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全工程师《案例》点题_第1页
2013年安全工程师《案例》点题_第2页
2013年安全工程师《案例》点题_第3页
2013年安全工程师《案例》点题_第4页
2013年安全工程师《案例》点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位考生:以下是今年安全工程师考前点题,以往是给学员出的是知识点自己在书上划,现在我们直接把知识点整理出来,而且还有对应的例题。除案例外每科大概 200 个知识点左右,因为例题在一起所以看起来会比较多。注意 :例题会做就行,不用记,需要记的是答案解析里面的考试重点。2013 年案例点题一、危险分析背景知识熟悉标准名称、代号标准名称: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标准代号:GB6441-1986分类依据、共多少类、哪些类型?分类依据:起因物、引发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分类类型: 20 类,注意各类事故的界定,容易出错的几种事故分类重点注意以下 9 类物体打击: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事故车辆伤害: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机械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起重作业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触 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淹 溺:不包括矿山、井下淹溺灼 烫: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高处坠落: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坍 塌:不适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一、危险分析背景知识注意标准名称、代号标准名称: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标准代号:GB/T13816-92 GB/T13816-2009分类依据: 导致事故的原因注意:分类依据、哪几类、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类别归属?GB/T13816-2009 分为 4 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可能出现的题型:给出某一个企业或系统,分析其中的某一类危险因素有哪些?给出某一类危险因素,要求判断类别属性?一、危险分析-题型预测根据 GB6441-1986 或 GB/T13861-2009 工辨识某某生产企业或工艺或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存在于哪些设备、设施或场所?辨识某公司生产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指出 D 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指出该灌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二、安全保障-题型预测计算某某公司的千人重伤率、百万工时伤害率等各种有关安全统计方面的指标?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指出某企业有哪些属于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使用中应遵守的安全规定?针对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三、安全监察-题型预测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机关?发证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全评价有哪几类?与“三同时”的关系?四、应急管理-题型预测指出某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中存在的不足?该企业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哪种类型的演练? 存在哪些不足?针对此类事故的应急预防、准备、响应、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五、事故查处-题型预测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什么?请确定这起事故的性质,并说明理由?指出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计算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指出由劳务公司派遣人员违章事故的事故责任主体,并说明理由?请根据这起事故的特点,提出整改(防范) 措施?一、案例中的客观试题从 2006 年起,在案例中就引入主观试题,客观答卷。 案例第一题和第二题就客观答题,即给出一个小案例,然后,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其中:第一题共 14 分,每小题 2 分,l3 题为单选题,47 题为多选题第二题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l3 题为单选题,48 题为多选题注意:有单选,也有多选,只按题号区分。 无论单选和是多选,每题都是 2 分。特别提示:在第一、二题上,不能花费更多的时间。第三部分 案例例题精点解析一、案例中的客观试题二、案例中的主观试题客观题-例题 AJ-AA 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 年,A 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 2009 年 11 月开工建设,9 月 10 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出。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 2.5MPa,额定蒸发量 35t/h、额定蒸汽温度 350。 2009 年 11月 24 日 20 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 时,经人员清点,仍有 5 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 2 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 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 4 名职工死亡、1 人重伤。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 2.3MPa、蒸汽温度 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壁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420 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 14 分,每题 2 分,13 题为单选题,47 题为多选题)1.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通用的事故分级的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一般的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下列四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 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l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l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l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l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以上规定中的“以上”含本数, “以下”不含本数。该起事故死亡 4人,故 B 项正确。解析来源: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第五章 第十一节 P256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A.物体打击 B.灼伤C.锅炉爆炸 D.容器爆炸 E.火灾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中:灼烫指因接触酸、碱、蒸汽、热水或因火焰、高温、放射线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组织损伤的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本案例中锅炉并没有爆炸,不应是锅炉爆炸事故。B 项符合题意。