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从朴实见风流_第1页
每从朴实见风流_第2页
每从朴实见风流_第3页
每从朴实见风流_第4页
每从朴实见风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从朴实见风流访摄影艺术家李京南-作者:玉环驻沪办事处 王丽萍/文 来源:中国玉环新闻网 2009-04-03 13:15:00李京南是我的老师。二十八年前我在玉城中学读书,李老师教美术,微卷的发,圆阔的脸,炯亮的眼,在当时封闭的县城,堪称帅气的青年,以至在我的印象中一直认为他是外地人。再见李老师是在高中毕业的十年后,为一次会议选礼品到玉环华丰工艺厂购买当时颇为时兴的立体纤维艺术壁挂,却发现厂长正是十年未曾谋面的李老师。时光荏苒,一晃又是十年,我在上海玉环人才联谊会上再次遇到李老师。而这时,李京南老师已是沪上知名的摄影艺术家了。三十年的光阴不算短暂,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谈起这一路走来,李老师自有一番感慨。历史在上世纪演绎了许多种豆得瓜的意外,李京南三十年中三次人生转型便是一出种豆得瓜的悲喜剧。一、醉也飘零醒亦痴除了学生时代那些遥远而朦胧的记忆,我对于李京南老师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朋友们的叙述:李京南少时的街邻、玉环籍著名作家叶文玲说:“京南少小从故乡的田塍里摔打出去,生活的磨难恰如一道催进的长鞭,使他一直努力不懈。灵心敏悟得自家传的京南,比家境顺遂的少年更能律已,在生活道路的执着追寻上,亦多了对人生的悟觉,极有发愤自学的心志。 ”解放日报文博版主编、作家陈鹏举说:“京南是个温和宁静的人。他用温和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也用宁静的心情承载这个世界他把笑容、把感慨都放在心里。他对待朋友,就象对待自己的笑容和感慨。没有太多的热烈,但他真实。没有太多的承诺,但他守信。 ”画家、美术评论家、上海书画院院长江宏说:“京南显然是位有心人,有心用眼睛去留住世界上精彩的瞬间的摄影艺术家。 ”青年报社副总编、 生活周刊主编时永刚说:“京南是一个率真的人,又是一个善感的人,绝不漠然与麻木。京南长着一双温润的、富有同情心和感染力的眼睛。京南又是一个会悠闲的人,不会苦斗着去让自已的一生变成苦行憎。他也是一个不会浪费光阴的人,总在干着自已喜欢的事情。 ” 作家苏剑秋说:“京南没有城府,喜悦困惑直露在面上,他在创作中注重情趣神韵。他是有心人,善于梳理自然界中一切美的东西。 ”现在,这个朋友们心目中温和宁静且自强自立的摄影艺术家李京南面对我这个学生兼老乡平静叙述他的人生际遇和对艺术的感悟。李京南的青春与文革同期,与许多同时代人一样,他失落了许多不该失落的,最让他痛心的就是失去了读大学的梦想。作为知青,他在乡下度过了四个“革命化春节” ,为贫下中农自编自演“三句半”等文艺节目。那时节,白天在公社里书写毛主席语录、画毛主席像,夜晚为农民弟子教文化课。文学与艺术始终是他心中一片圣洁的净土。南京路上的图书馆,有他青春温馨的回忆。年轻时,他在家乡的小厂跑了整整八年销售,天南地北平原山沟到处奔波。只要有机会到上海来,他无论如何都要到图书馆坐上一天,把郭沬若、郁达夫的书拿来看到闭馆。郭沬若女神所表达的青春激情与郁达夫小说中蕴含的青春苦涩相互交织,正暗合了他的心境,就仿佛上海滩苍茫的幕色覆盖在他的心头。每当这个时候他便到图书馆对过的国际饭店点几个菜喝半瓶白酒,正是:莫道少年不识愁,酒入愁肠化为伤心泪!诗人朋友陈鹏举赠京南的诗中有“醉也飘零醒亦痴”句,据说,指的就是京南那一段心路历程。1978 年,当知青们纷纷朝企业散发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玉城中学。蛰伏于心底的对文学艺术的挚爱,使他沉醉在书籍和美术的海洋中,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说是“充电补奶”的日子,同时也打下了影响他未来事业发展的文化艺术根基。整整八年,他心静如水,习文、作画、教学、刻蜡纸、写讲话稿、出黑板报,忙碌而充实。在人们忙着下海时,他却耐了性子,辅导着学生美术组,让那些爱画画的孩子去玉环县少年画展上击败老牌的楚门中学,囊括了所有奖项。