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地理概况1、井田位置、交通及范围(1)井田位置及交通红阳三矿井田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南部,行政区划隶属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镇及辽阳灯塔市柳条乡管辖,位于灯塔市西北 12km。其地理座标为东经 1230942.91231523.7,北纬 412716.4413218.8。红阳三矿已有专用铁路与国铁张台子火车站相接,距张台子火车站 15Km,北距沈阳站 40Km,南距灯塔站 12Km,辽阳站 23Km,鞍山站 45Km。哈大公路通过矿区东侧,距井田中心 5Km。矿区内各村镇均有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矿区交通位置详见图 1-1-1。(2)井田范围红阳三矿原境界井 田 北 部 以 煤 层 露 头 线 为 界 , 东 以 F48、 F58、 F59 号 断 层 为 界 , 南 部 以 F19 号 断 层 为 界 , 西 部 以 各 煤层 -1000m 底 板 等 高 线 为 界 。2007 年 2 月 14 日,国土资源部颁发了红阳三矿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号:1000000720026。矿区面积 28.2607km2。有效期限:自 2007 年 2 月 14 日至 2031 年 1 月 31。采矿权人为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见表 1-1-1。深部扩大区范围沈煤 集 团 为 加 大 红 阳 三 矿 开 采 深 度 ,延 长 服 务 年 限 ,实 现 矿 区 可 持 续 发 展 ,于 2005 年 提 出 红 阳 三 矿 深 部 扩大 勘 探 区 探 矿 权 申 请 ,辽 宁 省 国 土 资 源 厅 将 该 区 的 探 矿 权 授 予 沈 煤 集 团 ,勘 查 许 可 证 号 2100000610344, 勘 探面 积 28.95Km2, 于 2006 年 6 月 提 交 报 告 , 2006 年 11 月 20 日 备 案 , 备 案 机 关 为 辽 宁 省 国 土 资 源 厅 ,评 审 备 案证 明 的 文 号 为 辽 国 土 资 储 备 字 2006350 号 。 其 境 界 由 11 个 拐 点 圈 定 ,其 勘 探 高 程 为 -1000 -1320m,详 见 表1-1-2。图 1-1-1 矿区交通位置表 1-1-1 原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 单位:m拐点号 1954 北京坐标系 1980 西安坐标系2X Y X YQ1 4595197.1 41521098.4 4595161.576 41521049.708 Q2 4595340.8 41521114.5 4595305.276 41521065.808 Q3 4595329.9 41520935.7 4595294.376 41520887.007 Q4 4595342.2 41520529.6 4595306.676 41520480.907 Q5 4595374.1 41520299.0 4595338.576 41520250.307 Q6 4595434.0 41520142.0 4595398.476 41520093.307 Q7 4595534.8 41519949.4 4595499.276 41519900.707 Q8 4595682.0 41520109.2 4595646.476 41520060.507 Q9 4595952.5 41519896.5 4595916.976 41519847.806 Q10 4596248.8 41520134.2 4596213.276 41520085.507 Q11 4596508.3 41520290.7 4596472.777 41520242.007 Q12 4596881.9 41520524.3 4596846.377 41520475.607 Q13 4597449.2 41521200.7 4597413.678 41521152.007 Q14 4597692.8 41521180.9 4597657.278 41521132.207 Q15 4597665.0 41520465.0 4597629.478 41520416.306 Q16 4597799.0 41520410.0 4597763.478 41520361.306 Q17 4598179.2 41520362.6 4598143.678 41520313.906 Q18 4598277.7 41520606.9 4598242.178 41520558.206 Q19 4598618.4 41521464.9 4598582.879 41521416.207 13 4599098.0 41520549.0 4599062.479 41520500.306 14 4599882.0 41520000.0 4599846.479 41519951.306 15 4600446.0 41519000.0 4600410.480 41518951.305 16 4600192.0 41518645.0 4600156.479 41518596.304 17 4599438.0 41518785.0 4599402.479 41518736.305 18 4599252.5 41517277.6 4599216.978 41517228.904 19 4599161.3 41516977.1 4599125.778 