解析来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四章 第三节 P1223.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A.熔炼炉烟气过高B.熔炼炉高温烟气压力过高C.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D.现场职工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E.锅炉房设计不合理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3.2.1,事故的直接原因指:(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附录 A 中 A.6 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附录中 A 中 A.7 不安全行为。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蒸汽温度并没有超限,可以排除选项 A 和 B。D 和 E 在文中未被提到。该起事故是由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引起的,属于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故选 C。4.根据 职业病目录 ( 卫法监发 2002108 号),该熔炼炉操作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包括 ( )。A.尘肺 B.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C.职业中毒D.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E.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参考答案:ACD答案解析:A 项,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C 项,铜重金属中毒。D 项,高温为异常气象条件,属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解析来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附录二 P2465.根据规定,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单位应包括( )。A.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B.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民检察院D.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E.A 铜业公司控股母公司参考答案:ABC答案解析: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由于该起事故涉及特种设备锅炉,事故调查组应该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参加。解析来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七章 第三节 P2166.该起事故调查中,针对技术缺陷方面的分析应包括( )。A.余热锅炉的责任制操作规程B.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C.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D.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爆炸当量E.A 铜业公司的安全生产参考答案:BD答案解析:从案例材料看不出“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 、 “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有问题,不需作这方面的技术缺陷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不合格” ,并且金属软管出现泄漏或者爆炸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应该对选项 B 和 D 作分析。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管理方面。7.从该起事故应急过程看,A 铜业公司事故应急预案中应补充完善的内容包括( )。A.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 B.事故报告程序C.应急装备配备要求 D.应急处置程序E.人员清点程序参考答案:CD答案解析:事故发生后,调度员甲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这说明“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没有问题。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这说明“事故报告程序”没有问题。救援人员没有防护服,说明应急装备有欠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的工人被烫伤,说明“应急处置程序”有问题。人员清点及时且准确,E 选项没有问题。解析来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六章 第四节 P188客观题-例题 AA-AA 焦化厂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 1000 人,2009 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2 起、造成 2 人轻伤。该厂因精苯工业废水兑水稀释后外排,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该厂采取的措施是将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这样既抑制了扬尘,又避免了废水外排。为防止相关事故发生,该厂于 2009 年 5 月 20 日制订实施了A 焦化厂精苯污水喷洒防尘管理办法 。2011 年 5 月 11 日 15 时 20 分许,A 厂备煤工甲、乙在进行胶带输送机巡检作业时闻到强烈异味,随后两人分别前往不同部位查找原因。15 时 38 分,乙听到从甲的方向传来一声闷响,气浪迎面扑来,发现通廊部分坍塌。乙立即呼救。厂领导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对胶带输送机通廊坍塌现场进行搜救,在胶带输送机通廊北端发现甲倒在废墟中。甲头部有明显外伤,身上大面积烧伤,经医务人员确认已经死亡。事故调查确认,此次事故为 1 号煤仓内苯蒸汽爆炸事故。在含苯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 1 年后,废水管道断裂,废水从管道断裂处流入煤堆底部,经胶带输送机运输,大量含苯煤粉进入 1 号煤仓,从含苯煤粉中挥发出的低浓度苯蒸汽积累、聚集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后引起爆炸。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 14 分,每题 2 分,13 题为单选题,47 题为多选题)1.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规定,A 厂( )。A.可以只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B.可以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代管企业安全生产。C.可以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代管企业安全生产。D.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E.可以委托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个人代管企业安全生产。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A 厂从业人员 1000 人,故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解析来源: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第二章 第三节 P452.A 厂招收新从业人员,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A.12 B.24 C.36D.48 E.72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24 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72 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问不得少于 20 学时。焦化厂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所以 A 厂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 小时。