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播研究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教学大纲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总学时数:18 学 分:1理论学时:18 实践学时:0编制单位(或执笔者):中文系新闻采编与制作教研室 字东玉编制时间:2014 年 9 月一、课程的地位、性 质和任务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课程地位:本课程是中文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理论基础课。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研究性课程,涉及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研究范围等多方面的问题。民族文化传播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跨学科研究性课程,就课程本身的性质而言,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以专题性课堂教学为主,主要任务是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尤其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兴趣。二、总体教学目标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是一门重要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民族文化的基本概念,熟悉民族文化传播的基本理2念,了解民族文化传播的介质,掌握民族文化 传播的基本手段和方法,通过理论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能够对民族文化传播,尤其是云南民族文化传播一定了解,掌握一定的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能力。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新闻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新 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概论、摄影与摄像、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等基础知识和能力。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参考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课题(章节) 内容 参考课时绪论 民族文化传播概述 2第一章 原始传播远古话语 2第二章 口头传播言语的力量 2第三章 习俗传习 2第四章 民族文化传播介质 4第五章 音乐图像与民族文化传播 4第六章 民族文化传播艺术作品欣赏 2合计 18五、教学内容及其目的、要求、任务绪论 民族文化传播概述(2 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 实质上是一种传递文化信息的符号互动过程,因此,文化对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与传播是相互作用和交叠的。本次 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概念做一个梳理,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播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传播形式。(二)教学内容1、人类文化传播理论(1)文化及其基本理论文化构成要素文化交流及其特点文化交流与信息文化交流与语言文化交流与语言符号文化交流与群体、组织(2)文化传播理论及其功能文化传播理 论的不同观 点传播的功能2、民族文化传播原理(1)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2)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43、民族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1)沟通功能(2)社会化功能(3)整合功能(4)文明进化的功能(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2)理解传播与文化的信息交往(3)掌握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民族文化传播的原理,理解传播与文化信息的交往难点:掌握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四)教学建议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实际的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谈谈你对民族文化传播的理解。2、你认为民族文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传播?3、现代媒介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有哪些?第一章 原始传播远古话语(2 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民族文化传播是一个漫长久远的过程,因此,本章的目的是追朔人类发展的源头,从石器、贮贝器、青铜器入手,了解他们与民族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云南古道的认识, 进一步探究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播。(二)教学内容1、走出尘埃的诉说(1)来自远古的文化遗存(2)青铜器与社会文明2、高原古道通东西(1)古道与传播(2)古道与商业(3)古道的民族性特征(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云南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的历史及意义(2)理解青铜器、贮贝器等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3)掌握古道与民族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2、重点、难点重点:青铜器的发展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难点:古道对于地方民族性的体现(四)教学建议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实际的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查阅资料,了解牛虎铜案的来源和历史价值。62、谈谈贮贝器的作用和意义。3、谈谈云南茶马古道对云南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第二章 口头传播言语的力量(2 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语言的产生也就意味着人类口头传播的开始,接着,口头传播几乎贯穿于整个人类传播的历程,口头传播的力量不容忽视,因此,本次 课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口头传播的具体内容,掌握口头传播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和意义。(二)教学内容1、歌谣(1)同战争有关的歌谣(2)同性爱有关的歌谣(3)同原始宗教有关的歌谣(4)同风俗有关的歌谣2、传说3、谚语4、咒语(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口头传播在传播中的意义(2)理解口头传播的具体内容(3)掌握口头传播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2、重点、难点重点:口头传播包括哪些具体内容难点:口头传播怎样推动民族文化传播(四)教学建议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实际的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说说你所知道的或者听说的流传于你家乡的传说谚语 歌谣。2、你认为这些传说谚语 歌谣中包涵了哪些民族文化。3、谈谈你对口头传播推动民族文化传播的看法(结合实际案例)。第三章 习俗传习(2 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民族文化的传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的传承,最重要的也许是家庭,一个人对于文化的接受,最早是从家庭开始的,而且是以一种生活习俗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本章的目的是了解生活习俗的传习,在这些习俗中怎样体现民族文化的传播。(二)教学内容1、出生与仪式2、命名3、婚嫁4、丧葬礼仪5、宗教教育(1)图腾崇拜8(2)祭司教育(3)学校教育(4)教育与民族文化心理(5)教育与文化交流(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生活习俗传习的重要性(2)理解生活习俗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3)掌握几种重要的生活习俗2、重点、难点重点:对几种重要的习俗传习的理解和记忆难点:习俗对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四)教学建议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实际的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与同学交流你家乡的一些特殊的民族习俗。2、谈谈本名族婚嫁习俗中的民族文化。第四章 民族文化传播介质(4 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信息的传播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播媒介,人类历史的发展就其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看,既是人类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也是媒介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因此,本章节的目的就在于认识民族文化传播的多种介质,通过对民族文化传播介质的了解,更好的掌握民族文化传播。(二)教学内容1、云南民族文化存储器(1)贝叶文化(2)毕摩文化(3)东巴文化(4)文化传习(5)典礼与仪式2、云南民族文化原传介质(1)体态传播(2)声讯传播(3)石介质传播(4)民间艺术介质传播(5)民族节日传播(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民族文化传播介质包涵的类型(2)理解云南民族文化存储器与原传介质所包涵的主要内容(3)掌握民族文化传播介质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云南民族文化存储器与原传介质所包涵的主要内容难点:掌握民族文化传播介质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四)教学建议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实际的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10(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传播媒介的发展2、搜集有关东巴文化的知识3、结合一个具体的流行音乐, 谈谈民间艺术对一些流行音乐的影响4、描述一个具体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第五章 音乐图像与民族文化传播(4 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在人类学的研究中,非常强调个案的意义。民族文化传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本章选取了其中机具代表性的音乐这种传播形式做具体的分析,目的在于将一个大的民族的文化传播的概念细小化,让同学们能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掌握民族文化传播的具体内容。(二)教学内容1、音乐图像的象征文化内涵(1)巫与舞(2)云南独有民族的歌与舞(3)巫术、宗教舞乐(4)原始歌舞的审美分析(5)原始月舞的现代遗存2、云南洞泾音乐的文化意义(1)洞泾音乐进云南(2)纳西古乐与洞泾音乐(3)神韵纳西古乐的灵魂(4)图像与纳西古乐(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音乐图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理解音乐图像的象征文化内涵(3)掌握云南洞泾音乐的文化意义2、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音乐图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和文化意义难点:云南洞泾音乐的文化意义(四)教学建议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实际的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说说你说知道的音乐图像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意义。2、谈谈民族音乐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3、试分析云南彝族踏歌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第六章 民族文化传播艺术作品欣赏(2 学时)(一)教学目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民族文化传播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民族文化传播已经不仅仅是原始意义上的传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变化发展,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观看云南印象,体验这种民族文化传播的形式及其意义。(二)教学内容观看杨丽萍的云南印象歌舞剧12(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云南印象的基本内容(2)理解云南印象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3)掌握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传播方法2、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云南印象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难点:体会云南映象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四)教学建议观看欣赏为主(5(作业、实践环节设计1、交流心得体会2、写一篇观后感六、考核方式考查:论文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实验、考勤、作业及平时测验:50%,期末考 试:50%。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林耀华著.庄孔韶,林宗成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庄孔韶著.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和文化变迁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3、安学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云南巍山彝族打歌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8.4、费孝通著.江村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郭建斌、韩有峰主编.鄂伦春族黑龙江黑河市新生村调查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6、美韦尔伯施拉姆着.金燕宁等译.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2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