41516928.403 20 4598184.7 41515858.0 4598149.177 41515809.303 21 4597043.0 41516536.8 4597007.476 41516488.103 22 4596467.0 41516759.4 4596431.476 41516710.704 23 4595866.4 41516821.8 4595830.875 41516773.104 24 4594800.4 41516876.1 4594764.875 41516827.404 25 4593412.2 41516811.9 4593376.673 41516763.205 26 4592687.0 41516733.5 4592651.473 41516684.805 27 4592348.2 41516757.3 4592312.673 41516708.605 28 4592306.4 41516726.7 4592270.873 41516678.005 29 4592011.7 41516960.5 4591976.172 41516911.805 30 4591855.2 41517405.9 4591819.672 41517357.205 31 4591872.2 41517692.1 4591836.672 41517643.406 32 4592308.1 41518619.6 4592272.573 41518570.906 33 4592799.0 41519618.0 4592763.474 41519569.307 34 4593766.0 41520340.0 4593730.475 41520291.307 35 4594500.0 41520815.0 4594464.475 41520766.307 1 4594778.0 41520930.0 4594742.475 41520881.308 开采深度:由-650m 至-1000m 高程,共有 43 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为 28.2607km2。表 1-1-2 深部井田境界拐点坐标 单位:m1954 北京坐标系 1980 西安坐标系拐点号X Y X YS1 4598048.39 41513912.69 4598012.867 41513863.991沈阳煤业集团红阳三矿通风系统技术改造设计修改说明书 第一章 矿井概况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3S2 4596197.29 41513916.26 4596161.765 41513867.562S3 4596196.63 41513568.35 4596161.105 41513519.651S4 4592494.45 41513575.31 4592458.922 41513526.612S5 4592496.49 41514619.57 4592460.962 41514570.873S6 4591570.95 41514621.43 4591535.421 41514572.733S7 4591572.39 41515317.70 4591536.862 41515269.004S8 4591109.62 41515318.68 4591074.091 41515269.984S9 4591116.94 41518452.05 4591081.412 41518403.356S10 4593430.79 41518446.14 4593395.264 41518397.446S11 4598055.93 41517390.87 4598020.407 41517342.174开采深度:由-1000m 至-1320m 高程,共有 11 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为 28.95km2。合并后井田境界合并后井田境界把原浅部井田(28.2607km 2)和深部扩大勘探区(面积 28.95km2)合并为一个井田。北以煤层露头为界(即拐点 Q19S1 连线) ,东以 F48、F58、F59 号断层为界(即拐点 Q2Q19 连线与红阳二矿划界) ,南以 F19 号断层及 7 煤-1200m 底板等高线向下垂直投影为界(即拐点 S4Q2 连线) ,西部为 7 煤-1200m 底板等高线向下垂直投影为界(即拐点 S1S4 连线) 。浅、深部合并后井田南北走向长5.09.0km,平均 7.7km,东西倾向宽 5.07.5km,平均 6.5km,面积为 49.11 Km2(由于浅部区和深部区煤层有纵向重合部分,故井田合并后面积小于两者之和) ,由 43 个拐点圈定而成,见表 1-1-3。合并后井田范围与国土资源部划定的矿区范围一致。2011 年 6 月,中煤协会对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阳三矿井及选煤厂改扩建工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了评审,并以中煤协会咨询函201224 号文出具了专家评审意见。目前已报送至国土资源部待批,待批境界与本次设计井田境界一致。