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论文 (正文)_第1页
毕业生论文 (正文)_第2页
毕业生论文 (正文)_第3页
毕业生论文 (正文)_第4页
毕业生论文 (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专科毕业生论文题目: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姓 名:陈 传 锐 班级:工勘 1004 班系 部:资源勘查系 专业:工程地质勘查指导老师:聂 心 琼 职称:经 理评阅老师:邢 宏 汞 职称:教 师2013 年 5 月 25 日摘 要本篇论文主要是对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建设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调查了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建设工程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种类、规模、危害性、危险性、稳定性及其成因等;阐明了工程建设区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查明了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程度、稳定性、危害对象及危害程度,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现状评估;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了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估,最后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了评价结论;并对新建项目建设工程施工提出了结论与建议。关键词:新建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目 录前 言 1评估任务的由来 .1评估工作的依据 .1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 .1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3一 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3二 以往工作程度 5三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5四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7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9一 气象、水文 9二 地形地貌 9三 地层岩性 .11四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1五 工程地质条件 .12六 水文地质条件 .12七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3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4一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14二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4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6一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16二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16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17一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判别因素的确定 .17二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17三 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18四 防治措施 .18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9一 结论 .19二 建议 .19致谢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2附表: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说明表(附表 1)附图: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比例尺 1:2000) (附图 1)前 言评估任务的由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某县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县域经济近来发展迅速,尤其是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了配合“某湖连江整体旅游开发项目”和实施“旅游新县、临港新城”的城市战略目标的需要,而且县域居民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某县殡仪馆现有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布置方面都不能满足全县殡葬需求。为此,某县政府将大力支持民政局在异地重新规划设计殡仪馆,按三级馆标准进行建设,从而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不仅为推进全县丧葬改革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某县城市规模做大做强提供配套的条件。为了确保建设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降低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受某县民政局的委托,我公司于 2012 年 11 月 23 日对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踏勘评估工作,承担了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的编制工作。评估工作的依据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依据有:(1)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2003 年 11 月) ;(2)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技术要求 (国土资发200469号) ;(3)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鄂土资发20061 号) ;(4) 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 年-2015 年)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2003 年 12 月) ;(5) 湖北省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2006 年 12 月) ;(6) 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八号,2010 年 5月) ; (7) 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咨询字 2012 第 079 号) (某市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12 年 11 月 26 日) ;(8)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委托函 ;(9)本次评估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及实地调查工作的成果。