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_第1页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_第2页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_第3页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_第4页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一、初始适航管理1.管理机构1987 年 12 月 28 日,民航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决定,在上海设立民航总局上海航空器审定中心(简称“审定中心”)。这是上海第一个专业性民用航空器初始适航管理机构。行政上隶属民航华东管理局领导,业务上接受民航总局航空器适航司(简称“民航总局适航司”)指导。其职责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由民航总局适航司授权,代表国家民航适航管理当局对民用航空产品的设计、制造进行适航审定,实施批准和监督。该机构经 1 年零 8 个月筹建,于 1989 年 8 月 24 日正式成立。成员由从民航华东管理局航空器适航处(简称“适航处”)、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及领导干部等 11 人组成,其中高级工程师 3 人、工程师 3 人、助理工程师 2 人。1990 年,“审定中心”又调入数名具有飞机型号设计和制造专长的高、中级技术人才,使在编人员增至 15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 5 人,工程师 4 人,助理工程师 4 人。专业涉及飞机总体、气动、结构、系统、动力、设备及制造工艺等。1992 年,民航总局又决定,将“审定中心”编制暂扩至 30 人。至 1995 年“审定中心”在编人员达 23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 14 人,工程师 7 人,助理工程师 1 人,技术员 1 人。设置机体气动组、系统与设备动力组、制造检查组、适航资料组、顾问组等 6 个职能部门,基本可以适应各类民用航空产品的初始适航审定的需要。1989 年 10 月,“审定中心”成立不久,即受民航总局适航司的委托,在杭州民航疗养院负责组织了全国民航首次初始适航工作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民航总局及地区管理局领导,并由民航总局适航司副司长吴湘如作专题报告。与会者就初始适航的审定工作进行研讨和交流,明确了重要性。为适应日益繁重的适航管理工作,“审定中心”制订了岗位职责。是年 12 月15 日,民航总局适航司,批准了上海审定中心职责,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1992 年“审定中心”编制出工作手册。是年 4 月,在安徽黄山召开全国初始适航管理工作研讨会上,民航总局适航司有关领导肯定了工作手册,并于 1993 年推广到全国各个航空器审定中心作为编制工作手册参考。“审定中心”的专业人员,为学习国外适航管理的先进经验,自19901997 年,翻译出版了美国民用航空条例的有关内容:“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机审定系统评估大纲”、“航空器审定系统评审大纲”、“甚轻型飞机的适航要求”和“适坠性”等,并将美国联邦航空局咨询通告 271 一般类旋翼航空器合格审定更改 3 等 9 种;编写完成航空器审定系统评审大纲、生产许可审查制造符合性培训教材(草稿)等资料,供参考。此外,还不定期地出版适航参考资料等内部资料。19901995 年“审定中心”培训情况表年份 主办者 授课人 培训内容1990 民航总局适航司 美国联邦航空局专家 关于生产审定适航管理1991 民航总局适航司1、中国适航管理专家2、美国联邦航空局专家1、制造符合性检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监控2、美国联邦航空局的标准化评审规范3、美国联邦航空局规章各部分的培训19921、民航总局适航司2、民航总局适航司及航空航天部质量司3、航空航天部1、美国联邦航空局专家2、美国联邦航空局专家3、美国联邦航空局专家1、发动机转子叶片折断2、威布尔分析法3、座椅动力冲击试验1993 民航总局适航司1、美国联邦航空局专家2、麦道公司安全可靠性分析专家1、系统可靠性学习班2、威布尔分析法学习班3、技术标准规定课程培训4、持续适航课程培训5、航空器系统评审大纲6、颤振研讨会1994 民航总局适航司 美国联邦航空局专家1、制造符合性检查2、“供应商”培训3、委任工程代表培训4、航空器评审小组培训1995 民航总局适航司 美国联邦航空局专家1、航空器审定系统评审大纲培训与实习2、适坠性与损伤容限3、DO178B 机载设备软件4、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及数字电子系统、闪电防护与颤振培训2.民用航空器型号合格审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设计民用航空器应当向民航总局申请型号合格证。经民航总局按照规定进行型号合格审定后,合格者才能获得型号合格证。制造民用航空器时,除需持有经民航总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外,还应向民航总局申请生产许可证。经民航总局按照规定进行生产许可审定后,给合格者颁发生产许可证,并按照规定颁发适航证;未取得生产许可证者,除特殊情况外,均不得生产民用航空器。