解析来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二章 第十节 P893.A 厂 2009 年百万工时伤害率( )。A.1 B.2 C.3D.4 E.5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一个人一个月是 160 小时工作;一年约:16012=1920 小时工作;每 1 年 7 天节假日约 56 小时;实际一年一个人的工时约 1920-56=1864 工时;1000 人实际一年的工时约18641000=1864000 工时。解析来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八章 第三节 P2334.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作为 A 厂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可从事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 )。A.参与本厂组织的事故调查 B.参与本厂厂内隐患排查治理C.进行本厂员工职业病鉴定 D.参与本厂员工安全培训E.为本厂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参考答案:ABDE答案解析: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下列安全生产工作,应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参与并签署意见:(1)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2)排查事故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和安全措施;(3)制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计划;(4)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5)生产安全事故调查;(6)制定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7)其他安全生产工作事项。5.根据生产事故调查和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的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 A 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国资委组织调查B.由 A 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调查C.由 A 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部门组织调查D.可邀请相关专家作为调查组成员参与事故调查E.A 厂上级主管部门、工会参与事故调查参考答案:BD答案解析:该起事故中死亡一人,故此次事故为一般事故,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故 B 项正确。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故 D 项正确。解析来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七章 第三节 P215-P2166.A 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 )。A.煤尘 B.苯 C.氯D.高温 E.焦炉煤气参考答案:ABE答案解析:工人在 A 厂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煤尘、苯废水、焦炉煤气。其中,煤尘是生产性粉尘,容易引起尘肺病;苯、焦炉煤气是生产性毒物。氯与高温在案例中并未体现。 7.A 厂要恢复生产在修复破坏的设备、设施后还需( )。A.重新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B.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C.将事故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D.全面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整改要求E.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参考答案:BDE客观题-例题 AB-A2011 年 11 月 29 日 4 时,A 铁矿 390 平巷直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 2.5m 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 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 7 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当日 7 时 29 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直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 390 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 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直竖井约 300m 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 A 矿山应急救援预案。截至 11 月 27 日 10 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 122 人,其中救护队救出 52 人,70 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 4 座铁矿 61 名井下作业人员。事故调查发现,A 铁矿与周边的 4 座铁矿越巷开采,井下巷道及未经处理的采空区互相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护巷的表面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充填护巷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9523 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 万元,财产损失 1850 万元,停产损失 580 万元,处理环境污染费用 5 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 14 分,每题 2 分,13 题为单选题,4 7 题为多选题)1.根据 火灾分类 (GB/T4968-2008),A 铁矿直竖井发生的火灾类别属于( )。A.A 类火灾 B.B 类火灾C.C 类火灾 D.D 类火灾 E.E 类火灾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 6 类: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 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 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锉、铝镁合金火灾等;E 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F 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此次事故中的可燃物为荆笆,为固体物质。故 A 项符合题意。解析来源:安全生产技术 第四章 第一节 P1762.在 A 铁矿 390 平巷直竖井进行切割与焊接作业,应办理的许可手续是( )。A.有限空间作业许可 B.带电作业许可C.动火作业许可 D.高温作业许可 E.潮湿作业许可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均属动火作业。在禁火区进行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严格履行申请、审核和批准手续。 “动火安全作业证”上应清楚标明动火等级、动火有效日期、动火详细位置、工作内容(含动火手段)、安全防火、动火监护人措施以及动火分析的取样时间、地点、结果及隔绝措施等,审批签发动火证负责人必须确认无误方可签字。解析来源:安全生产技术第九章 第五节 4683.根据以上场景中所列出的数据,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万元。A.8523 B.12575 C.14425D.15005 E.15010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如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等;事故善后处理费用,如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现场清理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等;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费用,如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等。