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江南名茶市场_第1页
新昌县江南名茶市场_第2页
新昌县江南名茶市场_第3页
新昌县江南名茶市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昌县江南名茶市场中国茶市的前身是浙东名茶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茶市总建筑用地面积 230 亩,建筑总面积 20 多万平方米,可建商铺 1500 间,交易摊位 800 多个,计划总投资 6 亿元。市场分三期建设 并赋予不同的功能:一期为原浙东名茶市场搬迁,并通过吸引周边市县经营户入驻,巩固全国龙井茶集散中心地位;二期引入全国各大茶叶品牌以及茶机械、茶包装、茶具、茶点等经营产品,打造全国精品茶及茶产品交易中心;通过 3-5 年努力,提升茶市综合竞争能力,完成中国茶市建设,实现由季节性市场向长年性市场、由产地市场向集散地市场、由单纯的交易市场向茶产业综合体转变。力争把中国茶市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绿茶交易市场,中国首家国际茶叶拍卖交易中心;同时也成为新昌县第一家五星级专业市场和AAAA 级最佳旅游观光休闲景点之一,形成中国茶叶产业流通贸易的龙头地位。 一期工程于 2007 年 5 月动工建设,共有营业面积 4.83 万平方米,商铺 433 间,交易推位 152 个,拥有茶博馆、检验检测、银行物流、宾馆餐饮等服务功能,于 2008 年 3 月开业经营。开业以来,茶市以其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茶产业集聚的市场基础、硬件优越的交易环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茶商入市经营,目前已经有来自全国 17 个省市的 400 多个茶商(企业)入驻茶市。开业当年,交易非常火爆,名茶交易量达到了 7455 吨,交易额达到了 8.2 亿元。市场的繁荣,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县市的入市茶叶交易量不断增多,春茶旺季时日交易人数达到 1 万余人,日交易量 16 万余公斤,日交易额达到了 3000 多万元。茶市直接带动新昌及周边县市的茶农 40 万人,连接茶园 60 多万亩,辐射全国 30 多个省市的 50 多个销地茶叶市场,已成为联系千家万户的茶农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重要纽带。2009 年交易总额达到 12.69 亿元,交易总量达到了 9016 吨,分别比 08 年增长 53.66%和 20.94%;2010 年度,交易总量 9969.49 吨,交易总额 16.78 亿元,分别比 09 年同期增长 32.23%和 27.92%。三年来,中国茶市分别被列入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商务部双百市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和“2010 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商品市场”等荣誉。今年 4 月,国内首个绿茶价格指数大佛龙井价格指数在新昌中国茶市成功发布! 中国茶市的繁荣,拓展了茶产业的发展空间,带动培育了一批茶叶加工、茶叶包装、茶叶机械制造、仓储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观光等产业的链延伸,更是催生着我省茶叶经济的繁荣,成为全省茶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一个更高标准、更大规模、更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茶市将以更新的面貌迎接全国各地茶商。2011 年,是新昌江南名茶市场开业第四年,继续保持了交易持续繁荣、茶类品种增多、茶商不断增加、市场辐射扩大的良好发展态势。据统计,截止 2011 年 12 月底,江南名茶市场 2011 年度交易总额达到了 20.5 亿元,其中,龙井茶的交易总额为 20.3 亿元,交易总量11113 吨,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增长 20.97%和 11.47%,其它茶类和茶产品的交易额 2000 万元,交易额再创佳绩在品牌建设上,新昌县工商局充分利用职能优势,整合市场资源,成功促成大佛龙井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以行政认定方式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龙井茶类注册商标,同时“大佛龙井”先后获得浙江十大名茶、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十佳地理区域标志、中国农业名牌产品等诸多荣誉,大佛龙井的“金字招牌”成功带动名茶市场整体知名度的提高。在品牌效应和质量保障的基础上,市场交易动态显示,2011 年的龙井茶交易均价达到 182.68/公斤,总体要比 2010 年交易均价 168.36/公斤要提高 14.32/公斤,增长了 8.5%。江南名茶市场以市场建设为核心,以网络商务平台创建等为措施,加快名茶市场提升改造进程,尽 2011 年就获得“十大转型示范市场” 、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创业创新样本”等称号,并积极推进江南名茶市场创建五星级市场,扩大了市场辐射面。同时丰富茶叶周边产业发展,形成名茶市场采购、玩赏、休闲一体化建设,增加市场附加值。江南名茶市场茶产品交易中心(二期)市场开业以来,已吸引新增商户 207 户 308 间,其中经营浙江名茶、铁观音、普洱茶、大红袍等 116 户;经营茶具、茶包装、茶机等 13 户;经营茶文化产品 78 户,规模效应日渐显著,同时为成交额增长注入新源头。规模效应的显现与多渠道购销举措的落实,扩大了营销网络,为市场带来持续、固定的茶商资源。江南名茶市场的购销热潮有力地扩大了茶市的辐射面,成为新昌茶叶产业发展链条中的“金桥梁”和“金招牌”,以点带面,成为新昌茶产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市场引擎。011 年最好的商铺投资项目-新昌中国茶市(江南名茶市场)是原浙东名茶市场基础上迁建而成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 2008 年被列入农业部定点市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和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浙江省重点工程。中国茶市在国内同类市场中规模最大,硬件设施最完备。价格及回报一通三商铺均价 8000,面积 150-200m2,金庭湖社区商铺:13000 元/m2,面积 40-60m2.回报:包租五年,前三年每年 7%,共 21%一次性返还,后两年每年 8%。