表 1-1-3 合并后红阳三矿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 单位:m1954 北京坐标系 1980 西安坐标系拐点号X Y X YQ1 4595197.1 41521098.4 4595161.58 41521049.71Q2 4595340.8 41521114.5 4595305.28 41521065.81Q3 4595329.9 41520935.7 4595294.38 41520887.01Q4 4595342.2 41520529.6 4595306.68 41520480.91Q5 4595374.1 41520299.0 4595338.58 41520250.31Q6 4595434.0 41520142.0 4595398.48 41520093.31Q7 4595534.8 41519949.4 4595499.28 41519900.714Q8 4595682.0 41520109.2 4595646.48 41520060.51Q9 4595952.5 41519896.5 4595916.98 41519847.81Q10 4596248.8 41520134.2 4596213.28 41520085.51Q11 4596508.3 41520290.7 4596472.78 41520242.01Q12 4596881.9 41520524.3 4596846.38 41520475.61Q13 4597449.2 41521200.7 4597413.68 41521152.01Q14 4597692.8 41521180.9 4597657.28 41521132.21Q15 4597665.0 41520465.0 4597629.48 41520416.31Q16 4597799.0 41520410.0 4597763.48 41520361.31Q17 4598179.2 41520362.6 4598143.68 41520313.91Q18 4598277.7 41520606.9 4598242.18 41520558.21Q19 4598618.4 41521464.9 4598582.88 41521416.2113 4599098.0 41520549.0 4599062.48 41520500.3114 4599882.0 41520000.0 4599846.48 41519951.3115 4600446.0 41519000.0 4600410.48 41518951.3016 4600192.0 41518645.0 4600156.48 41518596.3017 4599438.0 41518785.0 4599402.48 41518736.3018 4599252.5 41517277.6 4599216.98 41517228.9019 4599161.3 41516977.1 4599125.78 41516928.4020 4598184.7 41515858.0 4598149.18 41515809.30S12 4598052.78 41515936.44 4598017.26 41515887.74S1 4598048.39 41513912.69 4598012.87 41513863.99S2 4596197.29 41513916.26 4596161.77 41513867.56S3 4596196.63 41513568.35 4596161.10 41513519.65S4 4592494.45 41513575.31 4592458.92 41513526.61S5 4592496.49 41514619.57 4592460.96 41514570.87S6 4591570.95 41514621.43 4591535.42 41514572.73S7 4591572.39 41515317.70 4591536.86 41515269.00S8 4591109.62 41515318.68 4591074.09 41515269.98S9 4591116.94 41518452.05 4591081.41 41518403.36S13 4592228.02 41518449.21 4592192.49 41518400.5232 4592308.1 41518619.6 4592272.57 41518570.9133 4592799.0 41519618.0 4592763.47 41519569.3134 4593766.0 41520340.0 4593730.47 41520291.3135 4594500.0 41520815.0 4594464.48 41520766.311 4594778.0 41520930.0 4594742.48 41520881.31开采深度:由-650m 至-1320m 高程,共有 43 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为 49.11km2。2、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辽河平原东部,地形平坦,东北高,西南低,高程为+26+20m,稍向西南倾斜,坡度约0.6。井田内局部地区低洼,地下水涌出地表,常出现一些沼泽地,遍布在井田西部。3、地面水系井田内无大的河流,只有沙河从北向南,呈北东至西南走向延展,流经本区东南缘,河床宽1050m,水深 12m,雨季最大流量 990m3/s,水量随季节而变化,属季节性河流,向南流入太子河。近年来,区内修筑了一些水渠线,两侧配套有大面积网状水渠道,大部分农田为水田区,地表水十分充沈阳煤业集团红阳三矿通风系统技术改造设计修改说明书 第一章 矿井概况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5实。潜水面一般在 2m 左右,枯水期亦不低于 3m,地下水源充足。4、气象特征本区平均最高气温 29,月平均最低气温-16.5,最高气温为 34,年平均气温 8.7。年降水量686.3mm,一般多集中在七、八月份,计 359.4mm,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 52%,年蒸发量为 1780.8mm,年矿区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气温也较高。