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生论文 1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1)收集评估区相关资料,调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种类、规模、危害性、危险性、稳定性及其成因等;(2)阐明工程建设区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3)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程度、稳定性、危害对象及危害程度,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4)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预测评估;(5)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价结论;(6)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一 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一) 工程和规划概况根据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咨询字2012第079号) (某市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12年11月26日)和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某县殡仪馆规划征地面积为133333.33(约200.00亩) ,建设地点位于某县某镇某村某租。待新的殡仪馆建成后,购置殡殓设备(设施)10台(套):电脑网络及监控系统1套、骨灰寄存架1套、火化炉4台(FTY-CKV型拣灰火化机2台和3HDY-BK型平板火化机2台) 、焚烧炉1台、WQCL-A尾气处理系统1套、DMC-120布袋除尘器1台、旋风除尘器1台,最高殡殓服务能力达到1800具/年。该项目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如表1-1。表 1-1 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类型 建设内容 单位 面积 楼层数 结构公墓 亩 150火化车间 平方米 320 2 框架告别厅 平方米 520 2 框架进尸间 平方米 240 1 框架寄存室 平方米 200 1 框架冷冻间 平方米 200 1 框架更衣室 平方米 65 1 框架殡葬服务综合区休息室 平方米 300 1 框架办公楼 平方米 2000 3 框架开票厅 平方米 80 1 框架门卫室 平方米 120 1 框架公共厕所 平方米 40 1 框架仓库 平方米 40 1 框架办公及生活设施食堂 平方米 120 1 框架配电房 平方米 65配电系统发电房 平方米 80停车场 平方米 1500环保系统 绿化、除尘净化系统供水系统 项目范围内管道铺设基础设施及配套辅助工程排水系统 管道铺设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总平面布局见图 1,楼房层高 1-3 层,均为框架结构,项目总投资 3500万元。其中:民政局自筹 200 万元,发改局向上争取资金 200 万元,旅游开发单位承担 500 万元,减免配套设施费 500 万元,其余 2100 万元由县财政承担。该项目总工期为 24 个月,预计 2014 年12 月之前完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生论文 3图 1-1 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总平面布置图(二)征地位置某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某市西北部,地属某市城市圈,史称“某某上游之邑,某某要冲之区” 。东西宽 17.5 公里,南北长 57.5 公里,总面积 1017.31 平方公里。全县辖八镇一场,总人口 36 万人,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开发区,是全省有名的蔬菜之乡、螃蟹之乡、鮰鱼之乡,黄金之乡,初步建立了纺织、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矿产五大工业支柱体系。某镇位于某县南部,北靠长江与某经济开发区相连,东畔某湖与某市相望,南临某市与某港接壤,西有三湖连江水库与蜜泉湖环抱,地处交通要道,京珠高速连接线、 (某市)-(某市)线贯穿全境,距京珠高速入口 10 公里,107 国道仅 12 公里,某市天河机场 128 公里,距 5000 吨级长江深水码头 27 公里,西离某镇 7 公里,南离某市 26 公里,东离某市某镇 73 公里,北距某市市区108 公里。评估区行政区划隶属某县某镇某村管辖,位于某镇某村林场南。评估区北东侧 100 米为京珠高速连接线,交通便捷。(三)征地范围根据某县土地勘测规划队于2012年6月勘测的某县2012年第十批次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比例尺1:2000) ,该项目征地总面积为133333.33(约200.00亩),其中:殡仪区用地面积为38626.67(约57.94亩) ,墓区用地面积为94706.66(约142.06亩)。拟建项目用地在平面上呈菱形展布(见附图1) ,界址点坐标见表1-2。表 1-2 征地范围主要界址点坐标一览表坐 标界址点编号X YJ1 3309757.5310 38499451.8060J2 3309854.2374 38499855.2763J3 3309574.0431 38500065.0171J4 3309477.3368 38499661.5468二 以往工作程度评估区及其周围地区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地质矿产调查、地质填图及地质测量等工作。评估区及其外围以往进行过以下区域地质工作:(1)湖北省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2006 年 12 月) ;(2)1:5 万某县幅区域地质图及其说明书(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矿产调查分队,1996 年) ;(3)1:75000 某县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图(某县人民政府,2004 年 10 月) ;(4)1:10 万湖北省某县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2006 年 06 月) ;(5) 湖北省区域地质志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年) ;(6) 某县殡仪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咨询字 2012 第 079 号) (某市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12 年 11 月 26 日) 。上述工作较全面地查明了本场区的基础地质,为本次评估工作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地质资料,但对本区地质灾害调查相对较少,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三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一)工作方法本次评估工作主要是收集、整理和研究前人已有的各类地质资料。