根据民航总局适航司的授权,“审定中心”自 1989年成立至 1997 年,依据国务院于 1987 年 5 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有关法规、规章、决定和命令,对航空器设计制造单位进行型号合格、生产许可和型号更改合格审查工作。1987 年 5 月 4 日国家颁发的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运输类飞机型号合格审查 1989 年底,“审定中心”首次对陕西飞机制造公司设计制造的运 8F 型飞机进行型号合格审查。运 8F 型飞机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型涡轮螺旋桨运输机,系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对这类飞机的型号审定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1990 年 3 月,“审定中心”通过摸底调查,向陕西飞机制造公司建议补做验证项目 61 项,并归纳为 9 个重大问题与其交换意见。经讨论,确定运 8F 型飞机的审定基础为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 25 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简称 CCAR25 部),审查采用核查方法。为保证审查工作顺利进行,又陆续制定了运 8F 审查组主要职责、运 8F 型号合格审查程序,同时召开了审查组沪、常(常州)地区代表碰头会,气动性能操稳组第一次专业组会,制造符合性组第一次专业组会,分别讨论了补充试飞大纲,制造符合性检查范围、方法和工作计划。7 月底,各专业组按分工对运 8F 型飞机进行全面核查。在 CCAR25 部适用于运 8F 型飞机的 318 个条款中,经过逐条核查,确认有 194 条为符合或等效符合,有 124 条需工厂进一步进行符合性验证工作。11 月,各专业组又分别在陕西汉中和上海两地召开会议,对未通过的条款作了进一步的评审,又通过了 26 条。经过 1 年零3 个月,至 1991 年 3 月,基本完成对运 8F 型飞机的主要审查。是年 11 月,运 8F 型飞机曾先后赴缅甸进行商业飞行表演和完成向中东运羊演习,各有关方面对飞机性能表示满意。1993 年,“审定中心”还帮助解决了运 8F 型飞机型号合格审定中灭火剂浓度测试、发动机空中再起动试验等一些遗留问题。是年 12 月 25 日,民航总局适航司向陕西飞机制造公司颁发了运 8F 型飞机型号合格证(简称 TC)。轻型飞机型号合格审查 1992 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研制的 AD200 双座轻型飞机,由“审定中心”进行型号合格审查。起初,“南航”以为 AD200 轻型飞机适航审定工作已有一定基础,短期内可望获得批准。但初审后,感到当时正式颁发生效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 23 部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飞机适航标准(简称 CCAR23 部),对 AD200 这类重量很轻的轻型飞机不仅要求过于严格,而且由于 AD200 轻型飞机的某些新颖独特设计(如鸭式布局)又未能提供足够的安全要求,以及国内尚无对装有未取证发动机的飞机颁发型号设计批准书的成熟经验,难以给予认可,经多次磋商及现场检查才确定审定基础。1993 年,“南航”将 AD200 轻型飞机转给北京科源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制造。1994 年 3 月 8 日,审查组再次与“南航”等单位交流审查发现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并协助落实飞机发动机、螺旋桨质量要求等 10 项工作。经制造单位改进后,1995 年 7 月 51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该机型最终评审会,认为 AD200 轻型飞机符合最低安全标准。审查工作历时 3 年零 5 个月,1995 年 12 月 26 日,获得民航总局适航司颁发的飞机型号设计批准书(简称 TDA)。直升机型号合格审查 1993 年第一季度,“审定中心”开始对中国直升机研究所(602 所)自行设计的两吨级直 11 民用型直升机进行型号合格审查。同年 10 月,召开首次直 11 型直升机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会议,确定以民航总局 1988 年 4 月 21 日颁布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 27 部一般类旋翼航空器适航标准为该机型号合格审定基础。1994 年 2 月 17 日,审查组正式开展工作,3 月 1519 日,进行首次型号合格审查。7 月审查组一行 5 人再次赴“602”所进行抽查,又提出 8 个问题,限期改正。至 1995 年底,审查组已完成了直 11 型直升机 3 项 100静力试验的审查。由于该机供应商十分分散,且在体制上分属不同的专业公司,相互间缺乏协调。因此,对供应商监督和保证产品符合设计要求,都有较大的困难。至 1997 年,“审定中心”针对上述情况,积极协调各方面工作,使供应商的工艺、试验、程序基本上纳入正常控制轨道。并且还在供应商中委任了工程代表和预选的制造检查代表,用研讨会的形式,让他们交流工作经验,提出问题和建议,同时也加强了相互之间的联络。这些,都为整机取证创造了条件。飞机型号更改合格审查 农 5A 型飞机是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简称“南飞公司”)自行研制的中国第一架农林型飞机,由“审定中心”负责该机型型号更改合格审查工作。农 5A 型机曾于 1992 年 7 月 15 日取得过型号合格证。