冬夏温差达 45.5,月平均相对湿度 65.5%,每年十一月至翌年四月为冻结期,最大冻结深度为 0.85m。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风速 22m/s,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平均风速为 2.8m/s。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为 2.7m/s。5、地震情况据历史记载 1765 年至今 240 年间共发生大于 5 级的地震十次,最大为 1975 年 2 月 4 日海城 7.3 级地震。在沈阳、辽阳地区均有震感,对红阳矿区生产影响不大。根据辽宁省地震局辽阳市红阳三矿地区地震基本烈度报告中确定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6、地区经济概况本区工业主要是煤矿。区内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业作物为水稻,用水靠沙河供给,潜水位在 2m 左右,供水水源充足。7、矿区开发简史沈煤集团前身沈阳矿务局,成立于 1958 年 7 月 1 日。1998 年 8 月,沈阳矿务局下放到辽宁省。2000年 12 月 5 日,沈阳矿务局改制为“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并授权经营沈煤集团所拥有的国有资产。沈煤集团本部设在沈阳市新城子区虎石台镇,所辖单位分布在沈阳、辽阳、鞍山、本溪、铁岭以及黑龙江省鸡西和牡丹江市,山西省临汾市。沈煤集团以煤炭生产为主业,现有生产矿井 13 对,其中沈阳矿区 6 对,分别为林盛煤矿、红阳二矿、红阳三矿、西马煤矿、蒲河煤矿和清水二井煤矿;黑龙江鸡西矿区 5 对,分别为青山煤矿、鸡东煤矿、碱场煤矿、新城煤矿和立新煤矿;山西临汾古县矿区 2 对,分别为山西古县晋辽柳沟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古县晋辽下辛佛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东邻红阳二矿,于 1969 年建井,1978 年 10 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 90 万 t/a。矿区内无其它生产、在建和关闭小煤矿。8、地面已有建(构)筑物及设施本矿井厂址远离城市,井田开采影响的范围内无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军事防务区、高速公路、6高压线、输油管路、油气管道、油气井设施、水库等。仅有东广善村、树碑台村、柳条寨、连三台、东、西大堡村、小东堡村、尤家甸子村、蒿子村、杨家甸子村、朱官台、长沟沿等 10 余处村庄。第二节 外部建设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矿区铁路为煤矿自营,1970 年开始建设红阳一井、二井专用线,与国铁长大线林盛车站临时接轨。红阳三矿在红阳二井接轨,矿区永久接轨位置为长大线张台子站。矿井工业场地外部公路、北风井、南风井公路均已建成通车。矿井技术改造的交通运输条件已经具备。2、电源条件红阳三矿两回 66kV 供电电源分别引自灯塔一次变电所和邵二台子一次变电所,架空线路导线型号为LGJ-95, 。3、水源条件本区第四系含水层普遍发育,水量丰富,属重碳酸镁、钙钾钠型水,水质良好,适合饮用,为良好的供水水源。在主工业场地有 5 眼水源井,在北风井工业场地有 2 眼水源井,可满足技术改造工程用水需求。4、通信条件红阳三矿设有以矿调度为中心的井上、下通讯系统,交换机型号为 DH-2000 数字程控调度机,洗煤厂形成独立通信系统。达到了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了信息现代化。可满足技术改造通信条件的需要。5、迁村、土地征用情况井田内村庄较为密集,共有大小村庄 10 余个。由于本井田煤层埋藏深度较深(700m 以下) ,村庄多为砖石结构建筑。井下开采对地面村庄影响很小,故暂不考虑迁村。因开采影响的房屋下沉开裂,采用加固维修、回填或就地重建等措施解决。技术改造所需建设用地均已购置完毕。第三节 资源条件一、井田地质及构造特征区域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 层地层分区红阳煤田系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煤田,属于沈阳煤业集团红阳三矿通风系统技术改造设计修改说明书 第一章 矿井概况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7华北赋煤区。华北赋煤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属于典型的华北地台沉积区。根据华北赋煤区沉积特征可将红阳煤田煤系地层进一步划分为华北地层分区,石炭二叠系有老至新划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地层序列与分布红阳煤田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煤田。奥陶系(O) 、震旦系(Z)地层构成了红阳煤田煤系地层基底,煤系上覆地层为侏罗系(J) 、新近系(N) 、第四系(Q) 。 红阳煤田区域地层层序见图 1-3-1。