同时,依据国土资源部颁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 号文件) (以下简称技术要求 )和评估工作的需要,我公司于 2012 年 11 月 23 日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该工程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生论文 5建设场地进行了实地勘查和资料收集。确定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为:收集资料、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资料主要收集与评估区相关的区域地质资料、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矿产地质、人类工程活动等基础资料,对评估区及周围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形成初步认识,确定下步工作内容。(2)野外调查地形地貌调查:详细调查评估区及周边地形特点、地貌单元的分布、沟谷发育特征、边坡稳定性和植被覆盖程度。工程地质调查:主要调查评估区地层岩性和岩土体类型、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能特征。水文地质调查:调查评估区地表水体,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富水性和地下水动态变化。地质灾害调查:根据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实地调查并访问居民,主要调查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发育程度、影响因素及危害程度。(3)综合分析:在对已有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相关图件,研究地质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及变化规律,确定各类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关系,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编写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二)完成的工作量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成果是在资料收集、建设项目用地实地调查以及对已有资料和经过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严格遵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 1-3。表 1-3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备注工 作 内 容单 位 数 量资料搜集 份 6一、前期准备工作制印调查表格 张 8地质环境调查面积 亩 300.96地质调查点 个 1二、地质环境调查数码照片拍摄 件 16为重要工作地点,未发现地质灾害文字报告 份 1图件 张 1三、成果表 张 1四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一)评估范围的确定根据现场踏勘,评估区属垄岗地貌,地势起伏不平。现状条件下,评估区主要以农用地菜地和有林地为主,区内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主要为种植耕作和基本道路建设,拟建场地周边未见明显的致灾体。依据现场调查结合1:5 某县幅区域地质图及其说明书等资料分析,评估区地表出露第四系全新统(Q hal+dl)的冲坡积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下统香溪群王龙滩组(Tjw)的细砂岩、粉砂岩。拟建场地地势平缓,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小,影响本建设工程的地质灾害源少。目前,未发现地质灾害体。根据委托方现场指正,本次评估范围的确定主要以建设项目规划用地范围为依据,为确保建设工程的安全,根据建设工程用地地形地貌现状及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建设工程的特点以及可能形成的影响区域等条件,评估区范围以规划用地范围为界向周边适当外延 1530 米,最终划定评估区范围。本次评估区总面积为 200642.43(约 300.96 亩) ,其分布范围见附图 1。(二)评估级别的确定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有关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及项目重要性综合确定。依据现场调查与访问,评估区范围内以往地质灾害弱发育;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岩土工程地质性状较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地表出露第四系全新统(Q hal+dl)的冲坡积层,依据相关资料分析,评估区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下统香溪群王龙滩组(Tjw)的细砂岩、粉砂岩,工程地质条件一般。综述:按照技术要求第5.8.1 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标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本次征地作为某县殡仪馆项目的新建,根据项目可研和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拟建建筑物主要有:火化车间、告别厅、进尸间、寄存室、冷冻间、更衣室、休息室、办公楼、开票厅、门卫室、公共厕所、仓库、食堂和配电房。建筑物均为框架结构,建筑物层高在 1-3 层。项目总占地面积133333.33(200.00 亩) ,其中:殡仪区用地面积为 38626.67(约 57.94 亩) ,墓区用地面积为94706.66 (约 142.06 亩) 。综述:按照技术要求第 5.8.2 条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标准,本建设项目属一般建设项目。由于该项目总投资 3500 万元,鉴于项目投资额度较大,故综合考虑将该项目定为较重要建设项目。由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建设项目为较重要建设项目,根据技术要求5.8 及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见表 1-4)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生论文 7表 1-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精确分级表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项目重要性复杂 中等 简单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一级 一级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一般建设项目 二级 三级 三级注:青绿色是符合本建设工程的级别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一 气象、水文(一)气象评估区位于长江中游,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湿度较大、严冬酷暑时间短等特点。