由于该公司想进一步改进飞机性能,即申请型号更改。经民航总局适航司于1994 年 8 月 26 日授权,“审定中心”于 9 月接过了原民航沈阳航空器审定中心对农 5A 型飞机型号更改审查任务。11 月 16 日,“审定中心”组成审查组赴“南飞公司”,经核查后提出解决方案。12 月 16 日,审查组再次赴“南飞公司”审查,至 1995 年 6 月,农 5A 型飞机获得民航总局适航司颁发的飞机型号更改批准证。进口飞机、发动机的型号合格认可审查 (详见附表)19891997 年“审定中心合格认可进口飞机、发动机型号情况表年份 机型及发动机型号1989 波音 7472001990 空中客车 300-600R1991 波音 737500;波音 7472J6F;法宇航 AS350B1,B2;麦道 11;麦道 11F1992 福克 100;米 8 直升机1993恩斯特龙直升机 F28F,280FX,TH28,480;伊尔 86;盖雷特发动机公司 TFF731*,普惠JT8D*1994 美国仙童公司美多 3 型飞机1995波音 777200;空中客车 320;波音 737400;里尔杰特 55;鲁宾逊 R22、R44;普惠PW127C*;通用电气公司 GE90*1996空中客车 330、340;里尔杰特 60;麦道 90;安 2;澳大利亚轻型飞机公司 SB582;CFM 国际公司 CFM563,5*;罗-罗公司 RB211*1997 赛斯纳 525、172R;西科斯基公司 S76C;克里莫夫 TV3117VM*说明:带“*”者为发动机。3.民用航空器生产许可审查1994 年 1 月 19 日,“审定中心”根据民航总局适航司 1993 年 11 月 15日的授权通知,组建了农 5A 型飞机生产许可证审查组。经该组与“南飞公司”就该型飞机生产许可审定工作进行磋商,并实地观察了该型飞机生产线的生产和管理状况,即对机构设置等不足之处提请“南飞公司”改进。至 1995 年6 月,审查组对该型飞机的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全部完成。民航总局适航司于6 月 20 日向“南飞公司”签发了该项目的生产许可证。1994 年 11 月,南方动力机械公司书面向民航总局适航司提出 WJ6 发动机生产许可证申请。1995 年 3 月民航总局适航司成立了该项目生产许可审定委员会,并授权“审定中心”负责该项目的审查工作。1995 年 3 月 16 日,审定委员会在南方动力机械公司举行了首次会议,对该公司生产能力及管理状况进行技术鉴定。1996 年 2 月,在湖南大庸召开 WJ6 发动机生产许可审定委员会最终会议。会议认为该项目已基本符合相关审定规章的要求,民航总局适航司即向南方动力机械公司颁发了 WJ6 发动机生产许可证。1995 年 3 月 31 日,以“审定中心”为主的审查组对北京科源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进行第一次 AD200 型飞机生产许可审查,向该公司提出 6 点意见,要求改正。是年 8 月 4 日,审查组对该项目进行第二次审查,确认该公司已将 87 份质控文件修改简化成 46份,在工程技术、采购、储存、工量具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都已抓紧整改。是年 12 月 26 日,民航总局适航司向北京科源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签发了 AD200 型飞机生产许可证。4.麦道 8290 型系列飞机生产监督检查麦道 82 型系列飞机是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共同组装的中程运输机。根据 1991 年 10 月 14 日中美双边适航协定,麦道 82 型系列飞机的生产监控由美国联邦航空局移交给中国民航总局适航司。同年适航司决定麦道 82 型系列飞机的日常监控工作由“审定中心”负责,每月 1 次,每次45 天。1992 年 2 月,在民航总局适航司的指导与参与下,“审定中心”对麦道 82 型飞机的组装实施了 2 次日常生产监督审验,共发现 7 个问题。以后,“审定中心”对麦道 82 型飞机的生产情况实行每月 1 次的日常监控,每半年对其质量保证系统进行 1 次评审工作,并写出专题报告,为麦道 82 型飞机的生产起到保驾护航作用。至 1996 年 11 月,麦道 82 型飞机已交付 35 架,承担着部分国际及国内的航班营运。1995 年 8 月开始,麦道 90 型飞机在中国组装,其生产范围和部件数量,较麦道 82 型飞机有较大的扩展,并分别在成都生产机头,在西安生产机翼,在沈阳生产尾部,在上海生产机身和总装。根据民航总局适航司的授权,“审定中心”作为该型飞机中国项目的主管检查员,负责生产监督、制造符合性检查和供应商控制的日常工作。“审定中心”除每星期派人去上海飞机工厂进行日常监督以外,每月还写出月度报告报送中、美适航当局,同时还派人去成都、沈阳、西安等飞机工厂,与美国联邦航空局检查人员一起,对供应商进行有效控制。至 1997 年 9 月,第一架麦道 90 型飞机的机身,已在上海开铆并开始装配。是年,经美国联邦航空局和中国民航总局对上海、成都两地产品联合进行质量评审,认为生产情况基本正常,对“审定中心”的工作评价较高。5.国产航空材料、零部件、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为加强国产航空器材、机上附属设施的生产管理,“审定中心”需对制造人的生产能力。技术力量作可行性审核,以及按照规定对产品进行适航性和技术标准的审定;对审定合格的,可报请民航总局适航司分别给予颁发制造人批准书(简称 PMA)或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简称 TSOA),部分项目由“审定中心”颁发零部件设计生产批准函件。没有这些批准,即为未被民航适航当局认可的产品。