8 , A 12 1:50 J3 COAnPP3122P2ZQ4016504020108093-15730-130622-3 5085.214 515-7 3G B10305050890-12 , ,10-5 1123124 891012 25123456162 71413122111098 N0-80-8图 1-3-1 红阳煤田区域地层层序图2、构 造沈阳煤业集团红阳三矿通风系统技术改造设计修改说明书 第一章 矿井概况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9大地构造位置红阳煤田位于华北地台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中,下辽河凹陷带的东坡,与东西向的太子河凹陷带的复合部位。煤田南部温香鞍山东西向断裂和北部苏家屯浑河北东东向断裂是红阳煤田的边界大断裂,控制了古生界含煤地层的展布,也是煤田南北两侧的自然境界。主要构造特点:区内北北东向的褶皱有:深沟子断陷带;张良堡背斜;林盛堡向斜;葛针堡背斜;上岗子向斜;岳家堡背斜;张台子向斜;唐马寨背斜;新台子向斜。其中以张良堡背斜和林盛堡向斜为该区的主要褶皱,轴长 3050km。与之相伴生的低次序构造断裂以高角度压扭性断裂为主,走向与褶皱大致平行。主要断裂有:羊尔屯小北河断裂;林盛堡刘二堡断裂;岳家堡穆家断裂;张台子新台子断裂。其中以林盛堡刘二堡断裂规模最大,走向延长 50km,至使南端的奥陶系地层直接直接覆盖于石炭二叠系之上,使煤系地层局部呈直立和倒转。与北北东向大断裂相伴生的 NE、NW 向的低次生张性,张扭性断裂,形成了多字形的构造。3、岩浆岩本区岩浆活动主要有两期:一期为燕山期,呈多次间歇喷发之火山岩,由中、酸、基性岩流,即安山岩、流纹岩、玄武岩和一些火山碎屑岩组成,构成本区上侏罗统大明山组地层中段,一般对煤层煤质无影响。另一期为喜山期,为基性浅层侵入岩即辉绿岩。该辉绿岩呈岩床和岩脉分别侵入到煤系地层和煤层中,对煤层和煤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井田地层及地质构造全区被第四系覆盖,其下为下侏罗统不整合覆于古生界地层之上。1、井田地层井田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中奥陶统马沟家组(O 2m):本组平行不整合于上石炭统本溪组之下,深灰色、灰褐色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为主,含有大量的头足类及角石类化石为特征。厚度约 400m。石炭系上统本溪组(C 2b):平行不整合于中奥陶统马沟家组之上,按岩性大致可分为上下两段,总厚约 150m。下段以紫色、杂10色粘土质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粘土岩及黑色泥岩,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及 G 层耐火粘土。上段由57 层薄层灰岩和浅灰绿色砂岩、黑色粉砂岩互层组成,灰岩厚度一般不大。二叠系下统太原组(P 1t):该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含煤 7 层(层号 814,其中 12、13 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并为沉积较稳定的中厚煤层) 。该组岩性组合特征为:底部砂岩段,下部含煤段(该区底部为 D 层耐火粘土) ,中部砂岩段和上部黑色泥岩夹薄层灰岩段。本组约 80m。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 1s):该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仅次于太原组,含煤 7 层(层号 17,7 煤为本区普遍发育可采层,3 煤为局部可采层) 。岩性主要由灰色、灰黑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夹粘土岩及煤层组成,并夹一层海相泥岩,本组厚约 113m。二叠系中统下石盒子组(P 2x):按照岩性组合特征以中部层粘土为界,分为上下两段厚 230m。下段:以青灰、灰绿色厚层砂岩为主,夹薄层黑灰色粉砂岩泥岩互层,其上为灰绿色厚层砂岩及斑状杂色泥岩、粘土岩具鲕状结构,厚 130m。上段:由紫色、杂色泥岩、粉砂岩、粘土岩和灰绿色砂岩为主,顶部有紫色、淡灰色 A 层粘土岩;底部有灰白色具鲕状结构的 B 层粘土岩,厚 100m。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 3S):下部由灰白、灰绿色、暗紫色厚层状粗砂岩,含砾砂岩组成,厚 5080m,上部为紫色花斑状厚层粘土质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砂岩,本组在三矿浅部厚 300500m,一般为 400m 左右;在三矿深部一般为100168m。产:栉羊齿、科达、芦木等植物化石。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 3Sh):以紫红色砂岩为主,具交错层理,沿层面含泥岩扁平砾,厚度 098m。侏罗系上统大明山组(J 3d):本组地层不整合超覆沉积在上古生界不同层位上,区内由东向西厚度逐渐加大,根据岩性可以分为三段。下段:小东沟层岩段,以紫色厚层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底部有 20m 左右的灰岩质砾岩。中段:小岭火山岩层岩段,以中酸性安山岩、流纹岩、安山质集块、凝灰岩为为主,间夹薄层紫沈阳煤业集团红阳三矿通风系统技术改造设计修改说明书 第一章 矿井概况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11红色粉砂岩。