作为教师的李京南无愧于自已第一次的人生选择。二、取为艺术舍为归1985 年,当第二次经济大潮涌起时,年届 36 岁的李京南决定转换角色。他创办了 “华丰工艺厂” ,生产自已设计的创意产品立体纤维艺术壁挂。这是一个全新的工艺美术品种,市场是否接受还是一个未知数,他已经有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一个温暖的三口之家,家人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李京南是个认定的事一定要做成的人, “华丰”两字就沿用了父亲当年的店号。他的父亲从一个放牛娃开始,独自到县上的小镇置业开店,克勤克俭的基因在他的身上延续。所以,他的华丰有了继承与创新的双重意义。果然,华丰产品一经问世立即走红全国,轰动了市场,风靡了行业。北京、南京、上海,许多大商场的订单纷至沓来。北京著名的燕莎商场在刚开业时即在其 600 平米的地毯挂毯馆内推出华丰产品。工艺厂初创时期只有两名织绣工,而最高峰期织绣工达到两千名!李京南成了一个没有老板样子的老板, “不要叫我老板,谁叫每次罚款 5 元。 ”他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在厂里宣布。他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文人。1993 年,李京南的手绣立体壁挂、手绣工艺服装和软浮雕壁挂相继获得三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权。李京南的大名载入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 。1994 年 6 月,李京南一幅以长城、苍鹰象征古老中国之崛起的作品“腾飞” ,被中华艺术博物馆收藏;两幅富于江南情调的作品“瑞雪”和“水仙花”被当时收视率极高的央视“东方时空”栏目选作背景装饰。之后,李京南还携作品进入美国纽约贾维茨展览中心做专题展出。1995 年底,李京南带着他的壁挂和梦想闯入上海滩。沪上藏龙卧虎,聚集了当今中国一大批文学家、书画家,发展艺术事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氛围。李京南注册了“上海春风工艺品有限公司” 作为他艺术壁挂的一个经营窗口。几年后,与几个朋友一起,创立了当年蜚声海上的艺术沙龙“春风艺术沙龙” ,京南的办公房就成了免费的会所。李京南说,“我后半生要做的事就从沙龙开始。 ”回忆当时的情形,上海大学教授、油画家黄阿忠说:“(李京南)这个儒商在上海落脚后,资助了不少文化活动,在他的沙龙里举办过壁挂艺术展、书法展、国画展、油画展、版画展、水彩展、钢笔画展等各类展览。 ” 沙龙成了作家会晤、美术家画展、朋友们聚首的首选地,一时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诗人、书法家陈鹏举经常来沙龙作诗写字,与京南性情相契,遂成莫逆。李京南在上海开始了自已崭新的文化生活。一个华丽的转身!李京南向家人和社会递交了第二份完美的人生转型答卷。这一切,都源于他的聪慧诚厚,源于他的如丹锦心,源于对生活的无穷思爱。艺无止境,如何提高壁挂的艺术品位?正当他苦思冥想的当口,沪上著名的老画家林曦明经朋友介绍找到李京南。李京南回忆说:“他听朋友介绍我在搞壁挂行业,说很想把自已以前的剪纸作品绣成壁挂。他说自已找了好多厂家,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我把他的两幅剪纸作品绣了出来,老先生看了以后非常满意。后来另有几个著名画家,他们也想把自己的作品做成挂毯,想自己挂在房间里面看看,或者送送人。 ” 很快,杨可扬先生的“上海您好”绣出来了,程十发先生的“双鸡图”绣出来了,丁绍光先生的“少女与仙鹤”绣出来了。李京南的壁挂不仅艺术地再现了画家作品的原有神韵,且更有一番嫁接后的独特魅力。由李京南策划筹办的上海百名美术家作品手绣壁挂大展 ,把他的壁挂事业推上了高峰。尽管李京南的壁挂申请了专利,但全国李鬼 “壁挂”仍以粗劣的面目铺天盖地蜂拥而出。李京南说,既然这样,我就不做了,让别人去做吧。 “为有才华翻蕴藉,每从朴实见风流” ,没有壮士断臂的悲愤,他就那么平静地告别了壁挂,告别了生意。对这“激流勇退”的决定,人人听了都为之扼腕,而在李京南眼里却是一种出自内心的回归。