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审查 为改变中国航空座椅完全依赖进口的状况,民航一二厂和民航徐州设备修造厂合作,进行国产 HZ10O 型航空座椅的研制工作。1989 年 1 月,“审定中心”依据民航总局适航司授权,曾先后组织两批人员去民航一二厂摸情况。在第一次审查鉴定会上,“审定中心”就座椅的结构强度、阻燃和质控体系等提出了改进意见。会后,民航总局适航司同意受理该产品 PMA 的申请,并授权“审定中心”,对安装在由上海组装的第 15 架和第 16 架麦道 82 型飞机上的国产座椅作单机审查。1990 年35 月,“审定中心”有关人员多次去民航一二厂和徐州设备修造厂,对装在第 15 架麦道 82 型飞机的座椅进行检查,针对生产中存在外协作件质量、铝合金淬火等 10 个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是年 67 月,对安装在第 16 架麦道 82 型飞机的座椅生产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对零部件加工过程的原始记录进行了检查,并对 7 个主要受力零件的淬火处理、焊接问题,以及座椅装配车间质保系统提出了意见。经工厂及时改进后,产品质量可保证最低安全标准,民航总局适航司同意装上飞机进行试用,座位数达 212 个。1991 年,“审定中心”继续对该座椅进行合格审查,促成与帮助制造单位订出整改措施,终于使 HZ-100 座椅获得了为期 1 年的 PMA。1990 年 7 月 17 日,上海异型铆钉厂向“审定中心”申请航空用封闭型(F 型)抽芯铆钉的 PMA。经“审定中心”铆钉审查组对其产品的标准和生产技术进行适航审查,按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 21 部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的规定(简称 CCAR21部)及生产许可审定程序(简称 AP2104)的有关要求发现 8 个问题,便及时发出适航管理文件,要求予以改进。12 月 11 日,审查组会同航空工业界和上海市有关的标准化专家,在上海异型铆钉厂召开标准审定会,通过新编制标准,并获得上海市有关部门的批准。审查组于当月 20 日再次复查,结论符合适航要求,1992 年 12 月 29 日,上海异型铆钉厂获得民航总局适航司颁发的产品 PMA。1992 年 1 月 20 日,航空工业总公司 609 研究所正式向民航总局适航司提出 FS223 一级换热器项目 PMA 申请。该项目是图 154M 型飞机使用的 5307AT 一级换热器的国产化产品。是年 5 月 10 日,“审定中心”组成审查组到 609 研究所对该产品进行首次适航审查,就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7 月 26 日,审查组又赴 609 研究所进行第二次适航审查,并现场目击了有关试验,认为基本上已符合适航要求。12 月 16 日,经民航总局适航司批准,将序号为 91103 的 FS223 一级换热器装于中国西北航空公司图 154M 型B2604 号飞机上进行试用。至 1993 年 6 月 27 日,FS223 一级换热器已使用1083 小时,技术状况良好。是年 11 月 10 日,审查组对该产品又进行了第三次适航审查,检查出 9 个问题,即向 609 研究所发出关于 FS223 一级换热器质保体系适航审查情况通报。1994 年 4 月 7 日,审查组再赴 609 研究所复查,确认 FS223 一级换热器其质控资料已达到 CCAR21 部有关要求,至1995 年 8 月 2 日,历经 3 年零 7 个月的适航审定,民航总局适航司才向 609研究所颁发了 PMA。1992 年 5 月 20 日,民航总局适航司授权“审定中心”,对浙江化工研究院实验工厂研制生产的 1301 灭火剂项目进行 PMA 审查。1301灭火剂仅适用图 154 型飞机,“审定中心”会同民航第二科研所组成了审查小组,先后对该产品进行了 3 次审查,至是年底,认为产品已符合国家标准。1994 年 6 月 1 日,俄罗斯图波列夫设计局来文表示图 154 型飞机上 114B2 灭火剂可由 1301 灭火剂替代。据此,“审定中心”于是年 12 月 26 日向民航总局适航司上报了该局的意见。1995 年 1 月 13 日,民航总局适航司向该厂颁发了 1301 灭火剂的 PMA。根据民航总局适航司 1993 年 10 月 21 日的授权通知,“审定中心”于 11 月 1416 日,对解放军第 5710 厂申请的运 7 型飞机液压软管进行了首次审查。1994 年 3 月,申请方向审查组提交了运 7 型飞机液压软管生产的质保手册和 21 份质控程序初稿,经审查组审查后提出修改意见,5710 工厂进行了 3 次修改。是年 6 月 2729 日,审查组对该项目进行了第二次审查。确认已按生产许可审定的有关规定要求做完了全部工作,建立了满足 CCAR21 部的质量保证系统,并有一定的自我审核能力。1994 年 9 月 7 日,民航总局适航司向该厂颁发了运 7 飞机液压软管的 PMA。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审查 1991 年 6 月 4 日,民航总局适航司函告“审定中心”对航空集装板网套进行审查。“审定中心”于 10 月 5 日组成该项目审查组,并于 812 日对江苏建湖县化纤厂进行首次适航审查,与申请方就航空集装板网套的适航批准方式及相关审定程序达成共识,确定了以美国联邦航空局的技术标准规定及中国民航规定的标准和相关部颁标准为审定基础。1994 年 6 月 20 日,“审定中心”批准了该厂上报关于航空集装板网套2M1N、2A2N 的试验大纲和相关的实施方案。经过审查组的多次审查,至 1995年 3 月,民航总局适航司向该项目颁发了 TSOA。自 1993 年 2 月起,“审定中心”还对上海金泽航空集装箱厂生产的 NAS36102K1C 型(软门)集装箱进行审查工作。审查中发现该厂产品在强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及时要求生产厂家对产品结构和性能进行改进。