源之丰富,全国罕见,素有“ 金山 ”、“ 银城”、 “铜都”之美誉,现已探明储量并开发的矿产达 30 多种,目前年产铜居全国之首,年产黄金居江南之首,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海纳百川,适宜创业。32 万德兴人当中,10 万来自浙江,10 万来自五湖四海,本地人也只有 10 万左右。因此,德兴人不排外、不欺生,非常适宜创业。2011 年完成2财政收入 20.4 亿元,卫生事业总投入 1.4 亿元(含医疗保障 0.8亿元),2012 年预计完成财政收入 24.5 亿元。近年来,我市围绕中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的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 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自 2009 年 10 月启动医改 3 年来,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四项重点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社会公平,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为持续深入推进我市医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市现已初步形成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主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有:9 个市直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其中: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保院为二级甲等医院),17 个乡镇卫生院,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 个厂矿医院,94 个村卫生室;156 所个体诊所,6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 5 家私立医院。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结合私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的设立,形成机构设置广范围、多层次、全履盖的格局,基本保证了全市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近年来,我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坚持“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思想理念,认真落实各项民生工程,推进医疗保障均等化、服务体系标准化、队伍建设规范化、公共服务常态化等“四化” 工程,着力打造 “和谐卫生”,建设“ 健康德 兴” ,基本 实现“医改出成效,群众得实惠”的目标。一、主要的成效(一)医疗保障均等化群众看得起病。通过着重做好以下“三 项重点工作” ,千方百 计减轻群众看病3就医负担。一是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招标采购程序,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实现药品价格整体降低。2010 年12 月 30 日零时我市 17 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近两年来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建立和完善了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规范药品采购机制、统一实行网上集中采购、执行统一价格、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强化基本药物的质量监督和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规范处方行为等管理,实现了“一增一降一高 ”的良好局面,即:“一增”是就医人数增加。2011 年与 2009 年对 比: 全市门诊人次由12.51 万人次增长至 18.63 万人次,增长了 49.92%;住院人次由10356 人次增长至 14504 人次,增长了 40%。“一降”是群众看病费用降低。2011 年与 2009 年对比: 门诊均次费用由 74.27 元下降至 45.19 元,下降了 39.15%;住院病人均次费用由 713.57 元降至 705.03 元,下降了 1.2%。“一高”是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得到提高,由 2009 年 529.69 万元增至 850.05 万元,增长了 60.48%。在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2012 年 4 月初,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村级卫生所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6 月底各乡镇按照乡村医生自愿原则落实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对全市村级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进行了整合,7 月底各乡镇共完成了 79 家村卫生所机构的设置、一体化管理人员配备和村卫生所资产、药品盘点工作。8 月初开始了村卫生所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9 月初全市 94 家有 77 家村级卫生所实施并使用了国家基本药物,完成4率 80.20%。与此同时各乡镇卫生院成立了村卫生室基药配送监督管理机构,抽调了专职人员,负责村卫生室基药的采购、配送、使用的监督管理。力争在 10 月底前完成新农合村级卫生所门诊统筹管理系统,全面实施村卫生所零差率销售。乡村医生劳动报酬朝着财政专项补助、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补助、基本药物补助和一般诊疗费收入补助等方式统筹支付的方向发展。二是大力推行医疗保障均等化工作,实现城乡医保统筹发展。2011年 5 月 1 日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均等化工作,市财政保底落实到位,当年就多投入 2600 万元用于整合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张网” ,既统一了城乡居民和农民的缴费标准、报销比例、大病救治种类,降低了起付线,提高了报销比例和最高限额,使得当年全市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达到 70%以上。2012 年,我市新农合参合人数19.5361 万人,参合率 97.45%,筹 资 290 元/ 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 72.41%,基金使用率达 102.2%;城镇职工、居民参保 11.39 万人,参保率 99.92%,筹 资 400 元/ 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 70%,城 镇职工基金使用率达 85%,居民基金使用率达 100.13%;全市参保人数达 30.9261 万人,参保率达到 96.95%;医疗保障均等化的实施,当地财政为参保人员每年每人增加了100 元医保基金投入,降低了群众参保自筹负担,同时提高了群众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切实降低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4所村卫生所开展了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工作;全面实施了定点医5疗机构直报,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三是不断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实现困难群众应助尽助。