全县年平均气温 16.8。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 4.5,极端最低气温-12;最热月为七月,平均气温 29.2,极端最高气温 40.2。全县年均降水量为 1370 毫米,最多年 1977 年为 1812.8 毫米,最少年 1968 年为 849.2 毫米,相差963 毫米,夏秋雨季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436 毫米;年日照辐射量为 104108 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初日 3 月 13-16 日,终日 11 月 16-28 日,全年无霜期 249-262 天。(二)水文某县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星布,构成庞大的水网。长江从陆溪洪庙至簰洲沙堡流经县境,境内长 109.6 公里;江面宽 15.5 公里,平均宽 3.34公里,县域长江面积为 227.8 平方公里;长江金水闸设防水位 26.50 米;警戒水位 28.20 米,保证水位 30.92 米。河港有自然河港和人工河港两类,多为地表迳流之排水河。有陆水河、长港、路码港、马鞍河、余码河、金水河等;有湖泊 16 处,总面积 123.67 平方公里,其中主要湖泊 12 处,总面积 109.98平方公里。根据现场踏勘,评估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无地表河流、湖泊等较大的地表水体发育。评估区西南侧约 150 米处慎家海鱼塘。二 地形地貌某县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面积 1018.4 平方千米米。某县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 年底,全县常住人口为 319196 人。1某地属长江冲积平原,地面高程都在 18-26 米之间。东南部有某、大岩、牛头、蜀山等残丘 39 座,最高的大岩山为海拔 243 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河湖密布,较大湖泊有大岩湖、蜜泉湖、白湖、蜀湖、西梁湖、斧头湖等。全县通行赣语。某县境内地势低平,地貌差异小。海拔最低 18 米,最高 243 米,大部分高程在海拔 1950米,平原丘岗的自然区界轮廓分明,明显的形成由西南的高亢缓坡,渐至东北的低平地势,平原、丘岗兼有。大体构成“一山、三水、四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 ”的自然地貌格局。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属垄岗地貌,地面高程在 31.63(评估区东侧)37.85(评估区西侧)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生论文 9米左右,最大高差 6.22 米,地势起伏不平(见图 2-1) 。评估区地类主要以农用地菜地和林地为主,区内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主要为种植耕作和基本道路建设。综上所述:评估区总体地势起伏不平,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图 2-1 拟建场地地形地貌三 地层岩性根据本次现场踏勘,评估区地表出露第四系全新统(Q hal+dl)的冲坡积层,评估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未见基岩出露,根据1:5 万某县幅区域地质图及说明书等地质资料,推测评估区下覆地层为侏罗系下统香溪群王龙滩组(Tjw)的细砂岩、粉砂岩,其岩性组合特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冲坡积层(Q hal+dl):褐黄色、棕黄色,稍湿,呈软塑可塑状,含灰白色高岭土团块和黑色铁、猛质结核,中偏低压缩性,全场均有分布。表层为耕植土,含少量有机质,粘性好。据区域资料显示,该层厚度在 2-76 米之间。(2)侏罗系下统香溪群王龙滩组(Tjw):主要由黄绿色的细砂岩、粉砂岩组成,碎屑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粘土岩、硅质岩岩屑次之,其次棱角状、次圆状。胶结物为粘土矿物,空隙式、基底式胶结。下部具大型楔状交错层理。评估区一定范围内未见基岩出露,基岩分布于整个评估区的第四系全新统(Q hal+dl)的冲坡积层之下。据区域资料显示,该层厚度约 136 米。综上所述:本区地层分布较稳定。四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一)地质构造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主要隶属大磨山复式背斜北翼的西延翼部、沔阳沙湖至湖南湘阴大断裂带的南面。地层岩性受前三迭纪中晚期印支运动和前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的影响,发生褶皱和断裂。评估区位于跑马岭向斜北西翼,北翼倒转产状 11024-30,南翼产状 11520-38,褶皱轴面在走向方向有所扭动。根据现场踏勘,评估区范围内全部为第四系覆盖,未见基岩露头,未见断裂构造。综上所述,评估区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二)区域地壳稳定性区域资料显示:进入第四纪以来,地壳运动进一步趋向缓和,总体表现为逐渐稳定的沉积环境。从已有记录的地震活动强度和频数分析,本区历史上无中、强地震发生,但弱震、小震却较频繁,同时,周边活动性断裂引发的中小地震波及本区。据某县志(1985) ,自港口至某地、某地到某地,为一弧形断裂带,左角被沔阳沙湖至湖南湘阴大断裂带切断。江汉平原、洞庭湖地区覆于沙湖至湘阴 200 多公里长的断裂带上,由于断裂带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生论文 11南端的地壳活动,县地西梁湖地区曾发生过几次地震。民国 7 年(1918)夏及民国 12 年(1923)5 月 11 日地震,震中在西梁湖,震级不详。民国 20 年(1931)某地发生 6.5 级地震,次年(1932)2 月 7 日(正月初二)西梁湖发生地震,震级不详,西北相距 32 公里的簰洲镇上,桌子物件震落地上,行人站立不稳。1974 年 3 月 7 日晨 6 点 20 分,发生 3.8 级地震,震中在西梁湖靠近砂乡一侧的湖中,某中学办公室西墙震裂,裂缝长 3 米;有些农户的屋上布瓦震落。据鄂建2001357 号文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2010 年 12 月 1 日实施)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水平加速度为 0.05g,属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综上所述,本区地质构造简单,构造活动微弱,本区所在地块的稳定性相对较好。五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内主要为第四系松软(散)土类工程地质岩组以及较软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其工程地质性质如下:(1)第四系松软(散)土类工程地质岩组(Q hal+dl):主要由含砾亚粘土和粘土组成,土层结构比较松散,质地松软,软塑硬塑。粘性土具中偏低压缩性,分布于整个评估区。(2)较软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由侏罗系下统香溪群王龙滩组(Tjw)的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岩土工程地质性状较好,承载力相对较好,是评估区相对较好的基础持力层。 