是年 7 月审查组又对该产品的有限元模型,载荷分布等方面都做了检查,并批准了强度分析报告和静力试验大纲。1994年 4 月,审查组到现场目击了该型集装箱 3 个面的试验情况,认为此型集装箱已符合有关静力试验要求。审查组在完成工程问题的评审并认可该厂的质量系统软件后,于 5 月报请民航总局适航司批准,同意上海金泽航空集装箱厂试生产少量集装箱以验证质控系统的有效性。7 月 11 日,审查组再次对该厂质保系统进行现场审查,结论认为该厂生产、质控系统运行基本正常,该产品已具备 TSOA 取证条件。民航总局适航司于是年 8 月 31 日颁发了该项目的 TSOA;同时对上海东方航空设备制造公司、江苏无锡县航空地面设备厂、上海大方航空设备厂、江苏建湖集装器材厂、无锡德丰航空集装箱有限公司等厂家申请的 20 多种集装箱、板、网套进行适航审查,这些厂家取得了适航司颁发的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或零部件设计生产批准函件。1993 年 1 月512 日,“审定中心”轮胎审查组对广西蓝宇航空轮胎发展公司进行航空轮胎审查。审查组除对申请方质量控制资料提出 4 点建议外,还对工量具控制、无损检测、制造过程、器材评审、质量审核、储存等方面提出了 6 条建议。至 1994 年 5 月,审查组对该公司共进行 3 次审查,在检查质控系统的 12 个功能中,有 8 个功能满意,而在工量具控制、试验、器材评审和自我审核方面仍存在问题,要求该公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并制定整改计划报审查组。在审查组对该公司所作的纠正措施表示满意,并认可其“质量保证手册”及有关质量控制程序后,又经过工程评审和质量控制系统现场检查,审查组才认为该公司生产的两种规格的航空轮胎已完成技术标准规定的试验和检验,符合要求。民航总局适航司于是年 6 月 29 日颁发了该项目 TSOA。1995 年 3月美国联邦航空局也向该项目颁发了 TSOA。至 1995 年 5 月 22 日,该公司共有 8 种规格的航空轮胎,经“审定中心”审查合格后,获得民航总局适航司颁发的 TSOA,其中 3 种规格的航空轮胎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 TSOA。截至 1997 年 12 月 31 日止,由“审定中心”审查的国产民用航空材料、零部件、机载设备获民航总局适航司颁发的 PMA 和 TSOA 共 32 件,此外,由“审定中心”颁发的零部件设计生产批准函件 18 份。19941995 年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PMA)一览表批准日期 证件编号 持有人 名称及项目数量1994.8.30 PMA0018 民航徐州设备修造厂安全带、座椅液压锁、液压锁、操纵钢索、客椅餐桌、餐桌锁闩件、客舱地板压条共 12 项。1994.9.4 PMA0014 航空工业总公司平原机器厂 滤芯 35 项1994.9.7 PMA0016 解放军 5710 厂 飞机液压软管1994.9.14 PMA0017 江苏泰兴民航器材厂阻燃航空泡沫垫、靠背 16 项、阻燃座椅扶手盖 40 项、飞机内阻燃塑料装饰板 192 项、阻燃航空座椅、餐桌 14 项。1994. PMA0015 航空工业总公司平原机器厂 放油开关、液压油滤等1995.1.16 PMA0021 湖北沙市市无纺织条纹地毯厂 阻燃、无纺织、羊毛条纹地毯1995.1.13 PMA0022 浙江化工研究院实验厂 1301 灭火剂1995.3.14 PMA0026 江苏常熟市纬编总厂 座椅垫装饰罩 7 项1995.3.4 PMA0028 航空航天部 134 厂 座舱排气活门1995.4.4 PMA0029 电子工业部国营 755 厂 镉镍碱性蓄电池组1995.5.8 PMA0001 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 刹车盘副 2 项1995.8.2 PMA0031 航空工业总公司第 609 研究所 一级换热器19941997 年零部件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TSOA)一览表批准日期 证件编号 持有人 名称及项目数量1994.1.13 TSOA0005 航空工业总公司汉江机械厂 民航救生衣1994.3.10 TSOA0006 上海东方航空设备制造公司 航空集装箱1994.6.29 TSOA0008 广西蓝宇航空轮胎发展公司 轮胎 2 种1994.8.31 TSOA0011 上海金泽航空集装箱厂 航空集装箱1994.1O.27 TSOA0012 广西蓝宇航空轮胎发展公司 轮胎 4 种1994.12.3 TSOA0014 广西蓝宇航空轮胎发展公司 有内胎轮胎1995.2.20 TSOA0015 民航徐州设备修造厂 航椅安全带1995.3.14 TSOA0016 江苏建湖县化纤厂 集装板网套 2 种1995.3.14 TSOA0017 湖北襄樊江汉航空救生装备工业公司 旅客座椅1995.5.22 TSOA0018 广西蓝宇航空轮胎发展公司 有内胎轮胎 2 种1995.6.2 TSOA0019 江苏无锡县航空地面设备厂 航空集装箱1996.4.1 TSOA0024 上海东方航空设备制造公司 航空集装板 2 种1996.4.24 TSOA0025 江苏无锡县航空地面设备厂 航空集装板 2 种1996.6.3 TSOA0026 民航徐州设备修造厂 安全带1997.1.3 TSOA0027 东方航空设备制造公司 集装板网套 2 种1997.4.30 TSOA0029 东方航空设备制造公司 航空集装箱1997.5.22 TSOA0030 江苏无锡县航空地面设备厂 集装板网套 2 种1997.6.27 TSOA0031 上海大方航空设备厂 航空集装箱1997.9.26 TSOA0036 江苏建湖集装器材厂 集装板网套 2 种1997.11.26 TSOA0037 南京宏光空降装备厂 安全带19951997 