2011 年我市医疗救助人数 4361 人次,较 2009 年 2115 人次增长了 2246 人次,增长了 106%;最高救助额由 2 万元上升至 5 万元,救助总额由 532.7 万元上升至847.7 万元;2012 年上半年,门诊救助 1088 人,救助额达 118 万元;住院救助 971 人,救助额达 316.1 万元。救助覆盖面明显扩大,最高救助额明显提高。(二)服务体系健全化群众看得上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市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 疗服务” 目标,抓住国家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机遇,大幅增加财政投入,全面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始终把市、乡、村“三级”卫生基础网络建设作为医改工作的重点,做到“三个健全” 。一是健全市级卫生网络,舞好“龙头”。2009 年,我市对已获中央 1500万元专项资金的市人民医院南迁项目,新增投入 3 个亿。新人民医院建筑面积将达 78616 平方米,可设置病床 750 张,容纳年门诊 20 万人次,力争明年年初迁入;投资 5000 万元的市妇保院和银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楼工程现正在装修阶段,明年年初投入使用;投资 96 万元对市中医院内部设施进行改造,并添置了电子胃、肠镜等;市中医院的新建工程已列为 2012 年全市十二项重点建设项目工程之一,现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年底前选址完成。二是健全了乡镇卫生网络。系紧“纽带” 。从 2009 年开始,分 3 年全面完善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000 多万元(其中项目资金 90 万元)和 150 万元(其中项目资金 110 万元)的绕二镇6中心卫生院和万村乡卫生院住院大楼将投入使用,我市最后 2 个乡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工程基本建成。2011 年,投资 150 万元为乡镇卫生院添置了常规急需设备。三是健全了村级卫生网络,筑牢“基石 ”。2010 年 4 月全面启动村级卫 生所标准化建设工作,市财政将投入 1000 万元对每建一所村卫生室补助 10 万元,至2012 年 6 月底,我市 82 个行政村,全部按标准达标验收,其中36 所村级卫生所已按建筑面积 160-180 平方米的要求新建完工并投入使用,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彻底改善了村级卫生所服务环境。目前,我市已实现市级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乡乡有卫生院、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个行政村都有统一建设的标准化的卫生室, “三级” 卫生基 础网络基本健全。四是建立卫生信息化平台,全面实现卫生信息化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卫生服务效能,在充分学习各地平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在遵循卫生部及上级的统一标准的要求下,采用现场定制开发的模式,注重实用及低成本达到全面普及应用。预计投资 278.53 万元,进行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已经完成了机房硬件及网络的搭建、居民健康电子档案系统管理、新农合系统管理工作。现正在实施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平台整合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市、乡、村三级医院的联网及管理系统的应用。全部完成之后,可以使我市的各级医疗机构的办公及诊疗全部实现电子化,实现各级管理部门随时实时掌握我市的医疗卫生信息,全市居民每个人都有健康档案,都可以通过健康卡用网络及手机实时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及各种医疗信息。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实时审核报销。实现全市卫7生系统信息科学整合及合理利用,全面实现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医疗监管信息化管理。(三)队伍建设规范化群众看得好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要做好医疗卫生工作,必须首先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市着力创新人才政策和保障机制,多措并举,蓄力而为。一是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人员管理制度。根据各乡镇卫生院的服务人数、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指标等,结合各乡镇卫生院职责任务,为全市乡镇卫生院定岗定编制 322 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2 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按规定实行公开选聘,并签订任期责任状,并实行岗位设定,由乡镇卫生院对职工按岗全员聘用和合同制管理,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重新核定岗位编制、建立长期录用机制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的用人机制等措施,加大了 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责任制管理,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二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2010 年 3 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德兴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设立了卫生技术人才建设专项资金。市财政当年安排专项资金 50 万元用于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以后每年安排 20 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同时通过接受捐赠和各医疗机构筹集每年有近 100 百万资金,专门用于培养卫生系统技术型人才,有效提高了全市医技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进行学术创新的积极性。通过接收“三支一扶” 、公开招聘事 业编制、企业改制中收编、定向培养和人才引进等措施,引进专业人员 180余名。2012 年,招收定向培养医学生 10 人;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 21 人,大茅山职工医院收编 10 人,乡镇卫生院人才紧缺问题8得到了有效缓解。在吸纳和引进人才的同时,切实加强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今年上半年,累计对基础医疗机构在岗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4 人次;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在岗培训 50 人次,完成任务数的 156%;对村卫生室人员在岗培训 251 人,完成任务数的160.9%。