综上所述:区内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六 水文地质条件依据现场调查结合湖北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分析,本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具体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的冲坡积层中,受大气降水及生活用水补给,总体储水不丰,向两侧低洼处排泄,雨停储水迅速减少。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地下水分布多不稳定,随季节和降水变化明显。(2)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下统香溪群王龙滩组岩石裂隙中,岩性为细砂岩和粉砂岩。其中水量及分布主要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本区基岩透水性弱,岩层的节理裂隙弱发育,含水量少。(3)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区域迳流地表水补给,迳流途径短,主要以侧向迳流方式排泄,动态受季节性控制。综上所述:场地地下水对砼微侵蚀性,对砼结构中的钢筋弱腐蚀性。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七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估区以往人类工程活动一般,主要以种植耕作和基本道路建设为主,未对场地地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区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小。经现场调查访问,目前区内未见开采地下矿产、集中抽汲地下水及其它人类工程活动。综上所述:本区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对区内地质环境影响较小。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生论文 13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一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469 号)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鄂土资发20061 号)的有关精神,按照湖北省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2006 年 12 月)中的湖北省某县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 (比例尺 1:10 万) ,评估区属于某村某村滑坡中易发亚区(BB 1PB6P) 。崩塌形成的条件:(1)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体(山体)的H边界条件。 (2)地形地貌:各种山坡、铁路、公路H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 45 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H有利地形。滑坡形成的条件:(1)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2)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3)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岩溶塌陷形成的条件:(1)可溶岩及岩溶发育程度:溶穴的发育和分布受岩溶发育条件的制约,一般主要沿构造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张裂隙发育带、质纯层厚的可溶岩分布地段、与非可溶岩接触地带分布。 (2)覆盖层厚度、结构和性质:松散破碎的盖层是塌陷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基岩构造成的塌陷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溶洞、管道顶板陷落而成的塌陷为基岩塌陷。 (3)地下水运动:地下水运动是塌陷产生的动力条件主要动力。地下水的流动及其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岩溶塌陷形成的最重要动力因素,地下水径流集中和强烈的地带,最易产生塌陷。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以及查阅有关历史文献,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遗迹和有关地质灾害的记载。由此可见,本区以往地质灾害弱发育。二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评估区属垄岗地貌,现拟建场地地势起伏不平。现状条件下,场地及周边一定范围内无深切河谷与高陡边坡,也未见人工挖方形成的切坡、路堑,现状条件下,本区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评估区地表出露第四系全新统(Q hal+dl)的冲坡积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推测下伏岩层为侏罗系下统香溪群王龙滩组(Tjw)的细砂岩、粉砂岩。此外,区内及附近未见开挖矿产形成的采空区和集中抽汲地下水等人类工程活动,没有形成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在现状条件下,本区未发现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综上所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也没有形成这些地质灾害的地质因素、物质来源与环境地质条件,本区内以往地质灾害弱发育。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生论文 15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预测评估是根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以及现状评估结果,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估。一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根据上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评估区内各类地质灾害均未发生,故工程建设不存在加剧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以及规划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特点,未来工程建设工作不会对评估区内地形地貌造成大的改变,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故工程建设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同时,建设场地位于评估区北东角,平均高程在 35.30 米,由于地势起伏不平,故工程建设时需平整。由于场地平整高差不大,故不会形成大的边坡,倘若场地平整时没有分层碾压夯实,则可能引发地基不均匀沉降,其可能性小。根据本次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结果分析,评估区地表岩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 hal+dl)的冲坡积层,分布较稳定,厚度较大,场地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下统香溪群王龙滩组(Tjw)碎屑岩类,无碳酸盐岩类地层分布。