年零部件设计生产批准函件(SHC)一览表批准日期 证件编号 持有人 名称及项目数量1995.7.10 SHC0003 上海异型铆钉厂 抽芯铆钉1995.7.21 SHC0004 东方航空设备制造公司 航空集装箱1995.7.21 SHC0005 江苏无锡德丰航空集装箱有限公司 航空集装箱1995.11.1 SHC0006 江苏泰兴民航器材厂 航空座椅垫共 9 项1995.11.30 SHC0007 江苏无锡县航空地面设备厂 航空集装箱1996.1.29 SHC0008 江汉航空救生装备工业公司 座椅垫1996.3.29 SHC0009 浙江嘉兴洛东民政塑料电器厂 座椅垫 11 项1996.3.29 SHC0010 江苏泰兴民航器材厂 航空座椅扶手盖、餐桌、装饰板1996.8.19 SHC0011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实验工厂 1211 灭火剂1996.8.22 SHC0012 上海东方航空设备制造公司 座椅垫等 3 项1997.1.31 SHC0013 湖北沙市市无纺织条纹地毯厂 航空阻燃族绒地毯1997.2.20 SHC0014 江苏泰兴民航器材厂 座椅垫等 3 项1997.5.4 SHC0015 湖北襄樊江汉航空救生装备工业公司 座椅垫1997.5.28 SHC0017 民航徐州设备修造厂 座椅餐桌等 6 项1997.7.18 SHC0018 江苏常熟市纬编总厂 阻燃纯羊毛面料1997.10.16 SHC0019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实验工厂 1301 灭火剂1997.12.23 SHC0020 上海东方航空设备制造公司 机上手推车等1997.12.26 SHC0021 上海金泽航空集装箱厂 航空集装箱国产航空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项目批准书复查 根据民航总局适航司 1992 年 7 月 28 日关于尽快开展对民用航空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项目批准书进行清理整顿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1993 年初,“审定中心”便配备力量,对 9 个生产民用航空材料、零部件及机载设备的单位进行了首次复查。其中,在对用于 HZ100 座椅的安全带复查中,发现民航徐州设备修造厂把该产品的织带厚度由 1.8 毫米改到 1.2 毫米;在进一步复查中又发现该厂擅自更改安全带搭扣材料、热处理记录,并有擅自转包生产单位等严重问题,经向民航总局适航司请示,勒令该厂停止该产品生产并定期更换该产品。在集装箱复查中,发现江苏无锡一家集装箱厂存在擅自更改原材料现象,便及时向该厂指出这一严重错误,并令其限期改正。在对座椅零件生产的复查中,发现民航上海航空维修工程公司产品没有正规的零件图纸,即责成其限期改正,以保证零部件生产的质量。至 1995 年 4 月 30 日复查工作全部结束,所有 1992 年 10 月 13 日以后颁发的 PMA、TSOA 有效,而在此时间以前颁发的PMA、TSOA 作废。19881992 年国产民用航空材料、零部件、机载设备项目复查情况表颁证日期 证件编号 产品名称 生产单位 证件状况 复查情况1991.7.16 PMA0001 刹车盘 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 有效 完成首次复查1991.8.13 PMA0002 挡火层 民航上海航空维修工程公司 有效 未查1991.11.18 PMA0004 航空座椅民航上海航空维修工程公司和民航徐州设备修造厂已到期 1992.5.18 PMA0006 镍镉电池 国营第 755 厂 有效 完成首次复查1988.4.14 MA88001 燃油加温器 航空附件研究所 自动放弃 1989.2.13 MA89003 油滤 航空工业总公司平原机器厂 有效 完成首次复查1990.10.4 MA90005 座椅安全带 民航徐州设备修造厂 暂停 1990.10.4 MA90006 TY154 液压锁 民航徐州设备修造厂 暂停 1991.2.19 MA91007 阻燃泡沫垫 江苏江阴市月城沙发靠垫厂 有效 完成首次复查1991.4.20 MA91009 阻燃羊毛地毯 湖北沙市市无纺织条纹地毯厂 有效 完成首次复查1989.5.26 MA89003HB 阻燃泡沫垫 江苏泰兴民航器材厂 有效 完成首次复查1989.5.26 MA89004HB 空气涡轮起动机 江苏南京航空附件厂 自动放弃 1989.7.24 MA89010HB 阻燃地板 浙江杭州西湖旅游用品厂 有效 未查1990.3.15 MA90017HB 地毯压条 民航徐州设备修造厂 暂停 1990.3.16 MA90001SH 阻燃涤纶面料 江苏常熟市纬编总厂 有效 完成首次复查1990.8.31 XB89003-1 座舱排气活门 航空航天部 134 厂 有效 完成首次复查1990.12.29 MA90002SH 扁圆头抽芯铆钉 上海异型铆钉厂 有效 完成首次复查二、持续适航管理1.管理机构1988 年民航实行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民航华东管理局专设航空器适航处(简称“适航处”),业务上受民航总局适航司指导,具体负责华东地区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检查,对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进行许可审定以及对维修人员的资格审定。民航华东管理局适航处初建时,有在编人员 6 人,主要来自原民航上海管理局机务处,以后陆续充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硕士生和本科生。至 1995 年,该处发展到在编人员 15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 3 人,工程师8 人,助理工程师 2 人。