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为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我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编制数人员基本工资按时足额拨付,离退休人员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2011年与 2009 年对比:基本工资补助由 272.06 万元上升至 399.15 万元,上升了 46.71%;绩效工资补助由 67.06 上升至 445 万元,上升了 563.58%;医务人员月平均收入由 2015 元上升至 2460 元,上升了 22%;基本药物补助(2011 年度 273.49 万元)、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和配套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使用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高 15%,报销比例达 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收费按标准执行,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同等报销;住院使用基本药物按实际使用金额 15%进行 药事服务费补偿,2011 年补偿药事服务费 52.31 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和房屋更新等三项基本建设资金由政府全额承担;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审定工作。四是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公立二级医院管理坚持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分配结果向临床一线和技术风险高的科室倾斜,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在分配中实行院科两级核算为主的办法,绩效工资分配不与药品收入挂钩、不与科室收入直接挂钩,实现了从“多劳多得” 向“优劳优得”的转变 。同 时,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 实行优质护理服务9示范工程,推行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制定并落实了住院次均费用、药占比、抗生素使用和门诊平均费用等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乡镇卫生院按照德兴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要求,对其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70%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30%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年度收支结余的 50%用于事业发展、50% 进行绩效工资二次分配,维护和保证了广大医务人员在医改过程中的积极性。(四)公共卫生服务化群众少生病预防为主,未病先防。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专业防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工作,让群众少生病。一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民健康保健意识,由市健康教育所、医学会联合编制了德兴市居民健康知识读本,内含学习健康 66 条、“平衡膳食,吃出健康 ”、“适量运动,强 身健体” 、“限盐 限油,维护健康” 等 14 篇健康教育信息,共印 57000 册,发到全市 84.2%的农户家中;制作健康教育处方 30余种,全面启动由市、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做到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均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市、乡两级医疗保健机构配备电视机、DVD 等健康教育影 视设备,并定期进行健康教育知识播放和宣教;二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做到病人及家属就诊时、入院前、住院中、出院后均得到良好的相关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宣传册普及率达 80%以上,住院病人及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达 85%以上。大大增强了群众健康知识的普及率,提高了群众健康保健意识,使群众养成了良好的健康保健和卫生习惯。10二是加大专业防控力度。疾控中心、血防站、妇幼保健院等专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市卫生监督所,在疾病监测、免疫规划、慢性病防控等工作上,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前移服务管理关口,市乡联动,乡村联防,有效提高了疾病监测网络的敏感度,有效控制了疫情发现与处置及时率、儿童预防接种覆盖面及接种率、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 规范管理率、艾滋病自愿检测率、食物中毒发生率等,大大减少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提高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晓率及自我管理意识,减少了食物中毒的发生。三是扎实开展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拓展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完善并严格执行 11 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到目前为止我市免费为15.70 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达 52.5%,全部按要求落实了电子信息化管理,完成任务数的 87.53%;65 岁以上老年人管理人数 1.9513 万人,管理率 78.89%,完成任务数的 112.70%;0-6岁儿童保健管理 2.2358 万人,管理率 78.98%,完成任务数的105.3%;孕 产妇管理 0.3864 人,管理率 92.62%,完成任务数的115.75%;高血 压病人管理 1.6415 万人,完成任务数的 115.92%;糖尿病病人管理 0.4616 万人,完成任务数的 96.81%;重性精神病病人管理 0.0804 万人,管理率 31.01%,完成任务数的 103.34%;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 0.1843 万人,完成任务数的 52.65%;农村孕产妇补服叶酸 0.1654 万人,完成任务数的 50%;国家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达 93.59%,完成任务数的 103.98%;晚血病人救治 115 人次,完成任务数的 137.50%;结核病涂片阳性病人发现65 人次,完成任务数的 51%;免费开展白内障手术 24 人次;免费11救治先天性心脏病病人 5 人次;尿毒症免费血透 62 人;二级以上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8 个病种,乡镇卫生院实施临床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