他缔造的艺术壁挂,让中国一个色彩干枯的时段,有了许多春风般的滋润,坎坷和艰难里有弥足珍贵的人情与欢乐。这就够了,他已经心满意足。三、境由心造看世界终结了壁挂事业,李京南带上远远不够专业级的“长枪短炮” ,背上行囊走进光影世界,开始了自已的摄影人生。把摄影向着艺术靠拢,把图像当作绘画创作,是李京南对摄影艺术的追求。泸沽湖的粼光、西双版纳的风情、威虎山的林海雪原、玉龙雪山下的丽江古城、徽州古民居、九华山庙宇成了他镜头中绝妙的景致。萨尔斯堡的云雾,罗马广场的建筑,伦敦的大本钟,家乡玉环海边的小船,都留在他的镜头里。法兰克福、奥克兰、伦敦、爱丁堡、墨尔本、堪培拉、悉尼等著名城市留下了他寻找光采的脚印。2000 年世纪之交,李京南出版了自已的第一部攝影集看世界 ,这是心血的结晶,是他人生第三次转型的答卷。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榕屏、上海画报主编邓明、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主编乐坚、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吕其明、复旦大学教授、博导朱国宏、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朱玉成、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会长肖峰、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陈保平、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上海东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曹可凡以及挚友诗人陈鹏举、画家黄阿忠等国内有成就、有名望的攝影家、画家、教授、美术评论家和记者朋友四十余人,为李京南摄影集中的每幅作品配写了文采纷呈的性情文字,一时蔚为大观。李京南原本是羞涩的,一本看世界 ,让他对自己的文艺细胞迅速地自信了起来,上海摄影杂志便是那个时候他自信的产物。2004 年, 光采李京南画意摄影集出版发行,这部影集有更多的实验性的东西,把瞬间万变的光影定格成永恒的画面,倾注了李京南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情趣。2005 年,李京南组织策划的“中国大学生摄影大赛” ,主编春光中国大学生现代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 ,轰动一时。2006 年春天,上海工艺美术学会成功地组织了一次会员摄影作品展,并成立了上海工艺美术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李京南被选为主任,主编了美的发现 2006 摄影集 ,他以实际行动在会员中大力倡导摄影艺术。2008 年,李京南第三部摄影集镜内镜外出版,叶文玲作序说:“不屈于逆境的人自有一颗奋发图强的心。他取得的成绩,全然是勤奋和意志所结的果实。多年的底层生活和普通劳动者的磨练,使得他在发掘生活的美时,有着坚定的心志,在表达对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的发现时,也比科班出身的人拥有更深层次的镜头语汇,有着一般人体会不到的细致入微。 ”鉴于本人学疏才浅,没能完全领悟李京南作品的艺术意蕴,更无法作出专业的评价,且当一回文抄公,抄录几段专家点评与读者共享:“(从李京南的作品中)不但可以看到可称场景宏大、背景深远的谋篇布局 ,亦可以看到恬淡精细纤毫毕现的诸如晨曦初露、冬雪秋云、鸟儿吟唱、草叶露珠的动情捕捉。我们在他的镜头下体味的,就是归来尽拈梅花笑,春在枝头已十分的自得和安然。他所攝取的,也许只是光怪陆离缤纷世界的某个瞬间或某一角落,从中传递的却是大千世界的无边风景。而这一切,虽然是只纸寸楮,透露的却是作者对生活的觉解,对人世的无尽爱意 。 ”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叶文玲“一张张地欣赏李京南的画意作品,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世间万象,想到素材与加工,想到我们来自何处,想到人的期望与弦外之音,想到完美与缺陷,想到理想与动力,想到人生的道路犹如自然界的河流,想到宇宙的果实和万物的灵长,想到自已也想到他人,想到深藏不露的意图和令人失色的才华总之,神奇世界的一切,虚幻的和真实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一掠而过的和定格的,在读着这些画意摄影时,都会被一一唤起丰富的联想。” 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 “他能在生活中抓住有些物体的肌理的变化,表现凝重的油画效果;时而又抓住云气的变幻呈现水墨的轻灵。他以敏锐的目光把建筑的色彩与光怪陆离的广告构成了具有设计感的作品。他用独特的视角,把现代的工厂展示别样的氛围。哪怕是一条普通的街道,一棵斜倚的树,或是天空的一片云彩,一只老式的路灯等等,在京南的镜头中演绎出节奏、韵律、对比 、变化等审美的价值。 ”油画家黄阿忠“他能将物象的局部细节所散发的浓烈情韵放大,甚至于在旮旯中寻找着不起眼的生灵,从而产生着乐趣和惊奇,变幻虚拟成就完美,这是性情的写照而与卖弄技巧无关。绚烂之极的释怀,而后才有真的理智所折射出的光辉。 ” 作家苏剑秋李京南在行色匆匆中用镜头捕捉了一些光影,因了敞怀见心的真挚感情,感染了读者。境由心造,正是对李京南摄影艺术真谛的最好诠释。四、光彩如弦亦悠扬李京南有个幸福的家庭。谈恋爱的时候,她远在东北农场,他们两小无猜,只是上山下乡彼此远隔一方。她回来与京南结婚,1976 年诞下孩子的时候,她的户口还在东北,孩子的户口也是“黑” 的,他们给“黑户”儿子取名“悠扬” ,竟隐含忧愁飘渺的意思。 “没想到,孩子长大遇到好时光,悠然自在去了悠远的他国留了洋。正应了这个名字的音与意” 。回首往昔,李京南老师感慨而欣慰。七十年代出生的李悠扬自幼聪慧好学。自上海交大毕业后,继赴加拿大留学。父辈的朋友们赋诗、写字、作画相赠,李京南唯恐儿子理解不透,居然以工整的楷书抄出那些诗文,配上意译,甚至为生字注了拼音,最后,更亲笔附上一纸送儿留洋 ,文字之间还贴了一幅古北家居前的全家欢。情真意切,令人感怀。五年后悠扬学成回上海创业。李京南在儿子的婚礼上说:对于养育之恩,我们每个人都有感恩和被感恩的可能。我也很感激我的父亲。由于母亲在我很幼小的时候去世了,是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地把我抚养成人,我父亲虽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遗产,但我父亲留给我勤奋、诚恳和善良的品德,使我受用不尽,感恩不尽。我希望把这美好的品德当作一根接力棒,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如今,海归李悠扬正如父辈所期望那样,用自己的才智与学识,实践着勤奋、诚恳和善良的品德,也实现着自已的人生价值。他所创办的上海恒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上海交大慧谷高科技创业中心。该中心成立于 1999 年 5 月,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徐汇区人民政府联合组建的社会公益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立足于为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全程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而恒聚科技公司正是专门从事互联网软件开发与应用、致力于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专业的实时客服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恒聚公司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唯心乃恒,唯才是聚正是李家父子勤奋、诚恳与善良品德的秉承体现。新年伊始,李悠扬做为徐汇区惟一的候选人进入“上海银行杯”第一届上海青年创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