设有飞机适航性管理组、维修单位适航管理组、维修人员适航管理组、特设专业组、计算机管理组、文件资料档案和行政后勤管理组。实行处长负责下的纵横多元,以纵为主,协调配合的管理方式。自 1988 年民航华东管理局的机务维修管理工作纳入适航管理后,“适航处”为提高适航检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利用各种机会,组织他们参加中外专家主讲的有关适航管理的专题讲座或研讨会,到飞机制造和维修单位实习,以利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各机型性能和持续适航要求,为适航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民用航空器持续适航管理民用航空器适航性管理 1987 年前,原民航上海管理局机务处对运行中的航空器适航性管理,主要为指导机务维修部门定时维修和排除故障,对航空器进行适航性鉴定工作尚未纳入法制轨道。当时颁发的飞机适航证是终身制,无需复查,一直到飞机报废才吊销适航证。“适航处”成立后,19881989 年,主要是不定期对运输飞机、通用航空飞机、老龄飞机进行适航性检查。1988 年 1 月,“适航处”根据民航总局适航司关于对运输飞机进行紧急适航性复查的通知要求,对华东地区 34 架运输飞机进行适航性复查工作,写出紧急适航性复查报告。嗣后,又接到民航总局适航司关于对专业飞机进行适航性复查的通知,便与“东航”维修工程部一起派出 4 个工作组,分别对 4 个执管通用航空飞机的单位共 29 架专业飞机进行适航性复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纠正。是年查出“上航”的 3 架波音 707 型飞机超寿严重,即向该公司提出必须在解决超寿件问题后方能适航。“上航”无力解决超寿件问题,果断地对这 3 架波音 707 型飞机采取了停航措施。1989 年,为贯彻民航总局关于对老龄机型进行适航性复查的通知,“适航处”组织人员分别到“东航”、民航山东、安徽、江西省管理局对三叉戟、安 24 和运 5 等型共计 32 架老龄飞机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故障缺陷、腐蚀及资料不完善等问题及时报民航总局适航司,并通知飞机执管单位及时改进。进入 90 年代,航空器持续适航管理是以定期适航性检查为主,非定期检查为辅的方式进行,并建立了年度适航检查制度。除新购、大修、封存的航空器外,其余均进行年检,以掌握民用航空器单机适航符合性状态,重新签署适航证。1990 年 3 月和 5 月,民航总局适航司先后发布民用航空器年度适航检查规定和航空器年检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据此,“适航处”向华东地区各航空公司发出对航空器进行年检的通知,并要求各单位在航空器年检时,重点放在核查航空器所有法定技术文件的落实状况和对航空器持续适航性的影响方面,各飞机执管单位在做年检自查结论时,必须就该机是否影响持续适航的各个方面作出明确说明。是年,该处在各航空公司、分公司年检、自检的基础上,为落实监督检查各航空公司和分公司所属 12 种机型 65 架飞机的年检工作,即按每人分管的维修单位、机型,以新老人员搭配的形式组成 3 个检查组,分别到民航山东、安徽、江西省管理局及江南通用航空公司、浙江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上航”和“东航”维修工程部,对每架飞机按适航要求进行检查。经过两个月的年度适航检查,共发现 200 多条故障和缺陷,其中重大故障 3 条,重大问题 2 个,后均及时排除和处理,对保证飞行安全起到一定作用。1991 年 6 月,“适航处”根据民航总局适航司下发民用航空器年度适航检查程序,向各航空公司发出飞机年检申请单,经各航空公司上报后进行汇总,再发出飞机年检受理通知。是年的年检,主要是检查航空器所有法定技术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监督检查维修单位三大系统(质量保证、工程技术和生产计划)对航空器维修质量的控制情况和技术管理水平,同时还检查了适航信息,可靠性管理系统的运转情况。是年“东航”安徽分公司的年检自查工作安排周到具体。为此,该处转发了安徽分公司的年检自查做法。1992 年,“适航处”结合机务系统的紧急整顿进行对各航空公司飞机的年检,没有发现重大故障和隐患,与 1991 年相比,飞机维护质量有所提高,技术文件管理有所改善,适航意识有所增强。1993 年 7 月,“适航处”对“东航”6 架飞机进行年度适航检查时,发现有 1 架麦道 82 型飞机在 A 检时,发动机磁性堵塞工作未做,但在工作单上已签字。该处立即决定停止对该机的年检工作,并要求“东航”工程部重做A 检,年检工作另行通知。这一决定对“东航”维修工程部震动很大,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年通过年检的飞机,没有因飞机本身的原因造成飞行等级事故。1995 年,“适航处”采取监督和核查的方式进行飞机年检工作。重点检查机务人员在工作中,是否按维修管理手册规定程序和飞机技术文件规定的标准进行工作,进一步保证了年检质量,加强了机务人员按标准和程序工作的意识。90 年代中外适航管理技术人员对“东航”航空器运行进行合格审定19901995 年“适航处”飞机年检检查情况表年份 机型(种) 飞机(架次) 新购飞机(架) 故障缺陷(条)1990 12 60 4 2001991 14 69 5 6201992 13 85 11 5001993 19 76 11 4561994 16 95 4 10001995 16 110 4 900适航指令管理 民用航空器适航指令,是针对飞机、发动机、螺旋桨、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存在的不安全状况而制定的强制性改正措施和使用限制。