并且该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及设计施工方法对区内地质环境背景尚不能造成实质性破坏,对地下含水层影响较小,对原有的地下应力平衡条件的影响较小,所以,本工程建设引发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综上所述:本区工程建设不存在加剧评估区内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本区工程建设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危害性小。二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前节已述,本区现状条件下未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本区工程建设改变地形地貌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条件等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的可能性小,目前评估区内未见地下人类工程活动,工程建设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所以,工程建设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综上所述,本区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危害性小。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一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判别因素的确定(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主要原则是:(1)主要依据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小及其隐患大小,遵循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取大的原则;(2)充分考虑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性,遵循“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3)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可能危及的建设工程重要程度的原则;(4)以地质分析为主的原则。(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判别因素的确定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依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第 8.3.3 条的规定进行。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 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分布、活动强度、影响范围、对建设工程的危害程度以及潜在危险性的大小,确定判别评估区段危险性的判别因素。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判别因素主要有: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生论文 17(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2)地质灾害分布及危险性大小;(3)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和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小;(4)地质灾害防治难易程度和防治效益。二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和判别因素,主要采用地质定性分析法,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将整个评估区划分为 1 个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A 区) 。该区相关特征见附表 1,分布范围见附图 1。现将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特征简述如下:该区总面积为 200642.43 (约 300.96 亩) ,占评估区总面积的 100。该区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现状条件下,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预测该区建设工程引发和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危害性小。该区防治分级为一般防治段(YF) ,防治难度小,一般只需做简单的预防即可进行工程建设。三 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按照技术要求第 8.3.3 条建设工程适宜性分级标准,依据本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结果将本建设工程场地划归为 1 个区,即适宜区(区) ,其分布位置见附图。现将该区的基本特征简述如下:该区面积 133333.33(200.00 亩),占建设项目所征土地面积的 100。该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潜在地质灾害源少,现状条件下,本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预测本区工程建设时引发和遭受这些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危害性小。综上所述,本区面积为 133333.33(200.00 亩)土地适宜于本工程建设。四 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是确保评估区内各工程设施不受地质灾害的威胁,避免人员生命财产损失,确保建设工程正常运行,从而促进当地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建设工程的安全,在工程建设中和工程建成后,需做必要的防治工作。具体防治措施如下:(1)场地平整时应对填筑场地土进行分层碾压夯实,对人工开挖行成的不稳定边坡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2)工程建设前,应委托有资质的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对建设场地进行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进一步查明拟建场地地层岩性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和有无构造破碎带及软弱下卧层等不良地质体分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根据建(构)筑物结构类型、荷载要求结合相应的岩土工程勘察结果资料合理选择建(构)筑物基础类型与基础持力层。建筑物基础应尽量置于同一持力层中,以免导致建筑物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4)场地内应通盘做好防排水工程,确保地表水顺畅外排。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一 结论(1)由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建设项目为较重要建设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