上段:梨树沟层岩段,为一组灰色、灰绿色泥岩、灰白色凝灰岩,夹薄层砂岩、粉砂岩、泥岩及浅灰色泥岩。本组厚度 371888m,平均厚度 654m。新近系(N):由黄褐色、灰绿色泥岩、砂岩、砂砾岩组成,固结比较疏松,呈半成岩状态。偶夹薄层木质褐煤。分布于井田西部,厚度 080m。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第四系(Q)主要为冲积洪积相及河漫相,湖沼相堆积,岩性为沙、沙砾、砾石夹少量粘土、亚粘土、亚沙土及淤泥组成,总厚度 110190m,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2、井田构造构造形态:本井田位于张良堡背斜南缘,林盛堡向斜西翼中段,为一轴向 N3540,向南西倾伏,北西翼宽缓,南东翼窄陡的不对称宽缓倾伏背斜。背斜轴倾角 37,北西翼倾角 510,南东翼 F19号以东倾角 2540。区内小构造以断层为主,按其发生时期及构造形迹和分布区域分为三组, (红阳三矿断层分布见图 1-3-2) 。断 层:井田内断层均依巷道、钻探控制而定。在 11 条巷道见 11 个断点,在 36 个钻孔见 38 个断点。共组合 16 条断层,均为正断层。其中落差大于 100m 的有 F19、F54、F55 共 3 条,落差在 50100m 的有F52、F53、F59、F60、F68 共 5 条,落差在 3050m 的有 F19-2、F48、F49、F60 共 4 条,其余F34、F57、F58、F514 条断层落差均小于 30m。1212-377132-1132-132-132-132-12-3 3 3 7202119 18Q13Q14Q15Q16Q17Q19Q18171615141354 6P1P1S12S1b ttF59F58F60 1396 2108121087 9343522324Q1Q2Q3Q4Q5Q6Q7Q8Q9Q11P1s xxxs2526272829 30 31323134 S4 S5S6 S7S8 S9S13P2x3s22b 22b22b22bb 22b 2b23shP PPPOOOOO CCCCCC P1t 1t 1t1s1s2x3sPP2xP1s 5 19494 3FFFFFFFFFF F 6364656959681956554552626034578971507 1506921150 1509 1508 78587215153 152 970154156 15 73 954157159 1581520 876 12 32 C2石 炭 系 上统 本 溪 组 o2奥 陶 系 中 统马 家 沟 组P2二 叠 系 中 统下 石 盒 子 组 P3二 叠 系 上 统上 石 盒 子 组P1二 叠 系 下 统山 西 组二 叠 系 下统 太 原 组P3二 叠 系 上 统石 千 峰 组 P123 btsx ssh剖 面 线倾 斜 剖 面 线走 向 剖 面 线22(1)(2) 岩 浆 岩 123shPP1tF12O2O1F2OP1t3sP3s2xP1sP1sP1t图 1-3-2 红阳三矿断层分布图各断层基本特征见表 1-3-1。表 1-3-1 红阳三矿断层特征表沈阳煤业集团红阳三矿通风系统技术改造设计修改说明书 第一章 矿井概况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13序号断层名称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落差(m)延伸长度(Km)查明程度1 F59 正断层 N30E SEE 4582 76 3.5 已查明2 F60 正断层 N30E NNW 80 2552 3.5 已查明3 F34 正断层 N22W NNE 80 27 1.5 已查明4 F57 正断层 N15W NNE 80 10 1.5 已查明5 F58 正断层 N60W NNE 80 10 0.5 基本查明6 F48 正断层 N70E NNW 80 30 1.0 基本查明7 F49 正断层 N40E NWW 80 30 1.0 已查明8 F51 正断层 N10E NWW 80 20 1.5 已查明9 F19 正断层 N40E SSE 80 50230 6.0 已查明10 F19-2 正断层 N40E SSE 80 40 1.5 已查明11 F68 正断层 N70E NNW 80 1080 2.0 基本查明12 F52 正断层 N30W NEE 80 70 2.0 已查明13 F53 正断层 N20W NEE 75 50 1.0 基本查明14 F54 正断层 N60W SSW 80 175 已查明15 F55 正断层 N60W NNESSW 80 30110 0.5 已查明16 F56 正断层 N60W NNE 75 2530 2.0 基本查明F59 号断层:位于井田中部背斜轴上,7-7勘探线以南至 12-12勘探线以北,走向 N30E,倾向 SE,正断层,倾角 4582,延展长 3.5km,中间最大落差达 76m,向南至 895 钻孔,向北至 451钻孔,落差急剧变小至消失,同相平行的 F60 号断层一起,将井田中部两断层间背斜轴部煤层切割成狭窄条带,对煤层破坏很大,实见点有 463、451、923、888、889、944、902、961、1061、井检、895 等11 个钻孔以及-700 回风石门、22回风上山、1总回风斜巷二步上山 3 条巷道,已控制,为已查明断层。F60 号断层:位于井田中部 F59 号断层东侧 8-8勘探线以南,14-14勘探线以北,走向 N30E,倾向 NW,正断层,倾角 80,深部落差 25m,浅部最大落差 52m。1044 号孔以北该断层走向转 NNE,与 F59 断层相交,同时派生出一落差仅 3m 的小断层,沿该断层主体方向向北延伸,过 1060 号孔即消失。