由于其内容事关飞行安全,如不按规定完成,有关航空器将不再适航。1988 年,“适航处”对华东地区 12 种机型的适航指令实行专人监控,并要求各飞机执管单位每季度就指令执行情况上报该处。1990 年 6 月,民航总局适航司授权民航华东管理局适航处处长,可行使批准和颁发在中国登记注册的空中客车、麦道以及冲 8 等型飞机适航指令的权利。是年该处颁发冲 8 型飞机 8 条适航指令。至 10 月,该处转发民航总局适航司颁发的适航管理程序AP3901适航指令的颁发和管理一文,要求各执管单位维修工程部(机务队)在接到适航指令后,立即颁发工程指令或技术指令,并在规定期限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实施。当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或豁免执行适航指令时,要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审批。各飞机执管单位的适航指令执行情况按机型分类汇总,每月底上报“适航处”。是年该处批复“东航”维修工程部两份适航指令延长申请单。1993 年,为提高飞机零部件和整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适航处”就各航空公司执管的飞机存在危及使用或飞行安全的缺陷,颁发了需进行检查和改装的适航指令 55 个,转发民航总局适航司和其他单位编发的适航指令 49 份,并监督各单位按时按规定完成。19901997 年 9 月止,“适航处”编写和颁发的各种适航指令计有:冲 8 型飞机 64 项,麦道 11 型飞机 64 项,麦道 82 型飞机 52 项,福克 100 型飞机 86项,空中客车 300 型飞机 47 项,空中客车 310 型飞机 45 项,空中客车 340型飞机 25 项,并负责监督这些适航指令在各航空公司执行落实,为确保飞行安全做到尽心尽责。1993 年 10 月在上海对适航部门人员进行“航空器审定系统评估大纲”培训重要事件报告制度 一切因机务原因影响航班正常的事件,或是直接威胁飞行安全的故障或事故,都需按规定上报。1988 年“适航处”初建时,主要根据民航总局适航司关于飞机重要事件有关规定,督促华东地区各飞机执管单位按规定在 24 小时内,上报发生的有关影响飞行的问题和处理意见。1989 年 10 月以后,“适航处”发现有些飞机执管单位没有及时上报飞机重要事件,有的虽上报了,但内容不完整或以“原因待查”敷衍再无回音,甚至还有不报或漏报等情况。于是下发关于对飞机重要事件报告的通报,重申民航总局适航司关于飞机重要事件有关规定,并责成各飞机执管单位于1990 年 2 月 20 日前,将过去未报或未详报的飞机重要事件作番清理后补报。1991 年 11 月 14 日,“适航处”下发传真电报,明确将各飞机执管单位和各经停站的“航空器飞行不正常事件月报”改为周报,并规定各飞机执管单位和经停站每星期一中午以前,将上周因机务原因造成的飞行不正常情况用传真或业务电报的方式报告“适航处”。同月 22 日,“适航处”通报了江苏常州、江西赣州、浙江黄岩和义乌 4 个航站没有上报“周报”,要求各单位领导重视适航信息的报告。1992 年 1 月 18 日,“适航处”根据民航总局适航司1 月 6 日传真电报,下发关于取消航空器飞行不正常事件周报和重新定义飞机重要事件的通知,规定飞机不正常事件仍以月报形式上报,重要事件各公司按适航管理有关文件和民航总局相关规定执行;各航站除按适航管理有关文件所规定的重要事件范围执行以外,一切因机械故障影响航班正常的事件,均作为重要事件报告。为分析事故原因,以利防患未然,“适航处”编制了重要事件计算机管理软件,将华东地区的飞机重要事件全部输入计算机,每月进行一次统计。是年 5 月 1 日到 6 月 5 日,各航空公司、分公司、省管理局、航站共上报 43 次重要事件,经分析发现,这些事件中有人为原因,有维修质量问题,有机场环境和机件本身故障等问题,便及时发出关于近期重要事件的通报,提出 6 点注意事项,希望各航空公司重视飞机维修工作。为了尽快获得重要事件的信息,“适航处”还对各经停站提出了 3 种具体的传递方法和 4 种重要事件报告表,并专门编写了一份“上报重要事件的咨询通告”。是年,华东地区所属的 14 个航空公司、分公司以及 32 个维修单位,对执管的 17 种机型,全年共上报重要事件 518 起。1994 年,华东地区各航空公司和经停站共上报 550 起飞机重要事件。针对这些飞机重要事件,“适航处”加以逐条分析后,向各航空公司提出了 4 条改进措施。加强飞机重要事件管理,不仅有利于今后减少飞机重要事件的发生,提高航班正常性和安全性,还可为适航部门颁发适航指令,为飞机制造厂家颁发服务通告,为航空公司及时修订可靠性管理方案和维修方案提供可靠依据。3.维修单位适航管理在中国注册的维修单位,要取得维修民用航空器、机载设备的资格,都需经“适航处”对其实施适航维修项目的许可审查,只有在取得维修许可证后,才允许从事该项业务。中国民航的机务维修单位按类型主要可分为 3 种:即营运人(航空公司)维修单位;航线维修单位(航站);独立维修单位。按维修类别可分为:航空器机体、动力装置、螺旋桨、无线电、仪表、附件、起落架、辅助动力装置等的一般维修和特种维修。根据维修工作类别又可分为:航线维修,定期维修,检查,修理,翻修和改装等等。1988 年 4 月,“适航处”根据民航总局关于办理维修单位维修许可证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配合民航总局适航司工作组,对“东航”维修工程部的厂房设施、工具设备、技术资料、航材、技术人员、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以及维修管理手册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并及时讲评,提出存在的问题。4 月 28 日,民航总局适航司向“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