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后所支出费用 9523 万元+ 善后处理费用3052 万元+财产损失 1850 万元=14425 万元。故 C 项符合题意。解析来源:安全生产管理第七章 第三节 P2164.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第 493 号) ,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可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B.可由 A 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C.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调查D.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E.事故调查应有 A 铁矿员工或 A 铁矿工会参加参考答案:AD答案解析: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察组进行调查。此事故死亡人数在 30 人以上属于特别重大事故。故 A 项符合题意。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E 项中 A 铁矿员工错误,故 D 项符合题意。解析来源:安全生产管理第七章 第三节 P2155.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 )。A.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够 B.事故报告与救援不及时C.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D.未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E.未按规定办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参考答案:AC答案解析: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本案例中,作业人员缺少检查维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显然是教育培训不够是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另外切割和焊接作业没有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而且没有任何申请、审批和批准手续,体现了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故 A、C 项符合题意。B、D、E 项不属于事故原因。6.这起事故中,当甲发现盲竖井内起火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A.设法使盲竖井风流反向 B.设法加大盲竖井风速C.用灭火器灭火,灭火无效时迅速撤离 D.向 A 铁矿调度室报告火情E.通知现场人员撤离参考答案:DE答案解析:(1)处理地下矿山火灾事故时,应遵循以下基本技术原则:控制烟雾的蔓延,不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防止火再次扩大;防止引起瓦斯、煤尘爆炸;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而造成危害;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2)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保持镇定,迅速弄清火情,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直接灭火。并及时报告调度室通知矿山救护队前来灭火。(3)现场区( 队)长要立即按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受火灾威胁的地区、火灾下风流烟雾区、发生风流逆转后的烟雾区、以及可能发生爆炸等地区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4)矿领导人接到火警报告后,要先弄清火情,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措施:1)组织力抢救受灾人员,撤离火热扩大后,可能受到威胁地区的人员;2)采取能迅速控制火热发展的措施;3)侦察火区,确定火源,组织人员灭火。由(2) 可知,当甲发现盲竖井内起火时,应该向 A 铁矿调度室报告火情,并通知现场人员撤离。故 DE 项符合题意。7.根据事故情况,A 铁矿的应急管理工作应改进的方面包括( )。A.矿井火灾等事故的应急预案方面B.下井作业人员配备自救设备方面C.用文件的形式授权矿长乙全权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方面D.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方面E.矿井通信系统及安全标志标识方面参考答案:AE答案解析:A 铁矿的应急管理工作应改进的方面有:矿井火灾等事故的应急预案和矿井通信系统及安全标志标识客观题 AJ-B2010 年 5 月 10 日 8 时,B 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 C 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 C 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 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1 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底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 B 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 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 19.6%、甲烷含量 2.7%、硫化氢含量 850mg/m3。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 16 分,每题 2 分,13 题为单选题,4 8 题为多选题)1.该起事故的性质应认定为( )。A. 责任事故 B.意外事故 C.中毒窒息事故D.突发事件 E.人身伤害事故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事故的性质是指事故是责任事故,还是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规律、违反法令、法规、条例、规程等不良行为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指不可抗拒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这起事故是由于 B 工程公司职工甲、乙未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作业,属于违章作业,所以是一起责任事故。2.进入 C 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需办理( )。A.动火作业许可证 B.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C.管道作业许可证 D.危险化学品作业许可证 E.动土作业许可证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受限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在受限空间进行职业活动,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该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3.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A.B 工程公司 B.C 炼油厂 C.C 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D.甲所在的班组 E.B 工程公司和 C 炼油厂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违章操作的甲、乙是 B 工程公司职工,显然 B 工程公司是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而 C 炼油厂对外单位来本厂作业人员监管不力以及救援不力应负责。4.该起事故中导致丙中毒死亡的原因包括( )。A.盲目施救 B.窒息 C.中毒D.防护缺失 E.高处坠落参考答案:AD答案解析:丙不懂中毒人员救援常识,盲目救援是导致其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缺少防护用品也是导致丙死亡的原因。这起事故的类型是中毒事故,但事故的原因不是中毒。窒息、中毒、高处坠落是事故的类型。5.进入 C 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时,应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 )。