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百姓民情 情牵百姓冷暖_第1页
日记百姓民情 情牵百姓冷暖_第2页
日记百姓民情 情牵百姓冷暖_第3页
日记百姓民情 情牵百姓冷暖_第4页
日记百姓民情 情牵百姓冷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记百姓民情 情牵百姓冷暖自 2002 年以来,我镇开展了以“记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为主题的“民情日记 ”活动。九年来,镇 、村干部共记载“民情日记”28569 篇,为民 办好事实事 5708 件/次,办结率达93.2,群众满意率达 100。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为目的的“ 民情日记”活动,引导了农村产业发展,推动了农村生态建设,增进了农村民生福祉,可谓“小本子记出大文章” 。2007 年“民情日记”活动作为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在全省推广,2008 年再获全省固本强基创新成果奖。一、记民情,小日记导引“大航向”。 “生产发展”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开展” 民情日记” 活动,促使干部经常下乡进村入户,及时了解农民需要什么,群众盼望什么,希望干部做什么。从而为镇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真实、及时的第一手材料,确保了决策的科学、可行,有效地导引产业发展思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如干部下乡了解到我镇气候、土质适宜种植蚕桑,农户有 20 多年的种桑养蚕经验,但因农民缺乏组织、种植分散、规模小。镇党委、政府展开细致的调研,制定了“山上抓竹木,山坡抓水果,山下抓蚕桑”,走蚕桑“ 一 乡一品”的发展道路。镇设立了蚕桑生产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村设了蚕桑专干,组2建了蚕桑协会,建立了“公司基地协会支部” 的生产模式,形成龙头带动、基地保证、协会促进、支部加强的蚕桑产业发展模式。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大面积连片种植蚕桑,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全镇现保有桑园面积达到了13000 多亩,亩桑产值达 4828 元,蚕农人均收入达 18280 元,年产茧达到了 2 万担,产值达 3000 多万元。2008 年我镇被评为“省级 蚕桑专业镇 ”,2011 年获全国蚕桑科普教育先 进单位称号。又如干部下乡了解到近年珠三角地区来我镇度假休闲、观光旅游的人群络绎不绝的情况。针对此形势,我镇在积极引导蚕农利用现有的蚕房设施等条件,多方筹措资金兴办蚕桑科普教育农家乐,不仅让成人游客在得到休闲度假同时,也让小游客受到很好的蚕桑科普教育。此外,我镇还引导蚕农,企业深挖掘蚕桑资源,大力开发桑椹酒、桑叶茶、蚕沙枕、蚕桑食用菌等旅游产品,提伸蚕桑产业附加值。我镇通过延伸蚕桑产业链、将种蚕桑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打造立体的生态产业,为生态农业指明前进方向。五年间我镇因蚕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人均达 1200 多元,做到真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绿色崛起。二、解民忧,小日记推动“大建设”。近年来,在开展“民情日记”活 动中,镇 、村干部深入各村了解山林确权状况。镇党委、政府就结合当前的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林业生态3工程,全面开展生态示范镇建设。一方面根据民情积极实行“多种多砍、少种少砍、不种禁砍” 的措施, 严格控制林木指标的发放,大力开展造林添绿活动,增加森林面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进一步夯实了林业生态基础。另一方面,根据村民积极探寻县、镇、村三级联保联管的林业管护新机制,依法保护和科学利用林业资源。近年来,在开展“民情日 记” 活动中,镇 、村干部了解到这几年蚕桑发展势头非常好,许多农民通过种桑养蚕致富了。镇党委、政府就积极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路子。制定了“一片新村一片桑,一幢新居一个池(沼气),一处绿地一片林”的 “桑林 楼”生态新村发展模式,建设一批以淋头新村、背坪新村、横岭下新村为代表的“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管理民主”的社会主 义新农村。淋头 新村还被评为“ 省级生态示范村” 、“省级 文明新村”、 “市卫生村 ”。近年来,在开展“民情日 记” 活动中,镇 、村干部了解到生态旅游形势相当不错。镇党委、政府就充分利用我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的优势,以及毗邻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位优势,抓好石头城、长围、白围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大力开发采桑、喂蚕等农家乐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以蚕桑、温泉、客家围楼和峡峪为特色的生态旅游黄金线路。近年来,我镇通过小小“民情日记” ,认 清形势,立足优势,4发挥特色,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开创了生态富民强镇的大好局面。三、暖民心,小日记增进“大福祉”。通过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变“ 群众上访 ”为“ 干部下访”,镇 、村干部深入农户,与农民群众谈心访情,心灵沟通,及时化解纠纷、处理矛盾。从2002 年至今,我镇镇、村干部下村累计 73920 多户/次,处理民事纠纷 16570 件/ 次,办实事好事 5708 多件/次。如 2010 年汛期,都亨片区普降特大暴雨,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和平村车斗背村民小组尤其危险。镇干部通过“民情日记” 了解 这 一问题后,我 镇高度重视,为 了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安排分管城乡建设的班子领导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前往车斗背了解情况,并计划将该村民小组迁往都亨墟跟和平黄屋村小组一起规划建设新农村。目前,新农村已进入装修施工阶段,预计元旦期间可全面搬迁入住。又如基础教育工作,通过“民情日记” 活 动,了解到当前办学条件后。我镇不断加大学校基础设施投入,先后投入240 多万元用于学校 D 级危房改造,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全面实行农村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又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通过“民情日记” 活动,了解广大农户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后。我镇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兴建镇卫生院门诊大楼,大力改善百姓看病、就医条件。同时5结合当地实际深入广泛宣传新农合政策,引导百姓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10 年,我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9180 人,占全镇农业人口的 100。又如社会治安治理工作,通过“民情日记” 活动,了解到当前社会治安状况恶劣后。我镇投入 30 多万元,在全镇范围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加大监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再如,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通过“民情日记” 活动,了解广大农户对当前各养猪场对空气、水源污染相当严重情况后。我镇果断对辖区内猪场进行了摸查,并勒令限期整改,有效地杜绝了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深受百姓好评。一篇篇的“民情日记 ”就是一串串幸福的雨滴,滋 润百姓心房;一本本的“民情日 记” 便是一盏盏 关爱的心灯,暖彻百姓心头。“民情日记 ”记载的是民情,反映的是民意,解决的是民困。 “民情日记”,它在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系上了一根血肉相连的感情纽带,它是干部与群众间的“ 连心桥” ,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幸福美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