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验科应用 Lis 系统的体会张玉岭 子建文 康伯峰(解放军第 60 中心医院检验科 云南大理 671003)【关键词】 LIS 系统 临床检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实验室管理的不断规范,临床实验室对检验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我科于 2011 年引进了医院信息网络系统( labor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s),作为管理工具和一项科学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得到了不断完善和趋于成熟,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检验科信息系统的应用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 应用的大致状况我科从 2011 年开始上线 Lis 系统,共配备了 10 余台电脑,有 9 台以上的仪器使用,包括临床,生化,血液,免疫,微生物,血流变,酶标仪等。用计算机安全联网,管理和传输实验分析过程中的具体数据,其中包括检验中输入,分析结果自动传入,从仪器上传入电脑,审核并打印等等的全部过程。我院 Lis 系统开通后,根据用户实际需要为每位操作人员(或工作组)分配有具体的操作权限。对样本实行编码处理,科学而规范,每个部门,设备,每组项目设立识别码,每名就医人员每次检验项目都是唯一的编码。住院的患者,医生可以直接通过工作站进入查询结果。门诊病人交费后获得条码,然后进行抽血或其它检测,一定时间后,可凭借条码编号到相关设置点获取检验报告单,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可能登录医院的网址,凭密码和帐号进入,进行直接查询结果。2 Lis 带给我们的好处2.1 优化了检验流程,提前了治疗时间。由过去医生开据检验申请单,人工传送,改变为借助互联网传输的过程,使繁琐的输送工作得以大大改善。同时,也在第一时间更快速便利给医生提供了检测信息。查询报告单变得快捷方便,只需报告结果经审核后,即可打印。不但给治疗节省了时间,而且一旦发现“危急值” 在电脑上明确显示出来,直接电话告知值班医生,最快赢得了宝贵的治疗。2.2 界面友好,实用性强,设计人性化。简单高效的操作,自定义的输入设置,条形码的扫描读取,等等,容易学习和掌握,实际工作中省力节时。对每位用户设置对应的操作权限,规范了检验人员的职责。每名患者每次检测进行唯一的条码标签2。减少了错漏。无论查询打印,或修改,可单独,成批,混合任意组合灵活掌握,科学管理,控制方便。2.3 保证标本准确性,降低了运输过程,检测前,检测中和检测后等环节可能出现的差错。过去在标本运输时,常有混淆,标注不清,张冠李戴等现象,同时也有错漏,丢失的现象,发错报告的可能性也存在,势必给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应用 Lis 系统后,避免了上述问题,大大降低了差错率。通过 LIS 系统自动接受和处理实验室内部不同仪器的检测结果,实现了检验数据的数字化分析及储存 ,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降低了检验人员手工处理大批量患者信息和检测数据的劳动强度,从而达到了提高效率, 降低差错3。2.4 增强了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检验与临床沟通中可能存在问题的过程主要是标本采集处理、项目选择、结果分析等步骤,通过完善 LIS 系统功能,由系统自动执行标本采集标准,并为临床提供完善的临床意义作为参考,将有利于检验和医护之间顺畅的信息交流,减少纠纷产4 。LIS 系统将病人及标本信息关联起来,实现从临床医生工作站下达化验医嘱到化验结果自动反馈的整个流程。运行过程中,系统自动记录标本所处状态,如标本条码未打印、已打印、已采集、已签收、已核收、已审定及不合格标本等,检验科各组通过标本状态查询模块对各自标本送转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及时追踪标本状态5,以便于和临床医护间沟通。3 讨论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LIS),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实验室的分析仪器连起来,建立以实验室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实验室管理理论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检验数据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记录与办公、资源与成本管理、人员量化考核,为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和实验室的全面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实验室的特点是人员相对分散,流动频繁 ,而信息依赖于个人,这些使得手工的数据收集和处理非常困难。 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基于 Internet 的 C/S 网络机构有效地克服了这些问题 。除了能在相当大的的程度上代替人工作业,减轻检验人员的工作量和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错误,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建立准确、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给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为临床更好地服务,以便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应用,除上述外,最关键的是改变了人的传统观念,给检验科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改变,这表现在工作方式的转变、检验工作的标准化、一整套客观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检验科管理模式的重大革新。这些成果的应用,标志着检验科不仅从硬件上(大型自动化检测仪器的引进)而且在软件上(全新的信息管理理念的采用)也迈入了现代化。LIS 作为检验科的管理解决方案为中国实验室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LIS 把信息技术与实验室现有的质量保证体系相结合,旨在优化实验室的业务流程,其实质在于根除那些陈旧的管理理念与业务环节,填补实验室管理上的漏洞,通过精简实验室现有的运作环节,探索信息技术、仪器、分析测试技术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以提高实验室综合竞争力。【参考文献】1 陈春林, 张仲达 .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news/class/.2011(04) 2 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04) 3 方驰华,苏仲和.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xyfm/class/. 2010(10) 4 欧阳振波, 刘萍,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news/class/.2010(02) 5 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 CT 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 2010(01) 6 欧阳振波,张仲达,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 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6) 7 吴龙 ,周义军 ,高劲松,孙建永 ,李玉飞,马俊,金科. 女性盆腔的 MRI 三维重建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qikan/class/. 2009(12) 8 张绍祥. 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01) 9 高成杰, 张仲达 ,裴强,徐达传 .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1) 10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 解剖学杂志 /news/class/. 2005(03) 11 续靖宁,邓晓红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 右江医学. 2009(02) 12 刘增佑 ,朱艳宾 ,王淼,崔艳双, 张仲达,胡群英.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1) 13 佟艳,张晶,钱荣华,李蕊. 血清钙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J. 河北医药. /news/class/.2010(24) 14 林丽珍,杨茵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预测研究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11) 15 狄海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对胎儿的影响 J. 临床医学. 2011(09) 16 张仲达,杨彦,杨伟文.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news/class/. 2007(09) 17 马丽,叶新红,张文静. 311 例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分析 J. 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