A.安全帽 B.空气呼吸器C.导电鞋 D.耳塞 E.防护手套参考答案:ABE答案解析:该污水井可能导致的伤害是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等,为防止物体打击应佩戴安全帽和防护手套,为防止中毒和窒息应佩戴空气呼吸器。6.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 )。A.作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够 B.作业人员使用的清污工具存在缺陷C.救援行为不当 D.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E.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参考答案:AC答案解析: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本案例中,作业人员缺少污水井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显然是教育培训不够是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另外“救援行为不当”体现了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不够,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和“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7.进入 C 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前需进行气体检测,通常检测的气体应包括( )。A.可燃气体 B.有毒气体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碳参考答案:ABC答案解析:事故发生后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检测,测得氧气浓度 19.6%、甲烷含量 2.7%、硫化氢含量 850mg/m3。甲烷是可燃气体,硫化氢是有毒气体,均应该检测。对于密闭空间,氧气也需要检测,一般浓度在 18%至 22%属于正常。8.在 C 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 )。A.火灾 B.其他爆炸 C.淹溺 D.中毒窒息 E.机械伤害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 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发生爆炸属于其他爆炸。污水井发生淹溺的可能是有的,但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几乎没有。客观题-例题 AA-B B 家具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用可移动式传送带传送物料。可移动式传送带的驱动电机使用380V 三芯电缆线供电,其铁制控制箱入口处的电缆线用布条缠绕固定。因控制箱随传送带经常移动,操作人员为图方便,只安装了一个螺栓固定。控制箱没有漏电保护装置。 木材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2009 年 5 月 21 日 15 时 20 分,由于车间内木材堆积,影响传送带正常工作,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三芯电缆线松动脱落,带电电缆接触控制箱外壳,导致 1 名员工触电。现场员工情急之下未切断电源就拉扯三芯电缆线,引发电缆短路打火,发生粉尘爆炸事故。事故造成 2 人当场死亡、1 人重伤。重伤者经 34 天抢救无效死亡。事故造成木材厂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 800 余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 16 分,每题 2 分,13 题为单选题,48 题为多选题)1.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 )。A.医疗费用 B.企业停产损失费用 C.事故罚款 D.清理现场费用 E.丧葬及抚恤费用 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人身伤所支出的费用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丧葬及抚恤费用;3)补助及救济费用;4)歇工工资:(2)善后处理费用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现场抢救费用;3)清理现场费用;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3)财产损失价值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2)流量资产损失价值。企业停产损失费用不属于直接经济损失,故 B 项不正确。解析来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八章 第三节 P238-P2392.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93 号) ,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C.很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 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含 30 人)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含 100 人) 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1 亿元以上( 含 1 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含 10 人)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含 50 人)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含 5000 万元)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上(含 3 人)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含 10 人)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l 000 万元以上 (含 1 000 万元)5 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依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续报的规定,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 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 7 日内)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当日补报。根据题意,该起事故为安全生产事故,30 日内造成 2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800 万元,故此次事故属于一般事故。解析来源: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第五章 第十一节 P2563.从业人员长期接触 B 厂木材加工车间的粉尘可能引发的职业病是( )。A.尘肺 B.苯中毒 C.炭疽 D.职业性哮喘 E.甲醛中毒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木材厂加工车间的粉尘为生产性粉尘,可能引发的职业病为尘肺。解析来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五章 第三节 P1454.在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 )。A.密闭产尘设备措施 B.粉尘惰化措施 C.除尘净化措施D.通风净化措施 E.防静电措施参考答案:ACD答案解析:控制作业场所中存在的粉尘,常采用湿式作业或者密闭抽风除尘的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故 ACD 符合题意。B 选项在 08 版的粉尘爆炸中有堕化防护措施。5.在移动传送带过程中,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 )。A.安装静电保护装置 B.安装电磁屏蔽C.采用 TT 系统 D.安装机械联锁 E.采用保护接零系统参考答案:CE答案解析: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 IT 系统(保护接地) 、TT 系统、TN 系统(保护接零) ,兼防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有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解析来源:安全生产技术 第二章 第二节 P816.