该断层向南落差逐渐缩小至消失,延展长度 3.5km,北部实见点有 1060、852、966 等号孔,中部实见点有 1044 号孔,南部 11-11勘探线 814、860 两孔控制,已查明。11-11勘探线以北 12 号煤层-1000m水平以上控制严密,向深部有 904、734、905、784、445、875、822 等相对孔控制,为已查明断层。F34 号断层:位于 6-69-9勘探线间,属 F59 派生断层,走向 N2W,倾向 NE,倾角 80,正断层,落差最大为 27m,向北西消失。延展长 1.5km,实见点有 794 号孔,并有 887、800 两孔控制,14已查明,属已查明断层。F57 号断层:位于 F34 号断层东侧与之平行展布,正断层,落差 10m。延展长 1.5km,实见点有1029 号孔及两侧 974、887 号孔控制,属已查明断层。F58 号断层:位于 F60 号断层东侧,9-910-10勘探线间,走向 N60W,倾向 NE,倾角 80,落差 10m,属 F60 号断层所派生,西交 F60 号断层,向东延伸 0.5km 消失。有断层两侧 808、1043 两孔控制,属基本查明断层。F48 号断层:是本区北部切割下煤组煤层露头,使其不连续的一组正断层之一,走向 N70E,倾向 NW,落差 30m,倾角 80,向深部延伸 1km 消失,由断层两侧 477、762 及 761、762 等号孔控制,属基本查明断层。F49 号断层:位于 F48 号断层西侧, 走向 N40E,倾向 NW,落差 30m,倾角 80,向深部延伸1km 消失,由两侧钻孔控制,摆动范围不超过 200m,属基本查明断层。F51 号断层:位于 1-1、2-2勘探线东端浅部,走向 N10E,倾向 NW,落差 20m,倾角 80,向南落差渐小至消失,延展长 1.5km,由两盘 7711005、968792 和 475965 等号钻孔煤层,底板高程差而划定,摆动范围不大,北三采区有 5 条巷道实见,属查明断层。F19 号断层:呈北东向舒缓波状纵贯井田东部边缘,是井田东部边界断层,走向 N40E,倾向SE,倾角 80,落差北部 120m,最大 230m,正断层,向南至 10-10勘探线已减小到 50m,区内延伸长8km,由于落差大,错动平移,两盘产生牵引褶曲,断层附近地层走向变化急剧。实见点有709、710、866、410、957 等号孔,另外有两侧钻孔711690、403408、461742、10301031、10361023、1048819 等控制,属已查明断层。12-12勘探线以北,12 煤-1000m 水平以上控制严密,-1000m 水平以下可能有摆动。F19-2 号断层:位于 8-810-10勘探线间,系 F19 号断层之分支。走向 N40E,倾向 SE,倾角 80,落差最大 40m,北端交于 F19 号断层,向南延伸 1.5km 消失,实见点有 744 号孔,两侧钻孔控制的有 862、724、858 等号孔,属已查明断层。F68 号断层:位于 F60 号断层东南部, F19 号断层南部西侧,14-14勘探线东端,12 号煤层-111050m 水平以下,走向 N70E,倾向 NW,倾角 80,落差浅部 80m,深部落差 10m,正断层,东端交于F19 号断层,向西南延展 2km 消失,由西侧 940、879、829、907、827 等号钻孔煤层底板高程差推定,控制程度基本可靠,属基本查明断层。F52 号断层:位于本区西北部,走向 N30W,倾向 NE,倾角 80,正断层,落差 70m,延展 2km12沈阳煤业集团红阳三矿通风系统技术改造设计修改说明书 第一章 矿井概况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15消失,由煤系露头外 915、836、835、945 等号孔所见层位不同和井田内 489、947 两盘钻孔高程相差悬殊而划定,该断层西部分支为 F52-1、F52-2 两断层。属已查明断层。F53 号断层:位于 F52 断层西侧,3-3勘探线以北,走向 N20W,倾向 NE,正断层,在区内落13差 50m,向南东延伸 1km 消失。由浅部同走向两盘的 839、947 号孔控制,属基本查明断层。F54 号断层:在本区西部,4-4勘探以北,主要展布 2-23-3勘探线间,走向:西段 N6014W,中段略向南突出,东段走向转为近东西的弧形正断层,倾向 SW,落差西段最大 175m,向东渐小,倾角 80,向东交于 F52 号断层,使两断层间地层走向变为近东西向,与两侧近南北走向地层垂直相交,断块内地层北侧抬起。由两盘 837、816、775、931、840、1007 等相邻钻孔控制,属已查明断层。F55 号断层:由相平行的两条小断层组成,位于 F54 号断层西侧,走向 N60W,倾向 NE、SW,区15外最大落差 110m,到区内为 30m,向东延伸 0.5km 消失,由露头外 831、899 和区内 825、941、816 等号孔控制,北三采区 1204 工作面回、运顺巷道实见,属已查明断层。F56 号断层:位于 3-34-4勘探线西部,是三矿深部与浅部的边界断层。走向 N60W,倾向16NE,正断层,落差 2530m,延展长 2km。由两侧钻孔控制的煤层底板等高线不连续而推定,控制程度基本可靠,属基本查明断层。该断层只切割下煤组-1000m 水平以下和七煤西部露头部分,对井田内煤层破坏不大。除上述断层外,井田内未组合的断点有:3-3勘探线 837 号孔,9-9勘探线 1008、823、1012 等孔,10-10勘探线的 1047、859 号孔,12-12勘探线 820 号孔,13-13勘探线 927 号等孔。以上未组合断点均为局部岩段缺失的正断层实见点,落差一般在 10m 以内,个别也不超过 20m。各断点因落差小,未予组合。陷落柱陷落柱位于 7-7勘探线中段 1032 号孔处。1032 号孔在孔深 766.06m-862.46m 中生界 J3 地层中,见有主要由紫红色粉砂岩、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以及安山岩中裹有大量古生代地层的灰岩、砂岩角砾等捕掳体所组成的岩石组合。