(五年后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收取租金,市场运营商收取 10%管理费)2008 年, 江南名茶市场去年交易总量达到 6800 吨,交易总额达到 7.2 亿元,带动周边县市茶农 36 万,茶园 50 万亩, 浙江江南名茶(中国茶市是原浙东名茶市场基础上迁建而成的茶叶的茶叶市场,是中国最大的茶叶批发,交易,拍卖的市场。位于新昌的大佛寺,穿岩十九峰等著名的旅游景区的中心位置。是五星级市场和 AAAA 级旅游景区相结合的交易平台。得到国家,省各级财政的重点扶持。资源优势新昌年均气温 16.7,年降雨量 1498mm,无霜期 230 天,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而茶园多分布于 200 一 600m 的丘陵台地之中,茶区多雾,无污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从70 年代开始,逐步建立起了高标准条栽密植茶园 4466.7hm,拥有 40 余个茶树良种,其中无性系良种 30 个,面积 600hm,占总面积的 13.4%,并且无性系良种发展潜力巨大,全县已建立育苗基地 267hm,可供优质良种苗 5000 万株。为 21 世纪茶业发展奠定了稳固的生产基础。规模优势新昌是全国著名茶区和茶业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茶叶生产颇具规模,优势明显。名优茶生产名列全国前茅,1998 年全县名优茶产量 2150 吨,产值 1.“亿元,分别占全省名优茶产量 236 万吨、名优茶产值 11 亿元的 9.1%和巧%。全县有 12 万个劳动力从事名优茶生产,名优茶产量超 250 吨的乡镇 2 个,100 吨的乡镇 10 个,名优茶生产的高效益使我县茶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宗珠茶生产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全县拥有 8 家大型珠茶加工精制厂,年加工能力 2 万余吨,已成为国际金奖“天坛牌”珠茶的重要生产基地。品牌优势从 80 年代开始,我县茶技人员成功研制开发了大佛龙井系列名茶 20 个品种,大佛龙井、新昌雪芽、望海云尖多次在国际和全国名茶评比中获得金奖,注册了“十九峰”、“大佛玉龙”等六只商标。市场优势新昌已初步建成从浙东名茶市场为中心,连接 16 个镇乡市场、辐射全国的市场交易网络,拥有 360 间营业房、2300 个固定摊位,年交易量 2000 余吨,交易额近 2 亿元。同时培养造就了一支 1.2 万多人的名茶销售队伍,在全国 20 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百家窗口,形成了以名茶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带动力强、辐射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建设了名茶开发的配套服务体系。浙东名茶市场正成为全国最大的名茶集散中心。此外,珠茶市场进一步拓展,从钱江茶厂、县出口茶叶拼配厂为龙头的珠茶加工、外销群体正在崛起,建立和巩固一 r 产品出口渠道,占领了我国珠茶生产的“半壁江山”。科技优势新昌的茶叶科技推广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五、六十年代推行发展了条栽专业茶园,60年代推广了制茶机械化,70 年代推广开展了大规模科学种茶与丰产活动,八、九十年代普及推广了机剪机采技术、八、九十年代研制推广了名优茶加工、名优茶生产综合技术。并为这些技术在全国茶区的推广提供经验与思路。新昌注重营造良好的科技环境,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了有关科技奖励的若一 f 几政策与优惠措施。提高科技含量已成为茶农增收的主要渠道,茶农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新昌经过多年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茶叶科技队伍,拥有 33 名茶廿卜专职技术人员,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占三分之一。通过实施绿证工程、农函大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基层茶叶技术骨干,在茶叶生产与科技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战略 推进茶文化建设,培育新昌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抓好基础建设,增强茶叶生产后劲加强质量监管,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加快科技进步,再造新昌茶业优势完善机制,促进产业化经营以招商引资为平台抓产业合作不利因素1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扶持发展茶叶产业,近五年间(2004-2008)全国茶园面积增加了 1 倍多,每年以 240 万亩的速度增长,相当于 20 个新昌县的茶园面积。全国茶叶产量迅速扩大,五年间增加了 63%,每年以 10 个新昌县产量的速度增加。同时,省内许多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和品牌宣传力度,周边县市茶叶产业异军突起。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现,对大佛龙井茶的销售带来了很大压力。2 茶叶经营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农户经营茶园面积小,以 1-3 亩为主,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尤其是缺少产加销一体的规模型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带动力不强。采摘工短缺难招,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规模化发展。3 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 虽然近年来新昌县通过抓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建设、QS 认证、技术培训等举措,茶叶质量安全有了明显提升。但全县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总体偏低,千家万户茶农粗放型生产、加工、销售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质量安全很难得到充分保障,与食品管理和消费者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