针对 B 厂的粉尘爆炸危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粉尘的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 B.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C.含氧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 D.粉尘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E.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粉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解析来源:安全生产技术 第四章 第一节 P196-P1987.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A.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 B.“四不放过”的原则C.公正、公开的原则 D.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 E.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参考答案:BE答案解析: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事故调查处理的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解析来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七章 P2128. 该起事故暴露 B 厂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A.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B.安全检查不到位C.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 D.未采用防爆电机 E.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参考答案:ABE答案解析:由题意知,事故发生前,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说明该厂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安全检查不到位,岗位责任制不健全。C 项在案例中并未体现, D 项属于安全技术措施。客观题 AB-BB 企业为扩大产能,投资 1.5 亿元,新建 12000m3 厂房,新建厂房为新型钢结构,委托 C 设计公司设计, D 建筑安装公司施工总承包并负责设备安装与调试, E 监理公司施工监理。新建厂房由一个主跨和一个辅跨相邻的两个独立单元组成。主跨内有钢板下料、加工、小件焊接、打磨、大件组装、探伤、涂装、水压试验等作业,主要设备设施有剪板机、平板机、车床、冲床、电焊机、电(风) 动打磨机、X 射线探伤仪、涂装流水线、移动式空压机、起重机及其他工艺设备。其中,涂装流水线设在主跨一侧,与其他设备设施间距为 4米,有抛丸、清洗、喷漆、烘干等工艺单元。辅跨有两层,一层设置了休息室、更衣室、浴室和卫生间,以及气瓶库、危化品库,气瓶库与危化品库相邻,各为独立库房,二层设置了办公室、会议室、员工宿舍。新建厂房投入使用后,B 企业将其作为一个生产车间,配备 1 名车间主任、2 名副主任、1 名专职安全员、10 名其他技术管理人员、350 名一线员工。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 16 分,每题 2 分,13 题为单选题,4 8 题为多选题)1.根据 职业病防治法 的规定,新建厂房投入使用后,需要实行特殊管理的作业是( )。A.烘干作业 B.起重作业C.X 射线探伤作业 D.大件组装作业 E.水压试验作业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故 C 项符合题意。2.涂装流水线工艺单元中存在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A.辐射 B.噪音 C.烟尘 D.灼烫 E.苯系物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会生产或使用化学物质,它们发散并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或化学性有害物质)。涂装作业过程中,产生中毒危害最为严重的,莫过于空气喷漆、静电喷漆作业场所的空气污染。机床喷漆场所和公共交通车辆喷漆场所等多种场合的测量结果表明,二甲苯的含量高达 16002400mg/m3。因为以上这类喷漆作业场所,一般难以采用喷漆室的设计进行有组织的通风。而由于作业者往往用空气或静电喷漆枪在作业场所直接对着工件进行喷涂,且喷涂量大,以至造成作业场所内有机溶剂含量的积聚,其中又以二甲苯的危害最大,而这种情况下的二甲苯含量远远超过我国公布的 GBZ2-200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的规定,一般超过 1020 倍,在涂装作业中,苯中毒这类职业危害很普遍。故 E 选项符合题意。3.根据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 393 号) 的规定,E 监理公司应履行的监理职责为( )。A.要求 D 建筑公司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B.对 D 公司实施组织设计中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C.要求 B 企业在建设工程在采用新结构、新工艺D.施工后要求 D 建筑公司完善补充安全技术方案记录E.给 D 建筑公司施工人员签发现场动火作业许可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如下:(1)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2)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节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3)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职责。B 选项符合题意。解析来源:法律 第五章 第四节 P1794.有关涂装流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涂装流水线在投入前,应做好项目验收工作B.涂装流水线存在火灾爆炸、职业中毒等风险C.对进入涂装流水线的人员不必收缴火柴、打火机D.涂装流水线应该满足防火防爆要求,电气设施应具有相应的防爆等级E.涂装流水线操作人员经过厂内岗位培训后,即可上岗作业参考答案:ABD答案解析:涂覆作业和涂层干燥固化期间,禁止可能产生明火的作业。涂装生产管理、工艺技术人员应经安全技术专门培训,取得安全合格证书,持证上岗。涂装作业可能会存在伤亡事故、火灾爆炸事故、职业中毒与职业病等风险。5.在新建厂房辅跨内不应设置的设施有( )。A.会议室 B.员工宿舍 C.更衣室 D.危化品库E.放射源库参考答案:BDE答案解析:1)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场所与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2)危险化学品具有燃烧性、爆炸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气瓶与危化品库同在辅跨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人体组织受到射线照射时,会发生电离,如果人体受到过量射线的照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下,能造成 3 种类型的放射伤害: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的伤害、对肠胃的伤害、对造血系统的伤害。因此放射源库不能与员工宿舍、休息室等同在辅跨。解析来源:法律 第二章 第三节 P496.B 企业在新厂房建设项目中,应该保证的安全投入包括( )。A.烟感喷淋消防系统费用 B.个人防护用品费用C.施工设备折旧和维修费 D.安全教育培训及宣传费用 E.施工人员工伤保险费用参考答案:ABD答案解析:解析来源管理 第二章 第六节 P70安全生产投入的范围如下:(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其中:1)矿山企业安全设备设施是指矿山综合防尘、地质监控、防灭火、防治水、危险气体监测、通风系统,支护及防治片帮滑坡设备、机电设备、供配电系统、运输(提升)系统以及尾矿库(坝) 等;2)危险品生产企业安全设备设施是指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的监控、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3)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设备设施是指运输工具安全状况检测及维护系统、运输工具附属安全设备等。(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7.D 建筑安装公司履行新建厂房总承包合同时,应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任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