1032 号钻孔与周边约 100m 间距的钻孔相比,其中生界 J3 的深度相对下降约 100 m。穿过此层段后,见有正常地层层位,并与两侧钻孔无明显断迹而呈正常连接。故解释本孔处为环状断层,中间陷落为落差 100m。3、岩浆岩本区岩浆活动主要有两期:一期为燕山期,呈多次间歇喷发之火山岩,由中、酸、基性岩流,即安山岩、流纹岩、玄武岩和一16些火山碎屑岩组成,构成本区上侏罗统大明山组地层中段,一般对煤层煤质无影响。另一期为喜山期,为基性浅层侵入岩即辉绿岩。辉绿岩呈岩床和岩脉产出,分别侵入到煤系地层和煤层中,不同程度的破坏煤层和煤质。在本区共有 50 个钻孔所见。分布范围有东北区、西区、西南区和南区,尤其在东北区辉绿岩对煤层破坏极为严重(红阳三矿辉绿岩分布见图 1-3-3) 。202119 18Q13Q14Q15Q16Q17Q19Q181716151413S12S1343522324Q1Q2Q3Q4Q5Q6Q7Q8Q9Q11252627829 30 31323S4 S5S6 S7S8 S9S13F1511949483FFFFFFFFFFFFFFFF FF F 63645965686095968191 56554 532F2603457789150750615015095089501515311541561573151598152085 32 23 12-3 12773 13 738791图 1-3-3 红阳三矿辉绿岩分布图东北区:辉绿岩分布在 F33 号断层以南,F48、F19 号断层之间, 呈岩床侵入到 12、13 和 7 号煤层及顶板岩层中,-700m 水平以上,面积约 3km2,为 33 个钻孔所见。岩床分布范围内,局部煤层被吞蚀或煤质变为天然焦, -700m 水平以上几乎全部遭到破坏,使其失去经济价值。西部区:辉绿岩分布在 6-68-8勘探线间,呈岩脉侵入到 12、13 号煤层间,有 8 个孔见此辉绿岩,部分吞蚀煤层或使煤层变为天然焦。南区:辉绿岩分布在 14-14勘探线以南,面积约 1 km2,有 4 个孔见到,呈岩床侵入到 12 煤及顶板岩层中,822 号孔 12 煤层受侵蚀变为天然焦。西南区:辉绿岩分布在 9-910-10勘探线西部。呈岩脉侵入到 3 号煤层上部裂隙中,面积约 1 km2,对煤层煤质无影响。煤层1、含煤性本区含煤地层山西组和太原组总厚度 193m,共含煤 14 层,其中山西组含煤 7 层,由上而下层号是17 号;太原组含煤 7 层,层号是 814 号。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 7.39m,含煤系数 5.7%。2、可采煤层本区内可采煤层 5 层,即 3、7、12-1、12-2、13 号煤层,其中 3 号煤层为局部可采。各可采煤层、厚度、间距、结构见表 1-3-2。表 1-3-2 红阳三矿可采煤层赋存情况表间距 可采厚度 夹矸地层时代 层号 最小最大 一般(m) 最小最大 平均(m) 结构 层数 厚度(m) 稳定性可采情况3 0.701.310.90 简单 不稳定 局部可采346545山西组p1s 70.704.961.54 简单 02 00.47 较稳定全区可采458564太原12-1 0.153.25 0.703.091.55 简单 03 00.71 较稳定 全区可采171.3112-2 0.705.481.60 简单 02 00.65 较稳定全区可采组p1t130.183.571.42 0.704.801.80 较简 单 35 0.101.00 较稳定 全区可采3 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上部的第一个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不稳定,煤层厚度为0.151.31m,可采厚度为 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内活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医学基础知识常考题(含答案)
- 2025年雇佣执行经理合同范本
- 医疗器械法规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单体药店或连锁门店)
- 2025年VTE、伤口造口相关知识培训后考核试题及答案
- 树木寻访记探究课件
- 2025年山西省保密知识教育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年设备监理师之设备监理合同练习题一及答案
-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南京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高分冲刺试题含解析
- 标点符号的争吵课件
- 众辰变频器说明书3400
- 《世说新语》乘船 完整版课件
-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记录表(周)以及详细记录
-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课件
- 露天采矿设计技术规定
-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西安市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 数独比赛六宫练习题96道练习
- 大学体育四——啦啦操的教学设计
- 原始点疗法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